小学语文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外的失衡及改进策略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5-17 共2203字
论文摘要

  在旧模式的语文教学中,往往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各自为政,师生关系不融洽,相互间缺乏互动、交流,教师没有重视学习环境的构建与优化。随着新课标的完善,广大教师也渐渐领悟到学生、教师与课堂环境三者之间平衡关系的重要性。但就当前的教学来说,笔者观察到还存在着许多“失衡”现象,严重制约了学生语文学业水平和语文素养的提升,没有能从传统的“知识型课堂”进入到“生态课堂”。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失衡现象

  1.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失衡

  通过听课,笔者发现现今还有部分老师片面注重自己在教学中的作用,只注重自己教学任务的完成,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被动接受知识和进行机械性的记忆,学生的思维和语文情怀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个性得不到张扬。这样,大大缩小了学生独立思考和互动学习的时空,教与学形成了“两张皮”。

  2.教材内容与语文课堂环境失衡

  通过听课,笔者发现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整堂课都是手捧教材,一味地灌输教材,学生被禁锢于教材中,在“密封”的容器中学习。这是与新课标背道而驰的,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更不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教师这样固守于教材,会导致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严重不足,不利于学生交际能力、健全人格和情感素质的系统培养。如,有的教师依旧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和相关段落,提供给学生的课外读物和学习资料非常少,这就造成了学生学习需求与语文学习环境失衡。

  3.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学目标失衡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一定牢固树立全面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这里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广阔,它包括字词记忆、情感教育、语言思维培养、知识应用能力提高等多方面的内容。但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仍是以“考分”来衡量学生,导致了许多学生为了获得“高分”拼命地去死记硬背,沉迷于机械重复的题海之中。这就形成小学生全面发展与教学目标上的失衡,最终重回应试教育的泥潭,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个人的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4.语文课堂内教学与课堂外实践失衡

  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或课外活动,这样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加深他们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和感悟,提升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但现实的教学中,部分老师没有能认真地做到将课内的教学向课外延伸,学生语文知识的习得也仅仅局限于课堂,这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毫无益处。

  二、改进策略

  1.保持语文课堂上教与学之间的平衡

  为了实现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有效对接,维持教与学之间的平衡,我们必须在充分理解新课标的基础上,在教学的实践中多多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充分了解并理解小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他们更多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时空,保持好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热情。如,在教学《小露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与思考,如:有谁喜欢小露珠?它们是怎样夸小露珠的?当小露珠离开时,动植物又是如何挽留小露珠的?如此一来,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进行预习和发挥想象,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教学。

  2.优化语文教学内容与课堂教学环境

  为了保证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热情,确保教学效益的提升,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目标,对教学的内容和课堂教学环境进行优化,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观念为指导,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如,在讲到《航天飞机》这篇说明文时,教师一味地进行讲解未必能让学生真正理解“突然一声呼啸,一个庞然大物腾空而起”这句话,此时教师不妨借助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播放航天飞机起飞的视频,然后再引导学生去理解“一声呼啸”、“腾空而起”、“庞然大物”等字词的含义,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

  3.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进步与发展

  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当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采取科学的教学评价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在讲到《麋鹿》时,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对课文的基本内容进行讲解,则只能是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基础知识,学生只能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传奇经历。教师要将课内教学与学生的情感教育进行有效结合,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民族危机意识和爱国热情,使学生认识到要想麋鹿的悲剧不再重演,必须从小认真学习、长大报效祖国,使祖国变得更加强大。

  4.实现课堂内外教学的有效协调与统一

  语文课程由于具有知识点分散、内容广泛的特点,仅仅依靠语文课堂内的教学很难保证学生学习的知识容量,因此必须重视课堂教学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有效延伸,调动学生在课外时间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外多阅读、多写作,实现自身知识结构的不断健全。
  如,在教学《雾凇》之后,学生了解了雾凇的奇绝美及雾凇的形成过程,但是对于我国的四大自然奇观却知之甚少,此时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课外阅读读物,如:推荐阅读《桂林山水》,或组织一次演讲比赛,或收集资料活动,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内外的学习热情,使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真正体现了“大语文”的教育观。
  总之,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教师必须认真研读和践行新课标,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策略和手段,坚持从语文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努力构建和谐、民主的生态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肖成全等.有效教学[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李志成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百问[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
  [3]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小学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