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探索语文综合性学习更广泛的实践方式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2-02 共2538字
论文标题

  苏霍姆林斯基曾有论述:“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们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语文课堂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壁把他们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世界的奥秘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树立大语文观念,找准学科契合点,大胆尝试,探索综合性学习更广泛的实践方式是打开语文学习的另一扇窗的关键所在。

  一、依托教材,开发资源,大力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一)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开展活动

  五年级上册教材中安排了“我爱阅读”综合性学习内容。初读第一篇课文《窃读记》后,我相机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让学生自己组成小组开展活动,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去图书馆或书店了解图书都有哪些种类;给自己的图书归类,做个书目;找一本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做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为后面“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做好准备。我特别强调了小组合作,要评优胜小组。学生分头去准备,两个星期后在《回顾.拓展一》进行成果展示。这之前我还专门给学生展示了我的读书笔记和记录卡,交流了访问的内容,教给他们一些方法。我欣喜地看到了交流展示时的精彩一幕幕以及学生相互学习的认真场面。更让我高兴的是学生意犹未尽,“读书汇报”就很自然地成了我们班每周末的保留节目,一直延续下来,开展综合性学习一箭双雕!

  (二)善于开发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创造性开展活动

  如果说能够确实落实好教材所提供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不太容易,需要教师付出很多,那么善于开发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创造性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是我们教师追求的更高目标。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学生生活就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当地自然环境、风俗民情、传统文化、校园文化、节日文化都可成为有益的学习资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把语文学习引向社会生活与实践,把社会生活与实践融入语文学习。

  例如,五年级下册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在学习这组时,恰逢我国青海玉树刚遭受特大地震灾害,各大媒体昼夜直播,玉树也成为所有人谈论的焦点。在完成本组的学习后,我充分利用了这个课程资源,让学生多渠道、广泛地去搜集信息,信息内容不限。

  我和学生一起搜集,一起整理,让他们自主设计汇报形式,筛选信息。一个感人肺腑的主题活动——“心连心,手拉手,玉树,我们一起加油!”诞生了。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的汇报了地震中的感人故事;有的朗诵了诗歌;有的利用多媒体出示了大量图片、地震资料;有的展示了小组合作完成的调查报告,里面记载了连续十几天各类详实的数据和最后得出的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结论,让所有人感动,对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

  再如,学习五年级下册第一组“走进西部”后,我组织学生去了解“腾飞的甘肃”。走访调查后分4个小组汇报展示家乡巨变。特色农业:已形成的马铃薯、中药材、苜蓿草、玉米制种、啤酒大麦5个产业位居全国第一;食用百合、肉羔羊、酿酒葡萄等10个产业位居全国前5位;河西制种、定西马铃薯、陇东苹果、南部草畜等产业基地不断壮大,依托基地培育起“农”字号龙头企业,打造出“腾胜淀粉”“平凉金果”“华羚干酪素”等品牌产品,俏销国内外市场。历史文化:精美的天水雕漆工艺、引人注目古环县皮影戏表演。了解传说中的四千年前的炎帝(号神农氏)、黄帝(号有熊氏,又号轩辕氏)也起于西北。旅游开发:介绍兰州的黄河水车、丝路夏宫、黄河之都;酒泉的敦煌莫高窟、月牙泉;嘉峪关的雄关长城;金昌的骊古城;武威的铜奔马;天水的麦积石窟;平凉的崆峒山等等。以了解家乡为主要内容,让他们亲眼目睹,亲耳聆听。活动利用现代化信息教育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活动后学生写下了一篇篇优美周记,写下了一个个活动中有趣的小小花絮。

  二、走出教材,让学生扩大阅读,多实践

  (一)延伸课文,拓展学习空间

  教材是我们目前接触最多,也是内容最丰富的教育资源,对教材进行再创造,进行综合活动的设计,我把它称为“延伸拓展法”。对教材的延伸能为综合实践活动找到更广阔的空间,它虽立足于文本,又从根本上超越了文本,让学生可以在掌握文本原有的语言材料和思想内容的基础上,以借用、模仿、延伸、扩展为契机,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融为一体,这样一来感悟就会十分深刻,使语文学习效益倍增。

  如学了《草原》一课后,学生问:“如果我们自己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那会是怎样的感觉?”我引导学生展开以“假若我要远足”为主题的活动,开展了“五个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语言、应用语言。即写一份远足计划或向家长、教师打一份申请,问一问去过的人或读一篇写那里景色的短文,购一次物或就一次餐,问一次路或做一次景点小导游,然后写一篇小作文或向其他同学作一次汇报。这样,引导学生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自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交往素养。

  (二)利用生活中的资源,探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语文教材上的许多文章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当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时,怎么办?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或请学生帮助解答,忽略了引导学生自己从生活中,从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做,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我们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

  如上口语交际《介绍我国民风民俗》时,由于班上有好多回民学生,于是,课前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民族做好准备。在课堂上,有的回民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搜集本民族的图片,如他们的一些节日、服饰,向大家介绍图片描绘的内容,并且告诉大家他们民族的一些禁忌;有的汉族学生搜集的是传统佳节及风俗人情,如端午节、元宵节、清明节等。

  他们所了解到的,多数是从电视中看的,或者询问家长,或者在书上看到的。这些活动,使语文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学生学习情绪高涨,既培养了他们了解课外知识的兴趣,又让学生学会尊重别人的宗教信仰,避免今后在生活中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事实证明,将语文课堂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生活有多么广阔,我们的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语文学习绝不是为学习而学习,它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更好地生活。相信透过语文综合实践这扇窗口,学生将会看到无限的光景,收获无穷的希望。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小学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