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一篇课文, 好的讲解能让学生醍醐灌顶,举一反三,而照本宣科的讲解只能让学生把佳篇佳句如牛嚼牡丹般囫囵吞枣学完,没有任何进益。 所以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对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有着很高的要求, 教师既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让学生把心沉下去理解,又要在初读之后,善于引导学生,诱发学生思考,从而在主动理解中收获文章真义。
一、读出味
好的文章是有其气质与味道的, 正如朱熹所说:“读书重在得他滋味。 ”文章的滋味就在于文章中的思想情怀,引发的读者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就是要在阅读文章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中的世界,与文章产生共鸣。 当学生读出文章滋味了,就会细品文章的遣词造句,进而爱上阅读,养成阅读习惯。
例如,在学习郭沫若的《雷电颂》时,为了让学生能够读出味道,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全文默读,标出生字与释义。 接下来,让学生诵读,要求声调有力,节奏鲜明。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诵读, 就可以把文中屈原的悲壮情绪、对雷电的渴望、对河伯的藐视读出味道来。 而文中屈原忧国忧民、义愤填膺的内心也就跃然纸上,学生就能在字里行间里,看见一个生动鲜活的屈原形象。 其实自古以来,诵读是阅读的不二法门,中国诗词的流传,西方荷马史诗的传承, 都依赖着诵读得以重现诗人的气势、思想与内心世界。 即“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同时,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心理敏感期,表现欲非常强。 内心的敏感会让学生更容易被文章中的情感所触动, 而诵读的过程还可以结合表演等形式, 真正还原文章的原汁原味。 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与课文情景剧表演,让学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更好地把文章化为自己的语言, 自己的表达方式,从而提高对文章的理解,真正把文章读出味道,演出神韵。
二、多思考
思考的目的是一个思维反刍的过程,也就是在第一次的阅读上带着问题看文章,对作者所提出的问题, 给出的答案进行深切地理解与思索。 沉进书中去,把文章的含义理解透彻。 思考的同时也要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通过自己对生活的思考, 结合文章内容进行体验与反思。 语文本身是一个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学科, 文章也只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思考的过程是把阅读拉近生活的过程,又是回归生活的过程。
语文阅读教学思考的意义在于让学生通过对文章的理解与阅读, 从而发现自身生活的闪光点,学会思考,学会理解。 例如,在学习朱自清《背影》时,文章中把父亲在车站过月台买橘子的全过程像电影的分解镜头一样进行了抓拍:探、攀、向上缩、向左微倾、慢慢爬下,这一系列动作都是来源于生活的。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讲解车站月台的相对位置,让学生演示一下自己坐火车时的状态。 然后组织学生把这些动作表演出来, 再联系生活讲一讲赶火车时的故事。 学生对背影的把握越具体, 那么对朱自清当时看到的情景也就越清晰。 当教师如同画面重现一样把《背影》演示了出来,那么学生在这样的阅读教学里,就能想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感同身受是最好的思考,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文章的形象生动了,故事鲜活了,体验式阅读的方法于无声处听惊雷,把文章的形象变得有血有肉,具体鲜明。 阅读教学时还可以让学生把文章进行想象与填充。 比如,在孙犁的《芦花荡》一文中,撑船老头的样子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发挥:“将近六十岁”, 我们平时看到将近六十岁的老年人五官是什么样子,眼神和动作等等。 “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破旧的蓝色是什么样子,应该是有补丁,有多少补丁,上身赤膊,长期撑船的生活会让他有什么样的肤色? “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干瘦是什么样子,没有多少肉是不是会青筋暴露, 皮肤打皱, 又干瘦会是什么情状?
“那晒得干黑的脸, 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干黑是肤色,脸上皱纹多不多,脸型会是怎么样子? 花白胡子,干黑脸色,结合起来却是神采奕奕,老人的表情应该是怎么样? 通过这样的提问与引导,让学生的想象为自己心中的撑船老人加入各种表情因素,最终达到见字如见人,身临其境的阅读效果。
三、会比较
阅读是需要比较才能知优劣的, 同一件事,不同的作者可以写出不同感觉,不同的角度也能带来截然不同的观感。初中语文阅读方法中让学生学会比较就是让学生对文本中的字词句,结构形象进行一一对比,通过把相近的内容进行比较, 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手法。
通过把相反的内容进行比较,可以把握文章的走向,理解作者的意图,深入文章的内涵。
例如,在学习萧乾的《吆喝》一文时,文章中的各种吆喝声非常有特点,如“馄饨喂———开锅! ”体现卖馄饨的爽快直接,“硬面———饽饽” 是卖馒头悠长的叫声,“行好的———老爷——太太”这是乞丐哀求的气,“葫芦儿———刚蘸的”体现了糖葫芦的新鲜。 学生只需要把这些吆喝声进行比较就能知道不同行业吆喝声的区别,也能知道不同行业的生存状态与宣传侧重点。 在这个过程中,吆喝声所独有的韵味与故事也能在学生心中产生印象。
正如清代学者徐洪钧所说:“读书费神解,无事守章句。 ”读一篇文章要通过多方对比,多思多想,就能如品茶一样得到其中真滋味。 例如,在《杨修之死》一文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把杨修的表现从头到尾与其他人进行比较,通过人物间行为的对比,人物的性格也就呼之欲出。 杨修的恃才傲物,唯我独尊遇到曹操的妒贤嫉能只能是一个悲剧。 这种人物间性格的比对, 可以让学生对文章中情节的走向有一个预测,更能引至生活中,让学生去思考不同性格的人面临的不同命运。 这样的阅读过程, 不仅可以让学生敞开心扉去分析文章中人物的性格, 还能让教师及时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动态, 在别人的故事中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引导学生调整心态,学会互相理解与合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阅读应注重具体,注重阅读体验,注重学生的内心世界。 根据不同的文章进行不同侧重点的阅读教学, 让学生读出文章味道,思考其中涵义,比较反刍,进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最终让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见字如人,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学生思想境界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潘 巧媚 ,林 冰 清.现 行 人教 版 初 中语 文教科书中的教师形象研究[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3(7).
[2]吴 杏 华.初 中 语 文 “写作 口 语 交际 综 合性学习” 栏目解析———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为例[J].语文建设,2013(8).
有的文献中提到,人只有在自主劳动中才有选择和被选择的权利,才能以完整的方式塑造和展现全面本质。对于处在学习阶段的学生而言,自主性劳动就是自主性学习。具体到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无论从社会发展还是从个人成长来看,实施自主学习都十分必要。一、语文...
认真解读《语文课程标准》,我们会发现个性化阅读包含以下的内涵:1.认真钻研文本要立足于文本。2.加深理解与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联系生活实际,关注人文精神的领悟。3.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的重要性大大增强,高考语文命题的广度、难度进一步提升,使语文在总分中区分度最大,所以得语文者得天下的说法得到普遍认同。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兴趣阅读,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也只是一味地讲,不管学生有没有听懂,而学生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制约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也不能得到很好的提升。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引进创新...
第二学段处于低学段转向高学段的过渡阶段,在低学段激趣的基础上,学生喜欢阅读,并且慢慢形成了初步的阅读方法并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因此这一学段的培养目标更加注重阅读的方法与习惯,以便为第三阶段的自主阅读做准备。...
如今全球在信息化、技能化高度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作为创新能力先决条件的创新思维的提升能帮助我国的科学技术乃至整个国家的全面发展。对此,创新思维能力在我们有着越来越高吸引力。所以,我国的九年教育十分重视对教育接受者创新思维能力的锻炼。在作为...
一、现代文阅读考试的答题技巧阅读时,要先养成认真快速阅读的好习惯,读完后要细想一下文章的主旨和结构思路。要想一下这篇文章要传达的是什么?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动机主要是什么?文章是如何达到写作目的的?阅读时,把这几个问题想明白。然后再认真解答...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都知道,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要是帮助儿童感受和感悟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并且帮助他们能够真正的对语言的喜爱与增强一定的理解情感,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积累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听、...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语文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语文课是其他学科的基础,而阅读教学是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的一项教学内容,是语文课的基...
一、语文阅读教学一课一得教学方法的内涵20世纪80年代上海陆继椿先生曾经提倡一课一得的教学方法,其实质就是使教学目标简明扼要,便于教学与学习。具体来说,一课一得中一得的一指的是每一节课课堂教学目标不可太多太泛,必须要有一个核心教学目标.而得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