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是心理学的基础,以人为本的今天,人的本性受到尊重,在医学领域,医生应该承认患者的心理活动有着客观的正义性。针对其要求给予对症措施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本文就医生如何掌握患者心理,从人的本性出发,将解决患者心理要求作为医疗行为准则加以概述。
1 患者就医心理
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为了长寿有病就要看医生,首先是考虑去哪家医院、找哪位医生?他一定选择有信誉的医院,找技术高超的医生就诊。他要向周围人群询问打听一下,听听对某医院或某位医生的评价,因此可以说凡是曾经来我们医院或经我看过的患者都是我们的宣传员,宣传他满意的,也宣传他不满意的,医生服务的好坏,有关医院的信誉。
到了医院接触医生无非要求?诊断正确及时;?选择最好的治疗方案;?花费合理。各阶层人们的就医要求也不一样,农民患者想找一名中医老大夫,他愿意接受传统的中医中药,对诊断什么病名他并不介意,他关心的是能不能治好,需要花多少钱?叫他入院住院有时他很为难,经济拮据?脱离不开家?城镇居民患者平均文化较高,对卫生常识了解得多,他关心的是,诊断什么病?怎样治疗?预后怎样?要求医生向他交代明确,刨根问底,富裕的人不考虑花钱多少。
经医生诊断明确的患者,要问得病的原因是什么?能不能治好,需多长时间?需要打针或服药的患者,他要问这药的作用能达到什么治疗目的?有什么副作用?看了药物说明书以后要问医生这么多副作用能吃吗?需要手术的患者,关心手术的效果及安全性,问开刀时疼痛吗?谁为他们做手术,这位大夫人品及技术怎样。
经医生初诊不能确诊的患者,或者病者对诊断有怀疑,有时还要到其他医院找其他大夫在诊断一下以资对照。有条件的患者还要求去大城市医院就诊。要问医生:去那个大医院能解决我的病?挂什么科的号?
重危患者及家属关心的是生命安危。抢救效果怎么样?
能有机会转院吗?接到病危通知书以后,有的家属放弃抢救措施,要求出院回家,怕老人死在外边,或怕人财两空。老人病危,他的子女问医生:“我的哥哥在外地明早八时能赶到家,医生,老人能挺到明早八时不能?让父子见最后一面。”
这是考验医生能不能准确估计患者死亡时间。临终患者心理较为复杂,考虑后事,急于减轻躯体痛苦,甚至想安乐死。越是年高老人越怕死,人之将亡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
2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通过解释、说明、支持、同情、相互之间理解,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方式,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达到消除患者病态心理所造成的痛苦,我们普通医生在临床医疗实践中也要利用心理治疗方法解决患者的病态心理,如果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是正常的心理反应要求尽快治好病或减轻痛苦,医生应全力支持他,尽量满足患者要求,如果他心理反应不正常,不合乎正常逻辑,医生要分析其心理动机耐心说明解释,从同情角度纠正其扭曲的心理,使他对自己的疾病有个正确的认识。比如一位患者要求医生为他处方一种“灵丹妙药”吃了就能治愈,医生应该向他解释现代的医学水平是达不到的科学道理。又有一位患者是疑心病,认为自己肚子里有虫子作怪,医生在他腹部只切开皮层,缝合数针,术后拿一条蛔虫给他看,虫子取出来了,他的疑心病立刻就好了。内科门诊常遇到患有心因性疾病的患者最容易接受医生的暗示,在取得神经官能症患者的信任以后为他开处方“非常好使”的药,并说,吃了这种药肯定他的病一定能很快治愈。使他把治愈的希望寄托在服药上,果然他的病就好了。
心理治疗的前提是要让患者知情,用大众的言语科学的解释他所患的疾病,尽可能讲出病因,对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的患者用其能够理解的比喻使其了解疾病的起病过程及归宿,对知识分子可用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原理解释疾病,对工农人众要用其生产实际现象或日常生活现象解释疾病,如把心脏比作水泵,周围血管比作管道来解释循环系统。
对于患有癌症等不治疾病的患者,不可直接说出不良预后,应逐渐暗示其疾病的严重性,先说:“你患的是某某良性疾病,但也不排除或待排除某种肿瘤。”使其有个思想准备,再说:“先按预后好的疾病治疗,以观察其效果以资鉴别。”当然,应背着患者本人将真相适时告知其亲人,在患者临终前应嘱咐家属告知其患的是不治之症,使患者死个“明白”。
3 心理治疗对医生的要求
心理治疗成功的前提是医生必需取得患者的信任,他才认真的接受你设计的治疗方案,遵照医生的医嘱按时服药、打针、建立治愈的信心。作为一名医生怎样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呢?
首先,要有高尚的医德,仁爱之心,对患者一视同仁,文明社会是人与人协作共同创造的,互助共存时,处世要多谅解,多同情,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医生要为患者全面着想,疾病预后,经济条件,家庭关系,社会地位等等。
其次,是要有渊博的医学知识,要有进化论的科学观,对待“万物之灵”的“人”除掌握医学知识临床技术以外,还要了解当今和谐社会的政治经济及人文状况,了解当地人群的风俗习惯,语言信仰多方面知识。
再次是良好的作风,医生的作风在心理治疗方面影响很大,医生要有忠厚仁爱的仪表,朴素庄重的穿着,在患者面前表现对治病胸有成竹,言词有信,话语中肯。为患者处方开笔一气呵成,假若患者买不到医生处方中的药,医生又换了另一种药,患者吃了病没好,患者就想,“若是服了前一种药,病一定能好。”没钓上来的鱼都是大鱼。
医生收红包接受患者的馈赠也带来了患者的心理的错觉,过去某医院有一位患肝硬化的患者,三次住院,第一次、第二次都见好,腹水消退了,第三次住院不见好,他爱人找院长反映说:“我前两次都给经治大夫送礼了,第三次住院我经济困难,没送礼,可能大夫就没尽心,病不见好。”大家都知道,肝硬化病情只能一回比一回重,与送礼无关,这是患者家属的心理错觉。
妇科病房一间住了四位患者,一位家属反映说:“那三个患者都给大夫送礼了,他们病愈都先后出院了,我没送礼,我爱人病就好的慢”。这些事例说明医生作风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有很大影响。
医生是修理人体的工程师,比起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伟大,更光荣。重任在肩,要有良好的医德,技术及作风,才能胜任我们的医疗任务。患者对医生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非常敏感。医生对患者有好的心理影响,也有坏的心理影响,医生要有一个好的态度好的作风就是心理治疗。
参考文献:
[1]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
[2] 达尔文进化论.
[3] 科学发展观.
[4] 张明岛.医学心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5] 易法建.心理医生.重庆出版社,2006.
加大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力度,使目前提升中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针对心理咨询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展开详细的分析,为我国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提升提供有利条件。...
1引言维系与促进心理健康是心理学发展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当前,中国社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迁。在这种环境下,人们承受各种精神压力,可能诱发多种身心疾...
自人类诞生以来教育便产生了,而也正是依靠“口耳相传”的教育方式才使人类在不断积累与学习中得到快速成长,最终繁衍生息。...
近20年来,肺癌在中国的发病率快速上升,在恶性肿瘤病死率中也已经从第4位跃升至第1位[1].因癌症导致的创伤后综合征非常普遍,其中在早期癌症病人中约占20%,在复发性癌症患者中更是高达80%[2].肺癌患者普遍伴有明显的抑郁、焦虑症状。然而焦虑、抑郁...
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情绪的变化与疾病的发展转化有着密切的相关性。而现代的医学模式也已从简单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因此在临床上应用医学心理学的模式来了解病人的心理特点,加强病人的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的不良情绪。特别是...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防治一线的医务人员由于工作任务重和接触感染高危人群,容易发生压力过大、疲劳紧张甚至耗竭崩溃等心理问题。...
经数据统计显示[1],目前我国已经有留守儿童接近两千万,若不能很好解决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很可能对其成长造成影响,可能会成为国家发展的不稳定因素。留守儿童对环境的良好适应能力,发展情况对社会发展与国家稳定有密切相关性。据资料显示[2],留守儿...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对员工的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许多单位把心理健康纳入了体检范围,以帮助员工及时调整心理状态和缓解工作压力,提升心理素质[1].针对银行职员责任重、压力大等工作特点,笔者对前来所在院体检的某银行职员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
贾守梅等〔1〕发现上海空巢老人焦虑发生率为27.5%,抑郁发生率为15.3%.这说明焦虑已显着影响老人的身心健康,而且老人焦虑往往会发展为抑郁或两者混合状态〔2〕.空巢老人感到孤独占24.6%;而感到精神生活充实愉快仅23.1%,并且与其他老年人相比,更多的空...
有研究表明[1],医务人员由于长期面对人类丧失亲人、致死性疾病等人间悲剧的应激性事件,工作长期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极易使医务人员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从而严重影响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另外,近年来一些媒体片面宣传,造成了医生非常大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