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医学心理学论文 >

某银行职员心理健康状况调研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发布于:2015-09-21 共2095字

  随着社会的发展, 企业对员工的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许多单位把心理健康纳入了体检范围,以帮助员工及时调整心理状态和缓解工作压力,提升心理素质[1]. 针对银行职员责任重、压力大等工作特点,笔者对前来所在院体检的某银行职员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为提高银行职员的心理健康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抽样选取 2015 年 1 月来笔者所在院参加心理健康体检的 97 名银行职员作为研究对象。 男 46 名, 女 51名;年龄 22~64 岁,平均(34.55±11.16)岁。 均为本科学历。

  1.2 方法 ①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学历等项目。 ②应用第四军医大学研制的多项心理测量仪Ⅵ型(DXC-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2]进行评估, SCL-90 量表包括 10 个因子共 90 个自我评定项目,每个项目按严重程度采用五级评分法。 该量表以总均分、阳性因子均数及各因子分作为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标,有较好的信效度,能够准确反映被试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可能存在的各种自觉症状。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7.0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用单样本 t 检验比较银行职员与国内常模之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用独立样本 t 检验比较不同性别职员之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3];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年龄组银行职员心理健康状况差异,然后再用 SNK 法进行多重比较。

  2 结 果

  2.1 银行职员 SCL-90 阳性指标检出及分布情况

  2.1.1 阳性指标检出情况 97 名银行职员在 SCL-90 测评中,总分或阳性因子数高于常模一个标准差者共 13 人,心理健康异常的检出率为 13.40%.

  2.1.2 阳性因子的分布情况 97 名银行职员阳性概率最高的 3 项因子依次是强迫、躯体化、抑郁因子。 具有强迫症状的银行职员中 61.54%是女性,且其中 7(7/8)名年龄均低于 31岁。 见图 1.

  2.2 SCL-90 总体评分情况
  
  银行职员在 SCL-90 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结果显示阳性因子均数与常模无显着差异(P>0.05),除躯体化因子、精神病性因子外,银行职员在 SCL-90各因子分和总均分均低于常模(P<0.01,P<0.05),见表 1.

  2.3 不同性别、年龄银行职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2.3.1 不同性别的银行职员 SCL-90 测评结果比较 不同性别的银行职员各项 SCL-90 各因子、总分及阳性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1】


  
  2.3.2 不同年龄组的银行职员 SCL-90 测评结果比较 不同年龄的银行职员的各项 SCL-90 指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3 讨 论

  3.1 银行职员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较好 本调查显示 , 该银行职员的 SCL-90 各因子分数均显着低于中国常模,提示银行职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一般正常人群,与以往研究有所不同。主要原因可能由于:①近年来,由于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提高越来越重视,银行职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好;②本次研究对象均为本科学历,良好的教育使该群体能够正视现实问题,加之他们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支持度,因此,心理健康问题较少[4].

  3.2 年轻女性职员是强迫症的主要易发人群 具有强迫症状的银行职员中 61.54%是女性, 而其中除 1 名女性职员外其余 7 名年龄均低于 31 岁, 即年龄较低的女性职员更易表现出强迫症状。 这可能与下列原因有关:①强迫症发病有人格基础,相对于男性,女性做事更放不开,容易拘泥于细节,对自己缺乏信心;遇事谨慎的人在长期的紧张压抑中就会焦虑恐惧,为缓解焦虑恐惧就会产生如反复洗涤、反复检查等强迫症行为,本研究再次证实了这一结果,即鉴于银行工作重复性强、细致程度高、要求严谨等特点,强迫症状应当作为银行职员心理健康的防治重点;②工作压力大,在竞争激烈、淘汰率高的银行业工作,内心脆弱、急躁、自制能力差且具有完美主义人格的女性更容易产生强迫心理。

  3.3 企业应重视员工心理健康维护 本调查显示 , 银行职员最易患有的前 3 项症状分别为强迫症状、躯体化症状和抑郁症状。 当前工作压力已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和组织绩效的重要因素,研究证明工作压力可以对员工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产生负面的影响[5]. 因此,企业应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了解员工心理健康状况,导入心理健康管理机制,自觉将维护心理健康作为对员工的一种责任和福利,纳入企业日常管理中[6]. 员工应针对心理健康体检结果,学会自我心理调适,进行自我调节舒缓压力,必要时寻求专业的帮助和支持,以维护自身心理健康[7].

  【参考文献】

  [1] 刘广华。 健康体检管理中心应关注心理体检 [J]. 中国疗养医学,2012(21):369.
  [2] 张明园。 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 第 2 版。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7-27.
  [3] 黄艳萍,李 玲。 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 Meta 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5):369.
  [4] 游丽琴,金 冬,杨 洪,等。 深圳市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0):1497.
  [5] 魏祥迁,马红宇。 员工工作压力对其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 [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79.
  [6] 郑 霞,黄雅婷,李 阳。 某市银行员工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分析[J]. 时代金融,2013,6(3):251.
  [7] 陆 勤,张建明,王 冰,等。 心理体检在企业年度健康体检中的应用[J].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12,35(3):163.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心理健康论文
返回:医学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