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多态性(chromosome polymorphism)又称异态性(heteromorphism),是指在正常人群中,染色体存在着各种恒定微小的变异,主要表现为同源染色体之间在形态结构、带纹宽窄和着色强度等方面的明显差异,染色体多态性按孟德尔方式遗传,几乎涉及所有的染色,通常没有明显的表型效应或病理学意义[1].然而,许多临床医生发现染色体呈多态性的个体存在不孕、不育、自然流产、死胎、生育畸形儿等临床表现[1,2].因此,染色体多态性是否有临床效应成为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为此,本文就本院检验科近6 年来观察到的染色体多态性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染色体多态性的临床意义。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 年 1 月至 2014 年 10 月本院生殖中心、泌尿外科、妇产科、小儿科所有遗传咨询者 1 862 例,其中男性 1 052 例、女性 810 例,患者主要表现为无精子症、少精子症、不孕、不育、自然流产、死胎、异常生育史。
1.2 方法 患者静脉血经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G 带显色,每例标本常规计数 30 个中期分裂相,在国联在线染色体核型自动分析系统上分析 5 个核型,如有异常再加倍计数和分析,必要时做 C 带分析,每例标本按照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2005)命名。
1.3 统计学处理 多 态 性 资 料 检 出 率 采 用 χ2检验。
2 结果
1 862 例遗传咨询患者男性 1 052 例,女性 810例,检出 16 种染色体多态核型共 91 例,检出率为4.89%,男性检出 74 例,占 81.32%;女性检出 17 例,占 18.68%,男女检出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3.06,P <0.05,表 1)。表 2 显示 91 例染色体多态核型类型;表3显示91例染色体多态性患者的临床效应。【1】
3 讨论
染色体多态性通常发生在 1,9,16 号染色体近着丝粒端和 Y 染色体末端的结构异染色质区及 D/G组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的短臂。结构异染色质分为功能性异染色质和结构性异染色质,功能性异染色质通常无转录活性,属非多态性,而结构异染色质则由高度重复的 DNA 序列组成,具有高度可变异性,不编码蛋白质,人类基因组结构异染色质的功能和表型效应目前尚不确定[3],结构异染色质在 1,9,16 和Y 染色体的变异通常描述为 qh+ 及 inv(9),在 D/G 组的变异通常描述为 pstk+,pss+、短臂的丢失(del)等[4].
过去人们将结构异染色质的多态视为正常变异,不具有临床效应,但有研究报道,染色体多态性与生殖异常有关,可导致不同程度的临床效应[5].本文共检出 16 种染色体多态核型共 91 例,检出率为 4.89%,高于刘志婷[6]报导的人群发生率约为 2.6%,这可能与本组 1 862 例遗传咨询患者都是因不同程度的临床效应前来就诊相关。
3.1 Y 染色体多态性 从表 1 可见,男性多态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P <0.05),且以 Y 染色体多态性最为多见,其余多态性发生率差别不大,本组报告了56 例 Y 染色体多态性,其临床表现为少精症、无精症、流产、不育、不良孕产育史、智力差、尿道下裂,提示染色体多态性不仅可能是导致这些患者生育异常的一个因素,男性 Y 染色体异态性可能会干扰男性的减数分裂,进而导致男性不育,还可引起智力低下、流产、死胎[6-7]等。
3.2 D/G 组变异 有研究认为 D/G 组染色体的着丝粒 - 动粒复合体(CKC)结构与随体区相邻,两者非常接近,随体变异可能增加染色体着丝粒不分离的情况发生,从而导致胚胎发生染色体非整倍性变异或减数分裂中异常配子的产生,引发流产、死胎、畸形儿等异常生育情况[8].从表 3 可见,本组检出的10 例随体柄增加均有临床效应,这提示对生育异常组人群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3.3 次缢痕增加 次缢痕增加主要是指 1、9、16 号染色体长臂次缢痕的延长,次缢痕位于染色体结构的异染色质区,其增长是高度重复的 DNA 序列增加所致。有学者报道[9]高度重复的 DNA 序列增加有可能影响同源染色体的配对而导致染色体不平衡的配子生成,造成流产、不孕不育等异常生育过程。本研究中均检出了 1、9、16 号染色体长臂次缢痕的增加,且都具有不同生育异常的临床效应,也提示了 D/G组变异与异常生育有关联。
3.4 inv (9) 本组检出 5 例女性和 4 例男性 inv(9)(p11q13),该染色体的倒位片段主要由结构异染色质组成,由于结构异染色质不具有功能基因,所以以往认为属染色体多态性,不具有表型效应,但近年许多文献报道 9 号染色体臂间倒位与反复流产等不良孕产史相关[10].本组 4 例流产,3 例不良孕产育史,2例儿童手指畸形,提示 inv(9)有一定临床效应。
综上所述,染色体多态现象与临床表现异常具有相关性,临床医生应结合患者的病史及相关检查综合分析,给予遗传咨询患者正确的指导。
[参 考 文 献]
[1] 余红,赵矫,赵小平,等。 染色体多态性的生育异常临床效应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0):1998-1999.
[2] 范洪。孕产异常者染色体多态性分析[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l,19(8):44.
[3] Rooney DE.Constitutional analysis: human cytogenetics[M].3rded.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12-15.
[4] 邵敏杰,高雪峰,焦丽萍,等。 染色体异态性与生殖异常关系的探讨[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l,19(2):45-47.
[5] 杨丽霞,张琪瑶,孙伟,等。 31 例染色体多态性与生殖异常的关系[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8,16(4):38-39.
[6] 刘志婷,王军,续微,等。 染色体多态性引起生殖异常 36 例分析[J].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6,23(5)∶598-299.
[7] 梁梅英,陈军丽,宋桂宁。 大 Y 染色体核型与生育异常的关系分析[J]. 中国妇产科杂志,2005,6(2):86-88.
[8] 王小荣,邓剑霞,李津津。 染色体多态性与临床效应及生殖关系的探究[J]. 遗传, 2007,29(11):1362-1366.
[9] 李科生,黄明孔,余颜,等。 常染色体多态性与男性不育的临床资料分析[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7,9(143):559-560.
[10] 陈欣,陈慧,杜涛,等。 自然流产夫妇 262 例染色体核型分析[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2011,5(3):871-873.
人类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mtD-NA)属母系遗传,具有进化速率快、群体内变异大、分子结构简单、拷贝数多等特性,已成为群体遗传学、考古学以及法医学等领域非常有用的遗传标记[1].mtDNA由编码区和非编码区构成。相对于非编码区的高突变率,mtDN...
研究发现,孕妇外周血浆中存在胎儿游离DNA(cffD-NA),长度在75bp和250bp之间,平均为166bp。怀孕4周可检出,8周后含量上升并稳定存在(7周建立胎儿胎盘循环),其含量在5%~30%之间,能够通过高通量方法稳定检测出来。cffDNA以核小体形式稳定存在...
人类认知能力是人类顺利完成包括知觉、感觉等低水平活动以及想象、推理、思维等高级能力时重要的心理条件,反应人脑对信息加工、存储及提取的能力。早期基于双生子研究结果表明人类的认知能力具有坚实的遗传基础,其遗传度约在40%~80%.随后在寻找帕金森、...
染色体出现任何数目或结构的异常都会有相应的表型,有的在临床上表现为不孕不育、流产、生育难以治愈的病残儿。我室回顾2009年以来5个家庭两代人同时检查出明显染色体核型异常.现报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9年1月~2013年6月因生育...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总结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前来我院优生门诊、儿科门诊、妇产科门诊等,共计4375例患者,这些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先天畸形,智力低下,发育落后,反复流产史,不良孕产史,不孕不育,原发性闭经,性腺发育异常等,还有...
目前,高原肺水肿(High-altitudepulmonarye-dema,HAPE)发病机制仍然不清楚,学者们提出HAPE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遗传易感性。世界各个研究小组分别对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系统相关基因、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酪氨酸羟化酶基...
染色体病是遗传病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群中的发生率为0.5%,染色体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它们决定着物体的性状,直接或间接控制着生物体所有的生命活动,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都会导致基因的增多、缺失或重排,进而导致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及临床效应。目前,...
-谷氨酰基羧化酶(-glutamylcarboxylase,GGCX)是维生素K循环中的关键酶,其功能是催化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羧基化作用,其作用的发挥依赖于维生素K和O2。当还原型维生素K和O2存在时,GGCX将CO2掺入特异的谷氨酸残基中,反应产生-羧基化的谷氨酸;同时产生维...
复杂染色体重排 (complex chromosomal rearrangements, CCRs) 是一种染色体结构性异常, 通常涉及两条或更多的染色体, 且至少有3个或以上断裂点, 染色体重新排列组合并伴随遗传物质的交换。...
STR基因座因其在人类基因中分布广泛、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