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国家,国内汉语是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汉语在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繁荣。社会对各领域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急切,要求也越来越高。民族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融入主流社会的重要途径。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主要面向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语文协作八省区招生。前身是原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 1953 年。学院一直秉承“以人为本,特色立校,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的办学理念,注重民族性、区域性和应用性特色,以“培养民族人才、发展民族文化、服务民族经济”为宗旨,为中央、自治区和蒙古语文协作八省区培养了 3 万多名少数民族各类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传承繁荣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维护边疆稳定、社会和谐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具有广泛影响,先后被评为国家和自治区两级“民族教育先进集体”和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其独具的民族特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民族高等教育的典型代表。
一、民族教育的重要性
民族学院的办学水平和培养的人才质量制约着民族高校自身发展和民族地区的繁荣富强。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一所具有民族特色的院校,也有着比较悠久的历史。大部分专业都设大学汉语文课程,其目的是为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的、蒙汉兼通的专业人才。大学汉语文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民族学生的就业状况和民族教育的发展水平。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的大学语文课设置和教学是充分考虑内蒙古地区民族历史、地理和语言文化等多方面条件的基础上建立的,长期以来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的教学以培养蒙汉兼通的民族人才为目标,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的大学汉语文课程必须突出民族院校的特色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特点。
二、大学汉语文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培养目标
大学汉语文课是本学院的面向全校的公共基础课,也有多年的开课经验。2008 年 4 月 30 日,中国教育报以《汉语能力———世纪就业创业核心竞争力》为题报道了大学生的汉语能力,特别是民族院校的学生,由于自身民族教育的倾向性,语文基础知识能力显得更为薄弱,情况确实令人担忧。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民族教育加强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功能定位也严重制约了民族学院学生的发展。
( 一) 课程性质及课程教学目的
汉语是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的第二语言,明确本课程的性质为第二语言文字教学课程,其宗旨是致力于培养和提高少数民族学生( 蒙古族学生) 的汉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主要突出用汉语说和写的能力。本课程为我学院实践性综合性极强的公共必选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实际生活、工作需要的汉语实践能力———汉语言文字的阅读、朗读、表达与交流能力等。
( 二) 重新修订教学大纲,调整课程教学结构和内容,以符合实践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教学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汉语口语交流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主。所以,教学大纲和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都要以以上三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核心进行调整和安排。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模块: 汉语表达与交流实训、汉语阅读实训、汉语写作实训。根据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学生汉语实际情况,三个模块的实训内容循序渐进,交叉进行。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于 2011 年,修订完善了大学汉语文课程教学大纲、实践教学计划,调整了教学内容和结构,突出实践教学 。目前,该课程下设大学汉语文选、应用文写作两个课程分支,授课一学年,授课时间安排在学生入学的大学一年级,总学时为132 学时,考核办法采取学期末闭卷笔试成绩加平时成绩和期中考核成绩的办法,按 4∶ 4∶ 2 的比例采成绩,百分制。
但是,由于师资力量薄弱,目前该课程采取合班上课的形式( 每班人数 110 人左右) ,影响该课程教与学的效果,汉语口语、写作训练等实践训练内容也不能很有效地针对性地得以开展。所以,呼和浩特民族学院针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符合课程教学实际需求,利于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文运用能力的提高。
该课程的教学应立足于学生汉语实践训练的效果,其目的在于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 三) 进行分级分班教学
根据学生的入学汉语成绩以及入学后的汉语能力摸底测试成绩,将学生分为三个级别进行汉语课程的学习:
A 级: 汉语表达、交流、阅读与写作能力上等的学生;B 级: 汉语表达、交流、阅读与写作能力中等的学生;C 级: 汉语表达、交流、阅读与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
根据所分级别把学生分为不同的教学班,各年级每个教学班人数控制在 40 - 50 人。根据学生汉语运用实际能力状况,A 级班的课程可加快教学进度,C 级班的课程可适当放慢教学进度的同时,强化能力训练的力度。
( 四)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
本课程设置为 1. 5 个学年,安排在学生入学后的第一、二、三学期授课,每学期课程分别将汉语表达与交流实训、汉语阅读实训、汉语写作实训三个模块内容科学而渐进地分布教学,每周授课 4 学时; 每学期课程分别为 2、3、3 学分,总学分为 8 学分。具体安排如下表 1。【1】
( 五) 学生选课及修课要求
各汉语文能力级别的学生原则上要完成 1. 5 学年内设置的汉语表达与交流实训、汉语阅读实训、汉语写作实训三个模块课程内容的修学,并通过各模块的能力考试,均达到 60 分( 含 60 分) 以上者,方可获得相应学分,并结业。在修课过程中,历次的三个模块测试成绩均能够达到 80 分( 含 80 分) 以上者,修完一学年本课程时,可申请提前结业本课程。经汉语言文学系出具测试成绩证明、并报请教务处审核批准者,可提前结业并获得本课程总学分,在三个模块课程内容修学过程中,其中有哪个模块课程的测试成绩不合格( 60 分以下) 者,必须重修该模块课程内容。三、该课程能力考核标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绝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结业时的汉语言文字阅读、表达与交流能力,应达到普通全日制汉授高中约高二年级学生的水平。具体指标如下:
( 一) 阅读与朗读能力
1. 能够独立阅读实用类、文学类、理论类等多种汉语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较灵活地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注重阅读效率。在修学本课程期限内,阅读量在 100 万字以上( 要附有推荐阅读书目表) 。结合传统与现代经典选读,其基本范畴:
( 1) 文学经典类( 国学经典、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等) 。
( 2) 民俗文化类( 民俗学、民间文学、文化研究、蒙古族历史文化等) 。
( 3) 影视传播类( 影视片鉴赏、视觉作品评论等) 。
2. 阅读时较少地受母语音和方音的影响,能够流利地朗读,能够较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 二) 表达与交流能力
1. 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在口语交际中,能够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自信而大方地运用汉语,准确、恰当、比较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做到语调、语气、体态等得体。
2. 书面表达语句通顺,用词恰当,没有错别字;表达内容较充实,观点明确; 思路清晰连贯,结构安排合理; 能够运用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各种基本表达方式,调动自己的汉语言积累和运用能力,准确恰当地表达思想情感; 能够结合自己所学的汉语文知识,50 分钟内写出 500 字左右的常用文体的文章,有独立修改自己文章的能力。课外练笔不少于 1 万字。
四、与本课程相关的建设
进入 21 世纪后,尤其是内蒙古蒙文高等专科学校与内蒙古民族师范学校合并以来,对该课程结构内容的设置进行了第一次调整改革,其基本原则就是针对专科层次的少数民族学生,侧重于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汉语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当时结合我区的普通话水平培训与测试工作的展开,在原有课程现代汉语实用语法、汉语文选的基础上,加设了汉语口语训练课程内容。于 2005 年和 2007 年前后两次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材建设、课程考试考核办法等诸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尝试,先后编写出版相关系列教材《汉语口语教程》、《大学汉语文》和《应用文写作》,于2007年申报并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随着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各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壮大,各专业的少数民族本科学生也越来越多,他们绝大多数来自内蒙古、青海、新疆等八个省市自治区。这对呼和浩特民族学院作为基础课程的大学汉语文课程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课程的教学应立足于学生汉语实践训练的效果,其目的在于把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真正有效地提高上去。
汉语文课程评为院级重点建设课程后,2007 年又购置了一些与本专业相关的书籍和教学光盘,为充实教学内容、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主讲教师勤奋钻研,用新理念指导教学,将学科新成果纳入教学内容,更新课程内容,传递给学生大量的新信息,丰富学生认识,拓宽学生视野。利用教学光盘给学生展现生动精彩的大学语文教学课堂,让他们对大学语文教学有了直观的感受和认识,体现了本课程的首要性质是工具性,同时兼顾人文性。
注重职业素质引导和人文精神建树,讲文学、文化、思想相贯通,古为今用,学以致用。学院相关部门要出台相关的制度与要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普通话培训、测试和汉语职业能力考试等,为师生提供制度条件,鼓励学生获取相关汉语文运用能力资格证书,为其毕业后就业创造相应的有利条件。以汉语言文学系为主,定期开展全校学生参与的汉语诗文朗诵比赛、演讲比赛、主题征文赛以及定期举办校园汉语文小报等活动,营造学习和运用汉语的校园氛围,形成惯例,使之成为汉语言文学系乃至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的一道特色风景。
五、将蒙古族民族文化渗透到大学汉语教材
因呼和浩特民族学院蒙古族学生较多,汉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与普通高校汉生对比的普通话认知力、理解力、消化力薄弱一些,学习能力和语文基础都有一定差距,如何把握好兴趣、知识、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课程的深浅度、难易度是安排教学任务时必须注意的重要问题。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大学语文》的教育就必须体现民族特色,能够适应当前高校教育的发展。语文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把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的传授,首要性质是工具性,同时兼顾人文性,更要突出听、说、读、写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要促进本课程建设与发展,必须密切关注大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改革,依托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系建立的教育教学实习基地,和各大院校教师合作开展课题研究,使课程能为一线教学服务; 同时充分地利用网上教学资源,丰富课程内容,提升理论高度。
在课程建设中,从事本课程教学的教师少、工作不够扎实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课程的建设和发展,今后工作中要在以下几方面努力。第一,进一步加强科研工作,使科研促进学科发展,促进教学的进步。第二,以大学汉语文为核心,进一步加强本课程的建设,能够带动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大学语文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铭. 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的设计理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 11) .
[2] 于建坤. 汉语能力———21 世纪就业创业核心竞争力[N]. 中国教育报,2008 -4 -30.
[3] 徐中玉. 大学语文[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5] 车承军. 应用型人才培养: 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责任[J].黑龙江高教,2004,127( 7) : 44 -45.
[6] 步高,丁帆. 大学语文[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随着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大,各国人民对外语的需求迅速增长。在全世界范围内,外语教学已经普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外语教学已经成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当今社会,外语在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合作等方面的作...
学习第二语言不易,因为它需要进行反复的记忆和训练.对于大多数学习汉语的维吾尔族学生来说,汉语的词汇、语法、句式是一门完全不同于他们母语系统的语言.学生在学习汉语初期,会遇到很多的学习难点,语言思维的转换也会遇到很多障碍.因此汉语教师为如何提高学生...
目前,有很多外国留学生怀着对中国文化、历史、语言、医学、科技等的浓厚兴趣来到中国学习、进修。他们只有较为熟练地掌握了汉语知识,才能真正地融入在华的学习和生活。中国的外语教学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改革,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不可避免的存在语言石化...
对外汉语教学离不开对汉语本体知识的运用.通常人们重视的是现代汉语知识,殊不知,古代汉语知识在实际的教学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下面结合本人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古代汉语知识例证,谈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运用古代汉语知识的具体表现和注意事项.一、运用古代...
随着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翻译教学的问题也逐步引起学界关注。翻译教学本身正面临很多问题,亟须找出能解决翻译教学问题的办法和出路。本文作者找到了辩论法在翻译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办法,并通过实证调查研究证明其实践性和可行性,从而真正解决...
1引言文献是知识的载体,总结归纳具体的学科知识。学术期刊文献是科研或学术工作者对知识在一定时期内的总结与归纳。文献综述作为有效的文献梳理方式一直是学术论文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描述一门学科的发展变化过程时尤其重要。科学知识图谱技术的出现就是...
一、教学法外语教学法(FLT)是探索外语教学的规律和指导外语教学的实践应用学科。这门学科的目的是通过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实现最好的教学效果。这门学科既古老又年轻。说它古老,因为外语教学法的第一所学校(翻译法)是在第18世纪末产生的,到目前为止已有2...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文本多元化的开发海外华人和华人社区通过自己的母语汉语及其书面形式中文,表现出巨大的远超出其他族裔的文化凝聚力。然而,与此形成强烈而有趣对比的是,华裔儿童普遍厌恶学习中文。《纽约时报》中文网2013年7月23日有篇署名南桥的文章《为...
1.引言近年来,有关双语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研究都显示了双语学习对认知能力的积极促进作用(Ransdelletal.2001;Bialystoketal.2006)。DeHouweretal.(2013)认为多样化的语言输入能增进学习者的词汇知识。而丰富的词汇量对于流畅的功能性的...
一、范畴化与原型范畴理论从认知的角度看,范畴化可说是人类高级认知活动中最基本的一种,它指的是人类在歧异的现实中看到相似性,并据以将可分辨的不同事物处理为相同的,由此对世界万物进行分类,进而形成概念的过程和能力。在语言里,范畴化首先指的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