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钢材加工配送公司发展战略探究
【第一章】钢材加工企业战略调整研究绪论
【第二章】战略管理相关理论综述
【第三章】首秦加工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第四章】首秦钢材加工企业内部状况探析
【5.1 - 5.3】加工配送公司SWOT分析
【5.4 - 5.6】首秦加工公司战略管理实施途径
【第六章】首秦加工公司发展战略实施保障措施
【结论/参考文献】钢材加工企业战略体系构建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1 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大力推动下,我国钢铁业得到迅猛发展,到 2014 年我国粗钢产量高达 8.227 亿吨,源自中国的粗钢产量在全球范围内粗钢总产量中所占比值接近50%,但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措施没有及时跟进,在钢铁行业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导致钢企数量及其生产规模杂乱扩张,加之粗钢本身国际竞争力薄弱、国内市场需求饱和,最终形成了钢铁产能结构性过剩的局面,产能过剩的问题日益严峻[1].
现如今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制定与实施相应政策措施,促使数量众多的钢铁企业相互间进行兼并与重组,强力淘汰落后产能抑制新产能的增加,优化钢铁产品结构,以期从根本上摆脱结构不合理与产能过剩的严峻形势,实现钢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于 2015 年 2 月 25 日发文《2014 年原材料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和 2015 年展望》 ,其宣布 2015 年将化解过剩产能与稳增长进行妥善处理作为主要工作,围绕国家战略布局中的重大项目,既要坚决遏制新产能的增长,加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和监督在建项目,又要大力支持先进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产品调整等有利于内生增长的投资[2]
.与此同时,国家对钢铁企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要求也更加严格,于 2015 年 1 月 1 日结束了对诸多新排放标准所给予的缓冲期,所有钢铁企业必须执行更加严格的排放限值新规定。
在“产能严重过剩”与“环保大刀”的双重压力下,我国钢铁产业转型升级也已成为必然。对于诸多钢铁企业来讲,传统的竞争模式已经难以发挥预期的效用,在市场竞争激烈程度急速加剧的新形势下各大企业想要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就必须时刻秉持创新理念,提高节能环保意识,加快先进技术的研发创造,使企业朝着技术创新型、环保型、资源集约型发展迈进,实施合理的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以实现钢铁企业快速转型升级,保持并进一步增强其国内外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钢材深加工作为钢铁产业链延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触及的深度和广度将直接影响钢铁产业的未来发展。当今中国在世界钢铁行业中地位已然完成巨大转变,钢材深加工业务已成为诸多钢企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力求增强营销服务、实施相关多元化战略、转变企业利润增长方式,并在一些领域已取得不小的建树。
1.1.2 研究意义
钢铁企业如何摆脱亏损,走出困境,实现可持续长远发展,是每一个钢企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未来钢材深加工行业有着巨大潜力可挖掘,将大有作为,可使得钢铁企业产业链延伸更深更广,大幅提升其产品的附加值,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利润率和市场份额。
本文以首秦钢材加工配送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为研究对象,对企业进行战略规划,在错综复杂的宏微观环境中找到合适的市场定位,力求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对内提高企业规范运作水平、提升管理效率,对外做好市场拓展与积极营销策略,推动企业建立完整的战略规划及其实施纲要。使企业适时调整产品结构、持续全面创新,从而达到良性发展,力求做强做大钢材深加工行业。此外,通过对首秦钢材加工配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秦加工公司”)发展战略进行研究,能够为其他钢企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有益于我国钢材深加工行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提高我过钢铁行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战略管理理论以解决组织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为目标,着眼组织内外全局,探究企业风险如何规避与如何规划持续发展获得长远利益。众多学者围绕着企业环境、企业竞争优势、动态竞争等视角进行研究,历经二十世纪中后期及二十一世纪初期,逐步发展成一种认知度极高、应用范围广的管理理论,对国外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归纳,其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3-5].
第一个阶段(20 世纪 60、70 年代)环境战略理论。美国着名管理学家钱德勒于1962 年,提出“组织结构服从战略”的论断:企业经营环境与市场需求的变化,要求企业发展战略必须与其合理匹配,进一步为保证战略的有效实施企业组织机构应跟随企业战略的变化进行优化调整[6].安索夫(H.I.Ansoff)于 1965 年出版《企业战略论》一书,该着作以环境分析为出发点,详尽阐述了企业如何设定战略目标、战略方案如何选择与实施、怎样建立反馈控制系统等,并在 1979 年《战略管理》中,第一次系统的提出了“战略管理”的思想[7].哈佛安德鲁斯(KennethR. Andrews)于 1971年《公司战略概念》中提出 SWOT 分析法,此经典战略管理技术分析理论强调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过程中环境因素所产生的极为重要的影响,对企业战略环境进行系统全面的综合分析,涵盖企业的外部机会与威胁和自身所具有的优势与劣势四大因素[8].此阶段战略管理理论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企业战略和企业自身所处环境的关系上。
第二个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90 年代前期)竞争战略理论。在此发展历程中,企业竞争战略理论逐渐形成了三大主要学派:行业结构学派、核心能力学派和战略资源学派[9].行业结构学派以美国迈克尔?波特教授为代表人物,其对战略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第一次提出了“企业竞争”的概念,并认为行业结构分析是制定企业竞争战略的基点,从而创建了“五力模型”这一经典行业竞争分析理论,在这种指导思想下进一步提出了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具体战略,主要包括专一化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的三大基本竞争战略[10].核心能力学派,代表人物潘若斯于 1959 年强调在企业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的经营活动中,资源和能力对其所产生的重要作用;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于 1990 年发表的《企业核心能力》中,认为企业拥有特殊资源与营造竞争优势的基础就是企业的核心能力[11].战略资源学派,以大为?柯林斯、塞西尔?蒙哥马利、沃纳菲尔特等为主要代表,认为企业发展战略的关键是企业在战略资源上逐渐形成其独特性,并使独特战略资源达到最优化的能力。
资源学派的理论以资源问题为出发点,强调企业资源和其对资源运用能力的差别造成了企业竞争优势的优劣[12].虽然三大派在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上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但它们均依托于买方市场的经济特征,战略理论所探究的内容是市场竞争,故此将它们均归于竞争战略。
第三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超越竞争战略理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战略管理理论开始了新一轮的创新,转变研究角度从传统竞争战略理论中脱出,创立合作竞争、超越竞争的新型战略理论。这些新理论均超越传统的单一竞争性战略思维而创立,故将它们统称为超越竞争战略理论。20 世纪 90 年代,简?霍普兰德和罗杰?奈杰尔两人提出“战略联盟”的概念:认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在经营实力对等的前提下,结成优势相长、风险共担的组织,将共享市场与资源作为共同的战略目标[13].1996 年,布兰登伯格同纳尔巴夫共同着作了《合作竞争》一书,对合作竞争战略理论进行了详细阐述,表明企业市场关系并非只能是你死我活的对立关系,而应是一种既相互竞争又可合作垄断市场的统一关系,后来被定义为价值创造竞合系统[14].1996 年,美国经济学家詹姆士·穆尔(James F.Moore)在《哈佛商业评论》上首次创新性的提出了“商业生态系统”观念,打破以行业进行划分为前提的战略观念,将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充分考虑进来而制定发展战略,促使不同“行业”的企业进行合作,以增加各自的市场机遇,实现战略共赢[15].
第四个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末至今)动态竞争战略理论和基于“价值创新”的新超越竞争战略理论。近年来,企业竞争环境变化越来越快,企业在现实商业活动中难以凭借传统的战略管理理论做出快速正确的战略决策,因而企业战略管理研究随之产生了一些基于“创新”的动态竞争理论和新的超越竞争理论[16].Teece 等人在1997 年提出“动态能力论”: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设计这两个因素决定着企业的动态能力,其实质是在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中,组织将所拥有的各方面资源进行不断的优化和配置达到最理想状态,进而使企业持续强化核心竞争力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1998 年布朗与艾森哈特(Brown & Eisenhardt)在《边缘竞争》一书中提出了边缘竞争战略管理理论,认为面对变化迅速的经营环境,企业应不断的积极变革组织模式,以提高应对能力,从而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17].新超越竞争战略理论,不同于 90 年代超越竞争理论单一或多行业的“竞合”思维,其从价值创新的角度出发,寻找“空白”价值领域,从而制定企业发展战略[18].2005 年,W?钱?金和勒妮?莫博涅共着《蓝海战略》一书,以价值为基点将“红海”和“蓝海”的创新观念首次展现,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提出企业在价值创新的商业战略思维指导下去寻找“蓝海”,摆脱激烈的行业竞争态势[1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企业外部环境日新月异,内部因素的战略优势也更加难以确定与保持,市场导向发生的变化,使得战略管理理论将会出现全面化、动态化、整合性的新趋势。
1.2.2 国内研究现状
由于时代背景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出现较晚。20 世纪 80~90 年代为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引入和创建时期,随着研究逐渐进入繁荣时期,涌现出诸多战略管理学家,其中以周三多、石世奇等为代表的老一辈学者,主要从中外战略管理对比引用的角度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90 年代开始出现的以康荣平、项保华、蓝海林、汪应洛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战略管理学者,主要致力于研究中国的战略管理实践情况,纷纷提出自己的战略理论观点与框架,他们的研究成果已经获得国内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并应用于实践。
康荣平系统的归纳总结了中国知名企业战略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并进一步提出“企业战略地图”的概念、“大数法则”、“多元化成功的杠杆原理”以及“后发展型跨国公司”、“亚核心能力”、“利基战略”等创新理念[20,21].项保华致力于创立自己的战略管理理论体系,以三问题、三假设、三出路构成其战略理论的核心,并提出六力互动模型[22,23].蓝海林对动态竞争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归纳与创新,将竞争的互动性视为竞争战略制定的重点,对竞争对手的可能反应要进行仔细的评估,并基于中国企业战略管理实践提出情景理论化理论[24,25].向永胜提出跳出传统竞争理论的视角和范式,推崇实施战略联盟,并进一步阐述了战略联盟的优势,给出正确实施战略联盟以构建企业竞争优势的措施[26].汪应洛、李垣、刘益,对企业柔性战略进行了研究与探索,在《企业柔性战略--跨世纪战略管理研究与实践的前沿》中,阐述柔性战略为在动态变化的经营环境中,企业在积极地适应变化的同时,进一步加以利用或创造变化,从而制定可行的发展方案,以提高自身竞争能力、有效地实现企业目标,柔性战略理论提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利用和创造变化[27].
李新春、王辉、贾良定在战略领导理论范畴,分别从企业家能力、CEO 领导行为、领导愿景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许庆瑞、曾鸣、路风、翁君奕在战略创新理论范畴,分别对全面创新管理、成本创新、自主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四个理论主题进行了阐述;田志龙、郭毅在制度环境与战略的理论范畴,从政治策略和合法性策略两个主题进行了研究;张阳、席酉民在文化环境与战略理论范畴,分别对管理文化角度的谋略和战略、和谐管理基础上的战略分析两种理论进行了详尽的研究阐述[28].
此外,刘世锦、杨建龙、李建军、唐忠良等人对企业多元化战略与对策进行了研究[29];马逢田,蒋智毅等人从企业多元化和归核化(Refocusing)的相互联系中,对如何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展开了战略分析研究[30];方静,陈建校,贾卫峰等对中国经济转型期下的企业战略联盟理论进行了研究,此研究成果对制度基础观战略理论构建做出了一定贡献[31].这些研究是基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势展开的,对企业能力理论的实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国内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对比引入、结合国内企业自身环境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理论、围绕国际前沿问题的研究和国际研究接轨这样三个阶段,当今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特征日益明显,国内战略管理理论也在不确定性环境驱动下向前发展,呈现出基于不确定性环境出发的多元化研究态势。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本文以首秦加工公司发展战略为研究对象,依托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企业今后 5 年的发展战略进行深入研究。
首先,对相关战略管理理论进行梳理,明确战略的定义、构成要素及战略管理的过程,讲述战略管理主要技术分析理论。
其次,剖析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条件。采用了 PEST 模型分析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利用波特五力模型从五个角度剖析企业所在行业的竞争形势,之后从组织机构、企业资源、企业能力、经营状况、文化环境等六大方面对企业的内部环境加以分析说明。
再次,运用 SWOT 模型综合全面分析企业的战略环境,据此确定企业战略定位并进一步设计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战略实施阶段,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体系,给出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途径。
最后,以总体发展战略的要求为出发点,给出相应的战略实施保障措施。其应对内提高企业规范运作水平、提升管理效率,对外加强战略联盟与合作,做好市场拓展与积极营销,从而保障企业发展战略的执行,促进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本文结构框架如图 1-1 所示
1.3.2 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所学的战略管理等相关知识,结合自己在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系统全方位分析首秦加工公司发展状况,进而制定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首秦加工公司发展战略。本文主要研究方法如下:
(1)文献分析方法。搜集并研读企业战略管理和钢材深加工行业的相关书籍、期刊等文献,仔细查阅大量相关的国家级和钢铁行业政策资料,丰富写作素材。
(2)调查研究法。对首秦加工公司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搜集整理,进而通过对已搜集资料进行分析归纳,为制定出首秦加工公司的发展战略提供数据基础。
(3)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本文重点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采用了 PEST 模型分析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利用波特五力模型剖析企业所在行业的竞争状态,运用 SWOT 模型全面综合的分析企业所处的战略环境,为企业确定其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以及战略方案的设计选择提供基础。
一、时代背景新经济环境下,企业以产品、技术、价格等因素构筑的传统竞争优势往往转瞬即逝。相反,企业以顾客为中心,并努力发展与顾客的互利关系,才能拥有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与盈利能力。不过,以顾客为中心的思想最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产生了,那...
摘要随着全球市场化变革以及全球信息网络化的高速推进,服务外包产业迅猛的发展,而其中的知识产权服务外包行业更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也催生了其中语言翻译服务产业的高潮到来。与此同时,进入该行业的企业和从业者如潮涌般增加,以语言翻译和本地...
在经济全球化与改革开放浪潮的推动下,我国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各行各业迎来发展的契机。物流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若想保持其在市场环境中的持续经营目标,必须要能够完全适应市场的发展,并且对市场的变化做出及时的回应.此时,企业战略管理面临极大的挑战,如何根据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制定企业的发展目标,较好地解决战略管理从事前计划直...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速以及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化,国有外贸企业面临的生存环境正在逐渐发生着重大变化,竞争形势愈来愈严峻,经营压力愈来愈大,企业战略转型的要求也变得愈来愈迫切。本文介绍了国有外贸企业进行战略转型的管理理...
随着我国加入WTO,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我国企业面临着与计划经济截然不同并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虽然已经实施改革开放战略三十多年,但我国企业仍或多或少地带有计划经济的痕迹,不能有效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无法完善自身的现代经营体制。同时,...
第3章危机背景下企业战略领导效能现状及成因分析战略领导是领导的子集之一,是作为企业领导者所必须具备的各种领导能力的总和。战略领导的本质是对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管理智慧的融合及提升,是构建企业组织愿景并全力推动愿景实现的能力。而战略管理效...
在国家大力提倡“新旧动能转换”的宏观背景下, 为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广大热电联产供暖企业如何更好地制定或调整发展战略值得仔细探究和认真分析。...
一、引言自199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以来,我国房地产业经过了十多年的飞速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这十几年可谓是...
第二章企业战略转型的内涵和文献综述本章从理论研究入手,对企业战略转型的定义做了详细说明,概括了国内外有关企业战略转型的发展状况,通过对企业战略转型相关基础理论要点进行细致梳理,以期为深入研究国有外贸企业的战略转型的实践问题奠定理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