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防教育是事关国家安危的系统工程, 其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新时代各方面的形势变化对国防教育的资源配置、运行方式优化以及国防教育聚合力的提升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从国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教育主体协同不力、资源共享不够、信息沟通不足等现实问题出发, 基于国防教育的相关理论分析国防教育聚合力提升的路径, 并进一步准确定位提升国防教育聚合力的着力点, 提出可供借鉴的对策。
关键词:国防教育,路径,聚合力
国防教育是党的理论宣传工作和提高全民素质、培塑民族精神的重要实现方式, 是扎实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是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大力量的战略举措。***总书记曾指出:“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 加强国防教育, 增强全民国防观念, 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这一重要论述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国防教育的战略地位和时代要求。为了更好地推动全民国防教育事业发展, 需要凝聚多方资源并形成推动国防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聚合力量。因此, 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目标要求之下, 在实现新时代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战略部署之下, 提升国防教育工作的聚合效应是应有之义, 也是回应新时代对全民国防教育更高要求的具体举措。
一问题的提出
(一) 国防教育需求与供给间的矛盾比较突出
随着国防教育工作日益得到广泛的实施开展, 其所产生的供需结构也日渐多样化和复杂化, 因此, 在开展国防教育工作的实践过程中, 除了注重培育基础能力、实施方法指导, 构建规范化、专业化的国防教育体系之外, 更为关键的是关注国防教育的现实需求。然而, 这一关键之处却是目前国防教育在供给工作中普遍存在不足的地方。因此, 国防教育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不同层次的国防教育供给需求, 根据这些多样化的教育需求进行精准有效地对接, 从而才能及时缓解国防教育实施中供给与现实需求间的主要矛盾和根本问题。
(二) 国防教育工作体系尚未达到最优化
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 全民国防教育的热情不断高涨, 这种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现实压力也逐渐增加, 国防教育的服务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国防教育工作的主管职能部门不可包揽一切事务, 否则不仅可能造成国防教育的实际效果差, 同时也会加大国防教育的各项资源投入的负担。因此, 在国防教育的供给服务中, 各类供给主体要根据现实需求和发展趋势对自身的国防教育供给体制、供给手段和方式方法进行创新和变革, 转变工作思路, 积极引入多元协同的工作机制, 不断完善当前国防教育供给的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
(三) 多样化资源聚合是国防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在面临多样化、多维度的国防教育现实需求下, 围绕国防教育工作的供给需求也日益呈现出丰富化的局面。如果各个参与主体不能有效地衔接并满足这些多样化需求, 势必会降低国防教育受众的认同感, 继而影响基层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因此, 构建国防教育聚合力的提升体系, 要准确挖掘、掌握和分析国防教育受众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 整合各类国防教育的资源, 实现对国防教育资源的协同配置和管理, 在有限的资源环境中产生更大的国防教育聚合效应。
二理论基础
(一) 国防教育聚合力的内涵
国防教育工作本质上是针对国防知识、国防观念等内容对广大公众进行教育和影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首先要明确国防教育主体, 这对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以及国防教育日常工作的开展起着主导性作用。国防教育主体间应形成相互协同、约束制衡和互补增益的良好动态关系, 这是由国防教育主体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其次, 通过将分散在高校及政府不同职能部门、不同社会领域、不同社会主体的国防教育资源和工作方式整合成为一个有序运动、高度共享的最优系统, 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国防教育的需求。最后, 依据相关理论原理, 进一步理顺不同国防教育主体的工作关系才能产生更大的聚合效应, 以此来保证国防教育聚合力提升机制充分发挥其功效, 强化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服务活动的协调。
(二) 聚合的相关理论
(1) 协同论。该理论认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由协同关系产生的协同效应可以有效解决多个要素简单组合造成的内耗问题, 使得不同要素产生更大的增益效果。在研究国防教育聚合力提升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参与主体间的协同关系, 围绕这一协同关系进行优化和调整, 才能实现国防教育相关资源真正的聚合。
(2) 系统论。该理论认为事物间的关系调整要从整体观念出发, 要深刻理解系统的整体性和内部的关联性, 部分功能和整体功能的发挥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在对国防教育聚合力提升进行研究时, 要深入分析和定位不同要素形成的整体性功能, 不可割裂其系统性的成效, 要充分将系统性的思维运用到国防教育供需调整、资源配置和共享的实际工作中去。
(3) 整体论。整体论强调通过对各类资源的重组, 实现机制的创新, 进而产生“低成本、高效益、协调性”的效果。新整体的出现是创新组织方式的一种新尝试, 反映了时代对创新方式方法的要求。对国防教育聚合力提升的研究要从国防教育的整体工作出发, 强化国防教育工作体系的顶层设计, 打造国防教育的“新整体”, 才能真正释放国防教育的聚合力量。
三国防教育聚合力提升的路径分析
(一) 主体协同的聚合力
国防教育聚合力产生和提升的基础是不同参与主体间能够形成高效的协同关系, 通过国防教育主体的聚合来减少不同国防教育主体间现实的内耗。因此, 要提升国防教育聚合力, 首先要准确把握国防教育聚合力的主体力量来源, 对不同主体在国防教育工作中的定位进行明确。从国防教育的基本规律、实践内容、新时代的新变化和新要求等相关维度来看, 国防教育的参与主体不仅要包括国防教育活动的组织方、实施方, 还要包括受众。因此, 国防教育参与主体应包括军队、学校、政府部门以及其他社会团体和组织等, 另外, 还要包括国防教育的广大民众。只有在更大范围和更广领域聚合更多的参与主体, 才能强化主体的聚合效应, 才能形成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被教育与自我教育深度融合的国防教育聚合成效。
(二) 资源配置的聚合力
国防教育聚合力的提升要基于国防教育资源供需的高效对接, 提升国防教育受众的满足感和满意度, 这就意味着国防教育资源既要能够充分地满足国防教育的需要, 又要能够准确地、集约地满足国防教育资源需求。国防教育资源的配置状态要实现最优化, 既不能造成资源的过剩、短缺和浪费, 也不能出现资源配置的闲置、失衡和结构性缺乏。针对不同范围、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国防教育活动, 在国防教育资源配置过程中要建立资源分类的标准, 在国防教育的资源配置和具体工作环节推进时逐步建立和形成国防教育资源的类聚效应。例如, 国防教育所需要的人、财、物等各类资源在有效划分和分类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形成更大的能量和影响, 才能真正实现集中力量办大事。
(三) 关系协调的聚合力
围绕国防教育聚合力的提升, 在不同主体、不同资源的相互作用下, 必然会产生多结构的工作关系, 各个关系之间的错综复杂势必会带来无法规避的矛盾和冲突, 因此如何协调这些工作关系, 使之成为国防教育聚合力的重要来源之一, 是国防教育工作得以顺畅开展的重要着力点。从国防教育的基本工作环节和实践步骤来看, 在国防教育工作过程中, 首先要有国防教育顶层设计和调度管理机构, 这样才能确保主体和资源聚合真正实现, 对国防教育聚合力的提升方向进行准确、科学定位;其次要明确国防教育需求识别和活动发起的实施机构, 以确定具体资源的流动方向和流量;此外, 要建立对国防教育实践活动质量水平的后续监测和评估机构, 有效提供国防教育聚合力提升和调整的具体实践方案和依据。
四国防教育聚合力提升路径的实现对策
(一) 推动多方国防教育主体形成合力
从国防教育工作的纵向上来看, 从顶层设计出发, 要建立起权责明晰的国防教育责任体系, 各个层级之间既要有职责分工, 又可以做到协同合作, 继而形成一个纵向关联、分工协作的主体体系, 全面提高国防教育实践效果。各个具体的行为主体不仅要紧紧围绕新时代国防教育工作的要求来开展实践工作, 承担相应的工作责任, 具体狠抓落实;还要能够根据自身属性和资源条件, 有针对性地为推进国防教育工作输出相应的内容和形式, 提高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从国防教育工作的横向上来看, 在军民融合的大背景下, 国防教育的主体主要包括地方政府、军队、企业院校、社会组织、群众以及领导干部、青少年学生、民兵预备役人员等等。地方政府不仅要适时地给予相应的资源支持, 确保国防教育经费拨付到位, 还要不断完善各级国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统一思想认识。驻地部队或军事院校要主动、积极地支持和参与基层国防教育活动, 提供必要的支援。另外, 要充分利用和调动社会力量, 运用新媒体平台大力宣传国防教育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进而实现多方合力推动国防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 发挥各类国防教育资源的聚合效应
国防教育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分布广泛, 包括精神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阵地资源等等。因此, 在国防教育实施过程中, 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 充分运用国防教育资源开展针对性的国防教育活动。首先, 根据合理的分类标准对国防教育资源进行网聚, 使各类国防教育资源聚合在一个关系网内, 避免出现资源的无序和浪费。其次, 在充分了解现有国防教育资源的基础之上, 借助相关信息和数据处理技术构建国防教育资源的共享服务平台, 为国防教育资源的配置、共享、运用和服务等提供高标准、规范化的应用支撑。再次, 鉴于资源的流动性, 要切实推动军地融合和产学合作, 加强不同领域之间的交流, 推进和强化优秀国防教育资源的输出和影响力, 实现国防教育资源的双向流动。最后, 为了达到国防教育资源的聚合优化目标, 从源头上提升国防教育资源的质量, 要对国防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和选择, 避免相关资源和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 推进国防教育协同体系的结构性优化
国防教育的统筹和实施需要不同部门、多元主体的紧密配合和相互协作, 在多重工作结构下产生的工作关系, 需建立起相应的协调工作机制以保证国防教育协同体系的结构优化。首先要完善组织领导体系, 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层次分明的统筹规划、有效调度的管理机构, 在组织领导上形成合力, 才能更好推动国防教育创新发展。其次, 要深化国防教育实施机制的优化, 利用多元主体的资源优势和环境条件, 精准对接国防教育不同环节的工作需求, 将相关资源配置在最为关键的地方, 推动资源结构不断优化。最后, 要探索建立起国防教育实施的评估监测机制, 及时准确地对教育效果进行反馈,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规避风险。特别是鼓励引导企业、社会力量参与进来, 这样既可以优化统筹利用现有资源, 打造综合效能高效的国防教育协同体系, 又可以深度整合各类主体资源, 合力支持国防教育实施发展, 不断优化国防教育主体间的工作结构关系。
结论
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性的工作, 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 做好全民国防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国防教育工作的实际成效来看, 在推进国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 不仅要把握国防教育的时代特点和国防教育的工作规律, 还要充分把握对国防教育工作进行科学整合、对国防教育供需高效对接的发展趋势, 在国防教育实际工作过程中从不同维度提升国防教育聚合力, 以期在整体上优化提升国防教育工作的成效。
围绕国防教育聚合力提升的目标, 需要在国防教育工作实践中充分理解和认识到其主体的多元性与多层次性, 以及各个主体间存在的关联性和协同性;既要关注在国防教育实践中的各类国防教育资源的支撑作用, 又要协调、理顺国防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各种工作关系, 才能真正形成国防教育的聚合效应, 全面提升国防教育的聚合力。当然, 国防教育聚合力的提升并不能完全从以上几个方面去理解和实施, 还需要结合具体的国防教育实践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 在改革实践中不断总结国防教育聚合力提升的具体举措。
参考文献
[1]范双利.国防教育与军事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辨析[J].国防, 2018 (06) :43-46
[2]隋学良, 王颖.国防教育凝神聚力, 改革强军军民同心[N].解放军报, 2018-7-15 (023)
[3]苑士军.国防教育概论[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2004
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人民战争思想, 是这一理念的升华。在现代国际体系中, 以国防理念为指导的全方位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
文章对新时代强军梦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对构建以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强军思想为指导的国防教育和实践体系进行的剖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做好国防教育和宣传需要各个领域的努力, 其中, 军事类影视作品的宣传更能做好国防教育和宣传工作。将诸多的军事类影视作品在国防教育和宣传中发挥的作用进行详细分析。...
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工程。习近平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我们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 ...
冷战结束以后,世界逐渐走向多极化。和平和发展成了21世纪的主题,但是我们还应该认识到霸权主义仍然存在,恐怖主义依旧威胁着国家安全,国家之间关系错综复杂。由于世界经济一体化,各国都在加强国防教育,我国也同样如此,尤其是对我国高校学生的国防教育...
大学生的精神面貌与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发展休戚相关,高校应当主动承担起在国防教育等具体教育教学中培育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历史使命,才能无愧于新时代的国防教育需要,有效适应新时代国防建设的新要求。...
一、引言国防建设是一个国家得以安全、稳定、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是经济活动、政治活动、文化活动以及各项机制平稳运行的重要保障。而国防教育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石,正所谓安其国必先安其人,安其人必先安其心。国防教育是国家为增强全体公民的国防意识,...
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国防人力资源的主导生力军, 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国防技能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整理了8篇最新“大学生国防教育论文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研究有所帮助。...
修订国防教育法,应着眼健全国防教育领导体制、突出国防教育重点对象、完善国防教育内容和规范社会组织参与国防教育活动,更好地发挥国防教育法对全民国防教育的法律保障作用。...
一、中国安全观与国防教育发展的演进分析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历代领导集体依据国际形势、周边安全环境和国内实际需求的综合判断,在发展中进行与时俱进的调整、改变国家安全观念,从而形成了各个历史时期关于对国家安全领域一系列问题的认知,深刻影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