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军事论文 > 国防教育论文 >

基于军民融合的国防教育创新探析

来源:高教学刊 作者:马杰
发布于:2020-07-31 共6740字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对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强,高校将国防教育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正因如此有必要加强对国防教育的创新,打造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下的国防教育,使大学生国防教育在军民融合背景下得到进一步提升,进一步深化国防教育的体制机制。文章针对军民融合背景下大学生国防教育进行思考,以期强化大学生国防意识,为培养一批专业化的国防教育者,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军民融合; 创新机制; 国防教育; 研究;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 has continuously strengthened the emphasis on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is the top priority of educational activities in universities. Because of this,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innovation of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and build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under the 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 innovation system. In order to further enhance the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context of 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 and further deepen the system of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This article considers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context of 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 with a view to strengthening the national defense awar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providing reference opinion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a group of specialized national defense educators.

  Keyword: 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 innovation mechanism;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research;

  一、当前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国防观念淡化

  我国在近几十年的时间里都处于和平时期,在此期间,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人们被繁华从战争的紧张不安与伤痛中拉出,如此长时间的和平,让人们暂时忘记了几十年前我们还处于战火,让人们暂时忘记了我们的国家仍然处于一种不太安全的环境中,从而导致了国防观念的淡化。事实上,现如今,甚至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处于一种并不十分安全的国际环境中,居安思危,加强防患于未然的警觉性才是我们当下最应该要做的事情。

  然而,现实情况恰恰相反,由于国防观念被淡化,当代大学生对于国防教育大体上呈消极、懈怠的态度。国防教育是个长期的教育任务,不是等到战争到来的时候才开始教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长期的和平环境下才更应该重视国防教育,加强国防观念,正是因为和平来之不易,国防教育才越发不能松懈。

  加强国防观念,提高大学生积极性,正成为我们提高国防教育效率的首要难题,如果国防观念继续被淡化,大学生对国防教育则会继续漠不关心。久而久之,人们将会彻底沉浸在和平的喜悦中,国防教育将会成为空谈。这是我们要极力避免,极力挽救的事情。

  加强宣传,高校开设国防教育相关课程,让大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国防现状,提高危患意识,增加国防观念,使大学生有意识的思考国防,投入到国防教育之中。[1]
 

基于军民融合的国防教育创新探析
 

  (二)国防教育内容滞后,缺乏创新

  正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防教育不是一个人或者一群人能独立完成的。国防教育应该是由上到下的一场社会性、全民性的教育。从当下的社会情况来看,传统、死板、守旧的国防教育观念并不能适应如今的社会环境。国防教育的内容滞后,缺乏创新,课程死板无趣是一直都存在的问题。更严重的问题是,国防教育的传统经验做法是不易更改的。

  那么,如何在坚持原始做法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方法,改进手段,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以学生们都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就成了我们需亟待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传统的国防教育注重理论的灌输,这种教育形式有浓重的教育色彩,是现如今最普遍的国防教育手段。然而,国防教育,一是国防,二是教育。所以除了这种传统的教育形式以外,我们应该在国防教育中加入新的元素,把教育形式变得灵活生动,活泼形象,使其符合大多数人的兴趣爱好。力求寻找更多,更丰富的方法、途径和手段,过时的方法无法顺应时代的潮流,更加无法被大众接受。

  现如今的国防教育手段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落后的手段,势必会影响到教育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所以加强国防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更新教育内容,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手段。[1]

  (三)高校国防教育投入不足

  目前,国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目前,全国各高等院校都会在新生入学时开展军事技能训练活动,在军事技能训练过程中进行军事理论教育与国防教育,其目的不仅仅是增进学生之间的友好交流,更是对当代大学生军事素质的一种培养方式,是国防教育中重要一课。

  但是我们都知道,国防教育涉及方方面面,不到一个月的军事技能训练是无法将基础的国防教育知识让学生融会贯通,所以军事理论课程的设立就有了它的意义。在当代大学生严重缺失国防意识的情况越来越严重的时候,高校国防教育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和挑战。

  不少高校将国防教育定位于管理职能而不是教育职能,虽然很多高校都成立了武装部,然而往往武装部总是和学校的保卫处甚至是学工处一起合署办公,军事理论教育没有单独的办公场所,高校中的国防教育反而演变成了一种阶段性的、突击性的工作,似乎是只为了军事技能训练而设立。没有尽到进行国防教育的目的。组织机构的不健全,成了制约高校国防教育推广的最重要的问题。

  虽然有些高校避免了这些问题,但是对国防教育的不重视似乎是大部分高校的通病,师资力量的缺乏,大部分高校的军事理论教师兼职较多,专职较少,这些兼职教师往往不懂军事,不懂国防,上课只是照本宣科,教学内容缺乏吸引力,学生无法深入了解感兴趣的国防理论知识,大部分高校还由于师资匮乏,采用大教室教学的方法,甚至更多的高校采取的是网络教学手段。由于军事理论课程上课人数多,教学时间短,这样做,不仅效率低下,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也会降低,整体教学效果与国外差距甚大。[2]

  二、建立以军民融合为创新机制的国防教育

  (一)军民融合创新机制

  1. 军民融合的背景意义

  所谓军民融合,就是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丰厚的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3]。以***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把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分说明,推动中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良性互动,确保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是实现强国梦强军梦的必由之路,对于提高中国人民解放军能打仗、打胜仗,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3]。

  2. 军民融合的历史内涵

  从历史上看,军民融合这一想法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当时由于世界刚经历过惨烈的世界大战,各国经济都处于百废待兴的阶段,短期来看并不会爆发大规模的武装冲突,这个时候,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成为各国迫在眉睫的大事。各国之间的竞争由军事力量竞争逐渐演变成以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为主,军事力量竞争为辅的模式。而正是由于许多国家将重心转移到发展经济建设上,将大量的军事方面的技术投放到民间,使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军民共用技术的巨大发展。

  而从全球范围来看,各主要国家均已形成特色鲜明的军民融合发展模式,如:美国的军民一体化、俄罗斯的“优军后民,以军带民”、日本的“以民掩军,寓军于民”以及英国的“先民后军,军民共进”[4]。这其中,以美国的军民一体化的成效最为明显,根据美国国会的研究报告,军民融合给美国国防部每年节约300亿美元左右,相当于采办总额的20%以上[4]。

  (二)军民融合的好处

  1. 民参军的好处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民参军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仍有机制灵活,消费比高等优势,并且据现在的形势分析。首先,参与民参军的民企,只要自身产品质量过硬,经营管理得当,在军品任务方面活动的利润都会比民品要高。如果产出质量好,技术水平高,并得到军方认可,在军品任务方面完成出色的民企可以获得国家授予的相应成果奖;其次,可以提高企业形象,一方面提高了对想参与民参军的民企的要求,另一方面还有着推进企业相关技术进步的作用。

  2. 军转民的好处

  在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军方正在加速解密大量的国防优质专利,使得这些优质专利可以从国防领域被引用到民用领域,为民用创新领域添加更多的新鲜元素,推进了国防专利的运用。这些国防优质专利正在被有效转化并被应用到经济社会建设上。

  同时,军方正在挑选民用前景好,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国防专利,努力将这些优质的专利朝着民用的方向推广转化。这一举措,为催生新产业,新产品的新工艺提供了强劲动力,为经济转型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推动了新老经济形式的快速转换。[5]

  3. 中国的军民融合

  在中国,早在1958年,毛泽东同志就曾提出“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战略方针;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军民融合进入到了“军民一体化”阶段;1982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军养民”的十六字方针;2007年,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的战略思想,标志着中国开始迈向“军民融合”阶段[3]。

  2015年3月12日***在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把:“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3]。

  2018年6月20日,***主持召开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时指出: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立足国情军情,走出中国特色军民融合道路,把军民融合发展理念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全领域全过程[9]。

  (三)军民融合创新体制下的国防教育研究途径

  1. 完善国防教育发展体系,打造军民融合创新体制

  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的构建首先应该从制度上加以保障,应该站在国家的角度,从国家的高度上来确保整个规划决策的整体性与战略性。建立符合我国经济情况和国防建设发展需要的机制。善于发现问题,找寻问题根源,尤其是针对一直存在的资源整合无力以及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通过平台信息建设和服务平台搭建等方法,实现资源的有效统筹和协调调配。

  众所周知,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军事变革与教育变革上起到持久动力的作用,要想实现军民融合的深化,最关键的就是体制机制改革。目前,普通高等学校传统的国防教育教学模式的缺点为:军事教育教学模式单一;国防理论知识教学简单,不能够实现国防教育的全面化,所以,为了打破这种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模式,推动军民融合与国防教育实现新的突破,各普通高等学校应寻找新的国防教育发展思路,从本质上改变教育体系,例如,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国防讨论小组,以求能够达到实现对国防教育相关问题能够进行全面探讨的问题,来帮助教师解决国防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或者设置专门的调查问卷来找出在学生眼中,他们希望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国防教育的学习,使广大国防教育工作者及学生充分意识到军事知识对于大家的重要性。[4,5,6]

  2. 明确国防建设需要,培养国防后备人才

  国防建设,简单的来说,就是一个国家为了抵抗外国对本国的侵略,威胁到本国的领土完整、统一的时候进行的必要的军事活动,是一个国家维护自身权益不受他国侵犯的最有效方式,所以,国防建设是一个国家文明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国防教育对于国防建设来说无疑是重要的,国防教育能够为国防建设提供相应的人才与技术支持,高校的国防建设又是国防教育的重要保障。对于军队的改革和现代化军事建设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军队现代化的关键是人才,没有现代化的国防人才,就没有强大的现代化国防。随着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战争将是技术的抗衡与人才的较量。而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他们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国防素质的强弱。在和平时期,对高校学生进行军事理论教学,组织军事训练,那么不论他们在校还是毕业,他们都掌握着一门技术、有个专长,是国防教育的骨干;战争爆发时,他们将成为战场上的先锋,组织群众参加战争,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赢取战争的胜利,为打赢未来高技术战奠定了坚实稳固的基础。[7,8,9]

  3. 设置专门学科与评优机制,激励国防教育推行

  国防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一个人或一群人能够单独完成的,绝对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的是几代人前仆后继的艰难探索与不懈奋斗。如今,要想将国防建设传承和完善,关键在于当代年轻人能否接住时代的接力棒,因此,对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势在必行。普通高等学校的国防教育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目前大部分的国防教育仅仅局限在大学一年级刚开学时的十几天的军事技能训练期间,这种国防教育方式对于提高高校学生国防理念,提高我国国防教育水平是极其不利的。虽然军事技能训练能够使学生切身理解一些军事理论知识,但这种理解是片面的、不完善的。为解决高校的这种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将国防教育课程列入大学生必修课程,并设立评优机制。可以将其命名为“军事理论”课程,设置相应的学分,考试形式采用闭卷形式,通过定期测试与测验进行日常考核,对成绩优异的学生给予奖励,对成绩稍差的学生进行提醒,使学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取长补短,以此来获得最终的评优结果。实现国防教育水平的提高,推动国防教育的发展。让国防教育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国防教育。另一方面,此机制也可激励教师,从而实现国防教育的良性互动。各高校也应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对教师定期进行培训或及时送到国防教育好的高校进修,学习先进的知识和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将国防教育贯彻到底,起到良性的作用。[6,7,9]

  4. 改进教学方法,注重与实际结合

  国防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不应该仅仅是一门课程。国防教育在力求改变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只有简单的军事理论陈述等问题的同时,应该思考: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国防教育贯穿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让学生有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意识。所以普通高等学校必须要做的一个事情就是改进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有效将此方法落实下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讲究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课程的导入,为广大学生呈现多姿多彩的图片、视频,以此来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对整堂课的课程有所了解。

  注重与实际结合。对广大学生来说,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更要联系实际,才能加深对国防教育知识的贯彻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附近的兵器城或军事博物馆、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进行参观与学习,激发学生学好军事理论课程的兴趣。

  灵活运用小组讨论教学法。就目前来看,高校的国防教育都处于冷门的课程,课上气氛死寂,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对国防教育了解太片面,对国防教育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认为国防教育并不重要,忽视了国防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所以为改善这一问题,使课堂的氛围灵活起来,教师可以设立讨论小组,组织学生对军事理论知识进行全面讨论,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国防教育知识。

  三、结束语

  高校国防教育是以高等教育为基础的军事通用性教育。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实现国家人才培养长远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举措,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高校在国防教育上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转变教学观念,促进国防教育创新发展,不断创新国防教育思想观念和方式方法。当代的大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居安思危意识,为此,我们更要加大对国防教育的创新力度,引起当代大学生较强烈的思想共鸣,激发他们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热情,在学校,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树立国防教育观念的意识,提高学生对国防教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参与度,共同促进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下国防教育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妍.国防教育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4):88-89+91.
  [2]程涛.高校国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3]要英,阮汝麟.军民融合的上海优势[J].新民周刊,2017(31):66.
  [4]凯夫.军民融合的投资机遇[J].英才,2017(04):78-79.
  [5]赵建国.中国创新:专利添动力创新赢未来[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7-12-29.
  [6]程鸣凤.军民融合背景下对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7(24):157-158.
  [7]杨千里.新时代军民融合背景下的国防教育发展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04):95-96.
  [8]马杰.浅析医药类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时效性[J].大学教育,2019(5):85-87.
  [9]陈磊.基于军民融合发展历程的民营军工企业营销思路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9(15):59-60.

作者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
原文出处:马杰.军民融合背景下高校国防教育创新发展研究[J].高教学刊,2020(19):20-23.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国防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