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军事论文 > 国防教育论文 >

高校大学生国防意识的现状和加强措施

来源:品位·经典 作者:徐永生
发布于:2021-10-13 共3544字

  摘    要: 加强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强化忧患危机意识、传承红色基因血脉、培育崇军尚武文化,意义重大而深远。通过组织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目前在大学生中,存在着国家安全意识淡薄、国防心理认同感缺失等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以此为依据进行深入剖析,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     大学生;国防意识;爱国主义精神,

  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普通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是实施和推进国防教育的重要举措,应努力创新方法和手段,拓宽知识面和教育渠道,不断增强国防教育的时代感、感召力、吸引力和向心力。

  一、国家安全意识淡薄

  常言道,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我们对在校的280名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统计结果看,有65%的学生比较乐观,认为我国的周边环境还比较安全;有16%的大学生认为周边不确定的因素还是存在的,不能盲目乐观;还有19%的大学生表示对现在国际形势及周边的环境不是很了解,也很少关心。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头脑里还能绷紧国家安全这根弦,知道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但仍有一部分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不强,很少关心时事政治。在“你平时上网浏览最多的新闻是哪些方面”?我们发现关注最多的是“娱乐新闻”,占51%;其次是社会新闻,占27%;再次是经济新闻,占10%和体育新闻,占9%,只有3%的大学生关注“国防新闻”。

  由此可见,高校对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培养工作,必须加强,不能削弱。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筑牢国家安全防线,势在必行,刻不容缓。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世界政治格局的走向越来越扑朔迷离,潜在的危险无处不在,不确定因素逐年增加。在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过程中,霸权主义仍然存在。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各种分裂主义势力、恐怖主义势力和宗教极端主义势力,给国际社会不断带来危害,也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我国及周边的安全。越是在和平时期,越不能有麻痹大意心理,越要加强对国防建设的重视。做到未雨绸缪,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一些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淡薄,关心时事政治不够,仍然是不争的事实。

  当代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淡薄,国防观念较弱,可以说是多种因素造成的结果。除了在个人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还与其他因素有关。一是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机会不是很多。尽管入学后进行了以国防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军训和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但因教学和训练时间相对比较集中,过后很少涉及,加之各高校从实际情况出发,在重视和把握的程度上,不尽相同。有的没有按照大纲规定的课时数进行,存在随意压缩时间、删减训练内容等现象。二是大学生心目中崇拜的偶像发生了转变。受西方敌对势力侵蚀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很多学生心目中的偶像不再是革命先烈和英雄人物,而把目光投向影视明星,形成追星一族,谈起明星来津津乐道,而对英模人物了解不深。三是大学生关注点发生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导致一些人一切“向钱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还是大有人在。他们比较注重个人生活待遇、工作环境,而对集体、对国家往往关心重视不够。当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牺牲奉献意识淡薄,主动服从国家利益的较少,考虑个人得失的较多。

1.png

  二、国防心理认同缺失

  国防心理教育是国家在和平时期对国民的一种思想教育,目的是培育国民反抗侵略、保家卫国的家国情怀,从心理上强化国民居安思危、常备不懈的观念,坚定反侵略、反干涉的意志,保持高度的精神戒备,随时准备为未来反侵略战争贡献力量。

  在调查中,从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主要时期来看,有51.3%的大学生认为应该在“大学期间接受正规的国防教育”,32.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主要在“中学接受过国防教育”,而有8.8%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主要在“小学接受国防教育”,另有7.4%的大学生表示“从来没有接受过国防教育”。

  调查数据表明,大学和中学仍然是我国国防教育实施的主阵地。由于场地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人员相对集中等得天独厚的条件,便于开展国防教育。当代大学生对高校国防教育的认同是肯定的,并对国防教育的重要性有相应的评价。我国在2001年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15条对学校国防教育提出更明确的要求:“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在普通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它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一项硬性规定。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受教育者接受主张,思想上认同,变成自觉的行动,开展国防教育也是培养国防后备力量的战略举措。

  在调查中,接受国防教育的主要途径,依次是社会、媒体占32.6%;老师占26%;杂志、报纸占18.4%;学校、相关书籍占14.1%;家庭、朋友占8.9%。由此可见,社会影响和媒体宣传仍然是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主要来源,反映大学生获取国防信息主要的途径和渠道。这说明高校的国防教育仍存在不足的地方,亟待改进和加强。

  对此,必须不断完善国防教学体系,整合师资力量,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设施。把抓好大学生的国防教育,纳入学院党委的决策和领导的议事范畴,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各级领导和机关,要给予高度重视,舍得投入。建章立制,奖勤罚懒。选树先进,宣传典型。只有思想上重视,才会产生行动上的自觉。下大力气营造“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的氛围。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国防教育的熏陶和洗礼,自觉热爱国防、情系国防、投身国防、建设国防。

  三、教学方法手段单一

  “高校国防教育教学是以军事课程形式开展的教学活动,它依托的学科体系是军事领域的现代军事科学。它的教育面宽,教学内容丰富,几乎涵盖了自然、人文和社会等科学领域,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比拟的优势,这说明高校军事课程教学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教育。”[1]高校国防教育特殊性,要求有与其相适应的教育内容。这就要求必须具有恰当的教育形式,采取新颖的教学途径,才能增加军事理论课的吸引力,事半功倍。

  从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来看,认为大学生国防教育“内容呆板,有些枯燥”的占39.2%,认为军训“训练肤浅,技能单一”的占32.3%。可见,所学内容空洞肤浅,训练缺乏趣味性,已成为影响高校国防教育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教学内容上,如果高校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人施教,对症下药,就会导致大学生对国防知识的学习,提不起精神,缺乏兴趣。国防教育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培养大学生对国防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二是教给大学生最基本的国防知识和技能。而两方面相比,前者的意义大于后者。因此,促进大学生在课上能认真学习,课下能主动自觉学习,才是高校国防教育的根本目的,即教授大学生基本的国防理论,掌握必备的国防技能。

  在教学手段上,要多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力避我讲你听、被动接受教育的形式,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通过数据调研分析,大学生比较喜欢的教育形式主要集中于走出去,参观驻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参观国防科技成果展;请进来,请知名专家学者进行知识讲座和形势分析;观看国防教育资料片,了解最先进的武器装备;进行防空演习和逃生技能训练等。

  在教学途径上,要找出更能符合新时代要求、最受大学生欢迎的方式。通过对大学生获取国防知识及信息的渠道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选择“人际交往闲聊”的占22.6%,选择“军训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占24.5%,选择“网络”的占37.2%,选“广播电视报刊”的占15.7%。将“网络、广播电视报刊”归为媒体教学,“军训及思想政治教育”归为传统教学,在教学中,应该把二者结合起来。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网络”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获取国防信息的主渠道。习近平主席提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2]。互联网具备较广的覆盖面,以快捷高效、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等特点,为我们开展国防教育,提供了一个现代化的信息平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了学校与社会的隔阂,使大学生了解外边世界,掌握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一部手机在手,不用出校门,知晓天下事。然而,网络信息,五花八门,良莠不齐。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有先进的,也有反动的。对此,高校必须因势利导,占领先机,掌握主动。网络是把“双刃剑”,让它为我所用。规范手机的管理与使用,使之成为大学生的学习好帮手、获取国防知识的主渠道。对各种信息加强辨别能力,更不能沉迷其中,玩物丧志,不能自拔。

  参考文献

  [1]罗善华,王明明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创新发展与实践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Z1).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原文出处:徐永生.在校大学生国防观念不强的原因及分析[J].品位·经典,2021(18):103-105.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国防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