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军事论文 > 国防教育论文 >

国防教育体系运行中教育效果的功能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5-29 共6102字
论文摘要

     地方高校国防教育要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国防教育核心价值理念体系,必须要运用各种教育手段,才能有效地将大学生引导到正确的国防教育理念层面上来。多种教育手段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要形成配套的教育体系,多种教育体系的有机统一与协调,也就构成国防教育模式。地方高校国防教育立体模式是由内外协调体系、教育管理长效体系和有效互动体系构组成,是将立体的周延性内涵引入到国防教育领域,将几种多维的国防教育体系有机统一运行,目的是在教育过程中更有效地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防教育核心价值理念,即国防精神观、人生观、意识观与爱国主义伦理观。当前国内的严重形势与我国国防教育的现状,强烈要求地方高校担负起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要任务,提升对国防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认真履行国防教育的职责。因此,只有充分发挥国防教育立体模式运行中教育效果的功能,地方高校才能把大学生国防教育有效地纳入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和爱国主义教育体系,更好地为国防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一、现代人力资源的开发功能
  
  地方高校国防教育立体模式的有效运行有利于促进现代人力资源的开发,这是地方高校国防教育立体模式的基本功能。人力资源发展早在80年代出现,并日益受到全世界重视和关注的一个领域,它已经被全世界的企业、各种组织,甚至许多国家作为发展的新战略,作为提升竞争力的核心武器。世界各国正在利用其所占有的人力资源、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来开发自然资源以创造新的社会财富来提升综合国力。当前在我国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使命需要高校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化,在世界经济活动中为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权,迫切需要高校培养更多能站在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前面且能够引导市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中国要赶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步伐,缩小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在世界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就要提高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思想重视程度,切实加大开发人力资源力度,提高人力资源水平,认真落实我国“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升我国知识自主权、科技创新能力,对于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拓宽发展的空间,抢抓发展机遇至关重要。

  国防现代化是四个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要实现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实现的关键是要有大批高素质的国防人才。我国有十几亿人口,人力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与之相比。为了适应军队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的需要,通过国防教育不仅要培养各级各类指挥人才、专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而且要造就为数众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军事后备人才,这就需要运用国防教育的方法培养国防人才,通过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掌握必要的国防知识和技能,具有强烈的国防意识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能忠诚地为祖国服务的大批优秀人才,同时这些人能文能武且军地两用,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同样能发挥重要作用。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来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倾向于毕业后到企业生产规模大、工资高、待遇好、三资企业工作。究其原因,这些企业不仅工资高,福利待遇好,其中包括各种完备休假制度,以及相对平等的发展机会。据统计2000年至200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是107万、115万、145万、212万、280万、338万、06年各类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将高达410万, 06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已经是5年前的三倍。2005年不同性质单位接收毕业生占接收总数的比例分别为:党政机关占2. 9%,事业单位占17. 2%,国有企业(包括集体企业)占21. 6%,非国有单位(私营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占58. 3%.

  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将进入其发展的黄金时代,这就将使非公有制企业知识分子队伍更加壮大,因此要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在21世纪知识经济的时代潮流中,知识分子将成为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主体,要确保这一主体与党同心同德,在工作和生活中文明守法,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公民,就必须在校学习期间强化对他们进行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青年知识分子历来是西方敌对势力进行“西化”渗透的主要对象,如果西方势力利用这一“真空”地带,利用一些知识分子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得寸进尺地灌输资本主义思想,一旦被渗透者掌握一定的经济实力,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在加强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各种爱国主义教育,使青年学生树立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里实现理想和人身价值,报效祖国的观念。江泽民同志指出:“新军事革命,实质上是一场军事信息化革命。高技术战争是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正在成为军队战斗力的倍增器。”军队信息化建设涉及武器装备发展、军事理论创新、体制编制调整、教育训练改革等军队建设的各方面,同时军事信息安全本身具有综合性、超时空、全方位、技术新、难度大、标准高等特点,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必须要有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所谓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即他们既有良好的军事技术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又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严明的组织纪律、无私的团结友爱精神。而在未来的战争中,谁拥有的高科技武器越多,谁拥有的高科技人才越多,谁的战术和战略思想越先进,谁在战争中就能起主导地位,因此军队高素质军事人才的培养,仅仅依靠军事院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从普通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中进行补充。地方高校国防教育立体模式就是整合良好的教学设施和师资水平,培养大批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核心价值理念以及一定的能力和素质,促进大学生的人力资源的开发。

  二、国防事业现代化的加速功能
  
  地方高校国防教育立体模式运行过程中有利于加速国防事业现代化的进程,国防事业现代化的加速功能也是地方高校国防教育立体模式的基本功能。关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问题,正如邓小平在《工人阶级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作出优异成绩》一文中认为:这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革命。国防现代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教育对国家安全、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地方高校国防教育立体模式就是培养国防人才,加速推进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大批高素质人才充实国防建设队伍。目前,一些国家为维护其国际地位,或通过教育立法、或加强国防教育规划,将国防教育纳入军事战略乃至国家战略。现代国防已渗透到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领域,加强国防教育,迫切需要关心国防事业、懂得国防教育的人才,邓小平曾指出“现在我们国家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不是现代化的路线、方针对不对,而是缺少一大批实现这个路线、方针的人才。道理很简单任何事情都是人干的,没有大批的人才,我们的事业就不能成功。”当前国外敌对势力利用并制造我国的民族矛盾,借以大搞分裂我国的活动,一些周边国家妄图霸占我领土和领海,掠夺我资源,企图使某些领土、领海的划分国际化,这其中突出的是南海问题。同时霸权主义和反动势力勾结在一起,支持纵容台独,妄图把我台湾省从中华民族中分裂出去。另外我国周边仍然存在着直接的或潜在的威胁,数千公里的边界线、海岸线还没有与有关国家划定,一些经济资源被人吞食。因此加强国防建设,实现国防建设现代化,努力提高我军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能力,客观上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建设提出了更加迫切的人才需求。

  “国防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最大的不同点是,对受教育者的培养过程,强调自觉性和强制性的辩证统一它既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动机,调动积极性,使其自觉接受教育,搞好训练;又靠强制的力量,达到教育训练的标准,实现教育训练的目标。”国防科技作为国防和军事领域里的知识体系,它主要体现在武器装备、国防设施、军事管理上,制约着武器装备发展水平和军队战斗力的强弱,它不仅是国防现代化的关键而且是现代化国防建设的先导和推动力。国防高技术是国防科技水平的重要体现,代表了国防科技发展水平,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空间技术、生物技术、光电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海洋技术等。当前随着人类社会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过渡,战争形态正在由机械化向信息化发展,未来的“信息战”、“电子战”、“导弹战”、“网络战”、“点穴战”、“超限战”等高科技战争都不约而同地把计算机模拟指挥、电子对抗及卫星可视系统等高科技项目,以及快速部署、一体化合同作战等先进战法融为本体。对这些战争理念和军事装备需要大量的人才做后盾才能实现这些战争理念和战争装备。而要打赢高科技战争仅有先进的技术装备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有要高素质的能胜任现代高科技战争的人来操纵这些设备,这就决定了高校要加大国防教育宣传渗透力度,培养思想坚定,政治作风过硬且掌握现代科技的专业人才献身于国防事业。

  我国的经济能力和军事能力都属于第三世界范畴,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比较大。许多军事理论家认为现代军人最显着的标志就是“智力化”,所有参战人员都必须具有更高的文化水平和更丰富的技术知识。因此我国在当代世界军事舞台竞争中要想在未来战争中趋利避害、扬长避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坚持把发展国防教育放在重要战备位置,加强人才培养和智力开发,加强对全民的国防教育,增强全民的国防观念和军事组织能力,以此来弥补经济和军事上的不足。当代大学生肩负着21世纪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任重道远。“军训中营造的军营氛围,为大学生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锻炼提供了绝好的锻炼机会。军事技能训练的难度和强度几乎是大学生们有生以来面对的最大挑战,给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都造成了足够大的痛苦和压力,这无疑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坚定的自信和顽强毅力,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进而树立起藐视困难,乐观进取的科学的人生态度。”因此,地方高校国防教育立体模式是对大学生开展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是民族、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通过在高校开展有效地立体合力性的国防教育活动,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提高国防意识,强化民族精神和气节的教育,唤起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民族危机感的意识,激励他们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从而形成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民族向心力、凝聚力,实现他们在关键时期愿为祖国的安全、民族利益而献身的精神,并让这种精神爆发出强大力量,实现在军事上转化为旺盛的战斗力,扭转在国防上实力上弱势的被动局面。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我们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更新校园国防教育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新型国防观,让学生具有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学习的能力,通过学习我国历史知识和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建设现状,正确认清国家安全概念内涵的重大变化,全面衡量各要素在国家安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强化对国家安全因素多样性和系统性的认识,从而在更高的层次上牢固地树立国家利益观和国家安全观。

  三、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功能
  
  地方高校国防教育立体模式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地方高校国防教育立体模式的基本功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深刻地阐明了智育工作的重心,就是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国防教育对于推进这一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国防教育所依托的学科体系是军事科学”学习军事科学有助于学生打破专业学习的思维定势,拓展思维空间,进一步提高创造力和综合思维能力,促进智育的发展.现代高等教育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基本目的,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地方高校国防教育立体模式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主要途径和形式,地方高校国防教育立体模式的性质决定了其必然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其主要任务以培养21世纪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的真正的人、全面的人、完整的人。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未来骨干的学生,他们的思想品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干部队伍的精神面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面貌具有时代性,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他们的思想有着较大影响。

  毛泽东主席说过,“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没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就等于没有灵魂,政治素质是首要的素质。”当前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是大势所趋,面对东西方思想文化的相互渗透,引导学生积极而有效地反对“西化”、“分化”的图谋和抵御腐朽文化的侵蚀,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难度加大。市场经济的重利性极易导致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膨胀,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给学生的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带来难度。随着互联网等科技手段的运用及普及,网络交往突破了国家和地域的界限,网络信息传播的全球化扩大了大学生的视野,同时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冲击,使得大学生德育中的道德规范和社会规范、国家利益和政治信仰正经历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对学生教育局限于在学校这个单一的层面上,增添了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艰巨性。

  为地方高校国防教育立体模式站在时代前列,把握时代特点,立足新的实践,以历史的角度,战略的眼光,审时度势,将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与能力素质培养融为一体。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不少学校存在“三重三轻”的现象,即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行为养成,德育建设的内容、手段、方法和机制等明显滞后于学生的思想实际,明显滞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面对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科技日新月异、各种观念和思潮相互激荡的国际形势和当代青少年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目标追求呈现个体化、多样化、现实化的趋势,在校大学生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特点:学生生活多样化,注重个性发展,求知、求美、求乐的要求日趋迫切;价值分化加快,自身观念冲突与心理问题逐渐增多,心理健康与精神生活方面面临诸如学习、经济、择业、社交等众多压力;性格特征具有双重性,关注现实社会的同时,更多地关注自身生存发展及实现自身价值;在判断取舍上,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思想活跃开放,辨别是非与取舍能力不强;独生子女居多,学生个性、素质和家庭影响、文化背景、生活饮食、思维方式都存在着明显差别,政治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及所反映出的思想问题都不尽相同。大学生的政治观、道德观、成才观、价值观等出现的这些新特点表明高校国防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色,并结合当代学生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国防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M].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2]刘文炳。浅谈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意义和作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
  [3]陈安国,龙湘攸。高校实施国防教育的意义和作用[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6)。
  [4]张学兵。浅析高校国防教育的德育功能[ J].中国西部科技,2006, (1)。
  [5]徐思光。高校国防教育亟待加强与创新[ J].中国高教研究,2003, (1)。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国防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