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军事论文 > 国防教育论文 >

通过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8-02 共3662字
论文摘要

  国防教育,是指国家为了捍卫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颠覆和威胁,对全体公民的品德、智力、体力等诸方面,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教育的活动。国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要增强全体公民的国防意识及国防精神。学校国防精神教育是国防教育的重中之重。

  爱国主义是学校国防精神教育的核心,革命英雄主义及集体主义是其主要内容。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并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国家、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了人民的幸福安康,无私奉献、勇往直前、奉献牺牲的一种崇高精神。集体主义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无产阶级的优秀品质和为人类解放而奋斗的牺牲精神。

  这些正是学校国防精神教育的主要内容。语文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

  语文课程伴随着一个人从懵懂幼童成长为青年才俊,对于人的心智、品德、情操的形成都有着重要影响。语文教材精选了许多优秀文学作品,大多蕴含着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的内涵,语文课程在推进学校国防精神教育中有着区别于其他课程的得天独厚的作用,笔者认为应该不断发挥语文课程的作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完善学生的国防精神。

  一、通过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人类最高尚的情操、最伟大的精神、最深厚的感情。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爱国主义历来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中共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重点是广大青少年,特别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语文教学应发挥自身优势,运用多种方法,灵活多样、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深入分析教材,挖掘其中的爱国主义内涵语文教材中有着大量的爱国主义作品,可以说语文教材本身就是一部素材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史。从屈原的《国殇》中壮士们为保卫国家而捐躯沙场的英勇无畏到《李将军列传》中抵御外敌、骁勇善战的“飞将军”的英雄本色;从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忧国感慨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从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情壮志到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

  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对祖国、对这片热土深切地挚爱,他们忧国忧民、殚精竭虑,他们心系天下、忘怀得失。

  在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我们看到了作者对民族复兴的殷切期望;在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我们听到了作者对民族脊梁的热情歌颂;在余光中的《乡愁》中,我们感受到了漂泊的游子对祖国母亲的深切挚爱。这些作品本身就是一篇篇形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语文教师应该深刻体会教材的这一内涵,深入挖掘其中的爱国主义精髓,使语文教学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前沿阵地。

  (二)探索多种教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语文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利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探索多种教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以理服人,理性分析教材

  我们要理性分析教材中的爱国主义内容。在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我们要围绕完璧归赵、渑池会、将相和三件典型事例的分析,剖析人物内心世界。蔺相如不顾个人安危,面对强大的秦国和横暴的秦王勇敢斗争,在受到廉颇的轻辱与挑衅时主动回避,他考虑的是“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这不正是基于对国家的爱,基于对国家安全与尊严的高度责任感吗?同样,当廉颇知道对方忍辱退让的原因时,也能将个人的得失、进退置之不顾,负荆请罪。这种精神境界正是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充分体现。通过对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自己处于这样的境地该如何处理,帮助学生将爱国主义落到实处。在讲解都德的《最后一课》时,要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把握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的内心感受,深切体会祖国对于一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通过对教材中爱国主义内涵的开掘,以理服人,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自觉的爱国意识。

  2.以情动人,引导学生感悟

  在一些抒情性的诗歌及散文作品的教学中,分析的方法就无法奏效了。我们必须以情感来打动学生,拨动学生心灵中最纤细的那根“琴弦”,让他们感受、体悟。在讲解林觉民的《与妻书》时,由“绝笔书”中救国爱民、匡时济世之大志,“为天下人谋永福”、“勇于就死”之大勇,引导学生体味生死永别之痛、伉俪之情,体会这个殉难时年仅二十五岁的英雄的无私情怀。

  他也有幸福的家庭、心爱的妻子、可爱的孩子,也有普通人最平凡的感情,但是当革命需要之际,他毅然决然抛妻别家、慷慨赴死。当学生理解了林觉民的情感,也就更深地明白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热爱我们繁荣富强的伟大祖国。在讲解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要引领学生去体会诗人对饱经忧患的祖国的深情,让学生体悟到:今天祖国终于迎来了生命的春天,重新焕发了生机,青年学生应该为祖国的富饶昌盛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从而唤起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奉献的激情。

  3.旁征博引,联系社会实际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谈到“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在讲解时,除了分析课文含义,还可以引导学生广泛查阅资料,搜集古今中外强国明君与亡国昏君在治国态度、方法、思想方面的差别的事例,结合当今社会实际,引发学生讨论,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就必须崇俭戒奢,根除腐败。虽然社会上存在一些腐败现象,但应该看到党和政府整治贪腐、兴利除弊的决心和行动,要相信党、相信祖国一定能够再创辉煌。

  (三)抓好课外教学环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应充分利用教学的多种环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作文教学中,可以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爱国主义主题日拟定爱国主义题材,如五月四日、七月七日、九月十八日等等,安排学生写作“历史上的今天”、“永远铭记这一天”等命题作文;在第二课堂中,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主题演讲———“国旗,我要对您说……”“我的梦、中国梦”等;可以组织学生表演爱国主义剧目,如《向中国人脱帽致敬》、《屈原》等;还可以开展爱国主义题材诗文朗诵活动。

  在各种各样的语文第二课堂活动中,让课堂教学播下的爱国主义火种继续熊熊燃烧。

  二、通过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

  语文教学中,还应该对学生进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郁达夫在《怀鲁迅》一文中说:“一个没有英雄出现的民族,是悲哀的民族;一个有了英雄而不知崇拜的民族,是永远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革命英雄主义曾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战胜苦难,赢得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今天,它仍然是祖国兴旺发达的强劲动力,语文教学应该是宣扬革命英雄主义的一块坚强阵地。通过学习《谁是最可爱的人》,使学生体会到志愿军战士为了祖国舍生忘死的英雄精神。吴晗的《谈骨气》中讲到了民族英雄文天祥在抗元失败后,力尽被俘,受尽折磨,不屈而死,为国家和民族献出了生命。这不正是革命英雄主义的体现吗?在教学中,我们必须突出强调这一点,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革命英雄主义的实质。

  三、通过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不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这是雷锋同志对集体主义的论述。语文教学也应该是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大公无私、勇于奉献的精神。在讲解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和《为人民服务》时,要着意分析文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是集体主义的最高层次,也是今天许多青年缺失的精神,通过剖析这些包含着集体主义内涵的文章,使青年学生逐步树立起集体主义观念。

  总之,语文教学不仅在灌注语文知识、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锻造学生灵魂、培养美好人格、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素质方面同样可以大显身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应该是灵魂的建造者。

  现实生活中,常有一些语文教师忙碌于知识的传授,忘却了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使命,把语文这门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具有无限意趣的课程变得干瘪空洞,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语文教学对于人的品德教育作用往往是潜移默化的,是滋润心田的,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美的课文通过美的人、美的事的映照会更美,更震撼人心。

  青年学生们感受着作者那炽热的爱国热情、冰清玉洁的道德情操,对作品会有一个更高层次的理解和把握,会激发起更大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会更好。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找准语文教学与国防精神教育的契合点,才能发挥语文学科的社会价值,更好地推进学校国防精神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力,李新峰.国防教育[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7.
  [2]列宁全集:第 35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3]张吉明,张心淼.自觉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4]雷锋.雷锋日记[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国防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