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军事论文 > 国防教育论文 >

国防教育示范校建设的实践探索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8-14 共4996字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加强国防教育不仅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也是一项民族兴衰的基础工程。自 2001 年《国防教育法》颁布实施以来,国防教育在高等院校中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国防教育实践也得到了深入的开展,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国家安全战略发展变化,国防教育在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规划和教育体系中的战略地位和深远作用日益凸显,同时也为国防教育示范校建设、学校层面开展国防教育实践指明了方向。

  一、国防教育示范校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和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发[2011]8 号)的文件精神,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全体师生在新形势下的国防教育观念,营造浓厚的国防教育氛围,培养新世纪合格国防后备人才,促进建设和巩固国防。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广大师生的国防观念;坚持渗透融合,提高广大师生国防意识;坚持实践推动,激发广大师生的爱国热情;坚持示范引领,激励广大师生的爱国行为。

  (三) 建设理念。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把国防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检验的重要评价指标,作为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按照“三高”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要求、高水平建设),全面提高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

  (四)总体目标。全面推进国防教育,将国防教育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和教学管理全过程,推进国防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国防教育学科建设,营造浓厚国防教育氛围,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使广大学生具有国防意识,掌握一定的国防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激发爱国热情。同时也使部分学生掌握丰富的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响应国家的号召,走入军营,保卫国家。

  (五) 具体目标。加强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和实践研究,凝练学校层面国防教育特色,探索国防教育模式---顶层设计、明确思想、系统建构,全面推进国防教育;加强国防教育内容体系建设(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讲座、国防活动等),发掘资源,加大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的渗透融合力度,完善国防教育课程结构体系,打造国防教育精品课程;加强国防教育基地建设,军民共建,形成合力,全面、系统规划好国防教育实践拓展平台;加强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思想观念领先、教学水平高、规模适当且结构优化,具有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的国防教育教学团队;加强国防教育文化建设,从物质、行为、制度和精神层面继承、整合、提炼、积淀、创新,逐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国防教育文化。

  二、国防教育示范校建设的实践探索

  (一)加强国防教育研究,强化理论支撑顶层设计、系统建构,不断完善国防教育结构形态建设。运用系统的科学理论与方法,对国防教育的各个层面和要素进行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设计,建构“五位一体”即目标体系(驱动层面)、内容体系(受动层面)、管理体系(控制层面)、条件体系(保障层面)、评价体系(考核层面)的国防教育系统。其中,目标体系就是国防教育教学和实践所要实现的人才培养标准;内容体系是国防教育目标具体体现,主要指课程体系建设;管理体系是实现国防教育目标的相关制度以及质量监控;条件体系是师资队伍、经费投入、设备配置和环境氛围形成的支撑保障系统;评价体系是国防教育目标实施过程中的考核和监督。

  加强国防教育研究,主要是丰富高等院校国防教育教学和实践理论。国防教育是一项发展性教育、时代性教育,始终随着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外军事格局的变化而变化,未知形势远远多于已知领域,如果说国防教育实践决定着国防教育的广度和深度,那么国防教育研究的层次和水平影响着国防教育开展的高度。高校应积极鼓励从事国防教育工作的教师从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教学和实践的现实出发,探索国防教育教学和实践的规律,挖掘资源,创新方法,丰富手段,构架符合高校人才培养规划的素质教育新模式,获得有价值的经验和理论成果,提升国防教育教学和实践的理论水平,逐步推进国防教育深入、规范、健康的发展。

  (二)加强国防教育内容体系建设,强化载体支撑国防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国防教育主要包括国防教育学科课程、国防教育活动课程、国防教育环境课程和国防教育实践课程四种类型,课程体系主要由两大类型、四大模块课程构成。其中两大类型主要是指显性课1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以及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主要包括军事理论课程、军事技能训练课程和活动课程;隐性课程是指在高校国防教育过程中,所有那些未被列入国防教育课程教学计划之中的,但同样服务于国防教育目的的,在课堂内外对学生产生影响并为学生在无意识的自发状态中所接受的各种教育影响因素的总和,主要是指环境课程。所谓四大课程模块,丰富学生的国防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的科目课程;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军情操的活动课程;激励学生国防行为的环境课程;提高学生军事基本技能实践课程。这四大模块课程不是有意、简单的划分和分割,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贯穿、相互融合、相互交叉、相互协同。

  国防教育课程结构建设。以时代性、知识性、思想性、多样性为特征的国防教育课程,深化国防教育课程体系改革,逐步形成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讲座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相渗透、相统一的国防教育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建立始终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培养学生的爱国之心、强国之愿和报国之志,使国防教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课程体系中,形成以军事理论课、军事类选修课等为内容的科目课程;由国防协会活动、国防活动专题、军民共建活动等内容构成的活动课程;实践课程主要由军事技能训练、体能训练、军事斗争行为能力训练等内容构成;环境课程主要以突出国防教育氛围的营造,开展国防教育巡礼、图片展、时事讲座、双拥等活动,通过营造国防教育的氛围培养广大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牢固树立大国视野、大国思维、大国胸怀的“大国意识”思想素质和情操,激励广大学子投入军营、报效祖国。

  国防教育课程建设。以“国防教育课程群”建设为基础,挖掘资源,与时俱进,积极开发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多媒体立体化教学资源,加强高校军事理论教材建设,拓宽国防教育新视野,拓展国防教育新领域,采取重点建设与分层教育相融合,打造国防教育精品课程;与军地共建共同开发国防教育核心教材、课程,全面提升国防教育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三)加强国防教育基地建设,强化平台支撑国防教育基地是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延伸,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在国防教育文化建设过程中的资鉴、明史、育人功能,推动国防教育的深入和内化,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和综合素质,推动学校国防教育的改革与实践,提升国防教育实效。

  国防教育基地建设不仅要遵循国防教育的特点,还要体现国防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中的作用,建立科学、严谨的规划体系。在坚持方向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坚持“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群众)相结合、坚持社会效益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原则下,一方面建设好“三室”“三场”“三库”,并完善好各项功能,充分利用国防教育图书室、国防教育活动室吸纳学生参与国防教育的学习、讨论和组织开展相关活动,避免国防教育实施过程中“单打一”的只讲不训或只训不讲的现象,实现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理想境地;另一方面就是加强与政企联合、与军地联手,挖掘资源,充分发他们的优势国防教育资源,共同打造国防教育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实践的场所,让学生在参观、活动中接受国防熏陶,增强国防观念。

  (四)加强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强化人才支撑国防教育师资是国防教育教学、实践实施的重要载体,按照“引进优秀的,用好现有的,留住关键的,培养未来的”师资建设要求,科学处理好国防教育教师的引进、使用、培养三者之间的关系,合理规划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结构、层次、规模,切实加强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合理、科学地设定军事理论教师的编制,加快推进军事理论教师定岗定编;加大对校内军事理论教师的培训力度,采用“在岗培训与离岗培养、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培训模式,提升教师的学历和知识层次,提高军事理论教师的知识和业务水平;聘请军地院校的军事专家担任校内国防教育导师,保证校外兼职军事教师的规模、层次和稳定;逐步建设成校内教师、军地院校专家、评论家等组成的专兼结合的国防教育师资团队,并加强规划、管理和建设;将国防教育教学团队纳入到高校重点建设教学团队中。

  培养军事专家型教师,提高军事理论课教师的个体化水平和业务能力。军事理论教师应广泛参与学校组织的军事技能训练和国防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的军事技能素质和实践能力,积极指导国防类社团开展国防教育活动。

  (五)加强国防教育文化建设,强化环境支撑抢占现代舆论阵地,广泛加强国防教育宣传。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宣传媒介,建立国防教育专网,创建专刊,开辟微博、微信专栏等进行广泛宣传,使国防、国防教育、革命精神深入人心;挖掘校内转业军人和退役复学学生的光荣事迹,辑录成国防教育校本案例,感召广大学子,培养他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宣讲会、座谈会等形式,开展爱国、爱军典型教育,增强学生保家卫国的使命感。把“国防精神”与“校园精神”有机融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呈现,最大限度发挥“国防精神”的激励作用。

  加强文化机制建设,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制定一系列国防教育方面的规章制度,通过人武部、校团委、各院(系)等部门,组建形式多样的国防协会或社团,广泛开展国防知识竞赛、军事讲堂等主题活动;把协会作为学生进行自我国防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途径,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大国意识”.
  
  三、国防教育示范校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思想保障。始终坚持“提高认识、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全面推进国防教育”的基本模式,克服、纠正三种模糊认识,即纠正国防教育“事不关己”的思想、纠正国防教育“没有必要”的思想、纠正国防教育“无所作为”的思想;牢记两个理念,一是决不轻言战争,二是永不放弃国家核心利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形成共识是国防教育示范校建设的重要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将国防教育融入教学计划,纳入到学校发展规划,列入到党委年度工作目标中,才能群策群力、勇于加压,不断引进、吸收和消化先进的国防教育理念和经验,形成国防教育新模式、新思路和新特色。

  (二)制度保障。加强国防教育制度建设,制定“国防教育师资队伍规划若干意见”“新生军事技能训练若干规定”“优秀教学团队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实施项目规范化管理,从而完善国防教育领导机制、国防教育投入机制、国防教育推进机制、国防教育评价机制。

  (三)组织保障。加强领导,建立国防教育相关专门组织,如军训工作领导小组、征兵工作领导小组等,完善国防教育工作平台,承担学校国防教育的布局规划、组织实施、管理、指导和质量监控,确保国防教育各项政策、制度落实到位;创建国防教育专家库,为师生提供时事剖析、政策解读、业务指导,建立“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国防教育工作服务体系,把国防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四)经费保障。设立国防教育专项经费,包括国防教育办公经费、军事教师培训经费、军事技能训练经费、国防教育基地建设经费等,并列入学校年度财政预算中,做到专款专用。

  国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开展国防教育任重而道远,把国防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作为提升广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抓手,注重五个加强,即“加强理论研究、加强内容体系建设、加强基地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国防教育文化建设”,是全面深入推动国防教育和推进国防教育示范校建设的必要举措。
  
  参考文献:

  [1]罗俊。开展高校国防教育隐性课程研究的必要性刍议[J].科技信息,2011(1):2.
  [2]刘红敏。新时期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的思考[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192-196.
  [3]张培生。国家战略视野下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创新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139-141.
  [4]李科。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基本模式、问题及对策[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455-459.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国防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