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华为发展概况
2015 年 1 月 13 日,华为 CEO 孟晚舟在北京发布了华为2014 年全年业绩快报 . 华为 2014 年营业收入预计为 2870亿~2890 亿元,较上年同期的 2390 亿元,增长约 19%. 主营业务利润为 339 亿~343 亿元。 这样的成绩在我国的同类企业中非常耀眼。 这也不仅仅体现了华为公司的成功,还体现了中国科技领域的一个飞速发展。
要了解其发展原因,首先,要了解华为的发展路程。 华为的发展可以简单地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初期主营香港投资公司代理制造业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抢占国内通信设备市场的时期,第三个阶段就是大力发展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的阶段。 这三个阶段中的第一个与第二个阶段的发展,通过《资本论》的思想对其进行分析讨论,可以发现华为发展越来越好的原因。
二、崛起原因分析
1.经济品类型的选择。 在《资本论》中,按照包含无差别劳动的多少将经济品分为两类,一类是大量包含无差别劳动的实体经济下的经济品,二类是极少包含无差别劳动的自然资源经济品、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经济品、信用经济品。 华为在第一个阶段所生产的经济品类型就属于第一类经济品。 在这一类型中,因为生产过程中无差别劳动受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影响,而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管理的科学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必将减少,从而导致剩余价值率的减少,再根据利润率公式(即利润率是剩余价值除以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和),可以明显看出,利润率呈下降的趋势。 也就是说,处于第一阶段的华为,随着中国制造业的上升发展趋势,所获得的利润将会越来越少。 正是认识到了这样的趋势,华为才会大力发展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 在华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所主营的经济品就是第二种类型的经济品。
2.技术创新与文化创意。 第二种类型的经济品因为包含的无差别劳动非常少, 所以几乎不会受到利润下降的影响。
以华为最具代表性的手机产品为例,华为近几年对手机生产不再是一味地简陋模仿国外手机生产技术,而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手机的创新上,包括手机设备生产、手机外形设计等方面;同时,近年来华为通过媒体造势,宣传其"国货不输洋货""性价比高"等具有代表性的特点。 这样一来,华为的手机不仅包含了其独特的科技创新,还夹带着其独特的文化含义,这是其他的手机制造商所不具备的,是他们在短时间内单靠提高劳动生产力很难达到的。 而这一种类型的经济品的利润又远远高于实体经济下的经济品,使得华为相较于企业前期能获得多得多的利润,也由此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逐步打入国际市场。 在国际市场上面对的竞争对手是同样具有较好的技术创新与文化创意的企业,恰恰华为目前的优势就在于中国相较于国际具有更低的劳动力价格,使得其产品在同等科技文化含量的竞争产品中具有价格优势。
3.创意品的边际效用。 从边际效用的角度来看 ,技术创新与文化创意产品的边际效用非常大,消费者每消费一件创意领域的商品获得的满意程度要明显大于消费一件只包含无差别劳动的物品的满意程度,就好比在餐厅消费一道做法精致的黑松露意大利面与在大街上消费普通馒头满意度的差别。 所以消费者更愿意选择包含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意的产品,因为能获得更大的满足。 也正是这个原因,更多的消费者满意其外形、性价比而购买华为的手机。 而实体经济下的经济品边际效用因为较低,吸引消费者的方法大多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价格,如此虽然获得了更多的消费者但是利润率下降的趋势是不会改变的。
三、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华为近几年的崛起在于其成功转移技术发展重心后在技术创新与文化创意上的投入,这些领域的经济品既不受利润率下降规律的影响,同时产品的边际效用相较其他产品较大。 现阶段的华为在科技创新领域有着较大的投入,包括资金、人力资源、市场资源等方面都以其为重,这意味着,在未来华为能有更多的发展机会、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今后的发展中,华为公司应坚持其在文化创意与技术创新领域的投入,并在普通的文化创意中独树一帜,打造更鲜明的品牌特色与品牌概念, 创造华为独有的技术特点,并以此为契机,提升品牌地位,不再靠低廉的价格获取国际市场,才是积极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孙福泉,刘冬梅.华为的自主创新之路:从销售代理商到准世界级企业[J].中国科技论坛,2008(06):16-20.
[2]林岗.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方法和分析范式[J].当代经济研究,2012(06):1-6.
[3]沈斐.《资本论》在何种意义上与我们同时代---《资本论》的方法及其当代发展[J].经济学家,2013(06):14-22.
[4]牛泽东,张倩肖.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11):52-68.
苏联《资本论》研究构成了《资本论》诠释史上的重要一环,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作了重要探索,值得进一步关注。经过苏联解体之后几十年的喧嚣,意识形态的争论已然归于沉寂,学界开始以冷静的目光拨开历史的迷雾,以批判的态度重新审视苏联学者对于《资本...
前言本文分析了国内收入分配问题现状及原因,从核心、内涵以及价值三个方面阐述了《资本论》分配理论,以改革开放前后为时间段,概括了当代中国收入分配制度演进历程,在此基础上针对如何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给出了一定的建议和意见,为我国当前如何进行...
政府与市场间的关系深刻影响着各国经济发展走势。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虽无集中、直接地阐述政府与市场关系,但其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思考...
《资本论》是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在19世纪中后期,花了40年,或者说是他用毕生精力创造出来的一部伟大的科学巨着。出版后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全书共四卷300多万字。《21世纪资本论》是法国经济学家、巴黎经济学院教授托马斯-皮凯蒂于2013...
《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创立。但是,不能仅从经济学角度来解读《资本论》。纵观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完整理论历程,马克思通过经济学研究与哲学研究的结合,不但在《德意志形态》中草创了唯物史观,而且用唯物史观来指导...
罗雄飞教授于《当代经济研究》2014年第11期发表《论〈资本论〉终篇的逻辑地位》一文,提出与我商榷(以下该文简称为《商榷》)。其本意是论证终篇的逻辑地位,但不仅根本没有说清楚,而且将终篇体现的起点与终点、批判与创建、历史与逻辑等三个统一都对立起...
一本几乎与马克思《资本论》同名的专着今天同样火红了国际学术界,它就是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1].的确,自该书法文版问世以来(2013年),迅速被翻译成英文和中文(2014年)。寥寥数百页的经济学着作,何以能霸占亚马逊畅销书榜首?...
现代性已经越来越从抽象的学术性问题,逐步转变为一种与每个人生死攸关的重大现实性问题。很多卓越的思想家们纷纷加入到对现代性的批判行列中。通过对西方传统理性主义的抽象本质的批判反思中,人们或许可以获取必要的思想力量,但是却未必从中获取真正的现...
1884年,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一版的序言中指出:以下各章,在某种程度上是实现遗愿。不是别人,正是卡尔马克思曾打算联系他的---在某种限度内我可以说是我们两人的---唯物主义的历史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来阐述摩尔根的研究成果,并且只是这...
一、导言马克思由于博学并且研究深入细节使人们常常误解他在纯粹经济学领域的成就。特别是,马克思在经济周期方面的成就,异乎寻常地难作评价[1]52.一方面,马克思清楚地意识到经济周期对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规律的重要性。例如,他在《资本论》第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