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高中风疾病患者存活率的同时,如何能够使致残率降低,使生活质量提高已成为临床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1]。本次研究对患有中风偏瘫疾病的患者应用康复训练与针灸方式联合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04—2014-04我院收治的88例患有中风偏瘫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4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42~85岁,平均年龄(60.3±1.9)岁;中风患病时间1~8个月,平均患病时间(3.1±0.6)个月;治疗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41~87岁,平均年龄(60.2±1.8)岁;中风患病时间1~9个月,平均患病时间(3.3±0.5)个月。上述三项自然指标两组研究对象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入选标准①患者病情确诊为中风偏瘫。②中风偏瘫病史在一年以内。③患者年龄在40~90岁之间。④患者自愿参与研究。⑤排除合并患有其他疾病的可能。
1.3方法对照组:实施康复训练,在患者起病的两个星期内,在卧床阶段应该尽量保持健侧卧位,每隔3h帮助患者翻身拍背。上肢保持位于肩上部,肘关节处于伸直不垂腕状态;下肢保持髋关节伸直状态,足底应该与小腿保持垂直状态。在卧床接受治疗期间实施被动的运动训练,全面关节被动活动,练习翻身、坐起、坐位保持等动作。完成床上转移动作,并保持该状态3min以上。在起病后的1个月进行坐位耐力、起立、站立平衡、转移、步行等动作训练,必要的时候可以在下肢矫形器的辅助下进行,开始进行吃饭、穿衣等能力训练。
起病后5个星期重点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主要内容为上下楼梯、平地步行和日常生活动作等,2次/d,每次持续30min[2]。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急性期取穴内关、人中、三阴交、肩、曲池、外关、合谷、尺泽、环跳、委中、太溪、太冲、复溜,每次留针30min,1次/d。恢复期取穴内关、人中、三阴交、极泉、少海、天府、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青灵、足三里、丰隆、血海、太冲、涌泉,每次留针30min,1次/d。后遗症期取穴内关、人中、肩、极泉、曲池、外关、手三里、合谷、中渚、足三里、丰隆、委中、血海、涌泉,每次留针30min,1次/d[3]。
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计划共计实施(33.85±4.22)d,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计划共计实施(24.09±3.16)d。
1.4观察指标选择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中风偏瘫疾病治疗效果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
1.5治疗效果评价方法基本痊愈:神经功能治疗后基本恢复,已经能够独立行走,生活完全或基本可以自理;显效:神经系统功能大部分已经恢复正常,需要扶拐才能够独立行走;有效:部分神经系统恢复,仍然需要在他人的辅助搀扶下进行行走;无效:治疗前后生活和活动能力进步程度不明显或病情没有任何改善[4]。
1.6数据处理方法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中风偏瘫疾病治疗效果(表1)。
3讨论
中风是目前临床上公认的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一种疾病,该病主要具有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高等几大特点,随着临床医疗水平和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病死率已经有了大幅度的下降,患者存活率在提高的同时,出现后遗症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这不仅仅使患者承受更大痛苦,也使其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明显增加。中医学理论研究认为,导致中风发病的主要原因与气血亏虚、脏腑阴阳失调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忧思恼怒或劳累等诱因均会导致肝阳上亢,心火亢盛,上蒙清窍等症状出现。中风偏瘫病在阳经,临床治疗应该以扶阳抑阴为基本原则。在疾病出现的急性期应该以阴经为主;待手足三阴开始恢复的时候则可以取阳经穴;待阴阳经络都有所恢复的时候,则应该对症取穴以平衡阴阳为基本治疗原则。对中风偏瘫疾病患者在病情出现的早期阶段实施系统的康复训练,并辅以针灸,使患者的患肢运动功能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以恢复,对中风偏瘫疾病患者尽早回归家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其能够再次融入社会[5]。
参考文献:
[1]邢艳丽,关莹,魏铁花.脑梗死偏瘫针灸与康复治疗方案的优选[J].针灸临床杂志,2009,24(6):10-12.
[2]廖远碧.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35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8(6):26-27.
[3]冯岩,李亚文.现代康复训练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60例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3):65.
[4]刘喜堂,刘喜庆,魏晓楠,等.中药结合针灸与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88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4):665-666.
[5]冯岩,李亚文.现代康复训练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60例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3(13):65.
腰腿痛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其主要是以腰部和腿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伤科病症。包括了现代医学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椎管狭窄症等病症。中医学中属于痹症范畴,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一书中指出腰腿痛与肾虚、风邪入侵有着密切的关系。腰腿痛的病因很多,大多...
腰腿痛是一组以腰部疼痛或腿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该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主要是指腰腿部肌肉、肌筋膜、韧带的损伤,炎症、增生、慢性劳损等病变.本病病因复杂,疼痛时轻时重,缠绵不愈,复发率高.目前,对腰腿疼的治疗仍旧以采用非手术疗法为主.本文对针灸配合...
失眠是临床中的一种常见病,是指患者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的临床症状。失眠会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以及心理负担,但若滥用药物可能对患者造成身体方面的其他损伤,因此应选用针对性强、副作用小的药物治疗失眠[1]。本文通过研究针灸联合乌...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的慢性并发症,与下肢远端精神异常和周围血管病变有很大关联,患者常常伴有足部感染。本研究主要讨论温针灸治疗糖尿病患者的临床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前来我院治疗糖尿病足的患者160...
腰痛是指腰部的疼痛,可见于一侧或两侧,呈酸痛、胀痛或刺痛。《黄帝内经》对腰痛进行了系统论述,以经络理论为核心指导,并根据其疼痛的部位、影响的范围、临床证候特点等将腰痛分为不同的类型,选取相应的穴位和针刺方法。现将《黄帝内经》运用针灸疗法治疗腰痛...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中医骨痹、膝痛范畴,老年人多发,并可以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膝关节僵硬、肿胀、疼痛伴活动受限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按照能否找到引起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致病原因,这种原因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全身性的,我们...
脑梗塞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脑梗塞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西医临床多采用抗凝、调脂、溶栓、营养神经等对症措施治疗该病,大大降低了脑梗塞的死亡率,但存活的患者往往伴有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
0引言眩晕[1]是一种自身或外界物体的运动性幻觉,是自觉的平衡感觉障碍,或空间位向觉的自我体会错误,病人主观感觉自身或外物呈旋转性摆动、直线运动、倾斜、升降或头重脚轻等不稳感觉。颈性眩晕是指由于颈椎病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短暂脑缺...
引言膝关节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严重影响着中老年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当前,还没有明确膝关节炎的病因,但是大量研究结果提示膝关节炎的发病可能和中老年人的年龄因素、关节超负荷等有一定的关联性[1].从中医角度对膝关节炎进行分析,可以将...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疾病,以秋冬和冬春季节交替时容易发病,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治疗,可遗留后遗症[1].本研究通过对50例周围面神经麻痹患者采取针灸治疗取得不错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4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