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质量管理论文 >

信息化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发展

来源:时代金融 作者:邢新
发布于:2019-12-31 共2964字

  企业质量管理论文(最新8篇)之第四篇

  摘要: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如何合理且高效的管理产品质量信息, 提高产品合格率。现代质量管理可以利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 协调业务流程, 降低成本, 提高效益。本文首先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 并认为信息化技术对质量管理的发展影响巨大, 有助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环节之间的信息共享互惠, 可为企业带来可观的效益。

  关键词:质量管理,信息化,信息技术

企业质量管理论文

  众所周知,质量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惟有提高质量,企业才能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质量管理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建立信息网络系统,集成企业质量管理有关的数据流,将其转换成可供分析的信息,为企业决策人员提供决策依据,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效率和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力。现代质量管理依托信息化技术,突破传统限制,信息化与质量管理有机结合是必然的发展方向。

  一、质量管理

  (一)质量管理的概念与发展历程

  质量管理己经发展到“卓越质量”的理念阶段,更注重顾客需求。质量管理的概念随着质量定义的扩展而不断更新。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标准中把质量管理定义为“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1]。

  质量管理的发展可分为不同的阶段。1940年前,企业主要按照设计规定的质量标准,对产品进行事后检验,质量管理处于质量检验控制阶段。1940年后,为适应大规模批量生产需要,科学家应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创立以预防为主的质量控制方法和理论,质量管理进入到统计质量控制(SPC)阶段。质量管理发展到全面质量管理(TQM)阶段时,企业主要以产品质量为核心点,制定一套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对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把控,汇集各项技术,以实现“低成本、高质量”目标的全部活动[2]。

  (二)信息技术时代的质量管理

  计算机辅助管理技术逐步成熟,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也随之而变,很多企业引进信息系统技术改进质量管理,将生产组织方式和经营方式朝着高效、开放、合作与动态调整的方向演化,获得了极大的效益[3]。质量管理借助信息技术向着网络化、智能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也逐步向计算机集成质量系统(IQS)发展,实现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的链接或集成。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优化了企业的生产流程,使得质量管理理论与信息系统的融合极具应用与研究价值。

  二、质量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一)现代质量管理的特点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更新和维护,利用定量化的科学管理方法,支持企业做出决策,优化企业战略,提高企业效益和效率的高度集中的集成化人机系统。借助信息技术,质量管理能够在整个生命周期把控产品,覆盖所有过程各个管理功能环节的管理,突破时空和处理能力的限制,实现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集成管理。现代质量管理的特点:

  1. 贯穿于产品形成全过程。

  过程管理将作为质量管理的主要管理技术,通过信息技术控制产品质量的整个生命周期,控制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而能够不断地改进产品质量。

  2. 质量信息高度集成。

  借助网络技术,批量处理质量信息,并集成质量系统内的物流等各个方面数据流,保障企业质量控制,促进管理活动合理运行。

  3. 空间、时间和处理能力的全球化。

  需求信息及企业间的协作已突破时空限制,质量信息随之而变。全球的企业都可以自由的进行客户需求、合作信息及质量信息的交互,实现企业间交流,实现质量管理控制的全球化。

  4. 海量信息实时处理。

  现代质量管理通过分布式数据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实现信息共享及远程交互访问。同时,可以存储并处理大时间跨度和大空间跨度的海量质量信息。

  (二)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迫切性

  目前我国制造型企业的质量管理技术水平与国际相比,大多处于落后地位,对企业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管理者为解决这一问题,引入国外先进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规范企业质量管理流程。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提高了企业员工质量管理意识,改进了产品质量,但也需要质量管理技术的支持和配合[4]。随着社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制造型企业需要依靠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不断改进质量管理技术,提高和稳定企业产品质量,为企业与国际先进制造业接轨打下基础。

  三、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质量管理系统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在质量管理中应用的形式主要集中在如办公软件,计算机辅助检验系统(CAT)、计算机辅助质量保证(CAQ)系统;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或制造资源计划(MRPII)系统等。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质量管理过程中,能将质量信息及时传递,并实现远程审核和评价,降低质量成本,适应多变环境,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及产品质量,实现体系无缝平滑运行及于企业其他管理信息系统的平稳连接。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将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在管理标准化阶段,企业缺少配备信息设备且规模不大,此时建立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会面临很多困难。资源数据化阶段,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较完善,此时应避免不同部门之间形成信息孤岛,着手建立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信息交流效率。综合信息化阶段,企业已经建成了管理信息系统,能实现办公自动化并做简单的市场预测。为扩大市场规模,提高竞争优势,企业可以引入大型信息化系统,如ERP、CRM或者SCM等,实现企业与合作商实时对接交流,促进企业发展。此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也有很多应用方法,如借助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软件深挖数据关系,产生新的质量标准甚至新的产品[5]。神经网络也可以不断训练,学习如何获得良好产品,独立完成生产评估工作[6]。

  四、我国实施质量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从1990年开始,我国就已经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管理办法。但很多企业质量管理流于形式。现代质量管理已经进入以过程管理模式为基础的时代,要实现产品形成的全过程的管理,就要引入新的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先进管理理念的载体,实现质量管理的革命性变化。

  当前,我国质量管理信息化虽然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是总体上应用水平较低,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包括社会整体认识不足、信息化基础薄弱,未能发现行之有效的模式等[7,8]。许多企业尚未挣脱既定的质量管理模式,将质量管理工作仅局限于获得认证证书。目前,国家从行政手段上也采取了相关措施,如国内建筑行业的行政部门对所有的设计单位的质量管理流程的监管均包含内部和外部两方面[9]。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也被列为863研究项目的重点之一,在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方面,取得了很多科研成就[10]。

  结语

  近年来,质量管理的理论发展迅速,质量管理国际化、社会化、信息化乃是大势所趋。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企业想要借助大好的经济势头更进一步就必须重视质量管理工作,提高质量管理效率,管控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使得企业各个关节成为一个有机地整体,实现信息共享互惠。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水平与效率的提高,将会保证企业的良性发展。信息化与质量管理的有效结合,有望突破传统质量管理的种种限制,全流程管控产品生命周期,为企业带了巨大效益的同时,促进现代质量管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善诲.质量管理方法及应用[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7.
  [2]鲍伟.应用PDCA模式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质量[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 (12) :18-19.
  [3]孔乐佳.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在国内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综述[J].价值工程, 2008, (8) :2~3

点击查看>>企业质量管理论文(最新8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质量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