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业要制造产品,就需要工艺;要制造好产品,就需要质量控制;要持续稳定地制造好产品,就需要提高质量管控的措施,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测量。企业对质量视若生命,而测量在质量控制环节和工艺实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科学、高效的测量管理体系,为保障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提供着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本文以信息化管理系统为导向,探索如何实现更加规范的管理体系。
关键词 : 信息化测量管理系统;结果保障;计量;
数据是企业的根基,对战略导向、决策分析、提升产品竞争力等起着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为了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科学的测量管理体系应运而生,对于现代化企业而言,如何建立高效完整的、契合企业实际工作的、规范的信息化测量平台显得尤为重要。
一、企业测量管理的现状
1.工作方式原始
(1)企业通常采用纸质文件进行记录和传阅,只能手工填写大量重复的信息和数据,工作量庞大、效率低,每天消耗大量白纸,不环保。
(2)现有企业测量管理系统出错率高,主要原因是为书写不规范,在识别数据时容易产生误解,导致测量结果出现粗大误差;数据要手工进行计算,容易算错。
(3)测量结果以纸质报告的形式交予资深技术人员进行复核,若复核人员不在,则不能及时共享数据结果,无法及时完成报告,耽误正常工作进程。
2.台账式的设备管理
(1)以台账形式登记所有仪器设备,人工筛选制作设备检定计划,容易遗漏、超期。
(2)计量确认不到位,设备校准完成后默认设备完好,若仪器设备出现超差时也无人知晓。
3.人员资质管理不健全
人员培训建档后,仅靠主观记忆判断其是否具有相应的检测能力,容易出现人员越权操作非授权的检测项目的现象,无法科学有效地安排工作任务。
基于以上情况可知,为了规范化工作流程、高效准确地完成测量工作,建立有效的信息化测量管理系统势在必行。
二、准备工作
一是,理顺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中的所有应用条款,确保系统设计的功能满足体系中的各项要求。
二是,按照(见图1)构建管理系统框架,采取模块化管理,各个模块之间互相关联[1]。
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的结构方式构建信息化测量管理系统,助力企业计量人员对测量数据、设备、方法等进行统一管理并可以进行统筹工作安排,管理层可以通过系统实现实时的项目状态查询和数据结果浏览。根据各级工作人员的职能分配不同的工作权限,系统自动推送应开展的工作到工作界面。
图1 系统架构
三、模块分类
1.任务模块
(1)管理者每日可将工作任务推送给检测人员,指定应完成时间,并且可以实时浏览重要项目的检测进度。
(2)人员按照培训结果授权分类,没有授权过的项目则无法推送,避免越权操作。
2.人员资质培训管理模块
根据ISO 10012:2003中第6.1.2章的要求,所有人员按照可以被证明的能力进行划分,系统内可以按照不同的测量能力和测量项目分设权限。比较常见的问题是企业内未经完全培训的人员上岗操作,人员还未对检测方法有比较深刻的理解,无法熟练操作检测设备,注意事项都未知即开始测量,无疑给测量结果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一旦数据出现偏差,无法及时分析是由产品质量、工艺导致的问题还是测量结果导致的问题。
信息化测量管理系统中检测人员拥有自己的专属账号,所有人对自己的账号负责,可确保所有的记录都是本人操作。未完成培训的检测员没有授权,则无法进入系统内操作任何项目,这样可以避免检测员操作自己不熟悉的项目和测量设备,降低测量结果出现人为偏差的风险。
3.设备管理模块
(1)检定计划管理
所有检测用到的仪器、设备均可按照一定的模板格式导入到信息化测量管理系统,方便统一管理。仪器信息除应包含名称、型号、序列号、制造商、校准日期等基本信息外,还应包含测量范围、年稳定性、分辨力、最大允许误差等测量设备特性。
信息化测量管理系统可自动筛选出一个月内即将到期校准的设备,导出检定计划,方便管理者提前统筹安排校准机构,避免因使用超期设备影响结果的可信度。
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中第6.3.1章明确提出:在测量管理体系中应提供并标识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所需的所有测量设备,测量设备在确认前应处于有效的校准状态[1]。检测员填写的测量结果原始记录,需包含测量设备的若干信息,如果该设备已经超过校准日期的有效期,则默认为该设备不可用。
(2)计量确认管理
计量确认程序应当包括验证测量不确定度和(或)测量设备误差是否在计量要求规定的容许限内的方法。检测设备完成校准后,有相应人员对照返回的校准证书在系统内对该设备的信息进行更新,包括校准时间、校准机构、有效期、计量特性等。
录入信息后需提交给资深的技术人员或者管理层进行设备确认。资深技术人员或者管理层根据所进行的测量项目和方法评估该设备的最大允许误差、准确度等级或者不确定性是否满足当前项目的要求,而不是有了校准证书就认为该仪器可以使用。
在测量管理体系中第7.1.4章要求,计量确认过程的记录应注明日期并由授权人审查批准以证明结果的正确性,所有确认记录对应的确认人和确认时间在系统内均可查可追溯。
经确认不合格的测量设备直接在系统内停用、标识,维修处理或者加入限制条件,待维修完重新校准、确认后再次投入使用。如果系统内被标记“停用”,则检测人员无法使用该仪器实施相关的测量业务。
4.检测方法模块
检测方法由管理员按照国际标准或者客户需求等形成文件导入系统内,进行标准化管理。对检测人员进行培训后,保留纸质培训考核记录,由管理层对其进行新项目和相应的测量方法进行授权,未授权的项目无法进行任何操作。另外,每个检测方法中涉及到的测量设备均与之关联,检测人员只允许操作检测方法内的设备。同时,还需关联环境要求。例如某实验方法必须在特定温度范围内进行测量,当检测员记录的环境数据不符合方法内规定的要求时,自动提示“当前环境不满足试验要求,请调节或等待”。将外部环境因素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量降到可控范围内,一定程度上保障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5.原始记录及数据处理模块
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可由人工记录,也可由测量软件来采集数据,而且成品供应的软件可以不要求测试。对于某些数据量庞大、仪器智能化程度高的仪器设备,大部分厂家都带有测量软件,可直接在电脑上显示数据,或者是仪器本身带有RS232的数据串口。针对此类设备可单独开发数据串口,方便测量管理系统与测量软件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最终将测量数据直接导入到原始记录模板中,这样数据由信息化测量系统自动抓取记录,计算过程集成到原始记录模板中,系统可直接显示数据结果合格与否。免去了肉眼观察、手工记录、逐个计算的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可完全避免因人工记录数据导致的差错。
对于不可自动采集数据的仪器设备,由人工读取数据并做记录,但是计算过程同样由系统执行,结果可自动判定。
同时,系统加入粗大误差判定,当出现较大的结果误差时,可实时提醒相应操作人员是否需要复测。检测员根据提示分析判断是否是人为导致的误差,及时查找原因并解决问题,避免提交错误的测量结果。
记录填写完成后,系统将自动提交给复核人员,对产生的测量结果进行复核,在第一时间随时随地登录系统对该结果进行复核,省去沟通成本,更加趋于规范化。
6.环境因素
测量管理体系中第 6.3.2章要求,应监视和记录影响测量的环境条件[1]。将每日现场环境影响量数据(包括温度、温度变化率、相对湿度、尘埃量等)记录于测量管理系统内,自动形成图表变化曲线,易于识别和管理因外部影响量导致的测量结果不稳定。
7.查询模块(绩效相关)
工作量按月统计查询,匹配个人绩效,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测量任务。
四、结束语
一家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往往代表着企业的生产力。将测量与信息化相结合,将计量融入到公司的大数据系统内,通过对数据综合分析,将有效帮助公司抢占市场先机、提升产品质量。科技要发展,质量要先行,通过运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和“互联网+”的先进技术,以“智能化、平台化、标准化”为指导思想,建设稳定、高效的IT基础设施,全面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助力企业迈向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赵振阅,李玉萍,倪振兴,张宝玉以信息化手段提高唐钢测量管理体系管理水平[J].计量管理, 2012(05)38-42.
[2]测量管理体系资源管理ISO 10012:2003[S].
结论随着质量管理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国内外企业都越来越重视自身项目或产品的质量管理,并将其视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采取各种先进的理念、方法、理论和措施去构建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质量管理体系。地铁客车制造企业属于高新技术应用型企业,其产...
3美式家具生产企业质量管理系统3.1质量的概念质量是质量专业领域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在不同的时期质量有不同的内涵,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可以将质量分为三个定义:符合性质量:符合性质量是由质量管理大师克劳士比在1979年提出的,所谓的质量即为符合要...
1引言质量对企业而言是生存之本和发展之道。随着信息化浪潮的推广,各单位都十分注重根据自身工作流程和管理规定开发信息管理系统和工作流管理系统,以满足质量管理规定要求.根据船舶设计的不同环节,我部质量管理部门也编制了相应的质量管理法...
目前,昊华宇航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烧碱、PVC生产能力分别达到54万t/a和50万t/a,2012年该公司应用了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质量管理系统,通过将各种检验数据录入ERP质量管理系统,实现了采购、生产、销售的流程控制及...
0引言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企业也面临巨大的压力,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步,谋求发展,唯一的途径就是提高产品的质量,在生产的全过程时刻保证产品质量,并将战略目标定格为领先的质量。企业长久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就是企业的产品质量,有太多的原因影...
质量管理系统是基于信息管理系统而建立起来的,是按照ISO/TS体系管理规范而设计的管理管理系统。企业根据自身的质量管理实际需要,针对该系统进行研究、开发,以发挥持续改进企业质量管理的作用,实现质量管理系统的核心价值。建立在信息化管理基础上的质量...
第6章总结及展望6.1论文所做工作的总结。通过对一汽通用质量体系优化设计方案的研究,同时有机会对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和GMS全球制造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结合一汽通用的质量管理现状,建立起一个ISO/TS16949与GMS相融合的适用于一...
0引言质量管理系统是企业制造执行系统(MES)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企业生产过程控制和产品质量保证的基本技术手段。在传统的静态质量管理模式下,通常是事先下达生产质量计划要求,然后再通过对产品生产质量进行检验及统计分析等方式,进行事后质量管...
5.3建立科学的航空公司投诉管理系统投诉,是航空公司的管理者非常头疼却又不得不面对,不想看见却又无法回避的棘手的事,虽然不是影响旅客满意和航空公司服务质量的唯一因素,但绝对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研究航空公司应该如何科学、高效的处理投诉是非常...
将测量与信息化相结合,将计量融入到公司的大数据系统内,通过对数据综合分析,将有效帮助公司抢占市场先机、提升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