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马克思指出:“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它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P78‐79)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经济体规模最大的一个发展中国家,而且从社会制度上来看,现在也已经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中大国的历史经验和现实状况,国际比较的种种数据,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实践的发展,都要求中国尽快实现发展。自从我国 80 年代的改革开放以来,在短短的 30 多年的时间中,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受到我国经济发展结构还不是很合理的影响,直接导致了我国的经济产出没有非常高的质量。不过从上个世纪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同时,更加重视对市场经济方向的把握和发展,并提出了要全面快速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突破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社会制度属性的思想束缚,使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十四届三中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在江泽民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带领下,20 世纪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初步确立。党的十七大,胡锦涛提出在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的要求,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要坚持两个不动摇,第一个是要继续去加强力量,实现深化所有制的改革目标不动摇,第二个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方式方面的彻底转变,这样的两个不动摇发展观,从“增长”到“发展”,可以清晰地看出党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念方面的根本转变。这也是保证我国经济能够继续实现持续良好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和措施。近年来,***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根据我国当前的形势,习总书记又提出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理论,这一理论再次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
(2)研究意义
通过对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进展的研究,有利于解放思想,突破旧观念束缚,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丰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通过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进展的研究,有利于解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结合的历史进程,研究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脉络和理论成果,进一步把握经济建设和发展规律。通过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进展的研究,有利于明确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经验,把握当代世界经济发展大势,深度解读经济新常态,坚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念。
1.2 研究概况
多年来,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问题受到国内外学者和专家重视,中国通过 30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成果颇多,包括高水平的论文和专着等。研究焦点是如何建立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经济理论。国内学者主要关注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特征、体制、机制等。近期热点问题是经济新常态机遇、挑战、应对策略等问题。国外学者主要是研究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思想,认同中国模式,认为中国渐进圈层式的改革是成功的。本文及时梳理,总结这些成果,对于开展论题的研究具有基础性作用。
1.2.1 国内研究概况
(1)对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思想的研究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可以说是亲身经历了我国上个世纪的计划经济过程,他们为了更好地发展中国经济,认真地总结了在整个计划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建设所面临的各类经验和教训,提出了我国的经济建设应当逐渐由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更加有竞争力的“市场经济转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济政策,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经济建设不断的向前发展。
经济学教授吴振坤在他所编写的书中就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经济一般共性,即“六个基本”基本涵义、基本要求、基本规律、基本机制、基本功能、基本特征。(P48-49)国防大学张南征教授也在他的书中指出邓小平所提出的经济理论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来说具有着划时代的伟大意义,无论是从理论意义,还是从实践意义上来讲,都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P37-39)华东师范大学陈承明教授所着的《唯物辩证的经济思想》则是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之间所存在的关系进行分析,将两者之间的联系和矛盾分析的比较透彻,并根据邓小平理论,阐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特点,及其中存在的辩证性。(P37-38)梁艳丽则在她所发表的文章中则指出,从我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至今,经济体制已经实现了很大的转变,目前来说基本上已经完成了从原先的计划经济向目前市场经济制度的整个转变过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这样一种特殊的经济体制也在制度上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几十年的经济建设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在各个领域当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由于新旧经济体制之间毕竟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所以在经济体制的转换过程当中一定会影响到一部分人的利益,所以也会遇到一些阻力,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P37-38)那么,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怎么样才能更好地让这种经济制度发挥更大的作用,涂文涛教授则给出了他自己的观点。他认为,邓小平所持有的市场经济思想其实与前苏联的列宁和斯大林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尤其是与毛泽东的商品经济思想有着很多科学成分方面的重合。但是,邓小平在他们的研究基础上,在思想上有了更深层次的突破。这些突破点主要包括:不能把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与实际市场上的商品和相应的市场经济制度割裂开来,也不能把市场经济与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联系在一起等。从邓小平同志的一系列思想和经济发展制度来看,他与先辈们的思想既有一定的联系,也有很多的独创和区别,我们必须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够更好地去理解邓小平理论,才能更好地把握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P70-71)胡义成先生在他的文章中也指出:“邓小平所提出来的市场经济理论当中有着自己独到的哲学成分,这也必然会和当代的西方经济学当中所持有的某些科学观点有所重合。”(P60)他在文章当中比较具体地分析了着名的经济学家库普曼所持有的市场经济理论,并结合当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状况,提出了自己的理论。
陈勇军在他的文章中提出:“中国近年来所取得的经济方面的成功,其实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赖邓小平所提出的理论才能够取得的”(P45)。大量的经济发展实践也能够很好的证明这一点。何伟在他的文章中认为,邓小平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南巡中所发表的那次着名的讲话,正是确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候,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国就基本上脱去了过去的几十年所采取的计划经济的外衣,开始采用最为客观的市场经济理论去确立我国的经济发展目标。
(2)对江泽民经济体制改革思想的研究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真正开始于党的十四大以后,尤其是在江泽民同志作过《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报告之后,学界也展开了相关研究。
张维达教授在他所写的书中提出,要想把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好,就必须要将所谓的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严格的区别开来。我们之前所说的社会主义经济,其实主要指的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公有制经济,而且在此类公有制经济当中,是完全不包括资本主义国家所采取的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的。[10](P122)洪光东在他所发表的文章中也有这样的观点:“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加全面的保障我国经济的健康和快速发展,在现在的基础上,我们还要不断的创新,发展出新的社会经济意识形态。”[11](P80)张宇在他所发表的文章中也对我国在经济改革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进行了总结,他认为,经过了 30 的多年的不断艰苦探索,我国到目前为止,基本上已经比较成功地转变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也是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12]
郑春芳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证分析》中强调,我国现在所推行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有着自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确立以非国有经济发展为主,在这其中寻找经济发展的增量;二是要使整个经济发展市场资源的配置更加透明和市场化;三是流通各个不同领域,让每个经济层面都能够实现市场化。[13](P4)辛程在她所发表的文章中强调了这样的一个观点,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不能被孤立起来,必须要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两者要协调发展才行。[14](P16)总之,以江泽民总书记作为代表的党中央,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以邓小平同志关于计划和市场关系的重要论述为基础,总结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把握时代前进的要求,提出了当前形势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这不仅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中是开创性的,而且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也是前无古人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3)对胡锦涛经济体制改革思想的研究周星海在他所发表的文章中针对十六大以来我国的经济、政策、方针与路线,从历史必然性、主要内容、基本特征以及理论是实践意义上对胡锦涛经济经济发展方略进行阐述与分析。(P25)邵海东则在他的文章中对胡锦涛同志的经济发展理论和思想做出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并且将他的观点与之前几代领导人所持的经济发展观点做了一个详细的比较,从而也肯定了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思想,指出了胡锦涛经济发展思想继承性、创新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分析了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坚持胡锦涛经济发展思想的指导的可行性、必然性。
王万山在他的文章中指出,为了能够使得我国尽早的取得完全的市场经济地位,在未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当中,就要围绕四个重点来进行:一是进一步的减少各级政府对于当地经济发展的直接控制,要让政府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一个服务作用,开放新的政府职能;二是管理者必须要全面的放开手脚,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深化改革,并在此过程中,早日的形成一个完整的机制;三是在改革的过程中,要进一步的与国际市场,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市场进行接轨,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进一步的完善我国市场经济的运行体系;四是在整个经济改革的过程中,要以市场平稳作为一个基础。[17] (P2)王振中在他主编的书书中写到,在未来的五年规划当中,每一次都要与时俱进,不断的转变我国经济增长的方式,这必须要列入五年规划的重要原则之一。而且这也是可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当中,关系到我国经济是否可以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P32)宋伟在他的文章中指出,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不可能完全的建立在之前所实行的计划经济的基础上来实施的,在运行的过程当中,要求必须要有一个非常合适的,与市场经济的运行相适应的一个制度安排。比如说,我国以前的计划经济当中,会存在很多问题,包括配置资源的时候,会有很多方面的行政干预、我国几千年以来的传统文化当中有很多与当下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太相容的地方等。而解决这些问题,要靠教育来解放思想和更新观念,要靠法律制度的完善,也要靠制度的有效执行。[19](P-140)吴敬琏在他所写的书中指出中国在未来想要实现更高的经济增长,就必须要不断的去转变经济发展增长的模式,也就是说,必须要走上一条更加新型的、工业化的经济发展道路才可以。[20](P55)而崔晓东在他所发表的文章当中,也有着与之类似的观点,他认为,要想更好的、更快的转变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要不断的学习、更新经济发展理念,在此过程当中,还要不断的转变各级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的角色,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使各个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不断增强,以此来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21] (P5)总之,我国的各界学者围绕着胡锦涛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思想,进行了很多的研究,尤其是关于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方式的研究很多。
(4)对***总书记经济体制改革思想的研究
陈宗胜等在他们所发表的文章当中提出,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了三十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努力之后,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改革获得了很大的成功,通过几代领导人的努力,现在也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在这样的过程中,更加重要的是,我国经济体制的每一个层面都取得了相应的进步,而且也都呈现出了比较明显的市场经济特征,从总体来看,他们认为,我国的经济市场化程度已经很好,超过了 70%以上,改革的成效相当显着。[22] (P6)唐任伍在分析了***的经济思想之后得出了几点结论,他指出,***的经济思想基础是“改革五大关系论”,这一思想必将会成为我国未来新一轮经济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我国经济在进行总体规划和部署的时候,必须参照的一个指导性的原则,尤其是在中国对经济进行改革的时候,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深水区和攻坚期,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十八届三中全会当中,***同志也指出,在我国未来进行全面深化改革的时候,对于经济体制的改革是其中的难点和重点,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拿能不能很好的处理各级政府和整个经济市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如何能够使市场在整个经济资源的配置过程当中起到更大的作用,有时候甚至应该是决定性的作用,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需要我们各级政府积极的配合市场,在市场经济的体制发展和改革当中发挥出更好的作用。[23](P70)齐中熙在他的一段评述中也提出了这样的观点:“通过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改革,尤其是在一些具有更高效益的领域率先启动改革,会对我国整个的经济发展更加有利,并对以后的经济发展形成一股强大的推动力量。”[24](P20)蒋正翔在《中共十八大以来的经济理论创新》一文中指出;“可以将之前已经形成的公私融合模式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作为我国基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一个代表模式,并在改革的过程当中,给予它们更高的地位,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话,就意味着’姓资姓社‘的争论似乎也该终止了。进一步说,判断一种制度是不是社会主义,不能单纯以哪种所有制经济作为标准。”[25](P10)赵振华在《***经济战略思想的主线与层次》中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指出,“在我国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时候,经济体制改革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总书记在关于《决定》的说明也谈到,“经济体制改革到目前为止,仍然是我国在进行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最重要的一点”“在改革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强调和突出经济体制改革的地位,并使其能够起到很好的牵引作用”.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要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重点改革的方向,并且以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来带动我国社会的全面改革,这也是近期***总书记在不断强调的思想。[26](P107)顾海良在《***经济思想的新境遇》中认为:“从我国布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全面战略目标来看,我们必须要坚持当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体制和改革方向,因为就我国的目前形势俩看,这仍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是我国进行社会全面深化改革过程当中的一个最重要的依托。”[27](P35)2013 年 11 月 9 日,***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关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这是这次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观点。这是因为,经济体制改革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仍然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个问题。经济发展就是要提高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
2013 年 12 月 31 日,***在《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又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这是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解决了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长期没有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又一重大推进。
1.2.2 国外研究综述
对于从改革开放开始到现在,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当中所取得的成绩,国外的很多学者也必将感兴趣,虽然能够查到的研究文献并不多。但可以看出,国外的很多学者还是比较关注邓小平理论及当下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
美籍华人钱颖一在他的文章中就指出:中国目前所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具有独创性的,而且其所取得的成就并不亚于西方国家通过经济改革所取得的成就,这就意味着西方的主流经济学理论已经不再有那么高的地位。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在整个经济改革的过程当中,采取了一些新的改革模式,例如采取经济发展“渐进、”次优“办法等,再比如在经济改革启动的时侯,中国可以利用已有的计划经济市场体制来为新的市场经济体制服务,而且改革的过程中也特别的注重在某些地方进行试验,照顾到各个方面的权益,而且还会争取到社会力量的支持等,他认为,中国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时候,在很多方面都具有着非常高的实用价值。改革的过程当中不会先注重’破‘,而是要在’破‘之前,就考虑应该如何去’立‘的问题。确实与其他转轨国家的想法不一样。有些人认为中国的经验不容忽视。”[28](P20)日本学者伊藤诚在运用和发挥马克思《资本论》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系统论证了市场经济的产生、发展及其与社会主义结合的可能性和条件性,认为整个社会制度还处于社会主义下的市场经济与其他市场经济相比,还具有着非常高的特殊性。他在《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中,高度评价了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并对中国实验的成功寄予特殊的期望[29](P130)。俄罗斯学者杰柳辛也在自己的文章中对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作出评述,他认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具有多种成分的原则,也被认为是对马克思主义学说领域的一个创造性突破。”[30](P23)匈牙利的一个经济学记者巴拉奇·代内什在他所写的书中指出,虽然中国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候就决定队经济制度进行全面的改革,而且也特别的强调采用比较先进的经济方法去队经济进行管理,但是目前来说,改革还没有给定一个统一的实施方案。
美国学者巴里·诺顿在《经济学家邓小平》一文中认为邓小平的经济建设思想务实,对于人口众多的中国极为重要。邓小平实际上是十分愿意采取一个相应的“不干涉”政策的,这样就可以让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能够完全按照市场的发展规律来进行。因此,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邓小平也是这样做的,他很少会采取一些直接干预经济的政策,所以我们几乎看不到他提出的几项具体经济政策思想,但是,当改革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所少数的一些少数的干预政策又往往是特别关键的,甚至可以拯救整个改革,总之,在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过程当中,邓小平是非常善于在改革处于关键的时刻把握好改革的航向,也能够很好的确保整个改革政策的总方向。[31](P128)美国学者奥弗霍尔特在《中国的崛起》一文中提出邓小平探索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改革进程得到了包括多个群体的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美国学者戴维·W·张也在他所着的书中对邓小平进行了大加赞扬,尤其是特别欣赏他在南巡时候的谈话,他提到了“无论是市场经济,还是中国以前所采取的计划经济,实际上都只是一种经济手段而已”,在不同的时期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不仅能够为中国的经济改革提供一个大体的方向,另一方面又能从实践中寻找新的真理和理论。[32](P14)科斯、萨缪尔逊等一些比较着名的经济学家也对中国的经济改革有一定的讨论,但是他们的论述大都是从西方比较成熟的经济学理论作为切入点,提出市场经济不是完全的私有化经济,在运行的过程当中,既能够与私有制经济相结合,同时也可以吸取公有制经济当中的优点。他们都认为,历史的发展过程并没有完全否认公有制经济,市场经济很多时候也是在公有制经济的基础上发展的。科斯指出,邓小平对这一点有着很深的理解,也采取过很多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比如说实施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
外国学者则多以旁观者的身份,从国际比较或改革开放前后比较的角度,以比较冷峻的眼光来研究和分析中国的改革开放。例如着名的美国中国问题专家哈里?哈丁就称改革开放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他说:“邓小平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拯救了中国的经济,对于中国而言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其意义并不亚于’第二次革命‘,但是与毛泽东式的那种’疾风暴雨‘的革命相比,也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有序的、缓慢的变革,但是,这种经济体制的改革所能够引起的效应却是非常明显的,一点也不亚于’疾风暴雨‘式的革命,在很多时候,甚至会比那种革命更为深刻,必须看到邓小平的理论与毛泽东思想有根本性的区别,他们把中国引向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33](P117-118)诺斯在《中国未完成的经济改革》一文中用有效的市场经济理论模式分析了中国经济的改革进程,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还有很多路要走。一是要国有资产民营化;二是要建立保护产权的有关规则和制度;三是要建立独立的司法体系,有效地解决合同中的各种纠纷,保障社会稳定四是要建立起有效的政治体制的基本架构,保证在产权方面实行法制。[34](P15)经过对各个学者的观点进行比较,西方大多数学者所持的观点是这样的,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取得改革方面的成功,其主要的原因是采取了更加合理的“渐进式”的过渡改革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其实已经存在了一些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因素,这些因素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初始条件是不容忽视的。有的把中国工业化水平低看作是有利的条件(即外延性增长和“粗放型”发展的空间很大);有的则强调在集体主义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家庭比俄罗斯家庭更能够经营小规模企业;有的则认为毛泽东时代的节制使中国能够在没有严重国际债务和劣等信用的条件下开始进入世界经济;有的则指出,分散于地方管辖区的工业所有权增强了地方干部对工业的经验和兴趣;有的则认为,中国经济取得的成功其实与毛泽东时代也是有着很大联系的,因为毛泽东时代为中国留下的一个十分坚实的政治基础,这种政治基础在中国农村的快速工业化发展过程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还有的学者是这样认为的,中国在进行社会改革之前,整个社会保障网络是很不发达的,覆盖的人口面积也很小,因此,在进行经济改革的时候,能够触动的也只是很少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所以,政府就不用花很大的经历去维持社会稳定,更加有余力去进行经济发展。
总体来看,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崛起,关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问题正逐渐成为热点问题,一些研究成果也陆续问世。但对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问题系统研究明显关注度不高,研究成果也相当有限。因此,对改革开放后不同阶段的经济特征和党和国家领导人经济体制改革思想进行系统研究和梳理比较,总结经验,研究规律,显得十分必要。
1.3 研究思路
本论文的研究是以国内外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大环境和大背景来入手,主要是以时间为顺序来对我国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所采取的不同发展战略方向和演进轨迹进行一个比较完整的梳理,通过对开革开放后党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探索及其经济思想方针进行阐述,从而揭示我党在不同时期就国内外经济环境下提出经济思想方针的及时性及重要性,并对我国在未来几十年中的经济发展主要方向进行一个全面的展望。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 研究方法
本论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方法,主要对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围绕计划和市场问题,对经济发展方式所发生的转变问题进行了研究,整个研究过程都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知识作为研究的基础,研究方法是历史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以改革开放不同阶段为线索,查阅了很多资料,其中包括当代中国共产党发展过程当中所涉及到的一些经济方式转变资料等,同时也借鉴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以来,不同阶段当中党和国家领导人所持有的经济体制改革思想,对查阅到的大量相关文本文献的解读为主、以各种不同的学术论着和论文的分析为辅,然后对查阅到的资料进行整理。
另外本文还采用了历史研究法,以各种历史事件的发展时间作为主线,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一个整体性的研究和分析,揭示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发展脉络和理论成果,探究经济发展规律。
此外,本来还采用了比较研究法,查阅国外学者关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研究成果,采用横向比较的方法,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色,研究中国模式成功的经验。
(2) 研究创新之处
以历史的视角,系统分析梳理经济体制改革主线--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特色。
将各阶段党的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建设指导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相结合。理清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发展线索,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通过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同理论进行比较分析,彰显经济改革动力机制制度优势和发展前景,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认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