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江泽民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1-17 共7522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3 江泽民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
  
  3.1 江泽民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时代背景
  
  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江泽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并结合之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3.1.1 国内经济环境
  
  江泽民担任党的总书记期间,我国国内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经过前一阶段的经济体制改革,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综合国力显着增强,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但与此同时,改革也进入到攻坚阶段,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加快农业现代化等各方面都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亟待通过改革来解决。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关系、分配方式、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多元化,在增加了社会活力的同时也加剧了社会主义改革事业的难度,使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困难和严峻挑战。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曾经产生巨大影响,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形势令人欣喜。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这种家庭分散经营的方式显然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所需要的集约化、规模化、社会化、现代化的需求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仍需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现代化成为重大课题。
  
  国有企业的改革在经历了承包制的探索和尝试后,迫切需要找到一种更为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以股份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成为争论焦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亟待完善和发展,以便更好地指导我国改革事业的深入发展。
  
  3.1.2 国际经济环境
  
  对外开放的程度和力度不断扩大,也在使得我国的经济和国际不断接轨,成为了一个新的市场经济体。我们始终要牢记的是,改革与开放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所谓改革,不仅要在国内搞活经济,对外更要开放自己的经济市场。从这个意义上说,开放也是改革。在当今这样一个变化发展的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够脱离其他国家而单独发展,他的发展一定都是依赖于整个人类文明的。我国的改革开放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我们的经济必然会融入到整个世界经济体当中,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开始越来越明显,而经济的全球化最直观的效应就是市场经济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而导致了一些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复制和变异。那么,对于我国来说,也必然会受到经济全球化形势的冲击,想要更好的融入到这样一个大的浪潮当中,就要求我们必然要对经济体制做出进一步的改变和改革。因此,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就必须要实行更加彻底的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体制改革,从而可以让世界市场经济能够更好的为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服务,这也是我们必然的现实选择。江泽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完全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要求,对加快中国迈向市场经济的前进步伐,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不断迅猛发展的普遍背景之下,中国想要要更好的发展自身的经济水平,并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的增强自身的综合国力,从而建设起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必须要重视教育,也就是说要进一步的大力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在这个战略当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建设起国家层面的知识创新体系,并不断的加速各种科技成果尽快的向现实生产力进行转化。那么,我们就必须首先要建立起一个相对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然后再在这个体制之内,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体现出来,主要体现在配置资源方面,将政府的辅导作用更大的发挥出来,将公有制的基础性优势很好的发挥出来,通过良好的竞争来更好的实现各类资金和人才的组合,发展出更加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管理手段,并把他们进行组合,达到最好的效果,来实现中国经济的腾飞。
  
  3.2 江泽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理论主要内容
  
  3.2.1 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邓小平虽然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了深入思考,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但他并没有明确使用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概念,是江泽民在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使用这一概念作为我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1992 年 6 月,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讲话第一次提出了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建立新经济体制的建议,得到了邓小平的赞同。1992 年 10 月,党的十四大召开,大会通过了江泽民作的《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报告。大会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大会要求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抓紧制定总体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相应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
  
  1993 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和发挥着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经济体制经过 20 世纪 90 年代的不断深化改革和建设,到 20世纪末,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这是江泽民担任党的总书记期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取得的重大进展。
  
  3.2.2 丰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
  
  江泽民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邓小平虽然在自己的理论当中提出了许多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述,但并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党的十四大之前,一直没有在经济理论界形成一个较为统一的认识。在党的十四大上,江泽民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具有的科学内涵给出了自己的明确界定。他指出:“我们在不断的实践探索过程当中想要建立的那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不单纯的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相同,他要求使市场的发展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必须要受到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尤其是对资源的配置来说,社会主义制度必须要对其起到一个基础性的作用,这样的话,就可以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能够完全的遵循普通的价值规律要求,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国家供求关系可能发生的及时变化;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通过对价格杠杆的调控等手段,来改变竞争的机制,以更好的实现其他的经济功能,具体来说,就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把更重要的资源直接配置到那些经济效益可能会取得更好结果的行业和环节中去,并在这样的过程当中给企业增加一定的压力和动力,从而很好的实现优胜劣汰,达到良性竞争。”[40](P231)这就需要我们做好以下的几点:
  
  要坚持以社会主义制度作为国家的基本制度,并且以社会主义制度来做为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前提,如果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就无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江泽民指出:“我们在中国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以必须要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相互协调,让它们能够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当中,要不断的去发挥出市场机制的效应,对于社会资源的配置方面也不例外,要尽量让市场机制发挥出基础性的作用,这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也是该体制的根本要求和关键。
  
  虽然市场经济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当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也不能一味盲目的肯定其积极作用,要在承认其优势的同时,清醒地认识到,该经济体制也是存在着一定的缺点的,任何制度都不可能是万能的,都会在某个方面或者某个地域存在着一定的弱点,尤其是对于不同的地区来说,可能会存在着不小的局限性。同时,对于市场经济来说,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市场具有很大的自发性和盲目性,而且有些时候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滞后性,这些缺点都有可能会导致整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出现失衡的局面,从而导致公共利益出现受损的情况,比如说,如果市场的调节力度过大,可能会导致对某些行业的调节失灵,这样就可能促使不同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从而加剧两极收入分化的趋势,导致社会矛盾。
  
  江泽民强调指出:”无论是国家采取一定的宏观调控措施,还是市场机制在经济体制当中起到的作用,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说,都是本质的要求,二者之间是相互统一的,并没有什么本质的矛盾,在发展的过程中,也要做到两者的相辅相成和相互促进。在当今世界,不管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没有一个国家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当中完全不受本国政府的调控。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反而应该更好的去利用宏观调控手段“[41].
  
  3.2.3 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框架
  
  江泽民在担任党的总书记期间,大大推进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进程,到 20世纪末,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1993 年 11 月召开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将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一是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和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 1994 年起,国有企业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思路深化改革,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的试点。1999 年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了到 2010年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即基本完成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明显增强。
  
  二是加快培育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市场经济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环节。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主要是由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构成。经过过改革和发展,我国的商品市场比较成熟,但生产要素市场发育相对滞后,党的十五大强调要加快培育和完善生产要素市场,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四是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大力推进财政、税收、金融、外贸、外汇、计划、走资、价格等方面的体制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建立。
  
  五是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相适应,党的十五大建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即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在国有企业和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深化改革过程中,相继出台了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和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许多措施,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起来。
  
  3.2.4 阐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我们上面已经提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可能脱离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单独存在,两者是有效的结合在一起的,所以,虽然同为市场经济,但是它却在很多方面都明显的显示出了这种制度与完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不同。
  
  江泽民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分别根据不同的政治制度特点以及经济制度特点来揭示了两种经济体制之间存在的基本特征。他明确指出:”在我们国家搞市场经济,就只能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制度当中的社会主义四个字在任何时候都是不能丢掉的。为什么呢?因为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就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上首先要一贯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无论到了什么时候,都只能坚持共产党一党的领导;对于根本制度来说,要坚持长期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到了任何时候,都不能将西方国家的那一套政治制度照搬过来。那么,在经济上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我们仍然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形势,但是允许多种形式所有制共同发展,来形成一个很好的经济结构,但是决不能在这个过程当中搞完全私有化;在分配方面,则必须要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但是也可以以此为主体来实现多种分配共同组合的形式,这样就可以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其他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我们的基本制度和基本政策。
  
  3.3 江泽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理论提出的重要价值
  
  江泽民所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其实与最开始邓小平所提出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可以说是一脉相承,在此基础上有所扩展和补充。可以说,邓小平所提出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江泽民所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供了基础和理论指导。
  
  3.3.1 丰富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建设理论
  
  邓小平所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世界上都是比较具有独到见解的,在运用到实践当中之后,我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社会主义国家开展市场经济运行和探索的国家,这一套理论实际上具有着非常广泛的内容,而江泽民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则很好的分析评价了邓小平经济思想之中的一些基本理论,比如说很好的延续了其中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等,同时,对于邓小平的经济理论,该理论也有了很多新的突破,对于原先存在的一些发展障碍有所突破,从而就进一步的解放了全国的生产力,使得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更加迅速的发展。
  
  江泽民所提出的这一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相对之前的理论来说,具有着更加开放的性质,是一个非常开放的经济理论体系,它的特点就是,不仅很好的延续了之前邓小平经济理论当中的精华内容,同时也开创了一个新的市场经济理论,在很多层面上都进行了升华。
  
  3.3.2 推动中国向现代化发展
  
  江泽民所提出的经济理论,能够很好的为我们在世界经济发展变化无常的情况下指出一条明确的道路,能够为我们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当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很好的解决指明方向。在我国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可以更好的领导我们建立起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主要还是因为江泽民同志在一开始就能够很好的把握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十分敏锐地捕捉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契机,然后采用一些理论方法,很好的解决它们。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不能盲目的去追求解决问题的速度,要充分的估计到每一个可能遇到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然后同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对其有高度的重视,在解决问题的思路方面不断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从而就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然后这些思路和方法不断的充实之后,就能够形成一系列非常重要的经济思想和观点,而且要不断的充实其中的原则和要求。江泽民同志强调:“在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当中搞市场经济,对于全世界来说,还没有任何先例,因此,对于我国来说,这也是一个极其伟大的实践探索,这个过程当中必然要面临着十分艰辛的创造,对于很多经济发展的规律我们还没有完全的把握,对于可能遇到的问题也很难做到完全估计,对于市场经济,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我们还远远不熟悉。因此,我们只能一边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已有的比较成熟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也就是那些比较合乎整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性的成功经验,同时也要积极的探索适合我国自身发展特点的新的思路和方法。无论怎样,要想在中国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首先必须要坚持从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然后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去不断的探索新的道路,最终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最好的路。”
  
  其次,江泽民在他的理论当中,不仅阐述了可能遇到的问题,同时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理论,这些方法和理论大都是建立在一个较为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之下的。对于我国来说,建立和不断完善经济体制的过程,必然是要经历很长的一段时间,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长期发展的过程,从体系上来讲,该体制的建设是一项具有完整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系统工程。江泽民同志在他的理论当中指出,按照我们对于国家经济体制发展的设计,中国在 20 世纪末就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这套体制在细节当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我们要求再经过二十年的不断完善和努力之后,在这套制度的各个方面都能够更加成熟,当各个环节组合起来之后,就可以形成一个定型的制度。对于这套体制的构想,也体现出了江泽民对于如何建立起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有着非常全面的的理论思考的。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当中,也给出了很好的推进改革的方式,他说,我们在推进体制改革的过程当中,要根据我国在不同阶段所处的不同情况,先制订出一个改革的方案,然后按照经济体制所涉及到的不同方面进行配套和展开工作;比如说有的机制在制定出来之后可以不直接在全国进行推行,而是在局部地区进行试验,当取得比较好的实验效果之后,再推广到其他地区。这样就能够使改革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会冒进,同时又可以不失时机地在一些比较重要的环节去取得大的突破,也能带动改革的全局。
  
  再次,江泽民所提出的这套经济理实际上要服务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这个目标的,可以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一个很好的理论基础。
  
  3.3.3 加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邓小平的理论思想就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产生的,尤其是解放思想和大胆开拓的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当中,必须要紧紧抓住社会主义的本质含义以及采取怎么样有效的方式去建设社会主义这两个最为根本的问题,邓小平理论在这两个问题当中都深刻的进行了揭示。通过实践的发展,则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件事情真正的落实到我国的经济建设过程当中。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然而影响和制约这一主题的条件却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这些变化虽然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到社会效应,但是也对马克思主义能否更加深入的中国化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但是也能够成为继续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一个新的发展时机。以江泽民为首的党中央,在高举着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很好的把握住了时代所具有的特征,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中国所处的国情如何,并根据相关的理论,科学的判断出了我国所处的一个历史方位,然后在此基础上集合了全党的智慧,继续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深入的改革。同时,在理论上也有了很大的创新,尤其是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含义,以及怎样才能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这样一个问题。另外,还创造性地解释了我们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以及怎样才能建设一个好党的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它是我国人民在不断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过程当中所形成的一个新的成果。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中国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