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改革开放前后30年的经济理论与经济发展(4)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7-01-18 共7804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加速转变,低负担的人口年龄结构和大量年轻的劳动力人口使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收获了巨大的人口红利,为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供给。1978-2002年间,经济活动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即劳动参与率逐年上升,并保持在70% -86%的高水平,普遍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17].改革开放之后的20多年里,我国超过1. 6亿的青壮年劳动力从农业种植业和农村转移到非农产业和城市就业,即使是在“民工荒”现象发生的2004年,我国进入非农产业和城镇的农民仍有1. 2亿,占农村总劳动力的20%以上[20].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中走向城市和发达地区,从农业部门转向工业和服务业部门,避免了大量过剩劳动力滞留在农村造成的生产要素和资源浪费产生。劳动力从生产率低的部门向生产率较高的部门转移,由潜在的劳动力资源转化为现实劳动生产力,创造出了新的生产力和巨大利润,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本,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得以持续高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综上所述,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非对原有经济体制的全盘否定,而是一种扬弃,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经济体制具有一脉相承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也是建立在毛泽东时期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前后两个时期的经济理论具有内在承继性。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计划和市场两方面的制度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毛泽东时期积累下来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也得到充分调动,经济实现高速增长,发展成就令世人瞩目,前后两个时期的经济发展具有因果联系性。
  
  参考文献
  
  [1] ***。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N].人民日报,2013 - 1 - 6(1)。
  [2]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文件的回顾[M].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780.
  [3] 江泽民。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M].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203.
  [4] 张亚斌。 50年代毛泽东对苏联建设经验的认识[J].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6) :1 - 5.
  [5] 杨帆。从历史的可持续性观点客观评价我国计划经济[J].探索,2007(6) :167 - 169.
  [6] 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M].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研究会,1998:158.
  [7]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 第7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9:439.
  [8]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 第8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9:134.
  [9]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2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3:236.
  [10] 董志龙。资本农民: 土地流转与农民的保障[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3:46.
  [11] 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 泽 东 的 中国---人民共和国史[M].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537.
  [12] 张伟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道路篇[M].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2013:26.
  [13] 杨松林。总要有人说出真相关于饿死三千万[M].海口: 南海出版公司,2013:450.
  [14] 韩德强。碰撞: 全球化陷阱与中国现实选择[M].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227.
  [15]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3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3:279.
  [16]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 - 12 - 26(2)。
  [17] 蔡昉。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可持续性---兼论充分就业如何促进经济增长[J].人口研究,2004(2) :2 - 9.
  [18] 曹雷。公有制高绩效论[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8.
  [19] 王伟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前沿研究报告(2011)[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558.
  [20] 汪小勤,汪红梅。“人口红利”效应与中国经济增长[J].经济学家,2007(1) :104 - 110.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改革开放论文
返回:中国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