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对比传统护理与中医护理对中风后遗症吞咽困难的效果。方法 将46例中风后遗症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2周后用洼田饮水试验法评定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饮水试验功能平均分级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中医护理干预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 可明显改善患者吞咽功能,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风; 吞咽困难; 中医护理; 吞咽功能; 生活质量;
脑卒中是一类世界范围内的高发疾病, 在欧洲国家, 每年约有1.1亿人口罹患脑卒中, 且在未来的几十年, 世界的脑卒中发病率将有一个显著的增长[1]。吞咽困难是常见而严重的卒中后并发症之一, 急性期的发生率为41%, 慢性期为16%[2]。有临床研究证实, 吞咽困难导致的误吸易引起吸入性肺炎, 重度患者可因水和营养的摄取困难导致脱水及营养不良, 影响卒中后康复, 延长住院日。因此, 吞咽困难是影响脑卒中患者卒中后康复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3];临床应该尽早改善患者摄食吞咽功能, 施以综合而有效的康复护理手段, 以提高患者改善生活质量。本研究对46例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增加了中医护理, 结果发现与传统护理方法相比, 患者吞咽困难更加明显。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脑病科2016年5月—12月收治的中风后遗症吞咽困难患者共计46例, 纳入研究病例诊断符合《AHA/ASA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 (2013年) 中关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4], 并经头部CT或MRI确诊。排除标准: (1) 严重肝肾损害、造血系统、精神疾病者; (2) 怀孕、哺乳期患者; (3) 中风后意识不清或有被动体位者。吞咽障碍诊断标准:参照第六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关于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诊断标准: (1) 饮水过程中或完毕后出现咳嗽或噎呛; (2) 吞咽后声音嘶哑, 有一项阳性即可确定为存在摄食-吞咽障碍。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治疗组23例中男14例, 女9例;年龄36岁~78岁, 平均年龄 (57.5±9.65) 岁;其中语言蹇涩者12例, 肢体偏瘫者8例。对照组23例中男12例, 女11例;年龄50岁~71岁, 平均年龄 (54.6±7.65) 岁;其中语言蹇涩者9例, 肢体偏瘫者12例。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 主要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水平, 保持口腔卫生, 改善营养状况, 对症治疗, 同时使用甘露醇静脉滴注消除脑水肿, 改善循环, 营养脑细胞等治疗, 常规护理予以生活护理等, 同时采取健康宣教、康复训练、预防指导。
1.2.2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具体如下:
1.2.2.1针灸疗法:针刺廉泉、天突、风池、翳风、合谷、足三里等穴位进行治疗。廉泉、天突、风池、翳风采用泻法, 合谷、足三里采用补法, 以上各穴得气后接G6805-2A型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以疏波, 强度以轻刺激进行电针, 留针20 min。每日1次, 以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年老、体弱、妇女多虚, 宜轻中度刺激;年壮、体盛、男性多实, 可稍重刺激, 但不宜强刺激。针刺时注意观察患者神色变化、效果和反应, 针灸结束后协助患者穿好衣服, 注意保暖。
1.2.2.2饮食调护:吞咽困难患者, 常表现为吃流质易呛, 吃普食时易噎, 故食物改良为比较黏稠、但能从勺中流下的液体, 如奶昔、藕粉冲调后的稠液体, 其较单纯的牛奶、清水等清流质更为适合, 固体食物可从泥状向均匀一致但不易松散的布丁样食物再到松软的半固体食物如粥、炒蛋, 最后向软食过渡, 吞咽难度从易到难, 逐层递进。需要避免水分、碎屑、纤维素过多的食物。进食体位可以采取半仰卧位, 床头适当抬高, 食物由健侧咽部进入食管, 既保证食物随重力进入咽部, 又减少误吸的风险。同时, 注意饮食禁忌, 糖尿病患者控制热量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高脂血症患者控制脂肪摄入, 高血压患者采用低盐饮食, 多予富含镁钾的食物。
1.2.2.3情志疏导:中风患者往往卧床时间比较长, 易出现情绪不宁、胸闷胁胀、失眠及易怒善哭等悲观和焦虑不安情绪。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多系气机逆乱、心脑之府受扰, 脑失所养, 病位在心脑。《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木郁达之”, 故护理过程中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 及时给予心理暗示, 音乐怡情;采取启发诱导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用药指导, 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 从而达到疏通经络, 调理脏腑气血, 平衡阴阳的目的。
1.2.2.4功能康复训练:包括:a) 面部训练;b) 舌部肌肉运动训练;c) 咽、喉部的训练, 即提高吞咽技术、咽部冷刺激和吞咽动作练习、声带闭合训练。责任护士对吞咽困难患者进行康复动作的示范并指导, 督促鼓励其完成, 直至熟练掌握。
1.3 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法进行评定, 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评定。洼田饮水试验共5级, 测试时先准备30 m L温开水, 嘱患者端坐喝下, 根据完成情况评定。其评价标准为:1级:5 s内一次顺利完成 (记1分) ;2级:超过5 s分2次完成, 但不呛咳 (记2分) ;3级:1次咽下, 但有呛咳 (记3分) ;4级:分2次咽下, 有呛咳 (记4分) ;5级:呛咳频繁不能全部咽下 (记5分) 。分级越低, 吞咽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 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饮水试验功能平均分级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表1 2 组患者康复护理后吞咽功能比较 (±s, 分)
3 讨论
中风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极高, 由于进食障碍, 若不及时实施有效的治疗及护理, 可导致营养不良、误吸、水电解质紊乱等多种并发症。目前西医针对吞咽障碍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吞咽功能康复训练配合阶段性摄食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等[5], 中医护理采取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操作简单、副反应小、且费用低廉[6]。祖国医学将中风后吞咽障碍归为“喉痹”的范畴, 认为其病位虽在咽喉, 而病根实则在脑, 是本虚邪实之证, 瘀滞舌本致咽喉开合失司, 针刺可以起到调节神经的作用。廉泉穴位于任脉, 沿其循经通络可直达咽喉, 自古到今一直被认为是治疗舌强不语、中风失语的要穴;风池为足少阳经穴位, 针刺可以调肝熄风, 豁痰利咽;合谷、足三里同属阳明经, 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 终在头脑。诸穴合用, 标本兼顾, 一则补气血, 健脾气治本;二则通经活络, 化痰浊、利咽喉治标。
中医护理按照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对患者开展个体化护理服务, 在中风患者康复过程中发挥了西医不可替代的优势。针灸疗法结合饮食、情志护理, 配合中医康复训练, 可加强咽部肌肉运动的协调性, 调节咽部神经, 恢复吞咽反射的灵敏性。本次研究显示对于卒中吞咽困难的患者施以中医护理, 治疗组饮水试验功能平均分级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单纯使用传统护理方法的对照组患者。提示中医护理可明显改善中风引起的吞咽功能障碍, 与接受传统基础护理的患者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因此, 中医护理干预对卒中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有良好疗效, 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TRUELSEN T, PIECHOWSKI-JóWIAK B, BONITA R, et al.Stroke incidence and prevalence in Europe:a review of available data[J].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logy, 2006, 13 (6) :581-598.
[2]李冰洁, 张通.脑损伤所致吞咽障碍的评定技术[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4, 10 (11) :670.
[3]ALSHEKHLEE A, RANAWAT N, SYED T, et al.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assists in predicting the need fo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tube placement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J].J Stroke Cerebrovasc Dis, 2010, 19 (5) :347-352.
[4]JAUCH E C, SAVER J L, ADAMS H P Jr, et al.Guidelines for the early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a guideline for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J].Stroke, 2013, 44 (3) :870-947.
[5]夏文广, 郑婵娟, 朱遂强, 等.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综合康复治疗的评价[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0, 39 (5) :614-618.
[6]周睿娴, 张春红.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 2011, 27 (11) :71.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老年人股颈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采取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但对于老年患者身体情况,术后恢复较慢。本文通过对本院59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采取中医护理干预,效果满意,...
对痛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护理, 有利于患者尽快缓解疼痛, 在更短时间内调节血尿酸值恢复正常, 减轻痛风所致危害, 提升护理有效性。...
近年来,国内从中医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开展了中医优势病种研究这一重大项目,根据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纲要十二五发展规划精神和《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等文件的建设要求,大力发展中医护理,201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下发优势病种中医...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冠心病的一种,起病急,进展快,发病早期正确诊断、及时进入快速治疗通道,是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的关键[1],而护理工作是抢救危重患者成功的重要因素[2],良好的护理在尽快落实各项护理操作的同时,可以使患者在心理、认知、依从性等方面得...
便秘是指大便密结不通,排便时间间隔延长,或虽有便意但排便艰涩困难[1]。与中青年人比较,老年人更容易发生便秘,约占老年人群的30%,在长期卧床老年人中发生率高达80%[2]。老年人长期便秘,可使粪便中的毒素被吸收引起自体中毒症状[3],如全身不适、疲劳、心烦易...
中风是由于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导致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的疾病,分为缺血性及出血性中风。因发病急骤,症状多端,病情变化快,故中风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常留有偏瘫后遗症。轻者行动不便影响正常工作及日常生活,重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给人们带来极...
中风作为一种严重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上升趋势最为明显的疾病之一,中老年人为该病的多发群体[1,2].中医认为,中风的发病机理为患者自身正气不足以压邪、饮食不节等因素导致其脏腑、气血、阴阳失衡,诱发虚、火、痰、瘀等病变,致其...
为保持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效果,规范中医护理行为,医政司组织重点专科护理协作组在梳理、验证和优化各地有效中医护理方案、技术的基础上,制定了13个优势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试行)[1],已由中医药管理局颁布实施,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是其中之...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冠心病的一种,起病急,进展快,发病早期正确诊断、及时进入快速治疗通道,是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的关键[1],而护理工作是抢救危重患者成功的重要因素[2],良好的护理在尽快落实各项护理操作的同时,可以使患者在心理、认知、依从性等方面得...
中风亦称脑卒中,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种类型,起病急,变化快,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它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