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法律硕士论文 >

富民阶层对宋代经济法制的促进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2-04 共3160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结 语

  法律规章的发展、演变与其存在的环境密切相关,这种环境就是社会结构与社会生活。有利的环境氛围成为促进法制变革的强力动因。在宋代,富民阶层就是推动经济法制变革的必要社会因素。富民是古代社会内部形成的一股新的发展动力。这样一个广泛而具有显著经济实力与社会影响力的群体的产生、发展,对宋代以来中国社会的革新产生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另一方面,宋代开创性的法制变革所确立的新型调整模式,在中国古代法制史上达到一个不可逾越的顶峰,并得到后世的颂扬与延续,具有较高的史学研究价值。

  富民阶层既是宋代经济自由开放体制下的产物,又对当时经济法制的改革起到促进与推动的作用。富民在经济领域内的主导优势令统治集团变革经济法规必须要充分兼顾社会因素,才能在保障统治利益的同时又能有效地繁荣经济发展。

  两宋时期,国家为兴盛财政实力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法规政令,涉及到民间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农业管理法制、工商业法制、职役法制这三方面的法规政策在社会生产生活中极具代表性,同时也深受着富民阶层的重要影响。富民的存在令统治集团不得不兼顾社会新兴势力阶层的利益诉求,并且采用积极举措支持、维护富民阶层的成长壮大。富民阶层因此成为宋代经济法制变革的经济基础、保护目标与直接诱因。社会重要阶层凭借自身优势,不断影响、推动着国家法规政策的演变方向。由此,法律必须不断调整与社会的关系,重视社会力量的利益诉求,充分合理地利用社会中的各种积极因素,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所需,从而顺利地应用于社会。


  参考文献:
  
  1. 史料类:
  
  [1](清)徐松。宋会要辑稿[Z].北京:中华书局,1957.
  [2](宋)窦仪。宋刑统[Z]. 北京:中华书局,1984.
  [3](宋)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Z].哈尔缤:黑龙江人民出版杜,2002.
  [4](宋)脱脱。宋史[Z].北京:中华书局,1977.
  [5](宋)苏轼。东坡志林[Z].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6](宋)王安石。王临川集[Z]. 北京:商务印书馆,1929.
  [7](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8](宋)苏洵。嘉祐集[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9](宋)郑刚中。北山集[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0](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Z].
  [11](元)郑太和。郑氏规范[Z].北京:中华书局丛书集成初编本,1985.
  [12](宋)叶适。叶适集·水心别集[Z].北京:中华书局,1961.
  [13](宋)范仲淹。范文正公集(奏议卷上)[Z].北京:中华书局,1982.
  [14](宋)司马光。司马光奏议[Z].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
  [16](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Z].北京:中华书局,1977.
  
  2. 著作类:
  
  [1] 林文勋等。中国古代"富民"阶层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
  [2] 郭东旭,高楠,王晓薇,张利。宋代民间法律生活研究[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3] 戴建国。宋代法制初探[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
  [4] 郭东旭。宋朝法律史论[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
  [5] 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M].北京:中华书局,2003.
  [6] 叶坦。富国富民论-立足于宋代的考察[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1.
  [7] 朱瑞熙。宋史研究论文集[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8] 张邦炜。宋代政治文化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9] 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
  [10] 葛金芳。唐宋变革期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11] 邓广铭,漆侠。国际宋史研讨会论文选集[C].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1992.
  [12] 戴建国。唐宋变革时期的法律与社会[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13] 林文勋。唐宋社会变革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14] 梁庚尧。南宋的农村经济[M].北京:断星出版社,2006.
  [15] 刘俊文,黄约瑟译。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M].北京:中华书局,1993.
  [16] [日]斯波义信,庄景辉译。宋代商业史研究[M].台北:稻禾出版社,1997.
  [17] [日]斯波义信,方健、何忠礼译。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18] [法]孟德斯鸠,严复译。论法的精神[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
  [19] [美]R.M.昂格尔,吴玉章、周汉华译。现代社会中的法律[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20] [法]谢和耐,马德程译。南宋社会生活史[M].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1982.
  
  3. 论文类:
  
  [1] 薛政超。唐宋以来"富民"阶层之规模探考[J].中国经济史研究,2011(1)。
  [2] 汪庆红。宋代法制历史地位的再认识-对20世纪以来宋代法制史研究成果的检视与分析[J].法治研究,2012(5)。
  [3] 邢铁。宋代乡村"上户"的阶层属性[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9)。
  [4] 梁建国。2010 年宋史研究综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11(5)。
  [5] 吴树国。中央与地方分权视野下的唐宋经济变革[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154)。
  [6] 张邦炜。"唐宋变革论"的首倡者及其他[J].中国史研究,2010(1)。
  [7] 陈竹。试析北宋时期的的重商思潮及其影响[D].郑州大学硕士论文,2011.
  [8] 朱雪明。宋朝法制史的几个联想[J].科技咨询导报,2007(19)。
  [9] 高楠、宋燕鹏。宋代富民融入士人社会的途径[J].史学月刊,2008(1)。
  [10] 杨华星。宋代的贫富分化与社会调控[J].宁夏大学学报,2011(7)。
  [11] 王朝阳。宋代士人经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1.
  [12] 薛政超。唐宋"富民"与乡村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J].中国农史,2011(1)。
  [13] 林文勋。中国古代"富民社会"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2)。
  [14] 李华瑞。"唐宋变革论"对国内宋史研究的影响[J].中国史研究,2010(1)。
  [15] 黄宽重。从中央与地方关系互动看宋代基层社会演变[J].历史研究,2005(4)。
  [16] 李华瑞。改革开放以来宋史研究若干热点问题述评[J].史学月刊,2010(3)。
  [17] 李华瑞。建国以来的宋史研究[J].中国史研究,2005(S1)。
  [18] 王志立。宋代制度变迁对经济发展影响及其启示[J].全国商情,2012(8)。
  [19] 李根蟠。二十世纪的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J].历史研究,1999(3)。
  [20] 欧阳文东。宋代经济立法中的"民生"思想[J].沈阳大学学报,2008(10)。
  [21] 叶坦。司马光王安石经济思想比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1(1)。
  [22] 杨世利。试析王安石富国富民思想中的悖论 [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1(3)。
  [23] 欧阳蔓蓓。试述富民阶层对宋朝社会的影响[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8(6)。
  [24] 高珣。南宋民事法制与社会变迁[D].华东政法学院硕士论文,2006.
  [25] 李胜渝。论司马光的经济法制变革思想-兼论与王安石变法思想的异同[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2)。
  [26] 杨胜宽。富民之路竟在何方-苏轼关于国家财富分配的思考与困惑[J].乐山师范学院,2010(4)。
  [27] 朱瑞熙。20 世纪中国王安石及其变法的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3(03)。
  [28] 诸葛忆兵。范仲淹变革思想论-兼论与王安石变革之异同[J].北京大学学报,2008(5)。
  [29] 张祥浩。"富民"是名,"富国"是实-王安石新法的是与非[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12)。
  [30] 黄纯艳。富民阶层-解构唐宋以来中国社会发展与变迁的一把钥匙[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9(1)。
  [31] 龚振中、张文勇。 宋代商税法律制度及历史借鉴[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6(4)。
  [32] 游彪。 关于宋代的免役法--立足于"特殊户籍"的考察[J].中国史研究,2004(2)。
  [33] 刁培俊。宋代的富民与乡村治理[J].河北学刊,2005(3)。
  [34] 黄启昌。富民阶层与宋代社会[J].求索,1995(3)。
  [35] 梁庚尧。南宋的贫士与贫宦[J].台大历史学报,1991(16)。
  [36] Robert P. Hymen.Statesmen and gentlemen, the Elite of Fu-chou Chiangai, in Northern end Southern Su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ee,1986.
  [37] 柳立言。Beverly J. Boeeler, Powerful Relations: Kinship, Status, and the State in Sung China (96O-l279)评介[J].台湾大学历史学报,1999(24)。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法律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