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职务犯罪心理的转化过程
犯罪心理形成后,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变化及其相互作用与影响,还可能发生性质不同的转化。犯罪心理的转化有两种情况:即良性转化和恶性转化。与犯罪心理的形成机制一样,犯罪心理的转化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本章在系统分析影响职务犯罪心理转化的各种因素之基础上,着重探讨影响职务犯罪心理良性转化的因素,力争找寻出预防职务犯罪的有效方法。事实上,犯罪心理的转化与犯罪心理的形成是相辅相成的,因为犯罪心理的最终形成总是各种因素(包括心理因素在内)不断作用与转化的结果;刑罚的目的也在于促进犯罪心理的良性转化,通过强制手段塑造行为人的健全人格。
第一节 影响职务犯罪心理转化的因素
犯罪心理的转化不会自动进行,它总是在相关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冲突中促成的。犯罪心理的转化过程,实际上就是矛盾的运动发展过程。犯罪心理怎样转化,向什么方向、以什么方式转化,这些问题都取决于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后,哪种因素的作用占了上风,或者说哪种因素成为了主要矛盾或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根据辩证法原理,任何事物的运动发展方向总是由其主要矛盾决定的,所以,犯罪心理的转化也是由对其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所主导的。
不同性质的犯罪,不同的犯罪人,甚至不同的犯罪情境,影响犯罪心理转化的决定因素可能有所不同,职务犯罪也有其特定的决定因素,这些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外在的客观因素和内在的主体因素。
一、影响职务犯罪心理转化的客观因素
影响犯罪心理转化的客观因素是指犯罪主体身心以外的、对犯罪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客观条件。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犯罪环境的变化
职务犯罪心理的转化与行为人实施职务犯罪行为时所处的犯罪环境有很大关系。如果犯罪环境有利于犯罪行为的实施,或者让行为人有空子可钻,就会促使行为人迅速实施犯罪,或者实施更为严重的犯罪;反之,当犯罪情境的各构成要素都不利于犯罪行为的实施,产生阻止犯罪行为实施的力量大于推动犯罪行为实施的力量时,就会促使犯罪心理向良性方向转化。俗话说:“见财起意”,就是指财产所处的情境状态有利于犯罪实施,否则,如果没有实施犯罪的便利机会就难以形成犯罪决意。
犯罪行为人作案时,总是选择有利于犯罪的具体环境。然而,环境是会变化的,在实施犯罪时,当变化了的环境使行为人感到难以下手或迫使其做出新的选择时,也会影响犯罪心理的转化。此外,行为人所处的微观生活环境的改变,也会影响到犯罪心理的转化。微观生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以及人际环境等。例如,有的职务犯罪人员由于受不良的人际交往的影响,犯罪心理恶性转化,产生了职务犯罪的犯罪意识。此时微观环境的变化,如果增加了犯罪诱惑源,造成了心理失衡状态,进一步激发了行为人的犯罪欲望,那么,犯罪心理就会向恶性方向转化;反之,如果微观环境的变化,能够减少或缓解行为人的心理失衡程度,那么,就可能促进犯罪心理良性转化。
(二)共同犯罪人的影响
职务犯罪中有一部分是共同犯罪,犯罪行为的实施与完成都是由每个行为人共同努力、共同参与的结果;每个人的行为事实上就是他人行为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在共同犯罪中,行为人犯罪心理的形成与转化必然要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这种影响有可能是积极影响,但更多的是消极影响。如果是积极影响,则可能促使行为人犯罪心理良性转化。例如,职务犯罪人员伙同家庭成员共同实施职务犯罪行为,但在临到计划的作案细节时,家庭成员由于害怕受到法律制裁或是由于自身胆怯,因而放弃犯罪,那么行为人可能受其影响一并放弃犯罪。
(三)社会风气
犯罪心理的转化,与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社会风气,以及社会治安形势等有一定关系。一般而言,如果政治稳定而开明,经济形势良好,社会风气正,人们的是非善恶观念明确,社会责任感普遍较强,社会治安形势良好,人们的生活热情和工作热情高涨,那么,整个社会的正气对犯罪行为就会形成强大压力,就会促使犯罪心理的良性转化。反之,如果整个社会风气败坏,各种社会腐败现象泛滥成灾,而对犯罪行为的处罚有不足以起到威慑的作用,那么,受此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行为人犯罪心理向恶性转化的可能性较大。
二、影响职务犯罪心理转化的主观因素
犯罪心理的转化,除了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外,与行为人的身体、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变化也有关系。影响犯罪心理转化的主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生理状况的变化
一个人处于健康状态还是病理状态,对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都有重大影响。一般而言,处于健康状态时,对于需求德渴望会表现得更强烈、更迫不及待,行为更有力;反之,如果一个人处于病理状态,那么,心理活动的功能降低,行为可能有力不从心之感。
(二)个性特征的影响
职务犯罪心理的转化,与行为人的个性特点有一定的关系。如在情绪特征方面,职务犯罪人对即将着手实施的职务犯罪行为产生恐惧情绪,既可能促使犯罪心理的恶性转化,也可能促成犯罪心理的良性转化,它具有双向性的作用。另外,意志特征不同,对犯罪障碍会有不同态度。例如,犯罪意志不够坚决的人,当其遇到情境障碍时就可能放弃犯罪;而犯罪意志坚定的人则可能尽量排除障碍。当然,需要结构和内容的变化,对促成犯罪心理转化的作用更明显和直接。因为大多数职务犯罪是为了获取利益,这种利益可以是财物、美色、或是职位升迁。这些欲望的满足,一方面强化了原有的犯罪心理,另一方面又刺激行为人产生新的犯罪欲望、犯罪动机,胃口越来越大,非法欲望恶性膨胀,驱使行为人变本加厉地实施新的更加严重的犯罪行为。
(三)犯罪经验的影响?
职务犯罪行为人之前有无犯罪经验,对职务犯罪心理的转化也有明显影响。具有不同犯罪经验的行为人,在面临作案现场的情境变化时,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具有职务犯罪经验的人,通常在遇到阻碍时不会轻易停止作案,较难发生良性转化的情形;而缺少犯罪经验的人,一旦遇有犯罪阻碍时,就可能停止作案。
通常来讲,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关键的还是受到与之生活学习关系最密切的的家庭、学校、社会和自身四种因素的影响。...
结语刑事诉讼制度不应该是仅仅着眼于追诉犯罪本身,正义也不仅仅意味着犯罪案件的可靠结果。正当的程序是可以最大限度的过滤掉人们的恣意,从而保障人们在程序中受到公正对待。改变刑事诉讼程序追诉犯罪的单一程序工具主义价值标准,完善我国的职务犯罪初查...
摘要依据职务犯罪侦查的特殊性,遵循刑事诉讼程序法治理念,遵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依照依法反腐、法治反腐的原则,从充分发挥职务犯罪初查程序的价值方面进行研究,本文认为,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完善我国的职务犯罪初查程序。首先,应当在...
第4章职务犯罪自首认定若干疑难问题及现实困境4.1关于投案自动性如何认定的问题现实案例1:被告人董某某系某地级市下辖某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该区计生委在建设计生服务大楼过程中,承建商王某某为了感谢董某某帮助其承接到该工程以及希望以后...
导言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推进的大背景下,职务犯罪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一种全球性公害。它如同人类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中的一颗毒瘤,严重破坏国家的经济运行秩序、危害社会稳定和损害社会公平正义。我国历来注重对职务犯罪的惩治和预防,...
3.新排除规则背景下职务犯罪侦查的思考在现代社会中,人权理念的张扬使排除规则成为刑事诉讼制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程序正义价值主导刑事诉讼制度建构和运作的英美法系国家尤其是如些。25排除规则的适用,既给职务犯罪侦查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二)职务犯罪初查程序正当化之路径1.立案启动侦查程序模式的功能缺陷(1)立案启动侦查程序的模式不符合侦查认识客观规律立案程序存在的目的就是要控制侦查权,而我国立案程序控制侦查权的功能并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首要原因是因为其违反侦查认识的客...
二、职务犯罪案件中常见非法证据及其特点和成因职务犯罪并不是我国刑法中明确规定的某一类犯罪,而是学术界出于研究的需要和司法实务部门出与于打击和惩治犯罪的需要而总结归纳的一种类罪名称。实践中,职务犯罪案件主要是指检察机关查办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
社会调查报告制度也是促进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制度,该制度在应用的过程中对未成年人的家庭情况、行为表现以及亲友评价等内容进行了解,通过从多个角度分析未成年人的情况,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第3章职务犯罪案件与普通刑事案件自首认定之比较3.1特别法与一般法之比较法的分类是指从一定的角度或根据一定标准将法律规范或法律制度划分为若干不同的种类,特别法和一般法是对法进行分类方法之一。分类的依据是法的适用的对象、时间和空间范围。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