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职务犯罪案件中常见非法证据及其特点和成因
职务犯罪并不是我国刑法中明确规定的某一类犯罪,而是学术界出于研究的需要和司法实务部门出与于打击和惩治犯罪的需要而总结归纳的一种类罪名称。实践中,职务犯罪案件主要是指检察机关查办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和渎职侵权犯罪案件,其中贪污贿赂犯罪案件包括贪污贿赂、挪用公款、巨额财产来源不明、隐瞒境外存款、私分国有资产、私分罚没财物等犯罪案件;渎职侵权犯罪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犯罪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等案件。
根据宪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职务犯罪侦查权只能由检察机关依法行使。检察机关通过查处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实现对国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行为的法律监督,是检察机关一项重要职能。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在 2014 年 3 月所做《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指出:“全年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案件 37551 件51306 人,同比分别上升 9.4%和 8.4%.”检察机关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过程中,也存在着非法取证情形。
(一)职务犯罪案件中常见非法证据
1.采用非法方法收集犯罪嫌疑人供述。
实践中主要是指通过刑讯逼供或者变相刑讯逼供获取的犯罪嫌疑人供述。在职务犯罪侦查实践中,当犯罪嫌疑人不作有罪供述时,侦查人员要查明案件事实通常有两条途径:一是“从证到供”,即在分析案情并初步确定侦查范围的基础上,通过大范围、长时间的外围调查,获取相关职务犯罪证据之后,再来突破犯罪嫌疑人,认定犯罪。二是“从供到证”,即办案人员首先以实施刑讯或者变相刑讯等非法手段取得犯罪嫌疑人的口供,然后根据其口供所提供的相关线索获取其它证据材料,继而通过二者之间的相互印证,查明和证实犯罪。这两种办案所需的诉讼成本明显不一样。前者要承担在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财力后仍有可能无法破案的后果。后者则会缩短了破案时间,节省了人力、物力,办案人员个人则往往可立功、受奖。两相比较,如果外界的制度监督不到位,最终必然会导致办案人员急功近利的心理动机,以求通过实施刑讯逼供,“事半功倍”侦破案件。
2.采用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
实践中主要是指通过暴力、威胁、引诱、欺骗等方法获取证人证言。
“在司法实践中,一些办案人员在证据的收集和运用上,不从职务犯罪嫌疑人违法活动的流程和各个环节上去寻找物证、书证,仅仅把功夫下在证人证言上,为了使证人证言同口供相互印证,取得证言一致的效果,采取各种方式进行逼供、诱供,甚至骗供。”
3.非法收集的物证、书证。
比如物证、书证收集的程序、方式不符合法律规定,如物证、书证由单人制作,无制作过程以及签名、为保证办案流程合乎规定,有的办案人员在非法获得证据后,再去补办有关法律手续等。
4.其他非法证据。
(二)职务犯罪案件中非法证据的特点及成因
与普通刑事案件不同,在职务犯罪案件中常见的非法证据主要呈现非法言词证据多,非法实物证据少的特点。其原因如下:
一是职务犯罪具有其自身特点。如贪污贿赂案件,没有形式意义上的被害人,一般不会产生被害人陈述;职务犯罪案件案发后也无形式意义上的“现场”可供勘察,难以收集到物证;有些贿赂案件,行贿人和受贿人一对一单线见面联系,送钱、收钱不通过银行,而是现金交易,且距案发时间较长,没有或难以收集到物证、书证,只有靠犯罪嫌疑人口供、证人证言定案。
二是检察机关自身侦查技术、手段落后、侦查人员自身的能力、水平不足。长期以来,除传统的一些常规查询手段外,检察机关自身侦查技术落后、手段有限,人才可数,装备现代化、侦查信息化等基础建设缓慢,导致职务犯罪“依靠口供”“从供到证”的侦查模式始终没有改变,口供成了职务犯罪案件的“证据之王”.
三是上级院在考核中片面追求办案数量,轻视案件质量。尤其是在当前中央高度重视反腐败,查办腐败力度空前的情况下,更容易忽视案件质量。
引言我国农村土地承包存在自发性、行政性,土地流转夹杂着无序性、随意性等现象,再加上农村居民对相关法律规定认知不够,导致一些个人约定、民俗性约定明显超出法律约束,给案件的处理造成很大困难。而这些问题又切实关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当前我国...
结语刑事诉讼制度不应该是仅仅着眼于追诉犯罪本身,正义也不仅仅意味着犯罪案件的可靠结果。正当的程序是可以最大限度的过滤掉人们的恣意,从而保障人们在程序中受到公正对待。改变刑事诉讼程序追诉犯罪的单一程序工具主义价值标准,完善我国的职务犯罪初查...
摘要依据职务犯罪侦查的特殊性,遵循刑事诉讼程序法治理念,遵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依照依法反腐、法治反腐的原则,从充分发挥职务犯罪初查程序的价值方面进行研究,本文认为,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完善我国的职务犯罪初查程序。首先,应当在...
正当防卫制度能够彰显司法的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倡导公民面对不法侵害能够奋起反抗,其本质特征是保护合法法益。对于互殴中的正当防卫认定问题,各理论学说有不同的主张。...
引言近年来,虚假诉讼案件的数量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笔者作为一名法院审判人员也多有接触。由于目前我国并未出台规制虚假诉讼的相关法律、法规,因此对于该类案件,笔者在审理中关于事实的认定及当事人责任的承担存在着诸多困惑与无奈。...
摘要对刑事案件和民事交叉问题的研究首先是为解决司法实践的现实需要,刑民交叉问题处于民法、刑法理论研讨的边缘地带,现有的研究或者仅侧重于先民后刑、先刑后民、刑民并举等方面的问题探讨,直到现在,理论界仅是从实体法角度去进行研究,所能得出理论成...
第4章职务犯罪自首认定若干疑难问题及现实困境4.1关于投案自动性如何认定的问题现实案例1:被告人董某某系某地级市下辖某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该区计生委在建设计生服务大楼过程中,承建商王某某为了感谢董某某帮助其承接到该工程以及希望以后...
导言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推进的大背景下,职务犯罪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一种全球性公害。它如同人类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中的一颗毒瘤,严重破坏国家的经济运行秩序、危害社会稳定和损害社会公平正义。我国历来注重对职务犯罪的惩治和预防,...
总结在金融借贷及担保纠纷案件中,如果担保人以银行或借款人(包括其法定代表人)涉嫌刑事犯罪为由,要求法院按照先刑后民原则先处理刑事案件,从而阻碍金融借贷及担保纠纷案件审理进度或逃脱担保责任情况下,法院不能一概按照先刑后民对刑民交叉案件进行...
4我国刑事公诉案件和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刑事和解制度作为刑事纠纷多元解决机制的重要内容,日益受到学术界和实务界的重视,同时,刑事和解也成为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刑事和解的实践也证明了其在化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