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法律硕士论文 >

未成年犯罪审判的心理干预机制构建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杜老师
发布于:2018-12-12 共1090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题目】 心理干预在未成年犯罪中的应用
【前言-第一章】 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及其原因分析
【2.1-2.3】 心理干预机制的理论依据与实践
【2.4-2.5】 心理干预机制建构的必要性
【2.6-2.7】 心理干预机制在未成年刑事审判中的作用
【第三章】 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心理干预机制建立的构想
【结语/参考文献】 未成年犯罪审判的心理干预机制构建结语与参考文献

展开更多

  结  语

  通常来讲,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关键的还是受到与之生活学习关系最密切的的家庭、学校、社会和自身四种因素的影响。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受其犯罪心理的制约。心理干预是矫正未成年犯罪人员错误的认知、矛盾的情感、薄弱的意志以及治疗心理疾病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未成年刑事案件审判实践中的作用越发突出,逐渐成为寻找犯罪根源,帮助改过自新的有效手段。目前,心理干预机制在我国还是新鲜事物,尚处于实践摸索阶段,各地司法机关的做法也不尽相同,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心理干预制度虽然目前还不完善,但是这是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又一次探索以及创新,在现有司法制度的支持下,心理干预作为一次深层次而有益的尝试,它必能在司法帮教中闪烁出独特的光芒。

未成年犯罪审判的心理干预机制构建结语与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等着:《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8 年版。
  [2]罗大华:《犯罪心理学》,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6 年版。
  [3]霍欣彤:《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南海出版社 2008 年版。
  [4]瑞士让.皮亚杰:《儿童的道德判断》,傅统先、陆有铨译,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年版。
  [5]阿尔伯特·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 年版。俞国良:《社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版。
  [6]田相夏. 地方性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的立法研究[J].华东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1.年出版
  [7]万展豪. 刍议未成年人寻衅滋事犯罪动因及对策[J]. 现代交际出版社 2017 年出版
  [8]翟中东:《刑罚个别化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16 年版。
  [9]王丽娟:《心灵帮教: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心理干预的能动介入—以未成年人犯罪的制约机制为指向》,《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3 年第 3 期。
  [10]姚建龙. 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修订[J]. 法学评论,2014 年第 5 期。
  [11]刘建利. 日本少年司法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青少年犯罪问题,2013 年第 2期。
  [12]于国旦,苏明月. 论少年司法制度的基本理念[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年第 6 期。
  [13]姚建龙. 少年司法制度基本原则论[J]. 青年探索,2014 年第 5 期。
  [14]张美英. 论现代少年司法制度——以中、德、日少年司法为视角[J]. 青少年犯罪问题,2013 年第 6 期。
  [15]陈录生:《“道德发展阶段论”与我国儿童道德认识发展规律》,《心理学探新》2016 年版第 6 期。
  [16]奚少君:《发挥心理干预机制在审判中的辅助功能》,《人民法院报》2014年 5 月 29 日。
  [17] 周文霞:《未成年犯罪人心理干预机制的路径选择》,《人民法院报》2012年 4 月 19 日。
  [18]邝健梅:《在检察环节建立未成年人心理评估和干预机制探讨》。
  [19]李薇、李敏:《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中心理干预机制之功能定位和路径选择》。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法律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