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风景园林硕士论文 >

铜川市发展生态林业的路径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1-11 共4060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五章 研究的结论

  生态转型是陕西省铜川市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方面.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承担着改善生态状况、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化建设的艰巨任务,必须以市委关于"创特色、比速度、争一流"的总体要求,作为做好林业工作的总引擎和强大动力,抓住用好提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在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中树典型、抓亮点、出经验、创品牌,为铜川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因此,本文结合陕西省铜川市实例,对生态林业建设的动因、潜力、运行模式进行尝试性的探索,希望对其他地区的生态林业建设工作能有所启示.

  基于对生态林业建设战略的背景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现实意义的分析,本文对生态林业建设的理论、原则、内涵、技术途径等方面做了深入探讨,并以陕西省铜川市为例,通过对铜川市生态林业建设背景、演变过程、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的分析,揭示出生态林业建设的必要性,综合考量林产业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林业建设的任务、目标与实施规划;全面客观评价铜川市取得的进展与成效,凝练出铜川市的主要模式与经验,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梳理国内外生态林业建设理论和建设实践,综合国内外不同观点,对生态林业建设具有不同的概念进行筛选与归纳,根据当地自然、历史、社会和经济情况,确定了生态林业建设的内容和目标.

  (2)国内已有的生态林业建设案例众多,类型丰富,虽没有统一的模式可循,但生态林业建设和发展经营中都涉及投资主体,战略规划,功能定位,组织结构体系和经营管理机制等要素,可以以此为依据对生态林业建设的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全面了解铜川市生态林业建设与发展现状,根据铜川市的实际情况,参考并综合铜川市生态林业建设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针对投资主体、功能特点、战略规划、组织结构体系、经营管理机制等方面将生态林业建设发展模式分为 5 种类型(干杂果经济林建设模式;"苗木寄栽、一次成园 "新建园模式;林下种养业建设模式;果产业模式;生态旅游模式),并在铜川市推广应用.

  (3)结合铜川市实际,提出了铜川市林业建设的建议.1)抓住林业发展的历史机遇,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造林活动;2) 注重三种效益,探索林业生态建设新模式;3)加强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强化科技兴林;4)建立健全投入机制,推行财政资金投入、补偿、补贴制度;5)完善法律机制,提高生态意识;6)林业改革工作继续深化,落实林业建设任务.
  
  参考文献
  
  申作信.加强水土保持,建设生态文明[J].山东水利,2011,(2):9.
  张建杰.生态林业建设刍议[J]. 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12,(6):73.
  贺满仓.推动绿色增长,建设生态铜川[J].国土绿化,2012,(7):16-21.
  丁圣彦.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黎祖交,周少舟.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制度障碍及解决对策[J].林业经济,2003,(2):19-22.
  谭秋成.农村政策与改革评价,2002-2003 年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2002.
  缪光平,戴广翠.私有成分参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J].林业工作研究,2000,(10):20.
  蒋敏元.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体的新林业发展战略构想[J].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2):100-103.
  李智勇,樊宝敏.21 世纪中国林业发展的生态文明[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56-58.
  李智广.林业复合生态系统学术论论会论文集[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1.
  董智勇.我国生态林业的理论与实践,全国生态林业学术讨论论文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程运行.南方集体林区林业地产权制度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博士论文,2004.
  焦居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法规与标准汇编[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高照良,彭珂珊.西部地区生态修复与退耕还林还草研究[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高照良,张晓萍,彭珂珊.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及其规划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程运行.集体林区林地产权制度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05,(3):11-14.
  傅勋,刘双进等.改善生态环境[M].北京:学术书刊出版社,1989.
  莫雷.中国的新林业政策[M].云南科技出版社,2001.
  桂慕文.生态农业讲习录[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
  金岚.环境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林业部调查规划院.森林调查手册[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
  林业部科学技术司.生态林业工程技术体系的研究.----"八五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论证报告[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周方鑫.江西丘陵山区生态林业建设的模式及应用分析[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2,(3):93-97.
  陈静.关于改革我国林业税费制度的思考[J].北方经贸,2005,(5):37-38.
  陈辉义.关于南方集体林工木材税费问题的探讨[J].林业经济,1991,(5):18-20.
  陈幸良.中国林业产权制度的特点、问题和改革对策[J].世界林业研究,2003,(6):27-31.
  汪祥顺,甘怀民.健全林业经体制与林业可持续发展-对中国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经营体制改革的调查分析与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02,(4):148-151.
  汪绚等.集体林区林业改革与发展纪实[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高照良.新疆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理论与实践研究[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2013.
  李杰兰.环县生态县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0.
  高照良等.黄土高原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1.
  李永红,高照良,彭珂珊等.中国耕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1.
  杨庭硕,吕永锋.人类的根基-生态人类学视野中的水土资源[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
  田宏峰.浅谈铜川生态林业建设[J]. 陕西林业科技 2009,(2):121-124.
  岳亚库.宜君县林下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吉林农业·C 版,2013,(1):138-139.
  崔国强.关于铜川市森林资源保护的几点思考[J].陕西林业,2011,15(5):14-15.
  李周.迈向全面小康的新台阶,2002-2003 年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李文华.中国复合农林业.[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孙鸿良主编.生态农业的理论与方法.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93.
  孙昌金,陈小倩.中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机制)政策部析[M].2002.
  刘金龙.刘金富.中国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税费问题与改革[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刘永敏.关于甘肃省人工林禁伐后有关问题的调查报告[J].国家林业局,2002.
  叶谦吉.生态农业[M].重庆:重庆出版社,北京:1988.
  邓礼发,李少英.国有集体林构不应再是减免原木农特税与否的界限[J].林业经济问题,2003.(4):52-54.
  白永恒.铜川集体林发展战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王昆.关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新农村建设中林业的发展思路[J].中国农业信息,2011,(10):12-15.
  赵映红.九三分局生态林业建设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
  任德智,葛立雯,同延玲,丁福斌,潘刚.西省宜君县森林碳密度及空间分布格局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5):155-162.
  戴广翠,王月华.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县抽样调查报告[M].国家林业局,2003.
  刘有社.全面推进宜铜川君林业跨越式发展 [J].陕西林业,2004,(4):29.
  刘有社.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森林资源动态变化与对策[J]. 陕西农业科学 2010,(5):194-197.
  铜川市统计局. 陕西省铜川统计年鉴 2008-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2012.
  常振荣.铜川市森林资源动态变化与分析评价[J].陕西林业科技,2009,(2):117-120.
  梅付春.河南省林业生态建设模式探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5):93-99.
  马世骏,李松华.中国农业生态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王梅峒.生态林业[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社,1992.
  王文学.拍卖 "四荒"治山致富-山西省贫困山区"四荒"使用权的实践与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1994,(8):20-23.
  王礼先.中国水利百科全书-水土保持分册[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王怀毅.关于三明市林业税费问题改革的思考[J].绿色中国,2005,(8):42-44.
  邹志荣.园艺设施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邹志荣.设施园艺环境工程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63).
  毛行元.浅析超限额采伐森林的原因及对策[J].华东森林经理 2004,(4):15.
  云正明.生态农业设计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
  云正明,毕绪岱.中国生态林业工程[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唐华俊,罗其友,毕于运,陈印军,姜文来,王东阳.我国农业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12(1):5-12.
  三明市集体林区改革试验办化验室.三明集体林区十年改革试验[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8.

  致 谢

  临近硕士论文搁笔之际,首先要感激邹志荣教授的知遇与提携.先生胸怀博大,率直坦诚,儒雅和善;在治学上,先生喜欢把深邃的学理用质朴而睿智的话语表达出来;在论文选题时,指导我们求精巧而勿贪大求全;在收集资料时,他用"竭泽而渔"、"上天入地"要求我们通过各种渠道网罗文献;在论文写作中,他用"有什么米做什么饭"、"巧妇莫为无米炊"告诫我们做学问要实事求是、言之有据.导师在我论文定题、提纲写作、布局谋篇、内容修改,直至最后定稿的每一个过程,都给出全面而精细的指导.导师的关心和教诲,张伟将铭记在心,奉行于行.

  感谢铜川市林业局副局长李忠宏、水土保持研究所高照良副研究员在论文写作中给我提出的建议和指导,给本文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思路.

  感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铜川市发改委、林业局、环保局、国土局、城建局、水利局等相关部门的全体干部,学生和工作人员为我论文调查工作的开展、资料的收集提供的便利和指导.

  感谢铜川市林业局副局长李忠宏、统计局副局长李保成、环保局副局长张建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耀权、园艺学院的全体教师、工作人员和研究生,他们在我攻读硕士期间给予了我不少指导和帮助,我的论文的完成离不开他们的帮助.

  感谢在百忙中评阅论文和参加答辨的各位专家和学者,望各位专家和学者不吝赐教.感谢我的家人对我求学之路上给予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由衷地感谢我的父母.我的父母生活与工作的艰辛,造就了家人坚忍不拔、不畏劳苦、自强自立的性格,而这种性格正是父母给予我们兄妹二人的无价财富,在我们心中远胜于车马楼台.在读硕士这几年中,我的妻子刘琳聪明贤惠,善解人意,为了让我安心学习,给我极大的支持,繁忙的工作之余承担全部的家务,让我感动颇深.家人永远是我前进的动力.

  衷心的祝愿各位老师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职工以及硕士生今后工作须利,并祝贺我的母校成立 80 周年.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风景园林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