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风景园林硕士论文 >

铜川市林业建设模式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1-11 共7992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3.4 铜川市林业建设模式

  林业建设模式,是指在一定阶段所表现出的具有典型意义的项目组织模式、资金筹集模式、资金管理模式、工程承包模式及权属调整模式的总称.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存在着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别,同时林业建设内容的复杂、资金筹集渠道、土地权属等情况的不同决定了林业建设模式的多元化.模式的多元性主要表现为:

  在经济运行的内在机理和外部条件方面具有类同性,而与其他地区相比则又在作业形式、林业建设重点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特性.这主要是由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决定的.林业建设模式都由其本身的适应性,即不同地区林业建设模式应与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都受到不同地区自然、社会和经济等方面随机因素的影响,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同时也代表了本地区最基本、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并能有针对性地解决本地的一个或数个主要矛盾.而且,任何一种模式都力图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前提下,兼顾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这样,林业建设才能事半功倍.

  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生态,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湿地在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重大的生态功能.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态安全屏障(王文学,1994;王礼先,2004).我们研究林业建设问题中使用的模式类似于类型的含义.不同地区的林业建设有不同的模式,即在经济运行的内在机理和外部条件方面具有类同性,而与其它地区相比则又在作业形式、林业建设重点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特性,这是由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决定的(王怀毅,2005).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取得一定成就;相对于我国生态环境质量而言,生态工程建设仍然任重而道远;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仍有很大的绩效提升空间(王礼先,2004).铜川市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与合理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相结合,大力发展多层次、多结构的农林牧渔复合经营,重点抓好各种"名、特、优、新"林产品的生产开发,发展创汇林业,旅游林业和绿色林业.深入开展以林业为主的多种经营,普及推广具有地方特色的林业发展模式.

  3.4.1 干杂果经济林建设模式

  2007 年陕西省干杂果经济林面积达到 152 万 hm2,年产值 60 多亿元,占全省第一产业产值的 10%,干杂果经济林逐渐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向集中连片、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从单一发展乡土品种向引进优良品种方向发展,从面积扩张向提质增效方向发展,涌现了一批国家级名优经济林之乡和示范县,出现了红枣、花椒、柿子大县和一批干杂果经济林专业乡镇、专业村,部分山区农民依靠种植干杂果经济林而脱贫致富.铜川市各级党委、政府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把核桃等干杂果经济林基地建设作为大事、实事列入议事日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狠抓落实,成立了加快核桃等干杂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快铜川市干杂果经济林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定了核桃等干杂果产业"十二五"规划.铜川市以科技为支撑,以改革为动力,以投入为保障,发挥区域优势,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建成一批特色干杂果经济林产业基地,促进区域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推动农民增收致富.在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上做文章,稳定面积,建档晋级,提质增效,把干杂果经济林培育成农民增收的一大主导产业.2010 年铜川市政府在春季印发的《关于认真开展春季植树造林活动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把干杂果经济林基地建设作为春季植树造林的重点,要求各县(区)务必高度重视,采取措施,抓好落实.

  铜川市耀州区是核桃、花椒等干杂果经济林木的最佳适生区,大力实施"果业富民"战略,坚持把果业当作农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狠抓干杂果经济林建设.耀州区及时印发了《铜川市耀州区 2010 年春季鲜干果经济林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实行"1+4"工作机制,即成立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实施组、宣传组、技术组、督察组四只工作力量,分别负责干杂果经济林工作的落实、宣传、技术、督促考核工作.由于措施到位,目前已完成干果经济林栽植面积 0.3 万 hm2,占任务的 60.7%,其中核桃 0.1 万 hm2,建设面积 100 亩以上的示范点 37 个.铜川市 2010 年新栽 0.267万 hm2,改造提高 0.33 万 hm2.重点抓 5 个千亩以上的核桃林带建设和 10 个百亩以上高标准干杂果经济林示范园建设.普及干杂果五项关键技术,技术推广面积达到 2 万 hm2以上,技术到位率 80%以上,培训林农 1.5 万人次,全市建成 10 个科技示范基地、10个干杂果专业村、100 个科技示范户.已形成了宜君县城关镇水塔村杨沟新建核桃园、木梨庄核桃示范园、湫沟核桃示范园,印台区广阳镇四联村新建核桃园,耀州区关庄镇涝池村千亩核桃基地、孙塬镇石塬村花椒示范园,新区野狐坡村岭上柿子园.到 2015年,干杂果基地建设结合退耕还林后续产业,使全市干杂果经济林总面积达到8.7万hm2,到 2020 年稳定在 10.0 万 hm2;完成 5.3 万 hm2低产低效林的改造,确保优质高产.规划期末,把干杂果产业培育成铜川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表 3-6).
  
  近年来,铜川市宜君县把核桃确定为兴县富民的一项主导产业,采用行政推动、示范带动、政策拉动、科技助动等措施强势推进,使全县核桃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2007年,全县核桃已发展到 2 万 hm2,全县农民人均占有核桃 0.23hm2,人均占有量位居全省前列,其中挂果 0.38 万 hm2,正常年份年产核桃 3000t,年产值 2400 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 20%,全县农民人均核桃收入 300 元.据了解,宜君县目前已拥有核桃加工企业4 家,开发的产品以核桃仁、核桃乳为主,其中,生产的"棋智牌"核桃乳已在公众网站发布,使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得到了提升.同时,也为宜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生态宜君,富裕宜君,和谐宜君"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宜君县是全国核桃主产县之一,为加快核桃产业发展、树立品牌效益,近年来,当地坚持工业化思维,以市场为主导,狠抓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构建起了乳、露、粉、油等核桃深加工系列产品生产线.目前,全县核桃面积 2.7 万 hm2,2013 年产量可达 9000 万 t 以上,核桃产值将突破 1.8 亿元(图 3-7).
  
  3.4.2"苗木寄栽、一次成园 "新建园模式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房地产业迅速崛起,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园林植物材料产业的发展.园林苗木是城市绿化和环境美化的重要素材,在城市建设中作用巨大.如何有效地提高园林苗木的移栽成活率,加快植物在城市绿地中的建成速度,达到"一次成园"或者"短期成景"的效果一直是困扰广大园林绿化工作者的一个难题.因而,探讨影响园林苗木移栽成活率的因素及提高移栽成活率的方法,显得意义重大.铜川市印台区率先推行"苗木寄栽、一次成园"苹果新建园模式,即先在塑料容器内(规格为 30cm×35cm,四周打孔)装入搅拌好的地表土、山皮土或腐熟有机肥混合物,加入一定比例的有机质、生根粉等营养基质,组成营养钵,再将普通苗木栽入营养钵,最后将营养钵按照株行距 1m×1.2m 的距离放入挖好的通渠(规格为宽 35cm、深40cm)进行填埋、浇水、定干等,培育 2-3 年后,去掉容器,按大田栽植密度移入大田,一次建成果园.这种建园模式有四大优点:

  一是土地使用率大大提高,栽植667m2(1 亩)地所需苗木用 1 分地育苗即可满足,90%的土地可以继续耕种.

  二是浇水、施肥、打药、修剪等管理工作可以集中进行,既节省人力,又便于精细化管理.

  三是可大大提高新建园保有量和成活率,经过 2-3 年的培育,大苗移植时已经生成壮侧根 3-4 条,抽枝 3-5 个,已整好树形,比普通苗木早挂果 3-4 年,群众保园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容器大苗在本园内带土移植,不用长途调运,栽后不缓性,大大提高了成活率.

  四是极大地缩短了新老果园更替周期,有效破解老果园挖除后三年内不能新栽这一难题.目前,印台区已通过"苗木寄栽、一次成园"新建园模式,示范栽植 40 余 hm2.

  印台区积极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新品种,着力构建示范引领、龙头带动、产销衔接的现代农业体系,拓宽了农民增收新渠道.周陵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下辖村过去一直以传统农业为主,人均耕地面积不足 2 亩(1334m2),土地质量差,利用率低下,粮食产量低,灌溉不方便,农民人均收入不足 3000 元.区委区政府着眼长远,通过土地流转,促进了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步伐.他们在实现园区自身发展的同时,还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了以樱桃、反季节草莓、特色水果为主的特色产业,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也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巨大收益.目前,周陵园区樱桃已初具规模,吸引了胜东果业公司、润峰果业合作社等企业入驻,发展樱桃 145hm2,2014 年实现销售产值 1000 多万元.目前,崾先村 28hm2樱桃大部分已经挂果,单产量均达到 4500kg/hm2,产值 18 万元左右/hm2,年总产值达到 300 万元,仅樱桃人均收入达到 9000 多元.

  3.4.3 林下种养业建设模式

  林下经济,主要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既包括林下产业,也包括林中产业,还包括林上产业.

  林下经济是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集体林地承包到户,农民充分利用林地,实现不砍树也能致富,科学经营林地,而在农业生产领域涌现的新生事物.它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阴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发展林下经济是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促进绿色增长的迫切需要,是提高林地产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目前已经取得明显成效.要认真总结经验,科学谋划,加强引导,积极扶持,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确保农民不砍树也能致富,实现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改革目标.

  随着铜川市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畜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人们食品结构的改变,林下种养殖业已经成为畜牧业和林果业发展的亮点和特殊形式.市场对鸡肉的需求因人们对健康饮食觉悟的改变呈现出"对肉鸡的抗拒,对土鸡的青睐"的趋势,为全市兴起林下种养业建设模式的风潮提供了市场诉求,同时附带种养殖业的发展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图 3-8,图 3-9).利用林下空地发展林菜间作套种,是积极探索林下种养新模式、促进林下种养业向纵深发展的一个小小缩影 (邹志荣,2002).林下经济在陕西省铜川市已然成为农民实现农业增收的新亮点(邹志荣,2006).

  发展林下种养业,在推行林畜、林粮、林果间种及木本粮油作物种植上发挥示范作用,探索发展林下经济的新思路.发展林下经济,就把农村的一些多种经营项目转移到林下,使农民在不新增占地的情况下实现增收.为此,铜川市全面探索林业转型之路,科学规划林下经济发展蓝图,确定了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政府拿出 50 万元资金,补贴引导农民,在竹林、幼林下放兔、养殖鸡鸭,在树林中放养蜜蜂及在林下发展香菇野菌类种植业等.

  近年来,铜川市在抓好杨树丰产林发展的同时,创新思路,深入挖掘土地增收潜力,巧打各种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的时间差和空间差,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套种",多种措施并举,发展林下经济,形成了林草、林棉、林畜、林菜等多种模式,林业综合效益显著提高,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宜君县林下经济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为主,涉及林地 106.7 hm2,年产值 408 万元,惠及农户 48 户、192 人,建立了 1 个专业合作社.

  林农总收入 408 万元.宜君县经济林核桃面积已达 2.67 万 hm2,林下经济主要模式为群众在核桃园地林下套种油松、侧柏苗木、菊花等林下种植模式和养殖蛋鸡为主、在天然林内养殖中蜂的林下养殖.主要模式如表(3-7).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风景园林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