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风景园林硕士论文 >

传统文化在景观中的运用研究文献综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1-12 共5609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不用再忙于生计,人们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在生活环境上,因此在大大小小的城市中都出现了"打造园林城市"的热潮现象,这是使城市公园批量出现的导火索.再往深处探究,这其中也不无道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各类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的发展开来,地产类无疑是其中最热的一种,大量的人群涌入城市,谁都想品尝一下由改革开放带来的甜头.当人们不用再为生计忙碌的时候,人们把更多的关注点聚焦在了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上.为了满足当代人对生活质量的需求,城市公园热潮成为必然.但是,在这种批量生产城市公园的热潮中对于景观本身的价值却不见得可观,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城市公园景观有明显的趋同性,缺乏记忆点,更谈不上承载城市文化.短期速成的公园必然有先天的缺陷,这类城市公园往往缺乏文化内涵,区域特征有减弱甚至消失的迹象,直接导致人们产生了这样一种既定的印象:城市公园都是一样的,在北京能见到的,上海也可以,海南岛也不例外.很显然,这种"千城一面"的中国并不能称之为美丽,如何转变城市克隆现象,对于景观设计师而言有着不可推卸的职责(朱杰亮 2012).

  大理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从古至今都是滇南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中心.

  城市公园对于大理这座城市而言不仅仅是给城市居民提供休憩娱乐的地方,它在更大程度上起到了一个城市窗口的作用,它承载了人们认知大理这座城市,理解大理城市文化的功能.因此,怎样在保证满足功能的前提下让大理的城市公园更具特色,这是一个值得深究的课题.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大理人,我对这座城市的感情自不必说.从一个设计师的角度而言,怎样让城市变得更加美丽是我们的天职;从一个大理市的居民的角度而言,我们迫切需要提高生活质量,我们迫切需要一片城市生活绿洲--城市公园.这是论文选题的动因之一.

  提到大理人们自然而然的就会联想到白族,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大理白族自治州",由此可见白族是大理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追溯历史是纵观现实,白族文化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大理的主体文化.在清幽隽永的生活环境的陶冶下,白族人民用他们的勤劳智慧创造出了灿烂的白族文化.本文以城市公园文化为立足点,系统的分析了大理城市公园所包含的城市文化,以丰富我国地域文化的研究内容;这是本论文的研究动因之二.

  在这场城市化的浪潮中,城市地域文化无疑是最受伤的.城市被一座座摩天大楼所充斥,绿地系统被挤到了边缘.城市是靠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奇葩仿古摩天楼,还是靠那被挤得岌岌可危的城市绿地来传承城市文化呢?一味的仿古或是毫无根据的创新都将是城市文化泯灭的幕后推手(娄钢 2012).

  作为一名景观设计师,在进行城市景观设计前,要先了解这座城市的文化.通过这些公共场所去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是如何传承、延续与发展的.这是因为那些被受大众认可和喜爱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空间尺度、文化符号、色彩对比、建筑格局等设计元素都是源于市民的日常生活中,生活文化元素能与城市文化价值观相契合,能够唤起市民的文化认同感,进而引起共鸣(苏凤舞 2010).同时因为城市是一个随时代发展的特殊体,我们在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不能盲目复制历史遗产,也不能一成不变的引用历史文化,毕竟现代城市公园的服务对象还是现代市民.我们应该对城市的历史文化,人文环境,市民行为特点及价值取向做分析,去糟粕,取精华,并将城市发展的现代生活理念融入其中,使城市公园景观能够唤起市民的乡土意识及民族文化认同感.

  1.1.2 研究意义

  1.1.2.1 学术意义
  
  (1)对我国白族文化研究的学术意义对于白族文化的起源现在仍然存在争议,有的人根据史料记载分析,认为白族文化是汉族文化与土著民文化融合发展而来得,有的学者认为白族有自己的语言,如果单靠分析汉文记载的史料推断白族文化的起源未免有失周全,所以他们从考古学的角度来探讨白族文化的起源,认为白族文化石东南亚文化的一个分支,更有唯恐天下不乱者说白族文化其实就是汉族文化的一个分支.尽管这样的争议任未得到平息,但是无论是哪一派别的都有一个共识,白族是一个文化开放的民族,对于外来文化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因此,时至今日白族文化是一个多元混合的文化.这是毫无争议的事实.本文通过城市公园这个视角,分析传统白族文化的传承,演变,和运用,以此丰富我国的地域文化研究.

  (2)对城市公园研究的学术意义文化是人类生存的精神载体,是辨识一个民族的基础.城市公园具有参与性,设计元素与灵感大多源于市民日常生活.同时,城市公园景观也是与城市生活相适应的.城市公园从形态意识上看是静止的,但是从文化内涵上看具有时间的连续性.

  现今,全国各地的城市公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趋同性,大大降低了城市的辨识度,城市文化正在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城市文化将如何传承?本文通过对大理城市公园应如何对大理白族文化进行传承为例,阐述城市文化传承的方式,为我国的城市公园建设打开一个思路.

  1.1.2.2 实用价值
  
  (1)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意义大理之所以能倍受人们的亲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得天独厚的优质环境.这样碧水蓝天,清新怡人的生活环境能够得以保存,也反映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大理市处于我国的西南山区,大山阻隔了经济的发展,工业发展相对滞后,工业污染没有像沿海发达城市那么泛滥.但是经济的滞后必然会导致文化保护的滞后,人们的保护意识还没有与时俱进,大多崇洋媚外的思想还在老一辈的人们心中泛滥.看着一条条古街被推毁重建,历史的遗迹在经历了时间的洗刷之后如此不堪一击(邓毅 2003).为此,总结出一套相对完整的文化保护策略对于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将以如何保护传统白族文化在城市公园中的延续总结一些措施和意见.

  (2)对民族文化与新兴文化的共融具有指导意义大理自从被人们所熟知后,每年都有大量的慕名而来的世界各地的人们蜂拥而来,在此定居.他们把各自的文化,信仰一并带入了大理.这就是一把双刃剑,在丰富大理文化的同时也在渐渐消磨大理本土的白族文化.各种反差较大的欧美风,日韩范的景观建筑充斥着人们的眼球,很多古建筑物,古城镇被重建或修复,这样不免带来了一些土洋结合的产物,城市文化变得模糊起来.如何让外来文化和传统的白族文化之间取得平衡点,既能保证外来文化的活跃发展,又能保护传统的本土文化不被侵蚀显得尤为重要.从另一个方面说,城市自身也要寻求发展,一些先进的现代文化会随着城市的发展而流入,这是无法避免也不能去避免的现实.因此如何寻求一条民族文化和新兴文化共荣的道路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以本土白族文化如何在现代城市公园中运用为中心,试图寻求到外来文化,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协调发展的突破口.

  (3)为提升区域旅游价值的意义五六十年代,因为《五朵金花》系列电视剧的热播,让大理的白族文化从众多的少数民族文化中脱颖而出,受到人们的追捧.八九十年代根据金庸的小说而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天龙八部》风靡海内外,这部以大理南诏国为背景的武侠小说为大理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时间大理被追捧为--"一生不能不到的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必然带动经济发展.如今的大理充满了现代化气息.长达十几年的追捧之后旅游业俨然已经出现漏洞.近几年来,大量游客尤其是背包客们谈到,如今的大理太过商业化,已经没有像从前那样迷人了.商业化是城市寻求发展不可避免的,怎样寻求一条持续发展的旅游业经济链对于今后的大理而言至关重要.同时大理也面临着同类城市的竞争,丽江,香格里拉等后来居上着们,他们的运作模式如出一辙.大理怎样能在竞争之中处于上游?我想保持城市文化的特殊性,提高城市辨识度,增加城市记忆点这是未来大理要走的路.本文将以如何通过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提高城市辨识度,传承城市文化做一些示范.通过研究白族文化,充分利用白族文化,打造专属的大理白族城,为大理的旅游业发展添砖加瓦.

  1.2 研究内容

  本文界定的研究范围是大理市,以大理白族文化的景观表达为研究内容.通过对大理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的研究,结合白族园林的设计特色,对白族文化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对接方式进行深度的剖析.对白族文化元素进行分类研究,并从中提炼出文化符号,总结白族文化符号的演绎过程,以实际案例分析这些文化符号的景观表达载体与表现手法.本文的重点是研究白族抽象文化与具象文化在城市公园中的景观表达.

  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文献综述.第二章为理论研究,对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地域文化的理论进行研究.第三章主要是白族文研究与公园设计研究,最总得出白族文化在城市公园中的景观表达策略.第四章对大理的一个市级公园和两个区级公园案例分析研究,验证白族文化与景观设计的对接方式.

  1.3 研究进展

  1.3.1 国内研究进展

  我国的城市公园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较快,现今我国正在处于由量到质的转型期.

  构建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体系及设计策略至关重要,从古至今国内有大量的学者和专家结合中国的国情对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理论依据进行了研究.

  陈植在《造园学概论》中强调文化在景观设计中极为重要,哪怕是一个面积不大的私家花园,在设计前都需要充分考虑园主人的宗教信仰,文学喜好,这些都将作为一种设计的文化符号元素在景观设计中进行运用.

  莫朝豪在《园林计划》中指出了城市公园的建造意义,他认为城市公园是城市文化集中体现的载体,对市民的审美观有引导作用,也对当地的地域文化的传承有重要的意义.

  贝聿铭(2009)先生曾今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我们可以将新思想、新潮流以嫁接的方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老根结合.意在强调中景观设计应该在保留传统、同时也应与世界上的新文化相互融合,以此扩宽设计思路.

  清华大学朱育帆(2007)副教授提出了"三置论"理论.针对中国传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传承总结出"并置"、"转置"、"介置"的处理方法.对如何处理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文化表达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同济大学的副教授王云才(2009)通过分析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和商业化"四化"对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表达的影响,建立了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中的可持续发展体系,同时还提出了四种调控机制"培育与参与"、"保护与维护"、"适度与协调""过滤与分离",对城市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可持续性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刘滨谊(2001)称景观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三元.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三元素,源于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纵览全球景观规设计实例,任何一个具有时代风格和现代意识的成功之作,无不饱含着对这三个方面的刻意追求和深思熟虑,所不同的只是视具体规划设计情况,三元素所占的比例以及侧重不同而己.天津大学府教授刘庭风副教授长期致力于景观设计的美学理论研究,得出应该以发展的审美观来指导景观设计,对新文化的带入持赞同意见,提倡后现代景观设计手法,对于传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只需点睛之笔即可,注重景观效果,不提倡对景观设计进行超负荷的文化包装.

  1.3.2 国外研究进展

  (1)欧洲的景观设计研究进展现代主义的欧洲景观设计师们有一种共识,他们对传统文化在景观中的运用持有极其鲜明的态度.在进行景观设计时,他们会考虑传统文化提供的设计依据,也坚持自己的现代色设计原则(Christopher et al.1997).只有在必要的时候为了修复某些古迹,景观设计师们才会不遗余力的探寻古时候建造者的心境和手段,否则他们是不会去做一些光有仿古外表躯壳的景观设计作品.仿古设计对于他们而言重要的是古设计者的心意而不是手段和形式.(王向荣 林菁 2002)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返回:风景园林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