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风景园林硕士论文 >

书法的美学意蕴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1-12 共4481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2 书法的美学意蕴

  书法艺术作为我国民族文化中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不仅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种类,更是中国走向世界的独特文化。法国总统希拉克说:"中国书法是艺中之艺"现代艺术的创始人,画坛艺术大师毕加索也曾说:"如果我生在中国,我想我将会成为一名书法家,而不是画家"[18].书法艺术之所以有如此神奇的魅力,是因为它是按照一定的法度,遵循一定的规律,用特殊的书写工具,书写的是世界独一无二的中国汉字。书法艺术用线条作为造型艺术的载体,表达出书法家丰富的精神世界。二十世纪中国最杰出书法家之一沈尹默先生曾说:"世人公认为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示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旷神怡。"书法艺术的美不仅体现在其形式上的线条美、空间布局上的章法之美上,更体现在文章内容所表达的意境之美上。故书法有云:无形不可能有神,无神书法则失其魂。形神不可分离,此乃书法之奥妙所在。形神皆备,以形传神才是书法创作之精髓。

  2.1 汉字的起源与构造
  
  2.1.1 汉字的起源

  中国的汉字,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逐渐产生的。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劳动斗争中群体智慧的结晶,是生产与生活在人们头脑中一种反映的结果。它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的发展演变。汉字从萌芽到成熟定型,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进程。自史前先民的结绳、刻木、图画记事。经象形指事文字到甲骨文、大篆,至秦始皇统一文字制定小篆,称为古文字时期。秦汉以来,汉字继续发展变化,由小篆到隶书,由隶书到楷书、行书、草书,一直到今天,称为今文字时期。隶书的产生是我国文字和书法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汉字书法史上把这次变革称为"隶变".从隶书开始,汉字彻底摆脱了象形的束缚,进化为方块表意性文字。

  2.1.2 汉字的构造

  中国古代用"六书"的理论来解释汉字的构造规律,关于这一理论的说法很多,而现在人们常说的"六书"指的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19].

  一、象形。许慎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象形"就是象实物之形,"画成其物",就是把客观事物的形体用线条描绘出来[20]."诘诎"是曲折的意思。

  "随体诘诎",即随着物体的自然形状,弯弯曲曲地描绘出来。象形字虽然象形,但并非对自然界中的某物进行深入细致地具体、逼真的描绘。而是对其"体势"的某种表现。是通过艺术的提炼和高度地概括,抽象化了的形象。

  二、指事。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的定义是:"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20].它是在象形的基础上用符号作标记,象征或表现另一种事物的形态。清代文学家王筠就说过:"'视而可识'则近于象形,'察而见意'则近于会意。"《说文释例》

  对"指事"字的理解历来分歧很大,一般认为它是象形基础上的发展与补充。例如:"上、下"一长横表示地或表示天。在长横上面加一个短横表示"上",在长横下面加一短横表示"下".这都是在象形基础上再加指事符号的指事字。另外表示数字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十、件、册"等都是由结绳,刻符演变而成的指事字,是指示字中纯符号性的。指事字基本上是独体图画,也就是所谓独体字。

  三、会意。许慎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是说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字组合在一起,表示一个新的意思[20]."合谊"是把他们的意义联系起来。"指撝"是说所要表示的新意。"见"即"现"字。古人把象形、指事字创造一个个独体的图形称为"文";把会意字,即现有的"文"拼构成全体的图形,叫做"字".

  四、形声。许慎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20].清代文字学家段玉裁曾注释解说:"以事为名,为半文也;'取譬相成',谓半声也。'江、河'二字以水为名,譬成声为'工'、'可'故取'工'、'可'之声而成其名[21].其别于指事、象形独体,形声合体。"五、转注。许慎说:"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 老'是也"[20].是说把一类意义相同的字,归属于一部之首字,诸字可以互相训释。转注字就是一些部首相同,意义相近,可以互相训释的字。转注的目的在于用互相训释的方法比较、说明词义,并不能造出新字来,是不能算作造字法则的。

  六、假借。许慎说:"假借者,本无其宁,依声托事,令、长是也"[20].是说在语言中某些词有其音而无其字。在这种"口中所有、笔下所无"的情况下,就借用同音字或者音相近的字来表示。假借,完全取决于字音相同或相近,与字义无关,是以"个造字为造字"的造字方法,失去了汉字以形表意的性质,但对压缩汉字字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六书说"是我国传统文字学的核心,阐述了汉字在形象的基础上,由象形、指事到会意,由假借到转注、谐声所形成的汉字独特的构造、使用法则,使我们能用溯源的方法解释今天汉字的字形,掌握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汉隶、楷书、行书、草书的谱系源流和演变过程,以利于我们更深刻地研究书法艺术。尤其是对关于书法艺术与园林景观结合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2.2 汉字的书法艺术表现

  中国书法艺术是以汉字为载体,通过书写具有特殊笔墨意味的字体,创造出充满着艺术家个性的"汉字书法形象".书法艺术是以笔、墨、纸、砚为材料,讲究笔法、墨法、章法、笔势、笔意等要素,将书法家内在的个人情感,借助汉字书写中丰富的笔墨变化,营造意境,表现风格、精神而进行创作的一门艺术[22].

  2.2.1 书法艺术的形式美

  书法艺术被誉为是: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也就是说,书法的美感如诗般字字动人,如舞蹈般灵动飘逸,如画境般悠远绵长,如音乐般如痴如醉。所谓:"书者,如也,如其志,如其学,如其才,总之,如其人而已。书法是作者表现其自身学识、才华以及气质的外在表现形式。汉字书法作为一种线条艺术,追求线条的力度与变化。

  书法艺术的形式美首先体现的是线条之美,线条美可以在第一时间给人们传达出力量感,在我们欣赏书法作品的过程中会感受到一种或苍劲有力或清秀飘逸的感觉,这就是书法家在创作时所用的力量大小不同所给予我们不同的感受。汉字在书写时的下笔力透纸背会给人一种遒劲有力的厚重感,而下笔轻盈则会给人灵活飘逸的感觉[23].

  同时书法作品还会给予我们不同的节奏感。书写布局疏密的不同,线条粗细方圆的不同,下笔轻重缓急的不同,会使欣赏者感受到不同的节奏,通观全文时也会给人不同的形式美感,这就是书法的章法之美。因汉字字体不同,汉字的书法表现形式会有不同的形式美感。书法艺术也讲究空间布局,留白与结构美,线条时而纤细灵动,时而苍劲浑厚,也就表现出了同一汉字在同一文章内不同的写法,如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中就有二十个'之'字,形态各异,无一相同。

  2.2.2 书法艺术的空间美

  一幅书法作品给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它强烈的空间特征。钟繇论笔法曰:"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笔迹是界,就是在平面上留线划分的意思。即,线条有平面分割的作用。其中界出的即是书法的空间意识。书法作品中空间美表现在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其布局对称,穿插巧妙,在拥有秩序的同时,又不失韵律的美感。书法的空间感不仅表现在二维的平面上,同时表现在三维的立体空间中。

  书法虽不能直接表现自然界的三维空间,但是书法以微妙复杂的用笔技巧处理和艺术化的结构处理赋予书法以立体感[24].书法线条不是僵硬死板的几何线,而是饱含生命情感的徒手线。因此,书法家笔下的线条充满了生命的律动感,具备一定的厚度,即立体感。

  《负喧野录--篆法总论》中说:"小篆自李斯之后,唯阳冰独擅其妙,常见真迹,其字画起止处,皆微露锋锷,映日观之,中心一缕之墨倍浓。盖其用笔有力,且直下不欹,故锋常在画中。"这就是中锋用笔,力透纸背,墨汁随着笔毫与纸面的摩擦而渗进了宣纸里,形成了一定的层次感,达到了视觉上的立体感[25].书家常讲的"屋漏痕、锥画沙"等就是这种效果,但是用笔讲究中锋并不是绝对的,中锋、侧锋,藏锋、露锋等不同笔法互相对比,互相补充,共同表现线条的立体感。
  
  2.2.3 书法艺术的意蕴美

  意蕴美是欣赏书法作品必不可少的审美条件之一,书法往往讲的就是意境美,一个汉字拥有其自身的线条美感,一幅书法则会形成整幅作品所独特的精神,这种精神贯穿于整篇文章之中,形成作品的意境美。魏晋钟繇的楷书古雅浑朴,圆润遒劲,古风醇厚,笔法精简,自然天成,其所书《宣和书谱》被奉为?正书之祖。笔法质朴浑厚,雍容自然,端正古雅,体现出了作者个人审美趣味以及内心情感。书法艺术的意蕴美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寄情。书法家常常借书法作品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所以说书法是书法家内心世界与自身修养的表现形式。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会给人一种自然飘逸的感受,而苏轼的《黄州寒食诗贴》则给人一种颠沛流离的悲痛情绪。

  (2)意境。意境是书法的灵魂,在书法艺术中,书法家自身修养对意境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书法家的生活境遇以及对自然的感知能力,都会影响到作品的意境。颜真卿的早期作品 《多宝塔》清新秀丽,与其晚期作品《颜氏家庙碑》大气磅礴,筋力丰厚的风格迥然不同。从颜真卿的作品中就能看到书法家的生活经历与其所创作的作品密切相关。

  (3)气韵。书法艺术虽只有黑白两色,但却意蕴深远。中国画中就有墨分五色之说,书法艺术用毛笔书于纸上,则对用墨十分讲究,墨过重,则溢于字外,不易成型。墨太淡,则书之无骨。书法作品中有不同的韵味,有的娟秀雅致,有的大气磅礴,还有的豪迈洒脱,这些不同的韵味则都来源于作者对生活的理解。韵,好比是作品自身所拥有的独特的品格,这个独特品格是与作者趋于统一的。不同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不同的作品风格。

  2.3 书法艺术的形神合一
  
  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在我国享有崇高的文化地位。她负载着丰富的文化心理和人文信息,绵延几千年经久不衰,除了她完美的艺术形式集中体现了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外,更主要的则是书法中蕴含的精神力量具有决定和指导的因素,这就是书法的灵魂[26].

  形神皆备,以形传神才是书法创作之精髓。书法有云:无形不可能有神,无神书法则失其魂。形神不可分离,此乃书法之奥妙所在。

  书法中的形美是直接感受到的,而神美则需要通过细细的品味。两者相互联系,须兼而有之。东汉赵壹在《非常书》说到:"书之好丑,在心在手".这说明了书法家的天赋气质对艺术创作起到决定性作用。这样的观点与《园冶》中"三分匠人,七分主人"之说不谋而合[27].中国现代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在《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中,充满激情地写到中国人的这支笔,"界破了虚实,留下了笔迹,既流出人心之美,也流出万象之美"[28].

  古人书论中有"妙在笔画之外"、"字外求字"、"书如其人"等,即主张讲求书与人关系的和谐,讲求书学家学识、思想、气质、道德修养与创作境界的和谐, 打破这种和谐,书学家便落人下品。

  古代书论无不体现出书法艺术"行""神"结合的审美倾向。书法艺术更注重对生命本体的关注,对精神风貌的展示。《兰亭序》之所以没有显出造作、浮华之感,就是因为王羲之有"高爽有风气,不类常流"的人格;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中写到"飘如游云,矫若惊龙",这一赞语既是对书法家容仪风神的赞扬,也是对其飘逸笔势的称赞 .书品与士大夫人格相互融贯。再例如祝允明《论书帖》语:"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苏东坡云:"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缺一,不为成书也。"可见古人在进行书法创作时非常重视书法艺术的形神兼备。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风景园林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