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信息技术影响下的休闲方式探析
【第一章】信息技术影响休闲方式的内在机制研究引言
【2.1 - 2.3】现代休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4】休闲方式含义、类型及发展
【第三章】信息技术对休闲方式的影响
【第四章】休闲方式的回归
【结论/参考文献】信息技术下休闲方式的特征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结 论
人类休闲方式在科技这一第一生产力的影响下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巨变,从最开始“动物本能式的休闲方式”到现在“信息技术影响下的休闲方式”的转变无一不是在科学技术引领下进行的。然而技术具有双刃剑作用,因为人们的不良利用,信息技术对人们的休闲方式在产生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效应。
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技的一个重要方面改变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哲学基础以及休闲价值观。现代人的物质生活财富急剧丰富,自由时间也随之增加、休闲方式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但是这些的到来并未伴随着高质量休闲生活的来临,我们似乎变得更难抉择、精神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种休闲方式现状下,促进休闲方式的回归变得尤为重要,人们应在休闲中以自我实现为价值取向,休闲方式最终应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
本文是作者对信息技术对休闲方式的影响一文的一个阶段性成果,从收集资料到完稿,总共花费近一年时间,期间几经易稿,在导师的精心指导、激励和督促下,才得以完成。因本文涉及知识领域广泛且可参考资料较少,加之本人创作水平有限,在写作中困难重重,我倍感知识视域的狭窄,致使本文仍觉深度和广度有所不足。本文中出现的错误,忘各位老师和学者不吝指正。
“信息技术如何影响休闲方式”、“信息技术对休闲方式会产生负面效应”是本文的重点内容,“休闲方式如何回归”是本文的落脚点,由于时间和能力有限,本文对其论述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本人将在今后的时间更加深入研究和探讨。
致 谢
本论文的写作是在我的导师王迎川教授的精心指导和悉心关怀下完成的。本论文从选题、资料的收集、论文框架写作、修改到论文基本观点的确立,导师都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指导意见,在论文进行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凝聚着导师无数的心血和关爱。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更让我受益匪浅。
我的论文从开题到完成,离不开学院的领导和老师的辛勤工作,正是因为他们严谨的工作态度,我才能收集到各位老师们关于论文的指导性意见,使我能够在完成论文过程中事半功倍,在此我也特别感谢学院的领导和老师。
我也特别感谢杨凤怡、王惠明、李颖等同学在论文资料查阅和下载方面给予我的帮助。
在此祝愿所有关心、帮助、支持与鼓励我的老师和同学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参考文献
[1] 马惠娣。休闲--人类美丽的精神家园[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2] 马惠娣,张景安。中国公众休闲状况调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3] 陈鲁直。民闲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4] 于光远。论普遍有闲的社会[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5] 于光远。论普遍有闲的社会[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6] 卢锋。休闲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7] 陈来成。休闲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8] 吴文新,张雅静。休闲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
[9] 李经龙主编。休闲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6)。
[10]李仲广,卢昌嵩。基础休闲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11][韩]孙海植等。休闲学[M].朴松爱,李仲广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12][美]杰弗瑞·戈比。你生命中的休闲[M].康筝,田松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13][美]托马斯·古德尔,杰弗瑞·戈比。张春波译。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M].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14][德]约瑟夫·皮珀。闲暇:文化的基础[M] .刘森尧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
[15]章海荣。休闲学概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1)。
[16]黄达安。超越工作至上的世界[D]:博士学位论文。长春: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2011.
[17]王立新。休闲异化的技术审视[D]:博士学位论文。沈阳:东北大学文法学院,2008.
[18]宋珍梅。论信息技术对人们休闲方式的促进作用 [D]:硕士学位论文。南昌:南昌大学,2007.
[19]徐桂萍。论现代科学技术对休闲的影响[D]:硕士学位论文。南京:东南大学,2005.
[20]施坚。论科技进步条件下休闲缺失及其客服路径的选择[D]: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6.
[21]刘娟。人的全面发展视阈中休闲方式变革 [D]:硕士学位论文。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22]李惠。大学生网络休闲动机与行为关系关系研究 [D]:硕士学位论文。开封:河南大学,2013.
[23]李益。论科技进步与休闲[D]:硕士学位论文。南宁:广西大学,2003.
[24]赵汗青。信息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探索[D]:硕士学位论文。秦皇岛:燕山大学文法学院,2011.
[25]陈玉霞。信息技术对休闲的双重效应[J].学术交流,2002(5):99-101.
[26]王雅琳。信息化与文明休闲时代[J].学术交流,2000(6):74-79.
[27]刁志波。基于信息技术的休闲问题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23-128.
[28]马惠娣。休闲-文化哲学层面的透视[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1):59-64.
[29]马惠娣。休闲问题的理论研究[J].清华大学人文社科报,2001(5):71-75.
[30]马惠娣。人类文化思想史中的休闲-历史、文化、哲学的视角[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1):55-65.
[31]马惠娣,刘耳。西方休闲学研究述评[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5):45-49.
[32]王德军。自然向人生成-关于休闲的哲学思考[J] .河南社会科学,2002(1):14-19.
[33]刘耳。休闲信仰与对生命意义的追寻[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10):74-89.
[34]沈爱民。闲暇的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6):95-97.
[35]刘方喜。试论“自由时间”的双重内涵及两种价值趋向[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9):96-99.
[36]王小波 . 工作与休闲--现代生活方式的重要变迁 [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2(8):59-62.
[37]D·哈丁,J·希克斯普尔斯。新的工作价值观:理论与实践[J] .刘洁译。国际社会科学杂志,1996(13):71-85.
[38]阴晋岭。现代信息技术研究综述[J].中国科技信息,2008 (10):74-76.
[39]刘耳。休闲、信仰与对生命意义的追寻[J].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5(10):74-89.
[40]于晓冬 . 网络休闲局限性与休闲方式的平衡性建构 [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7(10):73-75.
[41]徐桂萍。科技对休闲影响的历史考察[J] .前言,2005(4):161-162.
[42]李士坤。马克思自由时间理论与休闲[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2-17.
[43]杨成,邵敏。对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1(10):27-31.
[44]Josef Pieper. The Social Meaning of Leisure in the Modern World[J]. The Reviewof Politics,1950(4),411-421.
[45]Keith Thomas. Work and Leisure in Industrial Society[J].Past and PresentSociety,1964(29),50-66.
[46]Ruth Kinna. William Morris: Art,Work,and Leisure[J].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Ideas,2000(3),493-512.
第1章引言1.1选题依据人类生存的终极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困扰着世世代代的哲学家们。人是一种不断追求更高境界的存在物,人的意识总是追求在更加深刻的层次上解释一切世界现象,以体现出人作为高等生物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非凡智慧,以此追求人类生存的终...
第3章信息技术对休闲方式的影响信息技术对休闲方式的影响表现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在微观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为人们带来了新的休闲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一些传统的休闲方式。在宏观上,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
在当今世界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的背景下,文化竞争较经济竞争和政治博弈,愈来愈成为国家间竞争的主战...
摘要休闲是人类进步的标志,是人类满足生存需求后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体现,是人类守护精神家园的阵地。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是休闲方式变革的根本力量,科技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了自由时间,也为人类带来了休闲和工作的分离,科技的发展使人类真正的拥有了休闲...
一、唐以前我国古籍中描述茶叶利用方法的文献不多。东晋常琥所着《华阳国志巴志》里记载周武王克商之后,西南八国所贡之物中有:桑蚕、麻、鱼盐、荼蜜、灵龟、巨犀有人认为荼蜜是用茶研末和蜜制成的膏饼,应该是最早的茶膏。但也有学者认为,这种说法尚待...
一、科技概念溯源在汉语语境中,科技一词是科学技术的简称,而科学技术又是科学和技术的缩写.科技与科学技术两个词何时出现没有明确标志,通过相关检索可以大致推定不晚于20世纪40年代①.1950年,人民日报发表纪念五四青年节的社论《青年要精通业务,掌握科学技...
第4章休闲方式的回归前一章就信息技术对休闲方式的负面效应进了分析,本章将讨论我们在向信息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克服信息技术带来的弊端--如何让休闲方式回归。我们应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原则,从主体、自由时间、休闲方式的重构三个具体方面入手,克服...
生态问题的产生关系到我们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生态问题本质而言不是环境问题,而是科学问题、哲学问题、价值问题和伦理问题,重审人类文化并思考其如何影响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由此探寻造成环境问题的文化根源,从而寻求建设生态文明的适时可行...
2010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自然辩证法概论》的课时等进行了调整。2012年,修改后的《自然辩证法概论》正式在各高校施行。经过两年的教学探索,我们总结出一套针...
2.4休闲方式2.4.1休闲方式的含义谈及休闲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似乎很少提到这一概念,而休闲活动或者生活方式是我们更为常见的表述。生活方式是一个内涵非常深远的概念,人们的衣、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