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否定之否定”原理下人-技关系理论分析
【第一章】伊德的现象学技术哲学研究绪论
【第二章】伊德技术哲学理论体系概要
【3.1 - 3.3】具身关系、 诠释关系及它异关系
【3.4 - 3.6】四种关系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第四章】基于人—技关系理论的社会发展考量
【结论/参考文献】人—技关系理论的哲学思考结论与参考文献
结 论
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关注技术带来的便利以及产生的恶果。而技术对于人,对于自然又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在这方面,不少专家学者都有深入的研究。伊德就致力于研究"人-技术-世界"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讨论伊德的人-技关系理论。
本文已经澄清的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点:首先,着重梳理伊德的整个理论体系。
著作是其思想的集中体现,以伊德的著作为切入点,归纳论文成果的同时理顺思想发展过程。在这里,笔者主要运用了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来梳理。并且对理论体系的四部分,即人-技关系理论、工具实在论、技术文化观和赛博空间与体现现象学加以重点论述。本文认为人-技关系理论是始基,工具实在论是通过工具这个客观实在来打通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的界限,技术文化观是将技术放入到文化这个大的背景下来分析利弊,而赛博空间与体现现象学则研究的是最前沿的虚拟空间技术。另外通过对伊德整个思想的来源追溯,得出理论发展的四个特点,即意向性、实用性、经验性和实践性。意向性是现象学的基本特性;实用性是由于伊德的理论贴近生活,并且深受美国实用主义影响;经验性是由现代哲学的经验转向而决定的;而实践性则更多是从改造自然的层面来谈的。通过对伊德技术哲学的整体梳理,为全文的研究定下一个方向。
其次,详细阐述了伊德人-技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也即具身关系、诠释关系、它异关系和背景关系。本文认为四种关系的产生是基于一种结构的格式塔转换,具身关系是一种知觉同构,将"我"的知觉通过技术延伸,最终目的就是扩大了"我"的经验;诠释关系是一种文本同构,文本与世界同构,"我"通过文本来认识世界,最终目的是扩大了"我"的视域。它异关系是"人工物人格化"的集中体现,技术的地位得到了最大的提升。在这个发展的连续统中,技术始终处于焦点位置。而在背景关系中,"我"是在技术这个大的背景下来认识世界,不过这个世界已经不再是天然自然,而是一种人工自然。这种关系中,技术已经退居幕后。"正如有焦技术一样,背景技术也转化了人的经验的格式塔结构。"[23]117在对这四种关系进行了深入辨析之后,也就明确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这里主要运用了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比较,使得四种关系的联系更加紧密,边界也更加清晰。
最后,将人-技关系理论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深入探析四种关系之间的历史发展进程。在人的生活水平低下,技术刚刚起步的状态下,技术为"我"所创造的,是"我"认识世界的工具。显然技术在"我"与世界之间,仅仅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所以地位也相对较低,这时就是最基本的具身关系;诠释关系是技术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才出现的,这里的技术表达了世界,即使如此,技术依旧不能摆脱人而独立存在;它异关系中,技术独立成为个体,技术地位已超越了人与世界,这种关系在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体现最为明显;最后的背景关系中,技术貌似是不存在,实际是无处不在。从这个进化历史来看,技术是依次发展的过程,同时技术的地位也在稳步上升。除此而外,远古无技术时期所崇尚的天人合一。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中,技术在具身关系、诠释关系、它异关系中的逐步发展,使得人、技术、自然成为了三元分立的独立个体。最后背景关系就是实现在技术这个大的背景下,人重新认识世界,重新达到天、技、人合一的状态。在这种否定之否定的思想中,技术实现了它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换过程。本文的最后对伊德进行了整体的评价。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一)国内外学者对于伊德的研究,多是着眼于他的现象学传统,将其理论作为现象学哲学的一个分支来进行探讨,这样就缺乏了其深刻性;也有专攻伊德某一理论的学者,不过又往往缺乏整体性。本文将人-技关系理论置于伊德整体思想体系中来研究,这样既体现了深刻性,又体现了系统性;(二)将伊德的技术哲学作为"身体理论"的发展来进行探讨,丰富了"身体理论"的同时也使得"身体理论"更加具有传承性。(三)将伊德的现象学技术哲学与马克思的技术哲学相打通,用"否定之否定"原理来分析四种关系深层的历史进程,同时也将人-技关系理论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相关联。
伊德的人-技关系理论博大精深,一方面由于伊德的理论已经成为了一个具体的派系,所以国内外研究伊德的学者也不乏其人,本文在这些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论述的较为明晰,内容详实,达到预期;另一方面,由于笔者学术根基浅薄,本文只是探讨了一些最基本的问题,而没有进入更深层次的分析,尤其是全文的最后对伊德进行的评价,值得商榷。伊德的人-技关系理论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个生态、文化问题日益增多的社会。所以对伊德更深入的分析既有利于技术哲学现象学分支的发展,又有利于很多由技术引发的社会问题的解决,而在这条研究的道路上,则是任重而道远。
技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人类社会又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今天,人类已经生活在一个普遍技术化的时代,技术的高度社会化、普及化和一体化是不争的事实。技术活动不仅是提高综合国力、改善生活质量、保障民族安全的基本手段,而且也是现...
承认并探询知识的可靠基础是人类的古老理想,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大多数思想家都追求确定无疑的知识,他们在自然科学中找到标准的范例。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结论和科学的假定都是不容置疑的,科学成为理性的代名词。牛顿、爱因斯坦、达尔文、弗洛伊德和...
一、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定位与学术研究的关系问题1.自然辩证法教育中基本理论的特质---确定性众所周知,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及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奠基的一门科学,自然辩证法的理论体系是统一...
自STS在中国诞生以来,国内一直延续着学派述评和思想评介的研究道路,应该说,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STS学者较为全面的了解了国际STS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和理论,初步构建起了STS研究的理论图景。目前,STS一方面要走形而上式的理论研究,为STS寻找合法性哲...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它深刻地揭示...
一、引言虽然在高中和本科的一些政治课上已经接触过过自然辩证法,但是这些课程都只是粗略的提了一下,并没有详细地介绍。这学期开了自然辩证法这门课程,让我对自然辩证法有了更深层面的了解,自然辩证法作为一种指导思想,对我们的思想形成、科学认知、思...
第3章伊德人-技关系理论的思想内核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技术在其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它为人认识世界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甚至为人提供了改造世界的思考。但是其中技术的作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正是由于变化决定了人-技术-世界之间存在着某些认识上的差...
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制度维度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启示马克思恩格斯系统地论述过人与自然的关系,他们看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特别强调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本质的统一,也就是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受制于社会形态。从这一角度出发...
摘要:科学是我们现代社会赖以发展的有力保障,科技推动社会的进步,使得人类文明提升,这都是不争的事实。但辩证的看,万事万物的存在都会产生他们的对立面,科学的对立面就是反科学、伪科学。自从科学诞生的那天起,反科学和伪科学也就应运而生,科学注定...
忽视甚至歪曲黑格尔哲学之于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影响,是造成马克思主义庸俗化的直接原因。这集中体现为,以非反思的形式解读马克思对黑格尔逻辑学的批判。而后者毋宁是在理论思维缺席的情况下,对哲学基本问题采取常识性理解的后果。如此一来,黑格尔的全部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