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自然辩证法论文 >

大数据下科技哲学传播的挑战与应对方案

来源:汉字文化 作者:陈新宇
发布于:2021-04-01 共3085字

  摘    要: 如今,在信息爆炸的大数据时代,如何将科技哲学传播与时代背景相结合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新问题。本文试图研究大数据时代科技哲学传播的困境,并从传播的主体、形式、内容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最后提出了多元化路径的改进策略,旨在促进当代科技哲学能更好地传播。

  关键词: 大数据; 科学技术; 哲学; 科技传播;

  一、大数据时代的背景

  麦肯锡公司是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之后,基于互联网和信息发展的浪潮,大数据概念席卷了各大行业和领域。

  如何处理海量数据、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利用数据提高通信质量并降低成本,是大数据所带来的挑战。然而,大数据只是提供信息,这些信息必须再经过筛选和判断,才能被我们重新利用和吸收。如何让公众在传播过程中学会筛选高价值的科哲知识,这是更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面对大数据,要结合科学家、哲学家的思维方法,这样,公众可以自己检索信息,消化这些科技知识,从而促进我国科技的发展。

  二、大数据时代科技哲学传播的挑战

  (一)在盲目追求海量数据积累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要进行评估

  大数据的显着特点是量大。我们看到的仅是科技信息的结论,显示不出处理的步骤。因此,受众在接收数据时不能有效地识别出自己需要的信息,或者在信息筛选上花费大量时间,甚至难以分辨信息的真实性。
 

大数据下科技哲学传播的挑战与应对方案
 

  我国大多数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都更容易被获取和使用,但研究数据往往不显示。此外,随着公众参与的增加和信息的即时传播,鱼龙混杂的科学技术理论的数据将会大幅飙升。其结果是,不仅公众的科技素养不会提高,而且人们会迷失在科技信息的海洋中。

  (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热点、经济效益高的学科知识更容易被追求和传播

  大众传媒信息的选择往往是基于自身的需要。接受科技信息的类型一种是有意识的,出于其他原因而无意识地接受科技信息。一般来说,前者是科技信息的稳定受众群体。而后者是一个较大的波动群体,他们占大多数,需要在当前普及辐射科技知识。另外,以传播的方式传递的科技,除了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外,大部分都是科技记者和科学教育频道的新闻和媒体,但他们极易陷入经济利益的追求中。受众更倾向于即时吸收传播内容,因此,媒体工作者不断地提供一些结论性的科学技术知识,却忽略了最关键的东西。在内容创新方面,他们很容易失去专业性、权威性,甚至是真正的底线。

  (三)“眼球效应”容易导致科技传播的实际内容和形式的偏差

  内容创新是信息传播的动力。然而,对于大多数媒体来说,对科普文章或科学教育节目的更改要比基于内容的创新简单得多。毕竟,哲学感知和科学思维代表了研究者的哲学基础甚至科技素养。它是传播者在长期的哲学思维训练中积累的知识基础和哲学思维方式。相比之下,形式创新只需要一定的知识沟通和头脑风暴后的一些创意。

  随着媒体资源竞争的日益激烈,受众沉迷于具有较高娱乐价值的信息,对知识类、科技类作品的兴趣下降。在这种媒介环境下,科技信息传播者更注重科技知识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而不是科技信息本身。

  三、走多元化道路,冷静面对现实困难

  (一)推进多层次传播主体建设

  科学界应发挥其学术专业化的优势。他们有特别的哲学思维方式,也掌握经研究、分析和比较后得到的科学数据,有最终解释力。

  政府也要发挥作用,大多数人在面对海量数据时,没有能力去甄别科技信息。这时,需要一个权威来为群众鉴别科普信息的真实性,让群众能辨别真伪科学。

  想要广泛传播自己的科技哲学知识,一种方法就是建立一个特定的科技传播组织。另外就是在“自媒体”平台上发布相关信息。随着科技传播机构的增加和规范化,我国的科技传播体系也可以更加完善,真正提高与科技哲学相关的信息的传播功能和效率。

  (二)与时俱进,关注人民需求,发展经济效益

  研究科技哲学在学术追求、物质回报上,都无法与这些从事“热点”领域的人相比。因此,政府更应关注研究者的实际收入。

  只有内容创新才能重振科技哲学信息传播的活力。科技传播不可持续的原因不是大众的需求低,而是科技知识在传播过程中只有认真细致地分析才能使人理解、传播。在交流专业信息的同时,我们也可以添加一些有趣的知识。

  (三)坚持创新引领,以科技哲学专业知识为基础

  我们应该加强人们对媒体技术传播的内容意识,在保证内容专业性、权威性、直观性的基础上,引入更多趣味性的科技产品与知识,以提高大众传媒科技传播水平。

  要使媒体更加强大,必须以内容为核心。运用强化内容,引领潮流,强化主旋律,保持耐心与冷静,生产有竞争力的产品。目前,经过整合和改革,一些从事内容制作的媒体团队规模缩小,制作形式和渠道的团队变大,这种不平衡现象应该引起重视。要强调创新,内容生产商在媒体面前需保持足够的信心。

  四、结语

  如今,科技传播已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需求。因此,我国必须不断解决科技哲学传播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时代背景灵活调整政策和战略,促进科技传播,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郭兆红、刘晶2016《江苏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三十周年暨2015年学术年会综述》,《自然辩证法研究》第2期。
  []刘海龙2016《环境正义: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重要维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第5期。
  []郭启皓2016《互联网时代媒体科技传播中内容创新的困境与路径》,《科技公共传播》第22期
  贾可怡、宋繁华2016《媒体融合为科技传播开辟了新途径》,《科技公共传播》第22期。
  []郭靖2016《科技传播的“供给侧改革”》,《科技公共传播》第23期。
  []杨修志、高占启2016《当代知识论在科学理解问题上的反思》,《科技管理研究》第23期。
  杨修志2018《论科学研究中的怀疑主义精神》,《神州》第28期。
  []牛庆燕2017《全球化视域中的生态主义伦理精神》,《伦理学研究》第1期。
  []薛桂波、赵一秀2017《基于“负责任创新”的欧盟科技政策转型及启示》,《中国科技论坛》第4期。
  []薛桂波、赵一秀2017《“责任式创新”框架下科技治理范式重构》,《科技进步与对策》第11期。
  []薛桂波、王燕琪2018《面向技术风险的伦理责任机制化探析——基于“负责任创新”的思考》,《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期。
  高蒙牛2017《大数据视角下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基于复杂性理论和计算模型》,《拓展视野》第6期。
  []周梁发2018《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问题及发展路径》,《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期。
  []徐伟悦2018《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网络社交焦虑研究》,《大众文艺》第12期。
  []李晓旭2018《论科学技术能否实现人类的完美》,《汉字文化》第18期。
  []贾尧天2018《新时代背景下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分析》,《汉字文化》第19期。
  郭佳2018《基于<诚实的代理人>探析科学家在环境决策中的影响》,《神州》第26期。
  张美红2018《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当代价值》,《神州》第32期。
  []刘雪2019《科学技术在认识及改变世界中的作用》,《汉字文化》第7期。
  []刘雪2019《生态价值观确立的合理性及其意义》,《汉字文化》第10期。
  []王燕琪2019《后学院科学背景下科学共同体的伦理责任》,《汉字文化》第10期。
  []冉聃2019《浅析当代科学技术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汉字文化》第11期。
  []王雪薇2019《海洋文化对公众生态意识的启示》,《汉字文化》第12期。
  []严倩雯2019《浅析科学技术对中国军事文化的历史变迁》,《汉字文化》第14期。
  []于婉华、张美红2019《新时代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相关措施及意义》,《汉字文化》第14期。
  []曹梦娇2019《从生态文学作品浅探共同体思想发展》,《大众文艺》第21期。
  []顾晓宇2019《浅析<寂静的春天>中的生态伦理意蕴》,《汉字文化》第22期。
  []乔永平2019《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做法与困境》,《汉字文化》第23期。
  []宋香丽2019《网络舆情视域下生态型政府建设的价值取向》,《汉字文化》第23期。
  []李青2019《生态文明视域下江苏科技创新的困境及出路》,《戏剧之家》第24期。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原文出处:陈新宇.大数据时代科技哲学传播的困境研究[J].汉字文化,2020(07):149-150.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自然辩证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