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儿科论文 >

中医辨证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疗效总结

来源:学术堂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14-06-30 共1861字
论文摘要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起慢性胃炎和溃疡的主要诱因之一,该感染在儿童时期表现明显,感染率达42.7%~92.8%,感染平均率为62.5%。目前临床治疗药物常用胶体铋剂或质子泵抑制剂配合二、三联疗法等,药物短期治疗根除率低,长期抗生素联合使用副作用明显,表现为耐药及肠道菌群失调等。近年笔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取得一定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考相关文献标准和方法,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采用胃黏膜快速尿素酶试验和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者确定为幽门螺杆菌感染。
  
  1.2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5~12月在本中心就诊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65例,男33例,女32例;年龄4~12岁,病程2~8月;腹痛者29例,脐周疼痛31例,其他部位疼痛5例。将患儿按就诊顺序奇偶数分组,观察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平均年龄(8.9±2.5)岁,平均病程(6.9±2.3)月。
  
  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8.3±3.1)岁,平均病程(6.1±1.9)月。2组性别、年龄和病程等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观察组
  
  给予中医辨证治疗。中药基本方:黄芩、佛手、陈皮、郁金、厚朴各6g,枳壳5g,黄连2g。在此方基础上,肝胃不和者加柴胡、川楝子各3g;脾胃湿热者加茯苓6g,茵陈9g;脾胃虚弱者加太子参、白术各6g。上述中药处方,每天1剂,按常规水煎2次制备,每次服用50mL,每天2次,口服。
  
  2.2 对照组
  
  给予西药治疗。甲硝唑片(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20112,每片0.2g)每次0.2g,每天2次,口服;阿莫仙胶囊(珠海联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20113,每粒0.25g)每次0.25g,每天2次,口服。
  
  2组患儿均以30天为1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治疗1疗程后观察疗效。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治疗1疗程后3天内各做1次幽门螺杆菌检测,并记录胃痛、饱胀、嗳气、泛酸等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治愈:幽门螺杆菌转阴,胃黏膜病变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显效:幽门螺杆菌转阴,胃黏膜病变基本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有效:幽门螺杆菌转阴或弱阳性,胃黏膜病变范围缩小2/3,症状减轻;无效:幽门螺杆菌、胃黏膜病变及症状无改变或加重。
  
  4.2 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论文摘要
  
  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8.57%,对照组为83.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2组临床疗效相当。
  
  4.3 2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见表2

论文摘要  
  2组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改善胃痛、嗳气和泛酸3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在改善临床症状上具有确切疗效。
  
  5 讨论
  
  幽门螺杆菌是消化系统常见致病因子,自1986年首次报道幽门螺杆菌的意义后,诸多研究针对幽门螺杆菌与儿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关系。根除幽门螺杆菌能改善儿童消化不良症状,但目前西药治疗由于存在幽门螺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上升,以及抗生素治疗过程中患儿对药物的不良反应难以耐受等情况,学者们开始积极寻求非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案。
  
  胃痛属于中医学胃脘痛范畴,为临床儿童常见多发病症之一,其病机属本虚标实,以寒湿热互结或邪毒导致中气耗伤、气机升降失常、胃络瘀阻为标,本虚为脾胃虚弱,外邪乘虚而入客于胃,中焦气滞和瘀血阻络,临床见胃黏膜充血、水肿或糜烂等,多属实证。对此类病症以中医辨证论治,本临床观察采用黄芩、佛手、陈皮、郁金、厚朴、枳壳、黄连组成基本方,体现清热行气功效,根据具体病症加减,包括肝胃不和者加柴胡、川楝子;脾胃湿热者加茯苓、茵陈;脾胃虚弱者加太子参、白术。临床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改善胃痛、嗳气和泛酸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观察组在改善临床症状上具有确切疗效;而在整体疗效上,2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也提示中药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确切,优势体现在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刘丽,张建中.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8(11):2132-2136.
  [2]张运玲,朱朝敏.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19):1541-154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S].1993:74.
  [4]胡伏莲.幽门螺杆菌耐药及其根除失败原因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06,8(5):340-342,345.
  [5]苏峥,张雷钧.中医中药辨证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1):3445-3446.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中医儿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