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妇科论文 >

气滞血瘀型痛经采用通血化瘀诊治实例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发布于:2014-05-20 共1503字
论文摘要

  2011 年 6 月 - 2012 年 6 月,笔者对 60 例气滞血瘀型痛经患者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疗效显着,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60 例痛经患者中,年龄最小 14 岁,最大 45岁; 痛经病史最短0. 5 a,最长30 a; 单纯痛经者35 例; 痛经伴其他症状者 25 例。
  1. 2 治疗方法 笔者对 60 例患者均采用自拟中药方剂治疗。药物组成: 延胡索 10 g,白芍15 g,甘草6 g,当归10 g,川楝子 10 g,土鳖虫 10 g,九香虫 10 g,丹参 15 g,香附 10 g,沉香 5 g,生蒲黄 10 g,三棱10 g,莪术10 g,乳香6 g,没药10 g。每日 1 剂,煎 2 次,将先后两次药汁兑到一起,分早晚两次温服。复诊时间为下次月经来潮前 10 d,于病前调理紊乱的气血,减少痛经发生的机会。
  1. 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王永炎关于痛经的评分评价疗效。近期临床治愈: 服药后腹痛及其他症状消失,停药 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痛经程度恢复至 0 分; 显效: 腹痛明显减轻,其余症状消失或减轻,不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疼痛程度为治疗后积分降低至治疗前的1 /2 以下; 有效: 腹痛减轻,其余症状好转,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疼痛程度为治疗后积分降低至治疗前的 1 /3 以下; 无效: 腹痛及其他症状无改变。

  2 结果

  60 例患者中,近期临床治愈 48 例,显效 10 例,有效 2例,无效 0 例。48 近期临床治愈患者中,37 例在第一次复诊时恢复正常,并观察 3 月未复发。11 例在复诊用药后症状消失。其余 12 例患者用药 3 月后症状减轻,治疗后疼痛程度积分降低 > 治疗前的 1/3,治愈率为 80%,总有效率为100% 。

  3 典型病例

  张某,女,23 岁,职员,2012 年 12 月 10 日来诊。患者自诉经行前1 d 至月经来潮第1 天感小腹刺痛拒按,经血色暗,多血块,血块排出后诸症减轻,心烦,恶心,未呕吐,经前 1 周乳房胀痛,月经来潮则痛减,二便调,舌暗淡,脉弦涩。辨证为气滞血瘀证。治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选用自拟方剂原方加砂仁 6 g,山药 15 g。初诊服药后诸症减轻,仅有轻微腹痛,复诊时以原方治疗,服药后未腹痛。随访 3 个月未复发。
  患者自 13 岁初潮开始,即发生痛经,月月如此,采用各种方法治疗后效果不显着。患者平素体健,检查 B 超未发现器质性病变。由患者舌脉观察,患者证属气滞血瘀,遂每于经行时血出不畅,阻碍气机运行,则发生腹痛、心烦,恶心等症。血块排出后瘀滞的气机得以通畅,则诸证减轻。

  4 讨论

  痛经是一种妇科常见病,指妇女每于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甚者痛引腰骶或剧痛昏厥,亦称为经行腹痛。痛经之病因病机临床常见的有气滞血瘀、气血虚弱、肝肾虚损、寒凝胞中等。本方剂主要针对气滞血瘀型痛经。《本草纲目》卷五十二: “故曰气者血之帅也。气升则升,气降则降; 气热则行,气寒则凝。”故治疗方面遵循其法,气血同调。“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故方中使用了理气药如川楝子、香附、沉香,以使瘀阻的气机恢复运行。
  《本草纲目》云: “香附乃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也”。《本草经疏》曰: 沉香能治冷气、逆气、气郁气结,殊为要药。同时使用三棱、莪术、九香虫、土鳖虫、生蒲黄、乳香、没药等活血化瘀药,助瘀血排除,血行则气行。《本草经疏》称三棱“从血药则治血,从气药则治气。苦能泄而辛能散,甘能和而入脾,血属阴而有形,此所以能治一切凝结停滞有形之坚积也。”三棱与莪术的配伍为化瘀血的要药,以理气与化血同治见长。以芍药、当归补血调经,甘草调和诸药。全方注重活血理气,同时佐以养血,使气血通畅,气血调和,痛经自除。
  本方对于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显着,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同时患者服药后无不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永炎,王耀廷. 今日中医妇科[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116.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中医妇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