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妇科论文 >

气滞血瘀型痛经患者应用痛经汤配合小茴香热熨的疗效

来源:学术堂 作者:胥帆
发布于:2016-02-17 共2399字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西医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据国内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女性痛经发病率为 33. 1 %,临床表现为经期及行经前后出现明显的小腹痉挛性疼痛、坠胀,或痛引腰骶,严重者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剧痛昏厥。中医学称“经行腹痛”、“经期腹痛”等,中医治疗痛经讲究辨证论治,一般分为气滞血瘀、寒凝胞中、气血虚弱、肝肾虚损 4 个证型,以气滞血瘀型较为常见。本文通过对气滞血瘀型痛经患者应用自拟痛经汤配合小茴香热熨与口服桂枝茯苓丸的治疗效果作一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选用 2010 年 1 月至 2014 年 12 月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科治疗的 72 例辨证为气滞血瘀型痛经患者,包括原发性痛经 56 例和继发性痛经16 例。根据患者是否方便或愿意服用中药将患者分为治疗组 37 例和对照组 35 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自拟痛经汤内服配合小茴香热熨治疗,对照组患者予桂枝茯苓丸口服。治疗组年龄 13 ~45 岁,病程 3月至 10 年,原发性 29 例,继发性 8 例; 对照组年龄14 ~ 46 岁,病程 4 月至 9 年,原发性 28 例,继发性 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具有可比性。

  1. 2 中医诊断标准

  气滞血瘀型痛经表现为经前或经期腹部胀痛,拒按,伴胸胁、乳房、头目胀痛,或经量少,或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血块排出后痛减,经净疼痛消失。舌质黯红或有瘀点,苔薄白,脉弦或弦滑。

  1. 3 治疗方法

  治疗组内服以自拟痛经汤( 柴胡、白芍、赤芍、延胡、炒青皮、鸡血藤各 15 g,五灵脂、枳壳、当归、川楝子、香附各 10 g,甘草 3 g) 为基本方,临床视症情适当加减化裁。若伴少腹胀满加乌药、郁金; 胃脘胀痛者,加厚朴、陈皮; 乳房痛甚加丝瓜络、炮甲珠;行经时胸闷胀痛,善叹息,加郁金、合欢皮; 伴口干苦,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数,加牡丹皮、栀子、黄芩; 痛甚伴恶心、呕吐加姜半夏、竹茹; 得热痛减,手脚发冷者,加肉桂、干姜、艾叶; 经血中瘀块多或大,血块排出后痛减,舌质紫黯者,加乳香、没药、蒲黄等。水煎服,经前3 d 开始服用,1 日1 剂,分3 次温服,连服 7 d,连续 3 个月经周期,服药期间调情志,禁食辛辣生冷、剌激、油腻之品。

  外用小茴香热熨腹部疗法: 取小茴香 250 g 用文火炒至微黄( 有香味溢出即可) ,装入布袋中。将药袋置于患者少腹部,来回推熨或回旋运转,用力均匀。每次30 min,1 日2 次。经前3 d 或经前有小腹下坠,腰酸不适时开始,至来潮第 2 天 ,连用 3 个月经周期。热熨期间注意局部皮肤情况,勿烫伤。

  对照组予桂枝茯苓丸( 成都九芝堂,规格: 素丸每 10 丸重1. 5 g,国药准字 Z0027502) 9 丸,经前3 d开始口服,1 日 2 次,连服 7 d,连续 3 个月经周期。

  1. 4 疗效观察

  所有患者治疗 3 个月经周期后,门诊或电话随访 3 月,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判定疗效。治愈: 疼痛消失,连续 3个月经周期未见复发; 好转: 疼痛减轻或消失,但不能维持 3 个月以上; 无效: 疼痛未见改善。治疗总有效率包括治愈患者和好转患者。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9. 0 统计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 94. 6 %,对照组 77. 1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4. 580,P = 0. 032) ,说明治疗组在疼痛改善和延缓疼痛复发等方面优于对照组,详见表 1.【1】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工作压力逐渐加大,痛经已成为发病率高、严重影响女性生活、学习和工作的经期健康问题,且多见于未婚女性或婚后尚无孕产史者。所以探求一种便捷、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与社会意义。

  现代医学认为痛经的发生主要与行经时子宫内膜释放前列腺素相关,月经期前列腺素含量增高,引起子宫平滑肌收缩,子宫肌层缺血、缺氧,产生分娩样下腹痉挛样绞痛,从而形成经来腹痛。祖国医学认为痛经之为病,乃由冲任失调,气血失和所致。究其致病之因,则纷繁复杂。中医学认为肝藏血,主疏泄,肝的功能失常,而致气滞血瘀,故痛经与肝的关系密切。而本文所讨论的主要为近 4 年临床多见的气滞血瘀型痛经,多数原因为多抑郁,或压力过大,或精神紧张,逢经前、经期气实血盛时伤于情志,肝气拂郁,气机阻滞,冲任气血不利,胞脉瘀阻,经血排出受阻,而致“不通则痛”.根据“急则治其标”、“通则不痛”的原则,治疗当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正如《血证论》云“若无瘀血,则经血流通,安行无恙。”内服自拟痛经汤中选用当归、赤芍、鸡血藤活血化瘀,延胡、五灵脂化瘀止痛,柴胡、枳壳、川楝子、炒青皮、香附疏肝理气,白芍、甘草缓急止痛,甘草尚可调和诸药。同时外用的小茴香辛温芳香,行散之力较强,而有舒肝理气,散寒止痛之功。翻炒产生的热能可以扩张局部毛细血管,使药物易于经肌肤组织直达病所,促进血液循环,激发机体自身调节功能。故运用小茴香温熨小腹部是通过热、药的双重作用,使药物由表入里,直达痛处,达到温经通络,行气止痛的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应用自拟痛经汤配合小茴香热熨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效果较好,在疼痛改善和延缓疼痛复发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口服桂枝茯苓丸治疗效果( P <0. 05) .

  综上所述,自拟痛经汤配合小茴香热熨,以中医药内外兼治的方法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具有疗效可靠、费用低廉、安全方便等优点,患者易于接受,便于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马会敏。 少腹逐瘀汤联合熨烫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 32 例 [J].中医临床研究,2014,6 ( 23) : 108 -109.
  [2] 张华冬,何秀容,廖湘萍,等。 桂枝茯苓丸联合下腹部微波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J]. 国家医药卫生导报,2014,20( 11) : 1500 -1502.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65.
  [4] 翁逸群,张翼宙。 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肝脾失和痛经 81 例临床观察[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 ( 5) : 584 -586.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中医妇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