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针对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

来源:未知 作者:陈赛楠
发布于:2017-04-13 共7457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三章 针对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
  

  通过对问卷《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进行分析所得出的研究结论,描述当前河北省内外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及各个群体的差异情况,并针对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
  
  一、 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结论
  
  (一)  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符合标准要求且整体发展较均衡
  
  1、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符合《专业标准》的要求,处于中等偏高水平。
  
  河北省内外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不管是认可程度还是执行程度在三个维度和专业发展整体上的均值明显高于理论上的平均数 2.5 分,各均值在 3.18-3.48 分之间。另一方面,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认可程度整体高于执行程度,而且执行程度的高低完全随着认可程度的高低而变化。
  
  2、中职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总体表现较好
  
  专业理念与师德共包含四个领域的内容,得分最高的前三个领域全部集中在本维度中,分别是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以及职业理解与认识。另外,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也是发展较好的一个领域,其均值为 3.28 分高于专业发展总体水平。可见,中职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总体表现较好,是中职业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发展水平最好的一个维度。
  
  3、中职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
  
  专业知识是中职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中职教师的职业背景知识和通识性知识最为欠缺。本维度共涉及四个领域的内容,分别是教育知识、职业背景知识、课程教学知识和通识性知识,其中职业背景知识和通识性知识的均值只有 3.2 和 3.12 分,低于专业发展总体水平,所以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尤其要针对职业背景知识和通识性知识。
  
  4、中职教师的实训实习组织能力和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能力不足。
  
  中职教师的专业能力水平略低于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总体水平,实训实习组织能力和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能力不足。本维度的内容最为丰富,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实训实习组织、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 7 个领域的内容,各均值在 3.05-3.3 分之间,其中班组管理与教育活动、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实训实习组织三个领域的均值都低于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总体水平,是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提高的三种能力。
  
  (二)  中职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
  
  1、河北省内外三种不同属性的中职学校教师无论是在专业发展的总体上还是各个维度上,无论是认可程度还是执行程度都存在显著的或极其显著的差异。三种不同属性中职学校教师中,省内公办中职教师的发展水平最好,具体表现为在专业理念与师德的认可和执行程度上,省内公办中职教师显著高于省内民办和省外公办中职教师;在专业能力和专业发展总体的认可程度和上,省内公办中职教师、省内民办中职教师均显著高于省外公办中职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发展总体的执行程度上,省内公办中职教师和省内民办中职教师均显著高于省外公办中职教师。
  
  2、就性别而言,在中职教师专业发展整体上无论是认可程度还是执行程度均无显著差异,但在专业理念与师德这一维度上其认同程度和执行程度均存在显著差异,均值比较结果显示在中职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女性教师在专业理念与师德方面优于男性教师。
  
  3、不同年龄的中职教师在专业发展的总体上,无论是认可程度还是执行程度均无显著差异,具体到各个维度,只在专业能力认可一项上有显著差异。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三个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相互之间在专业能力的认可程度上却没有存在显著差异。
  
  4、不同学科的中职教师在专业理念与师德认可、专业能力认可、专业发展总体认可、专业理念与师德执行四个方面无显著差异;在专业能力执行、专业发展总体执行两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在专业知识认可、专业知识执行两个方面达到了统计学意义上极其显著性差异水平。其中专业课教师在专业能力执行、专业发展总体执行上优于基础课教师,尤其是在专业知识的认可程度和执行程度上的表现更为突出。
  
  5、不同专业背景的中职教师在专业知识和专业发展总体的认可程度上呈显著性差异,在专业理念与师德的认可程度上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多重比较结果显示,第一学历与所教专业一致的教师在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发展总体三个38维度的认可程度上均优于最终学历与所教专业一致的教师,但是第一学历与所教专业一致的教师、最终学历与所教专业一致的教师和前后学历与所教专业都不一致的教师之间在三个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6、不同工作经历的中职教师,在专业理念与师德的认可程度上达到了统计学意义上极其显著性差异,在专业理念与师德的执行程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事后检验得知,从学校毕业直接任教的教师在专业理念与师德的认可程度上,显著高于从别的院校转入的教师,但是学校毕业直接任教、从企事业单位转入、其它工作经历的教师在专业理念与师德的认可上相互之间无显著差异。
  
  7、学历、职称、教龄、“双师”资格、收入、院校出身六个自变量,在教师专业发展的总体和各个维度上,无论是认可程度还是执行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
  
  (三)  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认知状况与实施状况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1、教师专业发展总体认可与三个维度的认可程度之间为高度相关,其中专业能力的认可程度与专业发展总体认可相关程度最高,相关系数为 0.962,专业知识的认可程度与专业发展总体认可的相关系数为 0.942,专业理念与师德的认可程度与专业发展总体认可的相关度相对较低,相关系数为 0.886.另外,专业发展认可程度的三个维度之间相互成正相关关系。
  
  2、专业发展总体执行与三个维度的执行程度之间为高度相关,其中与专业发展总体执行相关程度最高的依然是专业能力执行程度,相关系数为 0.956;其次,专业知识的执行程度与专业发展总体执行的相关系数为 0.926;专业理念与师德的执行程度与专业发展总体执行的相关度相对较低,相关系数为 0.884.另外,专业发展执行程度的三个维度之间相互成正相关关系。
  
  3、教师专业发展总体认可与教师专业发展总体执行之间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 0.745,属于高度相关。专业发展认可的各个维度均与专业发展总体执行存在显著正相关,同时专业发展认可的各个维度与专业发展执行的各个维度两两也呈正相关。
  
  二、 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牵涉到个人和组织、内部和外在环境等错综复杂的因素。各种因素如果能够有效地加以整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道路才会更为平顺。综合上述研究结果,针对河北省内外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本研究从教师自身的努力和外部支持两方面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  教师自身的努力
  
  1、以内促外,提升中职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
  
  教师的专业理念是指教师对其教师专业认知以及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过程中所应具备的信念、思想和观念。
  
  33教师的专业理念是教师职业素养的灵魂,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在《专业标准》中,专业理念与师德作为标准第一个维度的内容,充分体现了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师德为先。本研究分别从中职教师对职业的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中职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以及个人修养与行为四个领域去了解中职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的状况。通过研究发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状况总体表现较好,是中职教师成长过程中发展得最好的一个维度,而且三个维之间相互成正相关关系,因而我们可以从加强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建设入手,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作为中职教师,首先要有自主发展意识和职业教育意识,对职业教育本质有清晰的认识,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社会价值也要有深刻的认识。其次,要坚持学习职业教育理论、热爱职业教育事业、提高职业认同感。同时,中职教师还要积极向上善于学习、热爱工作,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2、坚持阅读,完善中职教师的专业知识体系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理论体系和经验系统。本研究中的教师专业知识包括一个教师应必备的四大领域知识,即教育知识、职业背景知识、课程教学知识和通识性知识,每个领域的发展现状都直接影响着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整体水平。然而,经调查显示,中职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发展水平最低的一个维度,其中通识性知识和职业背景知识是制约中职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两个主要领域。
  
  研究表明,通过有效阅读可以逐步完善中职教师专业知识体系。作为中职教师要实现有效的阅读,丰富自己的职业背景知识和通识性知识,必须要有明确的阅读目的。首先要选择与自身专业背景、行业背景密切相关的书籍,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才能更好地了解所教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岗位职责以及用人标准,才有可能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职业规划与创业、就业指导。其次要广泛涉猎教育、经济、自然、艺术、人文社会等著作,而不能仅限于阅读教材和教参类读物。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眼里的老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
  
  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才可以感染学生爱上学习,引导学生快乐成长。最后,还要有自主阅读的意识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不断地拓展、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3、学会规划与科研,提高中职教师的专业能力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本研究中的专业能力共包括七方面的内容,即中职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实训实习组织能力、班组管理与教育活动能力、教育教学评价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能力。教师的专业能力是中职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核心因素。据本次调查,中职教师的专业能力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略低于整体发展水平,实训实习组织能力和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能力不足,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提高中职业教师的教研与专业发展能力:
  
  (1)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职业生涯规划是中职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基础,做好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成长和专业能力提升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职业生涯的规划越早越好,但是职业生涯的规划又永不嫌晚,不要因为错过了最佳的时机就不再做规划。作为中职教师首先要认清自己、明确发展目标,学会计划和管理自己的职业生涯。其次,要明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与职业教育是否一致,然后结合学校发展的整体规划,制定与自己能力相匹配发展目标,切忌把提高学历和职称作为专业发展的唯一目标。再次,在为实现目标付出努力的过程中,还要适当参考专家和别人的意见做适时的调整和修正,最终达到合理的职业规划能够有效地促进中职教师持续的发展成长的目的。
  
  (2)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具备良好的教育科研能力,既是教育改革和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也是中职教师专业能力水平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中职教师教学研究能力表现为对日常工作的探索习惯及改进工作方式、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通过参与教学研究,中职教师可以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更好地改善教育教学环境,然而受制于中职学校科研氛围不浓、投入不足等原因,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主动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一直不高。鉴于此,中职教师可以从开展小课题入手,以校本研究和行动研究为重点,循序渐进让研究逐步成为中职教师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二)  外部支持
  
  1、加强“双师”队伍的建设与交流
  
  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既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操作技能,并且能上好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也是促进中职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策略。“双师”是指双师型教师,即具有教师资格(职称)且具有中级及中级以上专业技术系列职称的教师,或是具有教师职称且在企业等单位工作两年以上拥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本次调查得知,实训实习组织组织能力是中职教师专业能力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短板之一,主要是因为中职教师没有参加校企合作的机会、缺少工学结合的实践经验。另外,持有“双证”的中职教师仅占总人数的 34.8%, “双师”教师数量明显不足,因而可以通过加强“双师”的培训与交流的方式来学习有关学生实训实习的方法和策略,从而促进中职业教师实训实习组织能力的提高,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1)鼓励高校和企业共建“双师”教师培养培训基地。(2)选拔实践能力强而理论稍显薄弱的教师到重点职业院校进行对口进修。(3)派遣理论基础好、教授专业课见长的中职教师到企业去挂职锻炼。(4)从生产一线的高水平技术队伍中选聘、引进专兼职教师。几种方式互通有无,通过合作与交流达到共同进步、资源共享的目的。
  
  2、完善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机制
  
  《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指出:要积极建立和完善企业实践制度,搭建实践平台,突出企业实践这一重要形式来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山西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中规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是指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在人才培养与职工培训、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资源共享与共同发展等方面开展的合作。据本次调查发现,职业背景知识和实训实习组织能力都是中职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薄环节。只有加强校企合作,才能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更好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完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1)加强政策保障,优化校企合作的环境。任何一项改革的推进都离不开法律、法规的引导和保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要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在中央的大力倡导下,教育部着手研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不少地方(如宁波、天津、广西、大连、河南等)根据区域经济特点,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与管理上率先探索,寻找新的突破点。目前河北省在关于校企合作的政策保障上还不够完善,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应强化地方立法,并出台与之配套的实施办法。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积极加强职业教育顶层设计,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建设,主动优化校企合作环境,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校企合作中。(2)搭建服务平台,推进校企间的资源互补。校企合作交流平台的缺失是阻碍校企合作顺利发展的一大原因。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学校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企业的需求也不能及时得到学校的响应和反馈,这直接影响了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的速度。
  
  在这一问题上,河北省先后成立了企业网络贸易促进会校企合作委员会、校企就业促进会,为探索教育教学新模式搭建了校企合作的平台。另一方面,还应学习校企合作改革试点的经验建设“校企通”等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办学成果网上展示,推进校企合作项目的实体对接。还可以学习宁波市组织实施 “牵手百家企业”等主题活动的方式进一步密切校企关系,增进校企间的相互了解,加快推进校企合作的进程。
  
  3、建立分层次的师资培训制度
  
  本研究通过调查发现,中职业教师专业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具体现在学校属性、性别、年龄、学科、专业背景和工作经历六方面。因而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根据差异性因材施教,组织分层次分类别的培训。在制定培训方案时,行政部门要考虑到区域差距和不同性质学校的特点。对于中职学校而言,可以先对所有的老师进行整体分析,然后分类,进而制订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例如可以根据刘捷教授的三阶段理论,将教师分为从师范生到入门教师、从入门教师到合格教师、从合格教师到优秀教师三种类型,根据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可采用由浅入深、由集体到个别的培训方式;或者按教师的工作经历分类,针对刚从学校毕业的新任教师多进行专业实践性培训,对从企业事业单位转入的教师多进行教育学、心理学职业教育规律等理论知识的培训。还可以对新入职教师统一进行职业规划辅导,对熟手教师加紧科研方面的培训,分别帮助新手教师、熟手教师、专家教师制订适宜的发展规划,确保中职教师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目标明确、方法得当、少走弯路勇往直前。
  
  4、制定中职教育均衡发展的引导性政策
  
  《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三条明确规定:“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像重视公办教育、普通教育一样重视民办教育、职业教育,创设公办与民办教育、普通与职业教育互相促进、公平竞争的环境,努力形成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共同发展的大格局。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民办教育促进法》中规定的一些政策目前尚未得到很好的落实,从而影响了民办教育的发展,也影响了民办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以本次调查为例,河北省内公办和民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专业理念与师德的认可和执行程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从均值来看,省内公办中职教师在各个维度上都高于省内民办中职教师。要想促进二者的均衡发展,需要多方合作,共同努力:(1)政府要将民办教育事业纳入到教育事业的总体规划,切实保障民办学校应有的“同等法律地位”,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如,要改变民办学校不能登记为“事业单位”法人的尴尬局面;要建立县(区)级以上民办学校教师人事代理机构,变“学校人”为“社会人”,确保民办学校教师能够合理流动;加强民办中职教师的培训力度,在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培项目以及中职学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等项目中要为民办中职教师留有一席之地。(2)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同时要规定专项资金里应有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民办中职教育事业。如,用于中职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专业结构优化、申报科研项目、校本课程开发等。(3)建立和完善民办学校教师管理和社会保障制度,稳定民办教师队伍。如,建立公办与民办学校定期交流制度,既鼓励公办与民办学校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又允许他们校际之间合理流动,逐步消除公办与民办学校之间的制度壁垒和待遇差距。逐步落实和完善民办学校教师的工资和社会保障制度。如,建立企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提高民办学校教师的退休待遇,解决他们工作与生活的后顾之忧。
  
  本章小结

  
  本章内容主要是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他们更好更快发展的对策。研究分别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提出了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 一方面是教师自身的努力:1、以内促外,提升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2、坚持阅读,完善教师的专业知识体。3、学会规划与科研,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是外部支持:1、加强“双师”队伍的建设与交流。2、完善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机制。3、建立分层次的师资培训制度。 4、制定中职教育均衡发展的引导性政策。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职业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