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专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在于解决初中生毕业升学问题、培养初中级专业技能人才,并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起到了积极影响。本文总结了8篇“职业中专论文范文”,以供参考。
职业中专论文(期刊编辑推荐8篇)之第一篇:职业中专教育管理模式探析
摘要:教育, 一直都是我国民众关注的话题, 也是国家重点改革的行业之一。而随着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和质量化, 对于教育的方式以及类型改革也趋于多样化, 特别是教育体系的分化, 也让我国教育体系产生多种形式, 即如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以及高等教育, 等等。当然, 无论是哪种教育形式, 科学的管理模式也是极其重要的, 需要相关部门重点关注, 特别是对教育质量的提升, 对于教育体系, 特别是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 将带来巨大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职业教育,管理模式,教学改革
区别于传统的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面对的学生往往存在较多的问题, 具体体现在理论知识较为缺乏, 而且学生学习素质也较为低下, 主要表现为心理素质不足, 如厌学、贪图安逸、安于现状,而思想素质也无法达到相应要求, 如思想颓废、缺乏自觉思想、纪律意识薄弱, 等等。所以, 职业教育管理工作本身的难度性也由此体现, 所以也需要一个科学上的管理模式对目前教育方法进行改革。而笔者将通过本文, 就职业中专教育管理模式方面, 展开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一、职业中专教育管理改革原则
1. 引导原则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引导过程, 而对于职业中专教育管理来说, 也需要体现出教育的引导性。如针对学生的一系列不良行为, 约束是一方面, 引导也是一方面。特别是职业教育本身面向的学生处于青春叛逆期, 所以应当更加注意对于他们行为的引导和纠正, 而不是盲目去追究他们行为的对错, 同时可以针对学生的角度作为切入点进行有效引导, 以达到教育与管理双管齐下的效果。
2. 约束原则
教育管理本身的目标就是约束和管控, 所以约束的原则在职业中专教育管理改革中的体现也是十分重要的。但是, 并不仅仅体现在强制学生进行学习或者终止学生的行为。相反, 约束的是学生的意识, 如一些不良意识的产生, 同时让学生形成一些能力, 诸如自觉意识、创造意识以及上进意识, 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一定基础。
3. 创新原则
职业中专教育管理改革还需要具有创新性, 不能沿用传统的以 “管带教”的错误理念, 而是应当将管理和教育创新化, 同时协调开展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创新管理教育方式也是不可忽视的。特别是针对模式的创新及理念的创新, 模式的创新体现在新的管理理念, 即由传统的 “教育为主”的理念改变为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 同时模式创新在传统的技术能力培养基础上加入素质培养。
二、职业中专教育管理改革的策略
1. 强化师生交流, 重视问题管理
师生交流是强化教育管理的第一步, 正如 《学记》 提到的“亲其师, 信其道”。所以, 沟通交流也是提升师生关系不可或缺的步骤。特别是对于教师来说, 交流应该是一个自然的行为, 同时也具有一定对主动性, 交流的出发点即是关爱学生, 帮助学生为主体。而且教师在交流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双方的平等性, 不能以年龄、阅历、身份作为个人主导地位的体现。另外, 交流时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情感, 同时对学生进行感染和感化, 最终达到引导学生自我改变的目标, 而且教师个人还需要具备充足的人格魅力以及高尚的奉献思想, 以保证交流的效果。最后, 还需要强化对于问题细节的管理, 诸如学生的性格问题, 包含急躁、自卑以及自傲等性格, 然后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家庭、交际圈以及个人情况入手, 找到这些性格形成的原因, 最终探寻引导交流方法, 帮助学生摆脱这些不良性格带来的问题。
2. 日常行为指正, 尊重学生个性
对于教育管理改革, 可以同完善管理规则体制以达到相应的效果, 如向学生普及应当遵守的规章制度, 同时对他们日常行为进行指正, 并且进行积极引导。而对于入学的新生来说, 则应当在开学之际及时进行校规班规的讲座, 同时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以及个性的基础上配合有效的训练管理。例如, 入学军训主要即是针对学生的个性和意志磨砺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而且军训中除了加入传统的项目以外, 还可以加入一些互助以及小组合作任务, 这样则可以强化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助, 而且团队任务的好处在于体现出学生个体的优势, 从而让他们可以有效发挥自身的优点, 以保证个性化的发展。此外, 团队也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特别是学生之间相互学习, 不但能够让他们意识到自身的不足, 同时还能够学会如何扬长避短。
3. 优化科学评估, 强化教学管控
对于职业中专教育管理而言, 教学管控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阶段, 特别是其中的评估流程, 不能沿用传统的评估手段, 即将学习成绩作为单一的评估指标, 在学生个体之间进行好坏评估, 因为这样长期以往会让学生产生更多的功利化心理。所以, 需要对评估指标以及评估方式进行优化, 即如评估的指标可以由以往的学习成绩转变为学生的个人能力以及优点, 同时评估标准则是根据学生个体的进步或者退步情况进行评估, 特别是学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产生的行为以及能力变化, 进而也能够发挥出日常教学的管控和指导效应。
结语
职业教育虽然在我国教育体系中还未能获得一定程度的认可, 但是不可否认其本身的价值。特别是目前社会市场多元化, 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趋于多样化, 而职业教育则能够输送更多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当然, 为了提升人才的素质水平以及质量水平, 还需要对教育管理模式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 最终可以达到提升人才的能力素质、行为素质、思想素质以及心理素质, 为推动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动力。
参考文献
[1]贺新元.高职院校院系两级管理模式中实施中职教育探究[J].职业时空, 2015, (05) :6-8.
[2]陈秀清.浅析远程中职教育考试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 (05) :41-46.
[3]肖平.关于中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 2014, (05) :5-6.
职业中专论文(期刊编辑推荐8篇)之第二篇:县级职业中专发展现状与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县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已成为我国中专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村职业教育的主要载体, 并进入到了内涵提升的发展阶段。本文根据最近对全区14个地市17所县级中职学校的调研情况, 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 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县级中专,职业学校,改革发展
我国中专教育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加快国民经济建设需要而发展起来的。1965年, 全国各类中等专业学校, 包括中职、中专、技校、农业中学、半工半读学校, 加起来共有6万多所, 在校学生449.5万人, 占高中在校生人数的53%。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河北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中, 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应运而生, 至今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村职业教育的主要载体。目前, 全国约有中专教育学校1.1万所, 开设了近千个专业、近10万个专业点, 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50多年来, 各级各类中专学校为社会输送了大批的中等专业人才, 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的重要的作用。
一、县级中专教育发展的现状
在世纪之交, 我国中专教育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调整之后, 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县级各系统的中专教育渐渐消亡, 职业教育再次引起各界关注, 搅动了职业教育的思想和实践的新探索。
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深入发展,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范围不断扩大, 急需大批能够参与到土地流转经营、农产品加工生产等现代农业技术以及乡村文化旅游事业、精准扶贫、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等产业, 具有中初级实用技术的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
目前, 县级中专教育是以县级职业教育中心为依托, 建立了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主, 其他中等专业学校为辅的较为完善的体系。从办学模式到资助体系, 从管理体制到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 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对经济社会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 在对全区14个地市的17所县级中职学校的调研中, 我们也发现, 目前全区中职学校仍存在布局结构不合理、学校规模偏小、专业设置同质化比较严重、办学特色不够鲜明、办学条件薄弱、办学内涵有待提高等突出问题, 已严重制约全区中职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更不能满足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二、制约县级中职教育发展的因素
虽然县级中职教育学校发展势头强劲, 特别是示范性建设的县级职校或职业教育中心, 已由规模发展向内涵提升迈进。但是, 多数未能列入示范性建设的中职学校, 办学发展困难重重, 举步维艰, 大部分尚未形成“各具特色、多元立交、产教融合、适应需求、充满活力”的县级中等专业学校办学新格局。制约中职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下。
1. 教育内部因素
(1)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育投入虽然年年有增长, 但仍然不能适应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当前县级地方财力大多相当困难, 教育经费投入始终没有达到“两个比例”和“三个增长”的要求, 教育投入政策性经费没有真正地落实。
职业教育经费短缺尤为严重, 教育设施陈旧落后, 专业教师缺少去企业进行专业的跟班实践实习及进修提高的资金, 办学条件仍然达不到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要求, 这些制约着县级中职学校的发展。
(2) 师资数量不足, 专业教师紧缺, 专业结构失调。根据走访调查, 全区县级中职学校中, 不管是招生情况火爆的学校还是招生情况不尽如人意的学校, 普遍存在师资不足、专业教师紧缺、专业结构失调的共性问题。
招生火爆的学校, 学生数量快速增加, 教师总体数量不足、专业教师紧缺已经成为常态。县级中职学校招生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招到更多的学生, 热门专业动态变化, 招聘到对口的专业教师是一个滞后过程, 赶不上学生专业选择上的变化, 这就导致了专业结构失调的问题。招生不尽如人意的学校, 采取开设升学班或普高分部的做法, 文化课教师比较容易解决, 但面对专业班的专业教学, 专业教师同样不足, 也不好招聘, 在社会上难以聘到合格的专业教师。
2. 教育外部因素
(1) 县级经济发展和财税收入滞后, 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一方面, 由于全区大多数县级地区是国家级或区级贫困县, 经济属于欠发达地区, 农业机械化率低, 生产技术水平比较落后, 县级财政收入主要靠各项保险、私营企业税收、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政府性基金。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区的农村人口仍然占有很大比重, 占全区人口数的59.10%, 这些人绝大部分属于县级政府的管辖, 这意味着个人所得税征收对象也就仅仅是公务员及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 也就是说县级政府个人所得税征收几乎趋于零。
另一方面,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在我国现行的财政体制下, 县级财政陷入负债过多、自给能力不足的艰难困境之中。而在全国各地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中, 分税制的财政体制并没有发生多大的改变, 但由省市县共享的税收收入比例却改变了。这一改变使县级政府的财政收入所占比例更少, 县级财政更加困难。
(2) 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到现行的体制制约。目前, 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始终没有变。由于职业教育成本较高, 社会资本投资办职业教育就极少。
另一方面, 中职教育学校由教育部门负责, 职前就业培训、在职提高培训由人社部门负责, 职业学校始终是将学历教育放在首位, 更加关注的是学校规模的扩张, 而职业培训仅仅作为县级中专学校应付行业内培训指标, 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随着世界范围内新的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信息产业的迅猛崛起以及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 技术教育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教育部门办学校、人社部门办培训这种教育与培训相互隔绝的状况在新形势下必将要改变。
(3) 中职教育的吸引力还不强, 轻视职业教育的问题仍然很突出。国家在职业教育法等有关规定中, 虽然把职业教育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但在现实中, 受社会传统思想影响, 每年的初中优秀毕业生基本都是考好的普高学校就读。剩下的大多是在初中时对待学业马虎的学生, 无论是知识基础, 还是个人学习生活习惯都比较差。
社会上大多数人也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中职学校, 哪怕中考成绩再差, 家长们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子女送到中职学校读书, 他们鄙薄职业教育, “不学无术的人才去读中职”的观念在部分人心里根深蒂固。虽然近几年有所好转, 但是刻苦好学的学生很少去中职学校读书仍是不争的事实。
另外, 政府所投入的职业教育经费也只是停留在人员、公用等基本支出, 用于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办学条件和基本建设的资金投入很少, 致使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近几年来没有明显的改善, 仍停留在2010年的办学水平。
三、促进县级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 ***总书记明确地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是国家对职业教育未来走向的一个战略性的指导方针, 是一个方向性的顶层设计。为此, 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 提高认识, 以新思想为引领, 把改革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
由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起步较晚、底子又薄, 各类人才往往集中在了城市, 农村人才普遍流向城市。因此, 县级职业教育学校要立足县域, 在“三农”上做文章, 从新型农民上寻找突破口, 多元化、多层次、多途径培养乡村服务三产业的技能型人才。为此, 笔者认为, 当务之急要着手解决两方面的问题。
1. 加大政府对中职教育的扶植力度
(1) 加强组织领导, 提高认识, 确保政策的健全、通畅和落实。我们在调研中发现, 凡县级中职教育办不好的县份, 往往是政府重视力度不大。因此, 领导认识到位, 措施得力, 是县级中职教育能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各级政府应切实加强对中职教育工作的领导, 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论述, 真正落实主体责任, 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 定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 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受现行的体制制约, 县级中职教育的发展必须以当地的经济为依托。而中职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其培养成本高于高中教育, 一般是普通高中的2~3倍, 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特征的社会资本就不可能投入到中职教育中来。因此, 各级政府应切实增加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 要有切实的扶持资金和扶持政策。
中职教育要良性发展, 首先需要得到上级政策和资金的扶持, 每年政府应该拨出足够的经费加强中职学校技能训练场所的建设, 建设实训室, 更新落后设备、增添新设备, 使中职学校的设备始终保持适用性和先进性, 确保学生学到的技术可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并且力求超前于社会。如果职业学校没有稳定的经费和长期的经费保障制度, 县级中职教育因为经费缺口大, 就很难有所发展和提升。
(2) 统筹规划, 做好顶层设计。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有的县中职学校生源较少, 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 人口基数不足20万人, 每年初中毕业生人数只有1000人左右。受社会传统“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影响, 选择就读普通高中的学生人数要占到70%。富裕起来的人民对优质教育的强烈向往, 又使得余下的30%中, 又有70%选择到较近的地、市一级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就读, 余下的初中毕业生即使全部到县的职业技术学校就读, 学校充其量也就是300名学生的规模。这样的职业技术学校人气不足, 设备有限, 师生均无动力, 很难办出成效, 就很难发展。
所以, 首先必须整合职业教育资源, 根据本区域的地区人口规模、中职学校在校生人数、办学特色等因素对中职学校布局进行调整, 合理确定辖区内的中职学校数量、专业设置、类型和区域分布。其次, 县级各类培训缺乏统筹, 分别由不同的部门管理并各自组织实施培训, 职业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地方政府要划拨一两个效益好的地方企业归学校, 打造地方特色职教集团, 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各级政府应当对这些顶层设计引起高度重视, 及早制定相应的办法和措施, 统筹配置各种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 并且加强督查, 落实责任, 这将巨大地推动县级中职教育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3) 首先应制定科学的生师比和准入条件, 建设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是推进中职学校质量提升和创新发展的关键, 师资的严重缺乏是中职教育的短板。目前县级中职学校生师比是18∶1, 这与普通高中的生师比13∶5对比来说并不高, 远远不能适应职业学校的需要。县级中职学校的班额都不大, 可是实训场地、实训室比普通高中多得多, 就算有学生外出实习, 无须在校内上课, 但仍需为学生外出实习派出教师, 跟进驻厂管理。这些因素之下, 使得县级中专普遍存在着教师超负荷工作的情况。
其次, 县级中专实现了职业教育中心的整合, 但编制上各种短期技术培训所需要的教师、技术人员、工勤人员都没有给予落实, 县级中职学校要么没有适合的培训师资, 要么就是抽不出培训师资。
再次, 制定进入中职教育学校的教师条件要符合当前社会实际, 特别是服务当地特色产业开设的专业所需要的教师, 学校无法从社会上招聘到满足学历与教师资格证双条件的教师。政府部门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尽快重新制定中职学校的生师比和教师准入条件,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为中职学校内涵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全面推动中职学校内涵提升
(1) 创新办学模式, 真正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第一, 深入调查研究, 从自身优势与劣势中寻求变革与发展, 科学制定和调整学校发展规划, 根据国家经济产业结构升级转型要求, 坚持面向当地各个产业对劳动者的需求设置相关专业, 以就业为导向, 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需要, 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和优化课程体系, 为当地现代农业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城镇化建设培养人才。
第二, 要立足地方, 对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创建特色专业、精品专业。例如横县职业教育中心, 结合横县茉莉花产业的发展, 进行专业建设与改革, 与广西金花茶业有限公司一起, 开设茶叶加工专业, 开展职教集团共建帮扶, 探索集团化校企合作新途径。
第三, 依托企业开设专业, 服务产业发展。例如广西正久职业学校依托正久集团具有正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正久茶业有限公司、正久生泰食品有限公司、正久幼儿园、正久实验中学、正久实验小学等企业和学校的优势, 开设了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茶叶、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学前教育、市场营销、会计、计算机应用、畜牧兽医等九大热门专业, 校企深度融合, 既降低办学成本, 又提高办学质量。
(2) 面向乡村培养实用型人才, 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乡村人才培训是实施人才强农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乡村实用型人才培养要结合精准扶贫, 培养新型农民。要加强与县内农民技术培训等部门的沟通与联系, 积极对农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 集中力量培养高素质的农民队伍。
如今, 智慧型农业示范基地、乡村休闲观光农业、涉农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农业田园综合体等新型创意农业遍地开花, 县级中职教育学校要以此作为切入点, 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在培训时间上, 错开农忙季节给农民上课, 利用休息日给企业职工上课, 培训地点设在工厂车间、服务场所和田间地头。
据人社部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2016年全国就业人员中, 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27.7%, 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28.8%, 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43.5%。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郑东亮表示“未来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仍然巨大, 预计到‘十三五’末, 第三产业吸纳就业占比将超过50%, 带来更多就业机会。”作为农民培训的主体, 县级中职教育学校要提升服务和创新能力, 为建设美丽乡村、特色小镇提供技术支撑, 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小结
县级中职教育的发展, 是实施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是保障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但中职业教育的制约因素多、涉及面广、发展难度大, 要改变县级中职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我们任重而道远, 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吴倍贝.新常态下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迫切要求及路向选择[J].教育与职业, 2017 (3) .
[2]刘魁, 高慧君.广西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J].钦州学院学报, 2012 (4) .
[3]韩永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问题与方略[J].职业技术教育, 2015 (7) .
职业中专论文(期刊编辑推荐8篇) | |
第一篇:职业中专教育管理模式探析 | 第二篇:县级职业中专发展现状与对策 |
第三篇:关于职业中专开展技能培训的思考 | 第四篇:职业中专学校学生日常管理问题分析 |
第五篇:职业中专教育教学难题与应对策略 | 第六篇:提高职业中专计算机教学质量的途径 |
第七篇:因材施教在职业中专教学的实践研究 | 第八篇:浅析职业中专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 |
2河北省智障学生职业教育现状分析2.1河北省对智障学生实施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2.1.1理论基础职业教育发展与智障学生的发展息息相关,涉及他们生活的许多方面,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智障学生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特殊群体,充分发展智...
研究探讨职业中专学校学生日常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具有尤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指导作用。...
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指出:建立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1]2012年、2013年,作为第三方机构的上海教育科学研究...
结语河北省智障学生的职业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与省内普通职业教育和省外相关类型教育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调查了解河北省智障学生职业教育情况,对完成河北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和促进社会和谐、教育公平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调...
1引言1.1研究起因1.1.1选择研究智障学生职业教育的原因职业教育作为我们国家教育体系当中的重要领域,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不断发展的重要基...
双师型是我国职业教育教师的指征性概念,伴随职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从民间探讨上升到官方政策的演进过程。正是基于双师型的理论预设,形成了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教师特色,确立了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并据此评估职业学校的教师素质水平。...
斯宾塞曾经说过,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学生对于老师千篇一律的知识灌输存在相当大的抵触情绪作为一名职校老师,我深刻的认识到职校学生区普遍对实践课的学习...
随着国际市场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要求的逐渐提高,欧美发达国家对职业教育极为重视,尤其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实训教学在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中的地位也日趋上升。旅游专业职业性、实践性很强,国外的旅游实训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并取得了...
三农问题历来是党和国家关注和着重解决的问题。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2年是以三农为主题,充分体现了三农问题的急迫性和重要性。2013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我们全党全国都要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将其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
职业教育本应密切联系地方,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需求的对接,进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但当前有诸多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具体有:如何解决不同院校间专业设置重复、资源分散而缺乏竞争力的问题;如何动态调整专业结构布局,实现区域内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