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药学类高职高专基础化学教学改革探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0-16 共5107字
摘要

  基础化学是药学类高职高专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药物的开发研制、合成筛选、临床试验、中试生产、申报上市到市场销售,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化学知识、原理和技能作基础,药学类的各专业都将基础化学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

  近几年,药学类高职高专基础化学课程的教学对象、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评价方法都与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药学类高职高专职业教育改革中,以专业课程主导的课程体系改革给基础化学课程带来了相当大的冲击,课时数削减了近三分之一以上。高考制度改革后,高职高专化学不是必考的模块,学生的化学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基础化学教学面临严峻的挑战。面对新的形势,作为药学类高职高专基础化学的教学工作者,应该分析现状、顺应形势、积极参与并推动药学类高职高专基础化学的教学改革。

  1 药学类高职高专基础化学教学改革的现状

  1. 1 总学时大幅缩减

  大多数药学类高职高专学校开设的基础化学课程,包括保障医药类高职高专学生必备职业技能的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的相关内容。由于受到以专业课为主导、重视专业课、忽略基础课作用与地位的高职高专职业教育改革理念的冲击,总学时较以前大幅缩减。针对内容多而学时少的具体情况,药学类高职高专基础化学教学工作者也在积极探索,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1. 2 生源的化学基础参差不齐,对基础化学的学习兴趣不浓

  近几年高考方案改革以后,相应批次的高职高专学生化学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化学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不够,使学生难以适应高职高专相应专业大跨度的基础化学教学方式,学得也非常吃力。大多数学生对化学与药学的紧密联系、化学对药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是导致药学类高职高专学生对基础化学学习兴趣不浓的重要原因,部分学生表现为信心不足甚至排斥和放弃基础化学这门课。

  1. 3 学生实验的主动性不强,动手能力有待提高

  部分学生由于化学基础的薄弱,相应的实验基础普遍比较欠缺,未能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动手能力不强,不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和正确性,因此,对实验操作的要求不高,为了完成任务了事。还有部分学生对实验重视程度不够,忽视实验中教师反复强调的注意事项和关键的操作环节,教师的实验教学也显得相当费力。

  1. 4 有待进一步整合和优化基础化学课程

  化学课程的整合和优化是当前国内化学课程改革的一个热点[1 -7],特别是在高职高专院校。化学课程的整合主要遵循两条途径: 一是化学课程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二是化学课程的内部整合。2001年,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根据药学类高职高专教学大纲中对化学技能的要求,对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三门课进行了重组和整合,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教学效果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从教学现状来看,实验教学内容的整合力度不够,理论教学体系和实验教学体系相对脱节,原有的整合体系并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要求,不能很好地保障药学类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技能,也不能充分发挥基础化学对药学类高职高专后续专业课程的支撑作用。我们认真分析药学类各专业学生所对应的岗位职业技能对化学基础的需求,积极探索药学类高职高专基础化学课程改革的新途径和新方法,进一步整合和优化课程体系和内容,增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融合,使基础化学能够真正保障药学类高职高专学生学生的职业技能,能更好地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服务。

  1. 5 新的教学方法难以在基础化学课程中施展

  基础化学课程受到学时少的限制,传统单一的讲授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很多新的教学方法无法在教学中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不能很好地施展。比如: 问题式教学法(problem - basedlearning,PBL) ,即把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方法已被证明是一种比较科学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既让学生的学习更有目的性,也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这种方法在医学基础化学中也有应用,也收到了比较好的成效[8],对于药学类高职高专基础化学的教学改革有着非常好的借鉴意义。

  但是这种教学方法需要学生很好地配合,在课前作充分准备方可实行,在教学时间上需要有一定的保障。阳明福等尝试了 PBL 教学方法在本科医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取得较好效果的同时也暴露了课时少这一不利因素[9].药学类高职高专基础化学教学时数不足的问题更加严峻。

  2 药学类基础化学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药学类高职高专基础化学教学 "学时少"的情况将不可逆转,长期存在,形势更加严峻。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掌握 "必需、够用"的药学类各专业的化学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操作技能,以保障学生从事药学一线岗位所必需的职业技能,更好地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好基础,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是基础化学教学改革核心和关键。

  2. 1 制定课程标准与教材的专业化

  在准确分析医药行业各职业岗位群应具备的化学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对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传统化学类课程进行整合、优化。经过课程的整合、优化,突出重点,充实、精选授课内容,可以解决基础化学课时数相对比较少,内容多的矛盾。课程内容的内在层次是: 够用的化学知识与原理; 必需的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的方法与手段; 重要的药用化合物的性质与生物效应。课程内容的选取原则为: 以必需为准,加强针对性; 以够用为度,加强实用性; 维护科学性,反映先进性。

  在准确分析药学类高职高专学生毕业后面向医药行业、从事药物生产检测、经营管理一线岗位必须具备的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专业制定不同的与专业技能需求相适应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化学学科的架构总体有所保留,内容取舍各有侧重。因专业培养目标不同而异,形式应是多样的。

  2. 2 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十分重要,基础化学尤其如此。怎样把看似枯燥死板的化学理论转化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学,最终转化成学生的技能,是药学类高职高专基础化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在教学中应用多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运用多媒体等信息化教学手段适当增加单位课时的信息量,提高实验技能训练的效率,通过开放实验室及网络化教学等形式适当延伸教学时间,把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传播式学习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双向或多向的互动式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 3 多样化的基础化学教学组织架构

  现在大多数学校都是采用集中授课,由于教学资源有限,有的学校甚至大班化教学(2 ~4 个自然班级合班上课) ,学生人数太多,很多教学活动无法开展也不能有效落实。可以尝试在基础化学教学中组建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建立以小组为单位的教学组织。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工作任务之后,学生按具体的工作任务进行分组,根据具体的知识模块对每小组学生进行角色分配,每个学生都有一个 "子任务".让学生为了完成一个或多个工作任务进行合作策略的学习,在任务的驱动之下进行合作策略的学习,在合作策略的学习中完成工作任务,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的提升,增强基础化学的课堂教学活力,提高教学效率,真正发挥基础化学内容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实际工作的作用。让学生进行合作策略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向同伴学习,弥补部分学生基础差的缺陷。通过任务驱动模式下的合作学习策略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教改论文
返回:职业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