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生命科学越来越引起科学家的关注,科学家预测,二十一世纪是生命学科作为牵头学科的科学时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而对疾病的预防与康复,将伴随着医学的发展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食疗、保健、康复医学将会有飞跃的发展。下面是中医食疗与保健论文8篇,供大家参考阅读。
中医食疗与保健论文第一篇:婴幼儿儿童保健中应用中医食疗干预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究儿童保健中行中医食疗干预婴幼儿生长发育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0例婴幼儿为本次研究对象, 临床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 每组75例, 其中对照组行常规儿童保健,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中医食疗干预, 观察儿童保健1年内两组婴幼儿生长发育情况, 比较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贫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疾病发生率为2.7%, 低于对照组的9.3%, 观察组婴幼儿生长发育情况好, P <0.05;保健1年后观察组婴幼儿体质量、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临床在儿童保健中给予中医食疗干预, 儿童生长发育良好, 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生少, 利于儿童健康成长。
关键词:生长发育; 儿童保健; 中医食疗; 婴幼儿;
Efficacy of TCM diet management 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infant
Lai Landi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efficacy of TCM diet management 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infant.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7, 150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75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 child health car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CM diet management more.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disea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2.7%, lower than 9.3%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nfa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ood, P<0.05. After 1 year of health care, the body weight and hemoglobin levels of the infa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CM diet management 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infant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nemia and vitamin D deficiency rickets in children, which is conducive to children'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家长对婴幼儿健康成长也越来越重视, 儿童健康成长不仅对其今后生活、工作等有重要作用, 同时也是国家、社会人口素质发展的基础, 儿童保健能及时对儿童生长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预防、诊断、治疗, 在儿童健康生长中有重要意义[1]。婴幼儿时期是人生长发育阶段, 儿童对营养需求较高, 但由于婴幼儿年龄较小, 吞咽、咀嚼能力较弱, 对食物摄取不足, 易造成儿童因营养摄取不足出现贫血、佝偻病等疾病, 给儿童健康发育造成影响[2]。故有学者提出在儿童保健中对儿童进行中医食疗干预, 通过干预改善婴幼儿体质, 确保儿童营养摄取科学、合理。本文观察2016年1月-2017年1月75例婴幼儿儿童保健中行中医食疗干预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婴幼儿为本次研究对象, 所有婴幼儿均为无食物过敏等情况,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临床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对照组75例, 年龄为30日~3岁, 平均 (1.8±0.6) 岁, 体重6.5~20.6kg, 平均 (13.6±2.4) kg, 男40例, 女35例;观察组75例, 年龄为36日~3岁, 平均 (1.8±0.7) 岁, 体重6.7~20.5kg, 平均 (13.8±2.3) kg, 男41例, 女34例, 儿童组间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纳入标准:婴幼儿经检查均为健康、正常儿童;未合并先天性器质性疾病、血液疾病, 有良好配合度;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婴幼儿有厌食、食物过敏情况;临床资料不全;依从性差。
1.2 方法
对照组:建立婴幼儿保健系统, 定期进行常规检查, 由专业人士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进行评价, 若发现婴幼儿出现听力等方面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举行育儿知识讲座, 指导家长正确处理儿童健康成长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以确保婴幼儿正常生长发育。
观察组:行中医食疗干预, 根据婴幼儿年龄、身体情况, 根据中医理论辨证在专业中医营养药膳师的指导下配制药膳以平衡儿童体内阴阳, 如体虚者以药膳平补缓补、切忘随意大补, 同时考虑到婴幼儿吞咽、消化能力较弱, 可将山药、红枣、赤小豆、百合等药用食物以及贝母、莲子、茯苓等药物磨成粉与米谷同煮为粥让儿童服下。注意喂食时要循序渐进, 适量进行食疗干预, 定期由专业人士观察儿童发育与同龄婴幼儿的差异, 并根据婴幼儿情况调整药膳食物配比。
1.3 观察指标
比较儿童保健1年内两组婴幼儿生长发育情况, 统计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贫血发生情况。其中1~6个月以血红蛋白水平100g/L以下为贫血, 6个月~3岁儿童以血红蛋白水平110g/L以下为贫血, 贫血程度:轻度贫血:血红蛋白<正常下限, ≥90g/L;中度贫血:60g/L≤血红蛋白<90g/L;重度贫血:30g/L≤血红蛋白<60g/L。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诊断标准:血生化指标血清25-OH-D3浓度降低, 血浆中碱性磷酸酶升高, 骨骼X线检查长骨骺部异常表现, 儿童出现骨干弯曲变形、骨质稀, 骨龄落后。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19.0系统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以[n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所有统计学分析结果,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儿童婴幼儿生长发育比较
观察组发生率为2.7%, 对照组发生率为9.3%, 观察组婴幼儿生长发育情况较好, P<0.05, 见表1。
表1 儿童婴幼儿生长发育比较 下载原表
2.2 中医食疗干预情况比较
保健1年后观察组婴幼儿体质量、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表2 中医食疗干预情况比较 (±s) 下载原表
3 讨论
0~3岁是人智力开发、性格形成、体质发育的关键时期, 若此时期婴幼儿生长发育不良, 不良后果可持续影响儿童终生, 给其今后生活、学习、工作等均造成困扰, 故为提高人口素质近些年国家进行儿童保健建设, 希望通过健康体检、疾病防治、生长发育监测等儿童保健措施来促使婴幼儿健康成长, 减少营养不良等情况发生[3]。但儿童年龄较小脏器娇弱且功能尚未发育完善, 机体免疫力低下、自身调节能力较弱, 易受饮食、环境变化、病毒及细菌侵袭等因素影响, 造成机体内环境阴阳失调, 对脏器正常运行造成影响, 从而影响疾病。故有学者提出在儿童保健中对婴幼儿进行中医食疗干预, 以改善儿童体质, 提高机体免疫能力、营养吸收, 从而有效避免相关疾病发生, 促进儿童健康成长[4]。
中医经典书籍中《黄帝内经》曾记载:“虚则补之, 药以祛之, 食以随之, 骨肉果菜, 食养尽之”, 即俗语说:“三分治, 七分养”, 其意指人在治疗疾病时, 不能仅通过药物用改善, 同时需要配合饮食调理自身体质, 从根本上改善, 从而有效治疗疾病[5]。婴幼儿若只通过药物治疗可能受机体吸收、消化等影响, 而食疗无毒副作用, 安全性高, 通过使用一些药用食物或将药物研磨成粉加入儿童日常食物中, 儿童接受度高, 能有效对人体各方面功能改善[6]。本文中观察组贫血、佝偻病发生率为2.7%,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3%, P<0.05;同时保健1年后观察组婴幼儿体质量、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 结果说明中医食疗干预对儿童生长发育有积极性作用。针对婴幼儿不同中医体质, 通过食物不同功效、性能以改善其偏颇体质, 使儿童阴阳偏盛或偏衰情况改变, 恢复内环境平衡, 不仅利于提高儿童免疫能力, 还能促进机体营养吸收, 对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有重要作用[7]。
综上所述, 临床在儿童保健中给予中医食疗干预, 儿童生长发育良好, 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生少, 利于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孔令霞.中医保健干预在促进脾虚体质儿童生长发育及体质转变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 2016, 31 (20) :4181-4183.
[2]田慧, 刘振寰, 马美美.等.中医保健干预对脾虚体质儿童生长发育的效果评价[J].中医儿科杂志, 2013, 9 (2) :46-50.
[3]苏银玲.中医保健干预在促进脾虚体质儿童生长发育及体质转变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 2016, 31 (10) :2105-2107.
[4]郭艳, 马美美, 刘少兰, 等.中医健脾保健干预方法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 12 (2) :122-124.
[5]孙晓红, 甘春芳, 蔡珊, 等.贵阳市6~24月龄婴幼儿生长发育现状及与辅食添加关系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 2014, 41 (10) :1772-1774, 1777.
[6]崔珍珍, 于盼, 赵艾, 等.孕期贫血对出生结局及婴幼儿贫血?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6, 24 (11) :1132-1134, 1144.
[7]费燕, 解畅.儿童铁和锌的缺乏与干预[J].中医临床研究, 2013, 5 (21) :81-83.
中医食疗与保健论文第二篇:太真红玉蜂蕴本草膏食疗组方、药理及其运用
关键词:太真红玉蜂蕴本草膏; 中医食疗; 组方特点;
中医食疗是中医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食物搭配药物, 以食借药力、药助食威, 进行养生保健和防病治病的方法[1]。
蜂蜜被赞誉为“上帝赐予人类的食物”、“老人的牛奶”, 蜂花粉则被称为“安全的营养源”、“浓缩的营养库”、“完全营养食品”、“可食用的化妆品”, 蜂类产品对于人体健康的益处是不言而喻的。将蜂蜜和蜂花粉配合相适宜的本草药物制成太真红玉蜂蕴本草膏, 运用于人体的食疗保健, 既达到了养生保健和防病治病的目的, 又避免了长期使用药物治病产生的各种副作用和依赖性, 同时还提高了口感, 便于患者长期服用。
1 组方特点
1.1 组成
太真红玉蜂蕴本草膏是由蜂蜜、蜂花粉、柠檬浓缩汁、红枣浓缩汁、枸杞子浓缩汁、桂圆浓缩汁、白芷、生姜浓缩汁、橘皮、益智仁、鸡内金、葛根、蒲公英、白果、桑叶、人参、阿胶、玫瑰花组成。
1.2 组方文化
在我国, 蜂产品用于养生和美容治疗的历史源远流长。现知中国最古老的汉医方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用蜂蜜治病的配方。而《神农本草经》中把蜂蜜、蜂蜡和蜂子同时列为上品药, 记载蜂蜜“味甘、平, 主心腹邪气、诸惊痫痉, 安五脏诸不足, 益气补中, 止痛解毒, 除众病, 和百药, 久服强志轻身, 不饥不老, 延年。”西晋时期我国就有人已能将混合的蜜蜡分开提炼, 分别利用。
蜂蜜, 除食用和药用外, 还可用作于防衰和增白的美容剂。晋代女子直接用天然蜂蜜抹面。《药性本草》中记载“以姜汁同蜜各一合, 水和顿服, 常服面如桃花。”《千金方》中记载“拔白生黑治年少发白, 拔去白发, 以白蜜涂毛孔中, 即生黑发, 不生;取梧桐子捣汁涂上, 必生黑者。”《妆楼记》中记载“晋代勾州双角山下, 有一美人井, 凡汲饮此井水者, 家中诞女多为非常俊美, 其原因是井旁常年有花开放, 花粉落入井中, 使井水浸过花粉, 水中含有花粉, 故美女颇多。”《本草纲目》记载以白茯苓蜜“治面黯雀斑”。《本草备要》中记载:“蜂蜜, 明目悦颜。”《御香缈录》中记载, 慈禧自入宫以后, 均以“耐冬花露”来洗脸、洗手、洗足、洗澡, 到晚年仍是“嫩质疑无骨, 柔肌似有香”。而“耐冬花露”乃用黄酒浸泡花粉, 捣碎配制而成。
以上可知, 我国古代对蜂蜜的药理、生理作用的研究与临床应用, 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1.3 组方依据
太真红玉蜂蕴本草膏是依据不同慢性病的病因及特点, 根据中医的食疗养生及中医理论, 利用药食两用、食品的四性 (温热寒凉) 五味 (酸甘苦辛咸) 、升降沉浮属性, 选用优质蜂蜜、蜂花粉和药食两用的中药饮片原料, 合理搭配, 对不同病症的慢性病进行营养补充和营养调理, 以扶正为主, 借鉴蜂产品的临床功效、药食两用中药饮片的功效、色香味营养功效俱佳的浓缩果汁的功效, 参考研究中药养生古代经典的方剂, 遵循相关中医理论等组方而成, 以达到健脾益气、滋阴补血、活血化瘀、温补脾肾、扶正祛邪、均衡营养的目的。长期坚持食用, 可以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益寿延年、提高生活品质。
1.4 组方疗效
1.4.1 健脾补肺
脾胃是人体脏腑中极其重要的器官, 《内经》中记载“脾胃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太真红玉蜂蕴本草膏的配方中含有药食同源的蜂蜜来调补脾胃、润肠通便, 同时配有生姜温中益脾胃、去湿气, 再加上消化瘀积之要药鸡内金, 消除各种肠胃积滞, 然后配用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 白芷、葛根燥湿升清, 防止脾湿壅滞。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气、补脾益肺、升清燥湿之功效。
1.4.2 滋养心肝
根据气血互相化生, 阴阳互根的道理, 在健脾益气的同时, 太真红玉蜂蕴本草膏还增加了许多滋阴补血的中药。枸杞润而滋补, 兼能退热, 为肝肾真阴不足、劳乏内热补益之要药, 配以红枣、桂圆益气血、安心神、调营卫, 再加上能补血, 清肺益阴的阿胶, 使得太真红玉蜂蕴本草膏非常适用于气血虚亏的患者。然滋补之品多粘腻且易壅滞, 为防止虚不受补, 方中佐以消导行气的橘皮和鸡内金, 使之补而不滞, 达到滋补心肝血虚的功效。
1.4.3 平补肾气
“脾为后天之本, 肾为先天之本”, 所以养生食疗必定离不开对肾的调补。太真红玉蜂蕴本草膏在补肾上主用枸杞子和益智仁。枸杞子主补肾阴, 配上暖肾缩尿固精的益智仁、白果, 使得肾精“藏而不泻”, 达到滋肾阴、益肾阳的功效。
1.4.4 活血化瘀
叶天士认为“大凡经主气, 络主血, 久病血瘀”, “初病气结在经, 久则血伤入络”, “经年宿病, 病必在络”。故对于慢性病患者而言, 血液的瘀滞是其必然存在的一个病机。因此本太真红玉蜂蕴本草膏方中巧用香气最浓、清而不浊、和而不猛、柔肝醒胃、疏气活血、宣通窒滞而绝无辛温刚燥之弊的玫瑰花来和血、行血, 既达到了活血化瘀的治疗目的, 又使得太真红玉蜂蕴本草膏本身沁香怡人。
1.4.5 清热解毒
脏腑功能失常日久最易化火成毒, 过度紧张也会“气有余便是火”, 因此, 方中用药食两用的蒲公英清热解毒、桑叶散风热, 取“火郁发之”之意, 一清降、一发散, 则体内火邪得以消除。
1.5 组方原则
动静结合, 五脏并调, 补虚兼理气, 养血亦行血;补泻同施, 虚者补虚, 实者泻实, 既可用于精血不足证, 同时又可用于便秘之实证;寒热平调, 寒而无过, 热而无燥。
2 药理作用
太真红玉蜂蕴本草膏可以增强机体各系统的运行, 完善器官及组织的机能。
现代研究显示, 蜂蜜对一些疾病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能促进组织生成、治疗创面、润肺止咳、促进消化、润肠通便、保护心血管、护肝及安神等。蜂蜜具有保健和药理功能的关键因素就是它的抗氧化性和抗菌性[2]。蜂胶中含有大量的类黄酮、芳香酸及酯、有机酸、萜烯类、醇类、酶类等物质, 具有抗细菌、抗氧化、消炎、抗病毒、护肝、抗肿瘤等多种药理学活性[3]。蜂蜜还可以补充机体所需的营养素, 特别是从食物中不容易获取的微量营养素, 使机体的营养 (特别是微量营养素) 趋于平衡, 使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功能趋于正常, 则机体免疫力提高, 自然而然身体的病症就会减轻或消失。阿胶的活性组分能够有效地保护骨髓造血微环境, 减轻环磷酰胺对骨髓组织的损伤, 保护造血组织[4];枸杞子中的枸杞多糖成分可以抗自由基, 使肾组织丙二醛水平下降, 从而起到预防肾线粒体老化、改善肾功能的作用[5];益智仁可以起到保护神经、提高学习记忆能力、抗氧化、抗衰老、抗炎、抗过敏、抗肿瘤的作用[6];玫瑰花可以调节血脂、降血糖, 抑制乳腺癌[7];葛根中的葛根素可以抑制高糖高脂, 诱导人的脐静脉内皮细胞调亡, 这一机制在防治糖尿病及动脉硬化并发症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8];鸡内金能够增加胃液胃蛋白酶的分泌量;生姜粉+阿司匹林可明显改善阿司匹林引起的胃黏膜损伤, 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9]。人参皂苷Rb1可以改善性功能。Wang X Y等[10]进行了人参皂苷Rb1对正常小鼠性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结果表明, Rb1给药后第14 d及第16 d, 小鼠跨骑和交配次数显著增加, 血清攀酮浓度、阴茎海绵体组织c GMP水平升高, 说明Rb1可显著改善小鼠性功能。
3 太真红玉蜂蕴本草膏的应用
3.1 适用人群与禁忌
3.1.1 适应病证和适应人群
(1) 适应病证:更年期综合征、贫血、干燥综合征、低血压、习惯性便秘、神经衰弱、性冷淡。 (2) 适应人群:主要针对女性患者, 尤其是有色斑、贫血、便秘、失眠、皱纹、面无光泽、面色昏暗、四肢厥冷、胃痛胃胀、食欲不振, 气血虚、更年期综合征、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其他的受益者:患有经期综合征、痛经、性冷淡、慢性肝炎、支气管哮喘、各类皮肤病、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胃肠疾病、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前列腺炎、不孕不育症等病症的人群。
3.1.2 禁忌人群
糖尿病患者、脾虚泻泄及湿阻中焦的脘腹胀满、苔厚腻者忌服用;未满一岁的婴儿不宜服用。
3.1.3 禁忌搭配
不宜与豆腐同食。豆腐味甘、咸, 性寒, 能清热散血。与蜂蜜同食易导致腹泻。同时蜂蜜中的多种酶类, 豆腐中的多种矿物质、植物蛋白、有机酸等, 二者同食不利于人体的生化反应。不宜与韭菜同食。韭菜含维生素C丰富, 容易被蜂蜜中的矿物质铜、铁等离子氧化而失去作用。另外, 蜂蜜可通便, 韭菜富含纤维素而导泻, 容易引起腹泻。不能用沸水冲饮。蜂蜜含有丰富的酶、维生素和矿物质, 若用沸水冲饮, 不仅不能保持其天然的色、香、味, 还会不同程度地破坏它的营养成分。因而最好用不超过35℃的温水冲饮。《金匮要略》记载:“生葱不可共蜜食之, 杀人。”蜂蜜的营养成分比较复杂, 葱蜜同食后, 蜂蜜中的有机酸、酶类遇上葱中的含硫氨基酸等, 会发生有害的生化反应, 或产生有毒物质, 刺激肠胃道而导致腹泻。蜂蜜不宜与孜然同食, 易上火伤肝, 眼红肿。
3.2 其他应用
太真红玉蜂蕴本草膏除了可以食用来温脾养胃, 健脾益气, 调补心肺、肝肾外, 还可用于外用面膜 (每周3次, 每次2 g, 同其他面膜合用更佳) 。
4 结语
现代许多慢性病 (包含女士常见病) 单纯用西药治疗大多治标不治本, 能够暂时缓解患者痛苦的症状, 却无法根治疾病, 易复发, 且需要患者长期服药。而太真红玉蜂蕴本草膏是将蜂蜜与本草结合, 药食结合, 制成膏药, 既拥有本草方剂本身的治疗作用, 又方便食用携带, 口感还很好, 利于患者长期服用, 所以太真红玉蜂蕴本草膏比单纯的西医治疗更值得推广, 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再加上当今美容、养生、中医、蜂产品、营养、运动等健康知识的传播和各种健康手册的宣传, 使得这种食疗方式更能为大众所接受。
参考文献
[1]王会梅, 徐桂华, 王丹文.中医食疗的理论与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10 (4) :69-71.
[2]谢文闻, 童越敏, 何微莉, 等.蜂蜜保健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2, 18 (10) :58-63.
[3]刘楠楠, 于丹, 王延卓.蜂胶的提取技术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蜂业, 2013, 64 (31) :35-37.
[4]陈慧慧, 冯明建, 朱海芳, 等.阿胶药理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评价, 2014 (1) :23-26.
[5]李进, 李淑珍, 冯文娟, 等.黑果枸杞叶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科学, 2010, 13 (5) :259-262.
[6]陈萍, 王培培, 焦泽沼, 等.益智仁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3 (4) :617-623.
[7]贾佼佼, 苗明三.玫瑰花的化学、药理及应用分析[J].中医学报, 2014 (9) :1337-1338.
[8]张杰, 郭茂娟, 薛亮, 等.终末糖基化产物、高脂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途径及葛根素的保护作用[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 29 (1) :38-40.
[9]丁顺, 王昕.生姜对阿司匹林诱发胃溃疡大鼠的胃黏膜保护作用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 (21) :22-24.
[10]Wang X Y, Zhang J T.Effect of ginsenoside Rb1 on mouse sexual Function and its mechanism[J].Acta Pharm Sin, 2000, 35 (7) :492-495.
中医食疗与保健论文(优选8篇) | |
第一篇:婴幼儿儿童保健中应用食疗干预的效果 | 第二篇:太真红玉蜂蕴本草膏食疗组方、药理及运用 |
第三篇:中医食疗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作用分析 | 第四篇:南极科学考察工作者的食疗保健探析 |
第五篇:傣族药食同源中的多样性及功效调和 | 第六篇:消化性溃疡的中医食疗与保健探析 |
第七篇:姜的食疗功效和保健妙用 | 第八篇:少数民族医学中驼乳的食疗保健应用 |
食疗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借助有利于病情恢复的食物来对治疗效果起到促进作用,也被叫做食治、食养等[1].中医食疗即依中医理论之指导,对食物的性能、制作方法和食用方法进行分析,同时了解不同食物之间的协同或拮抗作用,通过合理搭配,使食物的疗效发挥到最...
中医食疗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食物的性能、配伍、制作和食法以及食物与健康的关系,并利用食物来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近年来,随着现代疾病谱的多样变化,与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饮食对疾病防治的重要性,...
亚健康状态表现为多系统、多脏器功能失调,中医学更注重分析人体功能状态,即强调整体,表明机体是相互联系的整体,而人与自然界是不可分离的整体,脏腑功能与生理状态息息相关,同社会环境也紧密相连,具备该思维方式对于亚健康状态的诊治来说更具理论优势。...
糖尿病最重要的起因就是没有合理的饮食,如果改善饮食习惯就可在一定程度上让胰岛细胞减压,有利于整个疾病的康复[6].在糖尿病治疗方法的“五驾马车”中,饮食疗法是这套马车的驾辕之马,也是糖尿病的一项基本的治疗方法[7].中医通过饮食来治疗糖尿病最早可追...
中医学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认识到食物具有阴阳的属性,同时具有一定的补泻功效,食疗已经成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食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逐渐被纳入到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中,食疗离不开护理,因此对肿瘤患者的食疗护理进行研究也...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心肌梗死、慢性肾脏...
中医食疗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研究食物的性能、食物与健康的关系,并利用食物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方法。在提高疗效上,与药物起着同样的重要作用。中医素有食治胜于药治,药补不如食补之说。水肿患者由于病因病机、治疗原则的不同,在饮食上也因人而异,...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水平呈现持续性升高状态为基本特征的全性身慢性血管类疾病[1].本文对高血压患者应用中医食疗方案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
食疗即饮食治疗,亦称食治、食医、食养、药膳。中医食疗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食物的性能、配伍、制作和服法,以及食物与健康的关系,并利用食物来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包括食物疗法和药膳疗法。食疗中食的概念远比药膳宽泛,它包含了药膳...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绝大部分人的温饱问题已经得到解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生活质量,有其对美味佳肴、健康长寿的追求日益迫切。下面是营养与食疗论文8篇,供大家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