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长久高血压往往导致心、脑、肾等多部位损伤,严重者会使人丧失工作能力或致残,这对家庭及社会都将是一项沉重的负担。运用中医体质学理论,通过中医膳食进行调理来改善并治疗高血压不仅方便实用,且花费较小,可大大减轻社会及家庭负担。
关键词: 原发高血压; 中医体质; 食疗;
原发高血压是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在2002年有调查研究显示,全国患有高血压的患者达到将近1.6亿,比1991年增长了31%,这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球比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针对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进行辩证,再利用中医膳食来调理病理体质来降低血压。这对减轻患者及其家庭的社会压力及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对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1 、原发高血压常见体质
中医体质大致分为阴虚质、正常质、湿热质、阳虚质、气郁质、痰湿质、气虚质、特察质和瘀血质。如今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的体质分型已做了比较多的大规模的研究,邓氏原发性高血压体质进行了分类,分为阳亢和痰湿两大类型,分类依据是临床特征和高血压的病机,认为高血压病理变化的整个过程都伴有两种体质类型的变化。朱氏等随机对103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研究发现,原发性高血压的易患性体质主要是阴虚质和痰湿质。朱氏等1年里汇集我国9省市一般人群的中医体质和健康状况的横断面调查数据结果表明,主要影响原发性高血压的体质的因素包括痰湿质、阴虚质和气虚质。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体质类型多以痰湿质、阴虚质为主的患者多为原发性高血压。
2、 原发高血压的中医食疗
中医食疗是控制高血压的比较简单有效的方法,其特点在于能够针对不同的症候采用不同的干预方法。像阴虚质和痰湿质的患者在饮食方面的干预措施就有所区别,前者因其体内精、津、液亏损,侧重于滋阴生津、壮水制火,后者健运失司,聚湿生痰,痰浊中阻,侧重于健脾利湿食物。根据人体体质类型的不同,以辨证论治为核心,根据体质的差异,进行针对性、个体化的中医膳食调护,会使原发高血压的治疗疗效事半功倍。
3、 中医食疗治疗原发高血压临床研究
现今中医食疗对阴虚质研究较多,沈翠珍,彭美慈等10例小样本的先导性研究表明干预后实验组患者阴虚体质明显改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下降。患者面色潮红、失眠、头晕耳鸣、腰酸、心烦等阴虚症状也明显减少。李丽萍,沈翠珍等[1]对86例浙江社区中老年高血压阴虚体质患者研究显示:通过6个月中医调护,干预后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下降。面色潮红、口干、手足心热、盗汗和心烦等症状明显改善。沈翠珍,彭美慈等[2]研究和徐鹏敏,陈欢欢[3]的两份研究结果均表明,中医食疗对改善阴虚体质是有效的。干预四周后实验组患者阴虚体质类型的数量逐渐减少,阴虚体质的表现逐渐消退。在经过十二周治疗后,绝大部分表现明显消退;首先心烦、头晕、盗汗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其次是面部和舌头表现有所改善,出现面色潮红、舌红少苔的迹象等。这些研究说明,通过科学合理的中医膳食调理可以有效改善阴虚型体质,也证明病理体质是可以调理的,支持体质可调论。
相对而言,痰湿质研究较少。沈翠珍,孙秋华[4]等选择中年高血压痰湿体质患者112例随机对照试验,采用个性化食疗方案,研究结果显示,中医食疗也可以起到改善痰湿体质的作用。治疗12周后,患者痰湿体质得分有明显下降趋势,患者生存质量8个维度的得分均提高,但同期对照组患者生存质量各维度并无任何改变。这说明中医食疗对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病人胸闷、身重不爽、困倦、痰多等不适症状较前减轻。辛宝针对106例痰湿体质高血压病患者采用个体化中医食疗方法,通过健康评价量表来评估生存质量的研究结果与上述一致,说明中医食疗可作为早期治疗,延缓用药及改善生存质量的首选方法。
4、 结 论
在生命科学范畴中,中医体质学为其中一部分,注重调节人体整体机能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个体体质的差异性是中医体质学的主要特色,根据患者体质特征寻找发病规律和原因。通过中医体质学理论,以体质为辨识基础,辩证施膳,通过膳食来调节病理体质,可以降低血压,减少抗高血压药物的用量,增加了患者疾病康复的信心,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痰湿质的患者易感高血压,并且比阴虚质的心血管更容易受损且预后较差,但近几年对痰湿质研究寥寥无几,因此我们应加大对高血压痰湿质研究,运用中医食疗方法提高原发高血压患者整体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丽萍,沈翠珍,等.高血压阴虚体质患者中医调护效果的探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6-17.
[2] 沈翠珍,彭美慈等.中医食疗对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作用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9,44(6):510-512.
[3] 陈欢欢.中医食疗对中年高血压阴虚体质患者作用的研究.中国保健营养.2013,01:90
[4] 沈翠珍,孙秋华,等.中医食疗对高血压病人痰湿体质作用的研究,护理研究.2011,25;510-512.
食疗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借助有利于病情恢复的食物来对治疗效果起到促进作用,也被叫做食治、食养等[1].中医食疗即依中医理论之指导,对食物的性能、制作方法和食用方法进行分析,同时了解不同食物之间的协同或拮抗作用,通过合理搭配,使食物的疗效发挥到最...
肉苁蓉是我国常用中药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具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的功效。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肉苁蓉药材为列当科植物荒漠肉苁蓉(CistanchedeserticolaY.C.Ma)或管花肉苁蓉[Cistanchetu-bulosa(Sc...
国外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每年大约有33%的人出现过睡眠障碍[1].失眠症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2].失眠多与心理应激、焦虑、抑郁[3-4]、生活事件带来的不良情绪反应等心理因素或疾病相关.在医学领域内,不寐和失眠症有中西医之分,内容上也有一定的区别.失眠是一...
中医食疗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食物的性能、配伍、制作和食法以及食物与健康的关系,并利用食物来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近年来,随着现代疾病谱的多样变化,与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饮食对疾病防治的重要性,...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1],斑块的破裂和血栓的形成是心脑血管急性发病的主要原因。从中医角度来说,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瘀毒阻于脉络、血液瘀滞而致脉络失畅,是血瘀、痰浊、邪毒所致的本虚标实之证。颈动脉作为...
体质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生命现象,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以及心理状态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体质分类理论很多,目前基本认可的中医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
食疗是指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利用不同性味的饮食调整人体功能和治疗疾病的一门科学。中医认为,民以食为天,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治病当论药功,养病方可食补。诸多国医经典都论述了疾病康复与饮食调理之间的密切关系。肿瘤患者在进行化疗后身体虚弱...
《太平圣惠方》是我国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修的大型综合性方书,以临床实用为目的,充分反映了北宋前期的医学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太平圣惠方》对痹病的认识主要是继承《黄帝内经》与《诸病源候论》的观点,认为腰脚湿痹是风、湿、冷三气相攻而成也....
2型糖尿病是因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的疾...
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与当今的腹泻相对应.近些年,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及长期不当饮食,使与膳食有关的疾病随之增加,泄泻就是其中之一.历代医家均重视饮食与起居的调护,现将泄泻食疗的源流梳理考证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