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食疗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食疗学论文 >

气虚体质者运用饮食疗法的显著效果

来源:甘肃科技 作者:李秀琴,吴成斌
发布于:2021-04-16 共3780字

  摘    要: 探讨饮食疗法在气虚体质者中的应用效果。选择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2017年6月-2018年5月门诊就诊的气虚体质者197例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99例和对照组98例,治疗组用饮食疗法治疗,对照组补中益气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0.81%,两组比较,P<0.05。饮食疗法在气虚体质者中的应用效果显着。

  关键词: 饮食疗法; 气虚体质者; 应用;

  中医体质理论渊源于《内经》,临床应用于东汉,发现与宋元清明,理论体系构建于现代,并得到深入研究与快速发展。目前中华中医药学会以王琦提出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为行业标准[1]。结合临床实践,提出了体质九分法,即平和体质、气虚体质、阳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阴虚体质、气郁体质、血瘀体质、特禀体质。根据有关研究显示,九种体质分型在亚健康人群中排序以气虚质为首,所占人群比例约为12.71%,气虚体质和气郁体质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多发体质,且躯体疲劳以气虚体质程度最重,所以对于气虚体质的调理尤为重要。气虚体质是由于一身之气不足,以气息低弱、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它的主要成因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加上后天失养,如孕育时父母体弱、早产、人工喂养不当、偏食、厌食,或因病后气亏、年老体弱等[2,3,4,5,6,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2017年6月-2018年5月的197例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治疗组99例中,男45例,女54例;中位年龄53岁。对照组98例中,男47例,女51例;中位年龄55岁。两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着性(P>0.05)具有可比性。
 

气虚体质者运用饮食疗法的显著效果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给予气虚体质的饮食指导:虚体质的人宜吃性平偏温的、具有补益作用的食品,比如五谷可用粳米,粳米甘平,以煮粥食,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五果宜葡萄,葡萄益气倍力,久食轻身延年;五菜选南瓜,能补中益气、解毒杀虫;五畜宜选牛肉,补气与黄芪同功;海产可选鲢鱼,温中益气;中草药中宜选山药,功效健脾胃、补肾气、止泻痢、润皮毛。气虚体质对食物的寒热之性很敏感,平时多吃温性的食物即可,大热大寒的食物都不太适宜[19,20,21,22,23,24,25]。

  宜吃性平偏温,具有补益作用之品。如大枣、苹果、橙子;白扁豆、南瓜、红萝卜、莲藕;鸡肉、猪肚、牛肉、羊肉;淡水鱼、泥鳅、黄鳝;糯米、小米、黄豆制品等。烹调法:焖、炖、煮、蒸、熬、煲等。下面给出了一些烹制健康食谱:

  1)加味黄芪粥。材料:生黄芪、薏米各30g,赤小豆15g,鸡内金末9g,糯米30g,金橘饼1个。做法:黄芪加水过量煮20min,去渣后再加入薏米、赤小豆煮30min,最后加入鸡内金末和糯米煮粥。每日1剂,分2次服食。每次服后食金橘饼1个。连服2-3个月。

  2)黄芪阿胶粥。材料:黄芪15g,阿胶10g,粳米30g。做法:黄芪水煎取汁,用药汁煮粳米为粥,把阿胶兑入粥中。补气养血。每日1次温服。

  3)参枣米饭。材料:党参10g,大枣20个,糯米250g,白糖50g。

  做法:将党参、大枣泡发,煮0.5h捞出汤备用,糯米蒸熟把枣摆在上面,再把汤液加白糖煎熬成黏汁,浇在枣饭上即可。作主食食用。

  4)山药粳米粥。材料:粳米180g、山药30g

  做法:将山药洗净切块,将山药和粳米一起入锅,加清水适量煮粥,煮熟即成。每天2次。

  功效:补中益气,益肺固精。适合气虚体质者,亦可用于肺、脾肾偏虚的人辅助调养。

  5)归芪鲤鱼汤。材料:鲤鱼1条(约500g),当归15g,黄芪50g。做法:将当归、黄芪用纱布包后与洗净的鱼同煮。补气养血通乳。饮汤吃肉。

  6)糖枣荔圆。材料:大枣、桂圆、荔枝各50g,三七粉5g,食糖适量。做法:将大枣放砂锅中加水过量烧开,小火煨5min,再加入其他各物煮沸,用小火煨10min,加食糖调匀即可。每日1次温热过量食之。

  7)党参黄芪乳鸽汤。材料:党参60g、黄芪30g、红枣5个,乳鸽2只。做法:将乳鸽宰后洗净,除去内脏,和党参、黄芪一起放入砂锅内,生姜2~3片,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煲1h,调入适量食盐和少许清油即可食用。

  功效:补中益气,调和脾胃。适合气虚体质者,亦可用于

  8)西湖牛肉羹。材料:适量牛肉、豆腐、芫荽、草菇

  做法:牛肉、豆腐、芫荽、草菇切丁,先将清水烧开,加入切好的牛肉、豆腐、草菇共煮5min,加入调味再煮片刻,加入芫荽即食。每周2~3次。

  功效:补气健脾。

  9)升麻炖大肠。材料:猪大肠250g,黑芝麻100g,升麻9g。做法:先将猪大肠洗净,加适量清水置砂锅内,将升麻用纱布包好,同黑芝麻一起放入砂锅炖至猪大肠烂熟,去升麻加调料,分2次吃肠喝汤。功效:治疗脏器下垂。忌食煎、炸、烧烤、腌制食物;忌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品,忌食发霉、含防腐剂、加工调味品、人工色素的食品。

  1.2.2、 对照组

  采用补中益气丸(浓缩丸)口服,一次8~10丸,一日3次。

  2 、疗效观察

  2.1、 观察方法

  主要观察记录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气虚体质者的自觉症状及体征:症状是;说话声音低弱,少气懒言,喜静喜卧,缺乏力量,容易疲劳,平时头晕、健忘,血压偏低,容易生病,环境适应性极差,不耐受寒邪、暑邪、风邪,冬天容易受寒,夏天容易中暑,最怕季节转换、气温骤升骤降。所以说严寒酷暑,逢风落雨,首当其冲病倒的往往是气虚体质的人。

  体征是面色萎黄或淡白,容易出汗,毛发无光泽,大便溏泄,舌质淡红、胖嫩、舌边有齿痕,脉象虚缓,肌肉松软,还常表现为乳房、臀部下垂,皮肤无弹性,身材臃肿或病后抗病能力弱,易迁延不愈;易患内脏下垂,虚劳等,比如胃下垂、子宫脱垂和脱肛,凡是长期有这种病的人,病前的体质基本上是以气虚为主。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胆小而不喜欢冒险。

  2.2 、疗效评价

  一般于用药后4周末开始评价疗效,主要根据治疗前后面色、舌苔、大小便、精神4方面以总数减少的百分率进行评价。治愈:总数≥95%;显效:总数≥70%;有效:总数≥50%;无效总数<50%。

  2.3、 治疗结果

  两组病例皆随访30例,发现对照组复发率为62%,而治疗组未见有复发病例,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结果及疗效比较
表1 两组治疗结果及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调养气虚的原则是补脾、健脾,因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是气虚体质的最薄弱环节。医学发展的趋势,正由指向疾病的医学向指向人类健康的医学转化,这正契合了中医养生“治未病”的思想[6,7,8,9,10,11,12,13,14,15]。体质既具有相对稳定性,又具有一定的动态可变性,因而体质是可调的,通过本草食物可以改变病理体质,这就使本草养生调理体质达到健康状态成为中医养生的新目标。追溯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时代,人们就对养生有着精辟的见解。《内经·摄生·调食》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养益气。”短短几个字,概括了本草养生的精髓。我们根据王琦教授提出的九种体质的分类及其理论依据,再结合本草养生的相关理论,选取日常生活中最平凡的谷、果、畜、菜,根据其性味归经的特点运用于中医九种常生活中最平凡的谷、果、畜、菜,根据其性味归经的特点运用于中医九种体质的养生[16,17,18]。

  综上所述,针对气虚体质者,单纯西医疗效欠佳,特别是反复发作的病例。饮食疗法安全,无副作用,但不可操之过急。

  参考文献

  [1]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297-374.
  [2]王琦.论中医体质研究的3个关键问题(下)[J].中医杂志,2006,47(5):329-332.
  [3]王琦.中医体质学研究与应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4]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
  [5]王琦,靳琦.亚健康中医体质辨识与调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6]王琦.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科技导报,1994,18(02).
  [7]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04(001).
  [8]刘良徛.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现状[J].江西中医药,2000,31(03).
  [9]匡调元.中医病理研究[M].1980.
  [10]郭长青,段莲花,郭妍.9种体质经络养生与治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11]何裕民,楚更武.体质的聚类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05).
  [12]母国成.中医体质学说及其异化[J].新中医,1983,15(09).
  [13]田代华.论体质与证候[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83,7(01).
  [14]王前奔,王前飞.中医体质的现代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3,14(04):1-3.
  [15]何裕民,楚更武.从体质调研结果探讨因时因地制宜治则[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86,27(05).
  [16]王琦,盛增秀.中医体质学说[M].南京:江苏科技技术出版社,1982:15.
  [17]孙理军.中医体质理论研究述评[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9(6):1-7.
  [18] 王琦.中医体质学研究与应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19]张笑兴.浅谈中医体质养生本草及妙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24(12):108-110.
  [20]胡梦奕,杨新艳,叶海勇.中医体质学研究进展[J].国医论坛,2015,30(6):67-70.
  [21]孙悦,丁成华,方华珍,等.浅论中医“治未病”思想在亚健康防治中的意义[J].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16,31(11):4488-4490.
  [22]吴鸿,高水波.浅析中医“治未病”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1):1196-1197.
  [23]钟少晖,刘绮.膳食调理对中医体质影响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海南医学2015,26(23):3517-3519.
  [24]柴可夫,谷英敏,马纲,等.基于中医体质学说及治未病思想的食材学的建立[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7):1580-1582.
  [25]梅雨霖.平和体质的饮食与经络调养[J].老友,2013(9):57-57.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呼吸科 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心血管专科
原文出处:李秀琴,吴成斌.饮食疗法在气虚体质者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2020,36(22):151-153.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中医食疗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