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 语
目前,国内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可谓是如火如荼,各大移动运营商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崛起。然而,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数字内容版权保护问题却层出不穷,而且屡禁不止,迟迟找不到有效的解决措施。在国外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先进国家已经形成自己独特、成熟并且相对完善的版权运营模式之际,我国的移动互联网版权保护机制构建还处于探索阶段。法律法规的不健全、运营模式的不成熟、政策监管的不规范、技术应用的落后,等等问题都严重制约了国内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深度和广度。
通过对本论文的研究,一方面,国内的众多移动运营商已经意识到数字内容版权保护的重要性,并且有针对性地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的移动互联网处于一个利好的大环境,政府政策的支持、新技术的研发、公众法律意识的增强等条件都为移动互联网的版权保护提供了机遇。但是,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在萌芽相对较晚,后天发育环境不良,在移动版权运营上确实存在很多不足与缺陷,盈利模式不成熟,技术保护手段落后,在国际上难以形成强有力的集群竞争力。虽然国内的众多具有影响力的移动互联网企业已经采取行动,并且建立版权保护联盟,但是由于还未探索出一套成熟的版权保护机制。所以,我国在数字内容的版权保护过程中仍面临着各种威胁与挑战。
经过对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及问题的深刻探讨,本论文再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移动互联网版权生态链”的理论。通过对其概念、构建环境、运行结构、运营模式的分析,描述了该模型的基本架构和系统框架。
通过对腾讯文学、百度文库、小米科技有限公司、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优酷视频几大企业的调研,进一步探就了“移动互联网版权生态链”的实施效果,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总结各方建议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移动版权生态链”模型。最后利用“利益相关者”的分析方法,提出在构建和执行“移动互联网版权生态链”的过程中,如何从法律法规、政策监管、运营模式、技术应用四个方面推动和促进其发展。在本论文的研究过程中,移动互联网的版权保护问题仍在不断出现,移动运营商的运营模式也在探索中不断成熟。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数字内容版权产业的发展,尽早实现与国际接轨。所以,本人会持续关注国内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变化,以期及时更新研究成果,对我国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版权保护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更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卢赫。国内外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现代电信科技,2009(7)。
[2] 雷军。移动互联网,版权发展的新时代[J].中国版权,2014(1)。
[3] 赵晨。中美数字出版发展浅析[J].科技与出版,2014(5):113-114.
[4] 王雅平。移动互联时代版权保护需先行[J].中国电信,2011(9)。
[5] 袁蓉蓉。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数字版权保护[J].新闻传播,2014 年(7)。
[6] 王亮、刘晓丹。数字版权管理导论[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6 月第一版。
[7] 李华义。移动互联网时代图书出版的版权保护及创新措施研究[J].出版广角,2013:12.
[8] 傅春晓。我国网络出版的版权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北京印刷学院硕士毕业论文,(20140101)。
[9] 郭丹。网络知识产权法律保护[M].哈尔滨教育出版社,2006.
[10] 王迁。网络环境中的着作权保护研究[M].法律出版社,2011.
[11] [德]尼克拉斯·卢曼。《法社会学》[M]. 宾凯,赵春燕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12] 于梦溪。盛大文学全版权运营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5(3)。
[13] 夏萍。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问题及政府监管研究。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0320)。
[14] 殷月红。国外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究现状可视化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4(6)。
[15] 何鹏。在线应用程序商店 App Store 的版权侵权过错认定[N].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3(3)。
[16] 王虎跃。数字版权保护与其商业价值实现的平衡问题--以苹果模式为例[D].西南政法大学,2012(3)。
[17] 黄放。浅谈“App Store”的商业模式[J].价值工程,2011(14)。
[18] 网易娱乐专稿。飞行者 CEO 钟声:国内可借鉴苹果数字音乐销售模式[ED/OL].2011‐9‐22
[19] 宋慧献。版权生态鱼版权创新[J]知识产权,2006(96)。
[20] 曾小华。文化·制度与社会变革[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年版。
[21] 张朝阳:百度再这样盗版视频,章子怡会变得和汪峰一样穷[ED/OL].2013‐11‐14
[22] 黄蓉。网络环境下数字版权保护与限制问题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20130501)。
[23]数字版权保护需预防 DOI 技术成有力手段[ED/OL].2012-7-16
致谢
两年的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作为一名提前毕业的学生我对这所学术氛围浓厚的学校充满了不舍与感恩。在这所知识的殿堂中我不仅学会了如何读书,如何思考,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做人。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需要感谢的人太多,需要铭记的事也太多。
首先,我要由衷地感谢我的指导教师王老师两年中对我的指导与教诲。作为一名优秀导师的学生,我在倍感荣幸之时,也倍感压力。我深知,无论是您的悉心指导还是严厉苛责都是为了我好,为了使我成长得更好。在您的指导下,我不仅完成了学术研究并形成学术成果,而且深刻体会到,要想做好学问,必须做好人,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基础,刻苦的钻研精神是根本,实践出真知。
其次,我要感谢在两年的时间里教授我学位课程的每一位老师,你们的专业素养令我深深地折服,你们的敬业精神同样值得我们赞扬。是你们引领我走进出版的世界,走进图书的世界,是你们告诉我:作为一个读书人应该具有一颗明亮的心,这样才能做出好书。
最后,我要感谢陪伴了我两年的同学,是你们的宽容与理解让我明白只要真心付出,必然会得到回报。和你们朝夕相处的时光是我人生中最快乐的一段记忆,我会永远记得我们之间的友谊,那包含着汗水、泪水与笑容的友谊。在以后的日子里,虽然我们不能再时刻相伴,但我会永远感谢我们曾一起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