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医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保健医学论文 >

亚健康人群中医体质类型的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1-06 共2734字
论文摘要

  世界卫生组织(WHO) 为健康提出的定义是: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的虚弱现象,而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前苏联学者 N·布赫曼教授提出,人体除了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之外,还存在着一种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又称灰色状态) 。我国学者王育学称之为“亚健康状态(Subhealth)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亚健康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据中国亚健康研讨会公布的数据: 我国人口 15% 属于健康,15% 属于非健康,70%属于亚健康。我们通过对江苏省中医院 120例亚健康人群进行中医四诊,分析其体质类型,希望为中医在亚健康领域的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以2013 年1 月1 日至2013 年6 月30 日在江苏省中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亚健康状态人群120 例作为调查对象。

  1. 2 病例纳入标准

  根据 WHO 关于健康的定义,并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以及王琦等制定的《亚健康状态筛选表》,确定亚健康状态的判断标准为: ①持续 3 个月以上反复出现的不适状态(如疲劳、睡眠紊乱、疼痛、抑郁寡欢,焦躁不安、急躁易怒,恐惧胆怯,短期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 或适应能力显著减退(人际交往率减低、人际关系紧张等) ,但能维持正常工作; ②各种仪器和生化检查不能确诊为疾病。

  1. 3 病例排除标准

  不符合亚健康判断标准; 妊娠、哺乳期妇女; 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 近 1 个月有外伤、手术、外感等急性病史者。

  1. 4 中医体质分类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分为气虚体质、阳虚体质、血虚体质、阴虚体质、阴阳两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瘀血体质、气郁体质、热性体质 10 种偏颇体质类型。

  1. 5 试验仪器

  中医四诊仪(舌面脉信息采集体质辨识系统) 由上海道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2、 结果

  2. 1 亚健康人群病变脏腑分布情况

  120 例亚健康人群中,涉及肺系 1 例,心系 4 例,肝系 13例,脾胃系 30 例,肾系 72 例,其病变脏腑主要涉及肾、脾两系。见表 1。

 论文摘要

  2. 2 亚健康人群体质分布情况

  120 例亚健康人群中,湿热体质 1 例,气郁体质 2 例,血瘀体质 2 例,血虚体质 3 例,阴阳两虚体质 5 例,阴虚体质 9例,痰湿体质 7 例,阳虚体质 14 例,热性体质 22 例,气虚体质 55 例。其体质分布主要以虚为主,尤其以肾气、肾阳、脾气亏虚为主。见表 2。

  论文摘要

  3 讨论

  现代医学普遍认为,亚健康是指人的身心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低质状态,是由于躯体、心理、生理、情感、社会等方面因素导致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失衡、功能紊乱,机体无明确的疾病,表现出疲劳、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适应能力减退等症状。亚健康具有 3 大特征: 普遍性,约 75% 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②隐匿性,大多为主观症状,现有仪器很难对亚健康进行确诊。双向性,即既可向健康逆转,又可向疾病发展。

  《医学源流论》曰: “凡人之所苦,谓之病”。虽然现代医学不能找到“亚健康”确切的病理基础,不能明确诊断为现代医学的某种疾病。但中医以其独特的“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形神合一”的生命观,通过望、闻、问、切,观察亚健康人群所表现出来的乏力、头昏沉、失眠等身心不适症状,动态的把握机体各种信息变化,归纳为中医的某些“证”。中医体质学说在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基础上,以人的体质为认知对象,将四诊收集的各种现象和体征,加以分析、综合和概括,判断为“气虚体质”“阳虚体质”等,弥补了西医体检在亚健康诊断方面的不足,在亚健康的治疗、护理等方面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顺应了个体化医学的发展要求。

  中医四诊仪由专业研发人员通过挖掘和整理名老中医经验并结合现代算法软件来实现“四诊合参”。该仪器能模拟“望、闻、问、切”,运用数码相机、自动成像技术、图像分析软件采集舌象、面象; 通过物理感应,分析脉搏的波形、谱形,辨别出浮沉迟滑等 20 多种脉象; 并按照标准流程向患者问诊,为中医客观化研究创造了条件。

  从上述研究中发现,亚健康人群的病变脏腑主要集中在肾脏(60. 00%) 、脾脏(25. 00%) ,亚健康人群的体质主要表现为肾气虚体质(35. 00%) 、肾阳虚体质(10. 00%) 、脾气虚体质(10. 00%) 。张景岳认为“夫生化之道,以气为本。”亚健康人群局部内环境失调,必首先伤及人体正气。通过对亚健康人群的观察,初步可得出以下结论: ①以虚为主。虽然亚健康人群尚未达到“虚以致病”的程度,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导致人体正气不足仍应成为亚健康的病理基础。②病位多见于肾、脾,且以肾为主。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增大,长时间的超负荷运转,夜长昼短的作息习惯,“思则伤脾,劳则伤肾”,耗气伤阳,损耗先后天之精气。③多涉及阳气的亏虚,尤其是肾气、肾阳的亏虚。“气者,人之根本也”。气的功能不足是各种不适症状产生的根本原因。亚健康人群,由于各种因素使肾气虚耗,久则耗伤肾阳,而表现出躯体、心理、社会适应性的不适症状。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论衡·气寿篇》云: “强寿弱夭,谓禀气沃薄也。夫禀气沃则体强,体强则寿命长,气薄则其体弱,体弱则多病,寿短”。可见,中医对健康的认识,是将“阴平阳秘”“阴阳平和”“元气充足”作为身心和谐的健康标准。人体之气,来源于父母的先天精气、饮食物中的水谷精气和自然界的清气。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肾功能低下,是气虚体质形成的重要病理基础。

  肾主一身之阳气,为人身之根本,元气发生之主,其所藏的精气主宰人的生长、发育、成熟。肾气一亏,则元气寝弱而语音喑者有之。而脾胃之气既伤,则元气亦不能充。因此,阳气是生命的动力,人体各脏腑组织、经络发挥正常的功能,人体的精、血、津液的生成、输布和运行皆有赖于阳气的气化、推动、激发、固摄作用。阳气旺盛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张景岳亦云: “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

  亚健康所表现出来的正常生理功能减退,其实质就是体内阳气不足所致的失衡状态。因此,对于亚健康人群来说,首要的应是强调对人体阳气的维护。

  参考文献:
  [1]李万林,黄靖宇. 亚健康状态中医学干预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6) : 254.
  [2]孙涛,王天芳,何丽云,等. 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 1 -2.
  [3]王琦,高京宏,李英帅,等. 亚健康筛选方法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11) : 725 -728.
  [4]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S].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
  [5]张光霁. 论未病不等于亚健康[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9) : 1113.
  [6]孙贵香,张冀东,刘朝圣,等. 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的评估体系初探[J]. 中医研究,2012,25(5) : 3.
  [7]徐中环. 浅论重阳气在亚健康调治中的意义[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4(2) : 18 -20.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保健医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