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土木建筑论文 > 城市规划论文 >

高架桥桥下空间改造和利用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6-30 共2424字
摘要

  高架桥的出现意味着城市的交通体系从横向交通向竖向交通的转变,这样的空间形态趋势是由城市内交通日益拥挤的现状所决定的。 在日本这个地少人多的岛国国家,地铁和火车交通都是往地下竖向发展的,但我国根据自身的国情和土地规划的开发程度出发,对立体式交通体系的规划还尚且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当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地下资源的利用和废弃空间的使用上时,本文结合各地地域性特点,提出了一些关于高架桥桥下空间利用的建议。

  1 桥下的空间的存在现状

  绿化的使用成为了目前国内大城市里高架桥下空间的主要形式。 但如今,桥下空间还存在四个主要问题:一是空间的浪费;二是功能形式的单一;三是通风采光效果差;四是空间的使用管理杂乱无章。 正因为这些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有关部门和市民的重视, 所以高架桥桥下空间通常都是被私人违规霸占,不仅使得周围环境脏乱差,而且还有可能对桥体结构和对桥上行驶的机动车辆受到安全的威胁。

  2 桥下的空间的消极影响

  首先得肯定高架桥能够带给社会便利的条件,其不仅改善了城市交通拥堵情况,还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与建筑的小体量空间不同的是,高架桥下的空间体积远远大于与之相邻的街区空间体积,并且由于桥体本身的特殊功能要求,导致桥上空间实用性功能充分发挥作用而桥下空间则造成资源浪费的现状。

  其次,从建筑美学出发,高架桥下缘的带状结构与底下的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所组成的结构体系割裂了原有的自然街区,所以才造成了街道两旁的紧密联系的视觉效果不复存在。

  最后,因为高架桥桥面遮挡住了阳光,下部空间易造成通风采光不足、雨水无法渗入等问题,这直接使得高架桥下积攒了更多的灰尘。 不仅如此,机动车的尾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这些都需要通风良好的环境来排放出去的,但桥下空间无法做到这一点,因此也就造成交通中产生的空气污染无法清除的原因。 另外,昏暗的桥下环境还成为了一些城市犯罪分子理想场所。

  3 桥下的空间改造和利用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机动车数量增长迅速,面对较大的交通量,有关部门的解决办法是拟建高架桥快速路,缓解城乡交通问题。 但从长远看,高架桥势必会被新的交通形式,如高铁、地铁等所取代,最终这些城市的记忆也会被抹杀掉。 因此,改造高架桥桥下空间势在必行。 但是,在城市设计阶段就缺乏系统的整体规划,高架桥桥下空间常常被设计者们忽视。 我们可以把那里比喻成一个潜伏期的“炸弹”,谁也无法预料到它什么时候会成为城市的累赘。

  4 桥下的空间的利用

  (1)公共停车场。 虽然有些城市利用兴建立体停车场的形式改善城市内停车位严重不足等问题, 但是此方案投资成本大,风险也大。 因此,这种还需要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里开发一些有利用价值的土地作为立体停车的投资基础,此做法估计还得规划部门进一步商榷。 但是如果把一些已经存在了的消极空间改造成城市公共停车场,则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效果。

  (2)运动娱乐场。 城市里的人们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这时候他们需要一些活动场地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体育娱乐活动。 高架桥桥下空间则完全符合这方面的要求。 在靠近市民居住环境的高架桥下适当布置像羽毛球馆、篮球馆等开放型的运动场所,又或者给老年人和儿童提供下棋、玩耍等要求的设施,来满足他们的使用。 例如,广州天河区奥林匹克中心附近的北环高速公路高架桥桥下空间则改造成为足球场、 篮球场、溜冰场等,为市民提供了充足又经济的活动场所。

  (3)历史的意义场所城市的历史象征着这个地方的富饶与强大。 一个城市的记忆是宝贵的,作为土生土长的市民,我们都希望能把城市的记忆留住。 因此,利用高架桥桥下的空间来展示这个城市的新建与发展之路是很有意义的。 例如在 1990 年的法国巴黎议会,要求恢复废弃高架桥的利用,于是有关部门把铁路高架桥桥下的空间改造成艺术商业长廊,将都市文明与现代桥梁技术用这种方式深深地融合在一起,保存下来,以史为鉴,让这个空间更富有珍贵的艺术感染力, 人们就能从喧闹的城市中释放出来,回归历史,回归宁静。

  (4)公共服务区。 利用高架桥桥下有效的可利用空间为周边市民提供便利的服务设施,如公交车维修站、公共厕所、垃圾处理站、消防站等类似的,一般都是占地面积较大而且对居住区有一定干扰的场所,以满足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需要。 例如,澳门金莲花广场旁高架桥下设置公共厕所,既满足了游客的需要,又不占用其他用地。

  (5)交通枢纽。 在市中心高峰期交通瘫痪的情况下,高架桥桥下空间还可以起到交通分流的作用。 比如,利用桥下场地规划新的车道或掉头转弯车道,通过增设信号灯和引导交通标志对高架桥周边路口重新规划,从而真正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桥下还可以成为地铁与公交系统的转换枢纽,通过标志性的出入口将人流集中到高架桥下, 让空旷的场地变成转换交通方式的等待空间,既减少了规划新建站点对城市空间的使用,还方便了市民的出行。

  (6)商业用途。 在保证空间高度与宽度都合理安全的情况下,桥下空间还可以增设一些小型的商业性或市政建筑,让这些空间和原有街道的一侧构成有围合感的封闭空间。 当不宜作为建筑物来使用时,通过合理地规划设计,将一些封闭的低矮空间改造成储藏空间使用。 还可以利用宽大的桥墩或其它桥身位置招揽商业广告。 利用这些广告及商业性的收益资金提供给这里的管理人员和周围设施、环境的养护,为政府减少部分资金支出。

  (7)绿化生态廊道。 绿化生态廊道是城市的绿肺。 建立高架桥桥下绿化生态廊道,不仅可以改善地区微气候、减少空气污染、提升城市形象和加快生态化建设,而且还可以起到降低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温度、提高空气相对湿度、降低噪音等重要作用。 在满足人体心理功能需要的同时,美丽的绿化环境和形态对苍白的混凝土高架桥的结合起到了一定的视觉美化效果,从而极大丰富了高架桥巨大简单的外表。

  参考文献:

  [1]曾春霞。城市高架桥桥下空间资源利用探索 [J].规划师 ,2010(S2):159-162.

  [2]李威宜。失 落空间 ---城市高架桥景观设计的研究[D].武 汉:湖北工业大学,2012.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城市规划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