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会计论文 > 审计论文 >

跟踪审计在公路改造项目中的应用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7-15 共9487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绪 论

  一、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审计构成了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治理大系统设置的“免疫系统”,即用审计这种权力去监督另一种权力,对国家治理执行系统实行监督和评价。审计从出现就深深的打上公共管理的烙印。作为实现公共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审计依赖公共管理所提供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同时受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二者密切联系、相互影响。

  随着我国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各国政府更加关注公益事业,更加关注社会公共产品的提供,现代政府大力推广公共财政理论,建设服务型政府实践日益成熟,公共管理理念在政府改革实践中大量应用,其中最典型案例之一就是招标投标制度的确立和推广使用。审计也随着改革与时俱进,催生出各种审计方式,包括跟踪审计方式。在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西方国家兴起了“跟踪审计”,跟踪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事前建设计划审计(含决策、勘察设计内容),和投资绩效审计(效益性审计)两个部分,较少采用建设期同步跟踪审计。审计进驻时点就表现为在建设项目开工之初和建设项目完工后(绩效评估)。

  2008 年,中央政府推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对电力、交通、水利等公共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政府投资项目的公平公开程度和项目的经济效益,随着政府公共管理推行越来越受到社会全方位的关注。温家宝总理提出“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那里”,审计署为建立有效监督机制做了积极的尝试,在山东、江苏进一步实践,将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三者进行结合,形成一种全新的审计方法,并且把探索跟踪审计纳入《2008 至 2012 年审计发展规划》。

  交通运输建设项目具有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关键环节多、项目唯一性等特征,一直是审计工作的重点领域。《“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将投资数万亿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强调资金监管重要性,确保投资效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虚报项目骗取资金、违反基本建设程序、挤占挪用建设资金、围标串标、违法转包分包、质量低劣等问题。要解决建设管理、资金管理、工程质量等方面的问题都需要实施跟踪审计解决,交通运输部提出在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中探索跟踪审计,解决公路建设项目经济低效益问题,提高政府管理能力,增强项目的经济效益和政府的公信度。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高度重视对项目建设过程进行监督和权力制衡,建立一种有效、全面的监督机制,在部分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推行跟踪审计。这种方式与传统审计方式比较,具有更高效率、更强监督的特点,体现在:一是在审计类型上,采取更加重视效果、效益、效率的绩效审计方式,摒弃了传统审计仅仅重点关注财务支出的做法;二是在审计方法上,侧重于控制风险的出现,从财务账目审计转变到风险审计,大大提高了控制风险的能力;三是在审计手段上,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审计过程中,运用软件进行造价审核,极大地提高了审计效率,已成为公路改造建设项目审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面对当前蓬勃发展的公共管理改革,特别是云南省二级公路改造建设、国道省道干线公路改造新一轮建设高潮产生的跟踪审计需求,如何进行有效的跟踪审计管理,提升跟踪审计效能成为当前交通建设行业审计部门无法回避的问题。跟踪审计要运用于国道省道等非高等级公路改造监督,如何抓审计工作重点?审计过程管理存在哪些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怎样完善云南省公路改造项目跟踪审计管理?系列问题的回答,有助于实现对公路改造项目全过程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更好地发挥跟踪审计的积极作用,有助于保证建设资金合规合法有效使用,有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整个项目的目标经济效益和目标社会效益。目前对公路改造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管理,也主要是借鉴非跟踪审计项目的方法。

  2011 年 1 月 1 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没有关于跟踪审计项目的提法,仅仅有 4 条内容涉及跟踪审计的实施方法,对年度审计计划、审计通知书、审计实施方案、审计报告进行了简要补充,远远不能适应需要,严重制约着跟踪审计项目的科学实施,制约着跟踪审计的深入开展。事实上,还存在着审计介入时点不明确,审计质量控制不严、跟踪审计法规不健全、审计人员道德素质等方面的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有效发挥跟踪审计监督、评价、免疫功能。

  作为一名政府交通部门从事审计工作的在读公共管理硕士,我通过研究学习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我国审计理论的创新发展和交通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发展,查阅与交通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有关的文章、资料,同时还查阅公路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文章和资料,并结合自己参与云南省公路改造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实践,探索利用公共管理理论、委托理论研究云南省公路改造项目跟踪审计管理一系列问题。

  (二)研究意义

  本文主要从公共管理与审计项目管理的视角,结合笔者工作实际,围绕《云南省公路改造项目跟踪审计管理研究》课题,就云南省二级公路改造建设、国道省道干线公路改造项目跟踪审计工作实践,深入研究,发现问题,探索改革完善之路,为今后全省公路改造项目跟踪审计管理机制调整提供决策参考。

  1.理论意义:

  (1)在研究方法上,很少有关于公路改造项目跟踪审计管理方面的研究文献,因此从公共管理视角研究公路改造项目跟踪审计,是一种尝试,也是一种创新。

  (2)研究得出结论,有助于发现跟踪审计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措施,为进一步完善公路改造项目跟踪审计管理提供指导;可作为改进公路改造项目跟踪审计方法理论依据;也是提升跟踪审计效率和效益的理论支持。

  (3)为政府部门制定或完善相关规定、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提供理论参考。

  2.实践意义体现为:

  (1)运用寻租理论分析审计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对建设管理方、参加建设的施工方、监理方、材料供应方等多个审计客体阐述,提出“兼顾审计各方共同利益”和谐审计理念,创造“优势的跟踪审计文化”,加强依法审计与文明审计相结合,提升跟踪审计效果,提高跟踪审计质量。

  (2)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实施跟踪审计管理中加强过程管理的步骤和方法、跟踪审计的重点以及需要把握的关键环节;有助于深入发现审计管理中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指导开展其他交通建设工程跟踪审计过程管理和范围管理,改进和优化跟踪审计方法。

  (3)对于实践中有效控制审计的成本、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益、防范跟踪审计风险意义重大。

  3.本文研究目的:

  (1)阐明跟踪审计管理的涵义以及在公路建设项目审计监管中运用公共管理理论的实际意义。

  (2)通过对国内公路建设项目应用跟踪审计不同管理实践的对比分析,总结现阶段制约我省公路改造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发展的瓶颈问题,并从审计主体、审计委托人、审计客体、审计环境四方面深入分析我省公路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管理风险点,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3)探索现阶段跟踪审计管理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运用项目管理理论和PDCA 质量管理流程,提出我省跟踪审计管理的思路和相应的对策和建议。通过研究公路改造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管理,进一步改进管理方法,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促进跟踪审计更加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的目的。

  二、文献综述

  (一)公路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国外研究状况

  从上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国际上就在开始探索能够提前介入、进行过程监督的审计新方法。Pomeranz(1968 年)认为,预先审计①需要得不仅是各个学科的技术人员参与,而且需要具备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型人才,才能够确保建设方、参建各方等不同技术与利益群体之间的合作和信息需要。预先审计与现在事前审计的概念比较类似,其专业技能是取得良好审计效果的重要基础。

  在跟踪审计发展的前期,Newmark,Henry R(1997 年)认为按照建设项目生命周期分为项目的定义,规划,实施和竣工四个基本阶段:每个阶段都存在风险,所以预先审计工作模式应始终贯穿全程。法国运输部(2003 年)将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做为审计对象,研究认为有必要将重要的交通道路工程列入优先计划,进行详细审计监督,从而能够加以重点管理和审计监督②。近些年,国外学者对质量、绩效、合同、安全审计等研究。Conroy 等人(1998 年)发现工程失误不是表现为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错误,实际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管理的不完善和费用控制过少。Alexia A,Nalewalk(2006 年)认为审计内容不只是检查建设项目的发票和其他费用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通过与行业的最佳做法比较,从项目管理、项目成本和进度控制等因素进行跟踪审计核查①。Jergeras, Robert(2002年)提出工业建筑项目全过程审计中将项目效率作为审计评价重点指标,可以提示管理关键点以帮助管理者,例如成本管理、预算管理、工作计划等关键点。把所有关键点作为评价指标,每个关键点细分成基本元素,再对基本因素设置权重进行评分,达到完成跟踪的目的。Willian Kinney Claus-PeterWeber(2007 年)绘制、分析了审计路线图,审计主要阶段划分为策划、筹备、实施,报告和跟踪审计等,认为确保审计建议在限期内实施的唯一方式是跟踪审计②。Cashell(1999 年)谈到,在跟综审计方式下审计建设项目合同发现问题,以及在施工前给承包商提供书面清单,其中含有以前被审计项目出现的问题,有利于组织借鉴并获得及时收益。Hsiao-ChiChen and Shi-MiinLiu(2007年)通过建立模型范式研究任期跟踪审计动态激励方式。从假定没有保证的多个处罚制度中,选择三个处罚制度作为标准,研究对跟踪审计动态激励合同,认为跟踪审计方式常用于工程建设项目③。Hecht(2002 年)在研究美国加州高速公路系统以往的审计资料时发现,这些资料表明大多数审计建议要么没有得到执行,要么就是建议不贴合实际。

  导致已经执行的审计建议没有根本改变工程的成本与进度。虽然有项目经理受到项目计划,管理和质量控制影响的原因,但是提高审计建议的可行性具有重要意义,是加强审计执行力的前提。高速公路系统有必要发展跟踪审计。

  (二)公路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开展跟踪审计是边实践边研究逐步深入的过程。审计署 1989 年提出并组织开展全国性跟踪审计活动后,地方审计机关不断探索,山东省审计机关等逐步推行重点建设项目从开始到竣工全过程审计,这些做法具有了跟踪审计的雏形和基本特征。下面将从法律产生背景、理论实践研究、公路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研究和跟踪审计项目管理研究四个方面回顾和总结。

  1.我国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研究的法律产生与发展背景

  随着跟踪审计实践工作的开展,相应的法规逐步完善。1983 年,审计署成立后,内部专门设立了从事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部门。自此开始制定并颁布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系列规定、制度,如表 6 所示。

  近三十年的审计实践,随着国家审计署、发改委(原计委)发布涵盖“工程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咨询规定”在内的一系列法规,我国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初步形成全过程对参建单位的全面审计制度和准则。2001 年,交通部发文《关于加强交通建设项目审计监督的通知》(交审发〔2001〕 62 号)要求交通系统各单位加强项目审计监督工作。2002 年《交通建设项目审计实施办法》(交审发〔2002〕64 号)明确可以选择社会中介机构参与项目审计监督工作。2013 年,印发《交通运输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操作指南》从规范跟踪审计的内容、提高工作质量等方面做明确规定①。

  2.我国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我国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发展于二十一世纪初至今,是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研究的发展时期,呈现出全过程跟踪审计新趋势,学者们,结合实践对相关理论做了很多研究,具体如下:

  (1)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概念及内涵研究。姜猛(2007 年)提出切实提高其在基建过程中的实施效果,必须先明确界定基建工程跟踪审计的定义②。时现(2003 年)指出跟踪审计实质是实时审计,又被称为同步审计③。李哲、刘世林研究固定资产投资与建设审计时,指出二者的定义具有全过程审计的涵义,都有全程动态的意义;刘东东(2002 年)指出建设项目投资审计是涉及建设各个环节,具有系统性,必须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审计,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熊炜(2007 年)提出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定义是指审计部门对基建项目从项目立项到竣工结算的投资管理活动全过程进行全面、连续、系统地审计、监督、分析和评价,发现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评价管理过程,帮助建设部门纠正偏差,实现对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审计监督与控制④。

  (2)跟踪审计模式研究。曹慧明(2005 年)论证公共工程跟踪审计具有效益性特征时,指出从审计时间、职能、目的、成果、依据、方法及内容诸方面分析,得出公共工程跟踪审计就是效益审计新方式,指出了概念、特点、重点、措施,论证这种效益审计新方式的优越性⑤。中国审计学会(2005 年)经过调研明确将跟踪审计认定为我国当前绩效审计的四种方式之一 .认为作为导向方式应用最多的是全过程审计,主要针对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有利于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任喜玉(2008 年),全程跟踪审计,从项目立项至竣工结算各个环节进行动态跟踪监控,强化对工程项目造价的监督、评价和鉴证,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⑥。时现(2006 年)研究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路径选择时指出,“跟踪审计”方式将是建设项目审计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审计方式创新主要表现在审计过程的经常性,表现为提前介入贯穿全过程 .

  (3)跟踪审计作用等概念研究。杨自拱(2009)认为对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目的,起到规范高速公路项目管理作用,达到有效控制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进度和投资目标,实际降低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各类风险,真正促进高速公路项目投资效益的充分实现①。李兆暖等人(2006年)指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应该遵循的原则包括,一是服从项目总体建设目标,二是以投资控制为中心②。关于职能,姜猛(2007 年)提出明确界定基建工程跟踪审计职能,可以切实提高其在基建过程中的实施效果。

  曹慧明(2009 年)指出,跟踪审计不仅有工程造价鉴证、监督与评价职能还有提供咨询和建议的主要职能。这种形式成为建设项目效益审计的良好载体,在建设项目审计中实施效益审计内容 ,有利于调整投资结构、帮助实现项目建设目标③。曹慧明(2005 年)比较分析跟踪审计与传统事后审计各自所具有的特点。

  (4)跟踪审计主体、对象、内容要素研究。

  其中,王奇杰(2008 年)等分析判断造价审计发展现实、趋向,论述了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必然性。曹惠明(2009 年)则对跟踪审计的成果考核、业绩评价指标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

  3.我国公路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研究情况

  各省(市)厅局在公路基本建设项目审计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摸索,有的市局从项目管理角度分析跟踪审计管理;有的省厅研究如何外包跟踪审计任务;有的省交通厅与审计机关联合开展公路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摸索;有的省厅提出了中期审计向前向后延伸的“跟踪审计”的理念;有的已经摸索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方式方法,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有机结合。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审计,是高速公路等基本建设项目审计方法的发展趋势。

  杨自拱(2009)分析我国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全过程跟踪审计意义、目标、作用、内容,并从实践角度提出了跟踪审计各阶段的重点,以完善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审计工作①。杨飞(2009 年)分析总结了公路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每个阶段的审计重点②。王兴福和霍静(2006 年)探索投资人委托社会中介跟踪审计模式,结合河北省高速公路建设审计实践,阐述了具体项目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基本思路、主要做法。

  吴立军和陈旭超(2008 年)就浙江省探索高速公路跟踪审计工作,做了政策调研和探讨③。何颖(2008 年)进一步界定了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目标、审计方法、审计内容和审计程序等,作图介绍了高速公路基本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总流程,对要素一一分析④。柳建新(2006)介绍分析长潭高速公路路面改造工程跟踪审计试点情况。指出国家、部委应该从政策、法规上进一步倡导全面推行跟踪审计,包括:制定具体准则由审计署实施;修订交通建设项目合同范本中增加有关跟踪审计的条款由交通部负责;修改交通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中,增加基本审计服务费预算的规定,由交通部造价局负责⑤。

  4.我国跟踪审计项目管理研究情况

  在跟踪审计的各种研究中,王国海、高丽芬和石磊等人对于跟踪审计管理均有不同程度涉及。从分析国家审计需要引入项目管理概念,围绕如何加强时间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给出了将信息技术贯穿于国家审计项目管理的全过程的方法。如从成果考核、聘请中介机构付费方法、审计质量的控制、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体系的框架构建,如何抓住关键环节与重点内容等的研究①。

  丰小桃(2012)指出,任何项目管理是由组织、方法、措施、信息和工作过程形成的系统,全过程跟踪审计系统包括了三个子系统(目标系统、组织系统、行为系统)。通过项目管理过程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策划、管理目标系统;沟通、协调、指挥项目组织系统;计划、控制项目的行为系统②。

  温州市《跟踪审计管理研究》课题组,以温州市、区(县)各级审计机关对产业基础设施项目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实行跟踪审计的实践作为案例研究,分析委托方在跟踪审计管理中存在管理漏洞,站在管理者的视角研究跟踪审计管理的一些内涵性问题,依托现代管理理论研究项目组织实施管理、项目立项计划、风险控制体系、审计成果运用等方面,既解决跟踪审计管理实践存在的问题,又丰富了科学跟踪审计管理模式理论③。

  纵观上述研究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积极探索研究跟踪审计,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都为建设项目审计发展奠定基础,为跟踪审计在交通建设项目领域的发展发挥巨大作用。国内实行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方式并不能完全对应国外的“持续审计”方式,在概念上比较接近的是上世纪 90 年代后期,兴起于“英美流派”的代表英国和美国,对于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工作主要集中在建设项目计划阶段和事后投资绩效审计阶段,虽然比单纯的竣工结算审计监督力度有所加强,可是没有对项目施工环节进行全过程的监控。我国在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研究发展过程中,众多专家学者侧重于跟踪审计某一方面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基本概念和与传统竣工结算审计的比较,以及跟踪审计工作未来发展趋势上,并不断取得一些成果。

  在公路改造项目跟踪审计研究中,少有涉及跟踪审计管理方面的内容,但是,我们注意到,跟踪审计的实践先行于理论研究,对于跟踪审计管理的系统或专门研究,还没有太多的研究文献,和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云南省公路改造项目实践中,全面开展跟踪审计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一是国省道改造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管理实践中,出现审计权利责任不清晰、审计流程不统一、审计收费标准不统一、审计人员专业素养有待提高等问题。二是关于国省道改造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机制、方式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思路

  在研究思路上,文章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管理理论以及流程的研究出发,立足于云南省公路改造项目跟踪审计管理工作,阐明跟踪审计管理的涵义以及在公路改造项目审计监管中应用跟踪审计管理理论的实际意义,通过对国内公路建设项目应用跟踪审计管理实践的对比分析,找到跟踪审计管理的有效途径,从审计主体、审计委托人、审计客体、审计环境四方面深入分析我省公路改造项目跟踪审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点和问题,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运用项目管理理论和 PDCA 流程提出我省跟踪审计管理的思路、方法和措施,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是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学习的反复深化的过程,除了工作实践中的经验总结,还学习公共管理理论、寻租理论、委托理论等新理论、新知识,研究过程中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进行与课题相关资料的数据库搜索,着重了解公路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模式和发展历程、国内外对跟踪审计研究和跟踪审计项目管理研究。还研究我国审计机关成立后,20 多年来的审计法规、政府投资审计制度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2.比较分析法

  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国内的公路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管理实践进行比较研究,从中总结提炼,获得有益的借鉴。

  3.调查问卷法

  通过对部分在建项目和已完工公路改建项目的社会中介机构、建设单位法人、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参与公路建设项目相关人员的问卷调查,了解管理人员及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对跟踪审计工作认可度、对跟踪审计运行效果的看法。分析当前突出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和对策。

  4.综合归纳法

  不仅对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了归纳分析,对云南公路改造项目跟踪审计实践进行分析总结,综合研究。通过综合与归纳,形成以提高跟踪审计管理为目标的对策,如健全和完善跟踪审计的法规制度,优化配置跟踪审计资源、形成审计合力,加强对跟踪审计过程管理等。

  (三)技术路线

  拟采用如下技术路线:(图所示)四、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绪论,对研究公路改造项目跟踪审计进行了文献综述,介绍了国内外开展跟踪审计研究及管理的动态,本文研究背景、意义和研究取得创新点。

  第一章,跟踪审计管理的涵义。主要介绍公路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现有研究成果和相关基础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寻租理论、权力制约理论相关知识作为理论基础,二级公路、国道省道改造建设项目这一特定公共产品的监督管理着眼,介绍置于公共管理体系下的公路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管理的内涵,特点、管理职能等,描述跟踪审计管理的必要性,提出公路改造项目跟踪审计管理分析研究有利于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升跟踪审计监督效能。

  第二章,对云南省公路改造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梳理目前开展跟踪审计工作的情况,将云南省跟踪审计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作为分析对象,总结了开展跟踪审计项目管理取得的经验,分别介绍了云南省公路改造建设项目概况及跟踪审计情况、主管单位(审计委托方)存在的问题、建设单位及参建单位(审计客体)存在的问题、社会中介机构(审计主体)存在的问题,运用代理理论、寻租理论和项目管理的思想,结合实际案例具体分析。

  第三章,分析云南省公路局在建公路项目跟踪审计管理产生问题的原因。

  围绕跟踪审计项目管理中的一些关键问题,深入探讨产生问题的原因,运用寻租理论分析导致审计主体与客体合谋;委托方在整合审计资源方面的缺陷;审计不适应公路改造项目建设管理环境;以及业务委托书的合同管理、审计质量管理问题,寻找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审计委托方管理控制不严格、审计主体人员力量不足、审计客体误识跟踪审计职能和作用、审计环境有待净化等。

  第四章,借鉴国内交通部门在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管理的经验,主要以浙江省、湖南省公路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管理经验进行分析。结合云南公路改造项目的特点,以提升跟踪审计管理水平为目的,以有效发挥跟踪审计作用为宗旨,总结可借鉴的管理经验。

  第五章,为完善我省公路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管理模式,从跟踪审计管理涉及的委托方、主体、客体提出完善管理的思路,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和对策。

  结论部分本文研究不足。

  (二)创新点

  1.丰富和拓展了审计理论结构。在审计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对云南省公路改造项目的跟踪审计管理的分析研究,梳理公路改造项目跟踪审计管理内涵,也是新形势下跟踪审计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

  2. 研究视角上很少有关于公路改造项目跟踪审计管理方面的研究文献,因此从公共管理视角研究公路改造项目跟踪审计管理,是一种尝试。

  3.在研究方法上,以云南省公路改造项目群作为分析研究的实证,有助更好的理解在大型交通建设项目中实施跟踪审计的具体步骤和方法,跟踪审计重点和关键环节,有助发现跟踪审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拓宽了跟踪审计的应用领域。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