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与权力“期权化”的契合点(3)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09-06 共11279字
五、经济责任审计治理权力“期权化”的路径选择
(一)对党政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路径
为了治理领导干部权力“期权化”现象,有关部门必须明确哪些政府活动最易于权力“期权化”,并且优先关注与此相关的公共决策活动,这对于遏制权力“期权化”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和权力“期权化”的特殊性,本文提出由“事”到“人”、由“物”到“人”、由“人”到“事”的途径对党政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
1.由“事”到“人”的途径
经济责任审计治理权力“期权化”由“事”到“人”的途径是指,从具体业务的因果关系、从舞弊行为规律、从舞弊手段等方面入手,用敏锐的嗅觉、职业的视角、特殊的眼光从异常现象中、从社会公众议论中、从群体事件中“找”人等,透过异常现象挖掘领导干部的权力“期权化”问题。
2.由“物”到“人”的途径
经济责任审计治理权力“期权化”由“物”到“人”的途径是指,从领导干部述职报告和会议纪要发现破绽、从领导干部财产收支明显不符发现疑点、从原始发票发现马脚、从笔迹印章发现异常、从实物现状发现疑点、从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发现迹象、从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资产状况、任职期间动用财政资金的异常情况等进行深入研究,发现领导干部权力“期权化”的蛛丝马迹。
3.由“人”到“事”的途径
经济责任审计治理权力“期权化”由“人”到“事”的途径是指,从党政领导干部入手发现权力“期权化”线索。尤其是群众举报有明确的犯罪嫌疑人的情形,审计机关可以实行由“人”到“事”的途径,从所掌握的线索和权力“期权化”嫌疑人的职务行为入手,收集充分适当的证据,查明权力“期权化”事实。这种方式决定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在于如何发现权力“期权化”信息、揭露权力“期权化”事实和收集权力“期权化”证据。
(二)对党政领导干部进行在任、离任、任后经济责任审计
治理领导干部权力“期权化”必须对党政领导干部进行在任、离任以及任后的全过程的审计监督,从而筑起一道权力约束的篱笆,降低权力“期权化”产生的机会,使权力“期权化”腐败无用武之地、无藏身之所。审计机关对党政领导干部进行在任经济责任审计,防止干部“带病上岗”;对党政领导干部进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防治“带病离岗”;对党政领导干部进行任后经济责任审计,延长党政领导干部职务犯罪的追溯力。审计机关通过对党政领导干部进行在任、离任以及任后全过程的审计,实现整个监督过程首尾相连,缩小权力“期权化”空间,保证权力良性运行。
1.加强在任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从表面来看,党政领导干部权力“期权化”发生在离退休、离职的领导干部身上,但是追根溯源就可以发现,它产生的源头却发生在在任领导干部身上,即领导干部退休离职前的担任领导职务的全过程。因此,审计机关必须前移审计监督关口,对在任领导干部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经济责任审计,严格监督其行使权力,发挥在任经济责任审计对权力“期权化”的预警和威慑功能。在任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进行权力“期权化”审计监督的重要时期,通过对权力高度集中、掌握稀缺资源分配、自由裁量权过大等重点部门、重要岗位的监督,诸如在企业税收减免与政策优惠、企业改制、房地产项目开发与经营、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等方面,及时发现和纠正权力滥用等苗头性或倾向性问题,从机制上和源头上预防和治理权力“期权化”.审计机关通过将经济责任审计监督的关口前移到权力可能发生“期权化”之前,移到容易发生权力“期权化”的环节,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监督,严肃查处违纪问题,清除权力“期权化”赖以滋生的土壤,遏制权力“期权化”行为的发生。
(1)重点审计容易产生权力“期权化”腐败的行业领域、工作环节。目前,权力“期权化”现象主要发生在行政项目审批尤其是重大项目审批、大额资金审批和使用、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建设工程招投标、产权交易及政府采购等环节,这些领域是产生巨额租金的根源所在。审计机关应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切断领导干部从事权力“期权化”行为,从源头上压缩公共权力“期权化”的空间。具体来说,审计机关通过审查违规招投标、低价出让国有土地的腐败行为,重大经济决策是否存在滥用职权,审查干部任命、调动和奖惩是否科学,查找大额资金的安排和使用是否存在失误、重大工程项目的决策和审批是否符合法定程序,工程建设招投标是否存在内部定标,土地使用权出让是否严格遵守程序,产权交易是否存在行政干预,是否依靠集体讨论决策,实施无记名票决制,是否存在“一把手”个人擅自决定等重大问题,民主集中制度是否有效落实,决策中是否存在个人意志取代集体决策现象。突出对权力高度集中、掌握稀缺资源等重点部门、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关键环节的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审计监督。这样可以将领导干部的违规行为置于萌芽状态,及早发现和斩断权力“期权化”的苗头,震慑期权腐败者,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权力“期权化”,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2)重点审计行政自由裁量权,最大限度地压缩权力“期权化”腐败的滋生空间。由于行政自由裁量权具有选择性和任意性,党政领导干部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相对自由地做出选择,这容易导致党政领导干部滥用。治理权力“期权化”应重点审计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条件、裁量标准、裁量边界、裁量区间等是否符合法律的本质、法治精神以及客观实际,尤其要重点审计其是否存在权力“期权化”现象。(3)重点审计岗位没有轮换或者轮换次数少的领导干部。党政领导干部担任某一职务期限长了,必然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圈子,圈子内部互相利用,相互掩护,而圈子的内外存在的却是权钱交易。这个圈子形成了权力期权交易的主体与载体,领导干部与他人或组织确定期权交易的时候,就会显得非常隐蔽。因此,审计机关重点审计岗位没有轮换或者轮换次数少的领导干部,从而减少期权交易载体的出现,防止权力“期权化”.
相关内容推荐
-
乡镇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和思路
一、引言责任政府理论强调政府要有效履行公共受托责任,不仅履行显性责任(如宪法、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责任),还要履行隐性责任(如道德责任;宪法、法律、法规未作明确规定,但符合人民群众客观需求的责任),既要对其行政行为过程负责,做到回应、有...
-
《审计法》对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下简称《审计法》)于1994年8月31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1995年1月1日执行,这部法律没有提及经济责任审计问题。2006年2月28日《关于修改审计法的决定》经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
-
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的内涵和要求
经济责任审计伴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民主法治建设的大力推进而建立和发展,经过30余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走向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为规范权力运行、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
-
武汉某国营渔场资产流失实例分析
近期,武汉市审计局在对某国企董事长的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其所属某国营渔场在某项目合作开发建设中,管理不善,把关不严,导致项目资金被合作方骗取、挪用达638万元。...
-
-
医院经济责任审计中的缺陷与审计策略
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医疗事业则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起着保障作用。当下我国医疗事业正积极发展,为此,提高医院廉政建设则至关重要。要实现医院医疗事业的长远发展,就需要认真审计医院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针对医院党政主要干部、医院财务管理、岗位...
-
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的理论基础与研究
一、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的理论基础充分了解和掌握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基础,对于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模式运营效率,对提高审计项目质量,提升审计价值,减少工作中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经济审计模式的原则、特点、关键点等理论基础进行分...
-
国企经济责任审查评定指标体制的初步设想
经济责任审计是通过审计手段来监督和评价被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类型,国企经济责任审计历经20多年的实践发展,已经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其中核心和重要的环节是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审计评价既关系到审计质量和...
-
构建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指标体系
地方性政府债务的系统性风险程度关于国家经济安全,也关乎本地区能否长期稳定发展和社会平稳运行,能否保质保量地完成本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
高等院校领导管理者经济责任审计的不足与补缺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涉及的经济活动领域越来越宽泛,加强对领导干部经济行为和经济责任的监督已十分必要。高校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的有效途径,是制约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重要举措,是完善领导干部自我约束的内在要求。通...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