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传染病学论文 >

新冠病论文(研究文献8篇)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20-02-29 共12100字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潜伏期一般为3~7d,多数不超过14d,但目前发现最长可达24天或许更长。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本篇文章整理关于新冠病论文8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新冠肺炎参考文献的范例”,可点击下列相关推荐了解:
  推荐一:新冠肺炎论文参考文献大全(70个中英文范例)
  推荐二:参考文献的使用和标注方法(适用于各类型论文)
  推荐三:期刊文稿注释与参考文献的写作要求
  推荐四:论文参考文献怎么找(两种途径)

  以下是《新冠病论文》范文:

新冠病论文第一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CT图像特点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影像诊断科 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医院影像科

  摘要:自2019年底武汉市发现至波及全国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强、波及范围广。但恰至冬末春初,多数的细菌及病毒性肺炎也恰是高发病率时期,早期CT表现存在相似性。故如何尽早提高临床诊断速度及准确度,并指导尽快筛查接触者有无感染及高度疑似、确诊者的快速隔离已成当务之急。本文将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早期诊断作出分析,旨在提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认识,为早期诊断、及时隔离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早期; CT; 鉴别诊断;

  作者简介: 赵鹏飞(1988-),男,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影像诊断科主治医师; 乔鹏飞,主任医师,E-mail:qpfff@126.com,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影像诊断科,010050;

DISCUSSIO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E OF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Pengfei Zhao Yuzhen Bai Guangming Niu Aishi Liu Yang Gao Pengfei Qiao

Department of Imaging,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Medical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Imaging, the Fourth Hospital of Inner Mongolia

  Abstract:Since the end of 2019, new coronavirus pneumonia was found in Wuhan and spread to the whole country. But just to the end of winter and early spring, most of the bacteria and viral pneumonia were also in the period of high incidence, and the early CT findings were similar. Therefore, how to improve the speed and accuracy of clinical diagnosis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guide the rapid isolation of highly suspected and diagnosed contacts as soon as possible has become an urgent task. The novel coronavirus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early diagnosis will be analyz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pneumonia caused by new coronavirus infection,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early diagnosis, timely isolation and treatment.

  Keyword: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early stage; CT; differential diagnosis;

  1、前言

  此次自武汉市不明原因肺炎患者下呼吸道分离出的冠状病毒被定义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简称2019-nCoV,其中2019代表最早出现的年份,n代表Novel(新的),Cov代表Coronavirus(冠状病毒),为β属新型冠状病毒,单股正链RNA病毒。武汉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携带者为野生动物,人感染后引起病毒性肺炎,2020年2月7日,国家卫健委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暂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英文名称为“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英文缩写为NCP,该病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且存在粪-口传播、气溶胶传播风险,发病率高,传染迅速。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儿童及婴幼儿也有发病。新型冠状病毒不仅可以通过动物传染给人,也可以通过人传染人。现已将该病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内蒙古自治区截止2020年2月19日9时确诊75例,疑似17例。

  冬季及初春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高发季节,即使没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还会有其他的常见肺炎,如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以及常见病毒性肺炎。常见病毒有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人偏肺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因此,不能有这样的概念,现在得的肺炎就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就需要尽量做好肺炎的鉴别诊断,特别是在当前疫情严重的情况下。

  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特点

  2.1 临床表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潜伏期一般为3~7d,多数不超过14d,但目前发现最长可达24天或许更长。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重型病例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

  2.2 实验室检查

  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出现肝酶、肌酶和肌红蛋白增高。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升高,降钙素原正常。严重者D-二聚体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在咽拭子、痰、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等标本中可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但存在假阴性,需多次检测(≥2次)。

  2.3 CT表现

  2.3.1 早期

  单肺或双肺局灶性单发或多发病灶,以多发为主,多位于外周或胸膜下,下肺多见。病灶密度不均匀,呈小斑片、大片磨玻璃影、其内可见增粗血管及支气管穿行,伴有或不伴有局部小叶间隔网格状增厚;实变范围小且局限,其内可见空气支气管征;磨玻璃影、实变、结节、小结节与空气潴留并存可引起“马赛克”征;病灶以不规则形、扇形多见,也可见片状或类圆形病灶,病灶一般不累及整个肺段;少见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肿大,少见胸膜增厚和胸腔积液(见图1)。

图1

图1 患者发热、咳嗽,武汉疫区接触史。右肺上叶胸膜下片状磨玻璃密度影。核酸检测前两次阴性,第三次阳性。

  2.3.2 进展期

  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或实变,分布区域增多,胸膜下分布为主,可累及多个肺叶;部分病灶融合扩大,密度增高,呈不规则状、楔形或扇形,边界不清,散在多灶性、斑片状甚至是弥漫性,可多灶融合成大片,呈双侧非对称性;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或胸膜下多灶性肺实变软组织密度影,病灶进展及变化迅速,短期内复查形态变化大,可以合并组织坏死形成小空洞,可见充气支气管征;部分病例为磨玻璃影或磨玻璃结节,结节周围病变有“晕征”,少见胸腔积液,极少数或伴纵隔及肺门淋巴结增大(见图2)。

图2

图2 患者发热、咳嗽,武汉疫区接触史。左肺上叶胸膜下片状实变影伴边缘磨玻璃密度影,右肺上叶结节样磨玻璃密度影。核酸检测阳性。

  2.3.3重症期

  双肺弥漫性病变,少数还可表现为“白肺”.48h病灶范围增加50%,病灶以实变为主,并见多发索条影(见图3)。

图3

图3 患者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武汉疫区接触史。双肺片状高密度影,实变明显,并见索条影。核酸检测阳性。

  3、其他病原体引起的肺炎

  3.1 甲型 H1N1 型病毒肺炎

  潜伏期多为1~3d.临床症状包括发热、流涕、咽痛、头痛和/或腹泻等,体征有扁桃体肿大和咽部充血。化验示白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不增高甚至降低。CT表现:病变以肺外周靠近胸膜下及肺下叶较多;渗出充血期肺内多发斑片状密度影,边界模糊,病变中心区域密度较高,见血管纹理通过;实变期多发大片状高密度影,有些患者可见“空气支气管征”;少见胸腔积液。

  3.2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多发生于婴幼儿,潜伏期4~5d,早期多见咳嗽、鼻塞。多数患者有高热,非持续性,多数为1~4d.轻症患者呼吸困难、神经症状不明显,中、重症患者有较明显的呼吸困难、喘憋、口唇青紫及三凹征,少数重症患者也可并发心力衰竭。CT表现:病变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多个树芽征和斑片状实变影,以及轻度的支气管壁增厚。

  3.3 副流感病毒肺炎

  多发生于弱小婴幼儿,集中于0.5~2岁的年龄段,全年均可发病,流行多见于冬春寒冷季节。早期有感冒症状,流涕、低热、咳嗽,而后出现咳嗽加重,有痰,呼吸加快,肺内闻及干湿啰音及哮鸣音,合并细菌感染体温明显升高,中毒症状重,喘憋明显。化验示白细胞计数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正常。CT表现:双肺小叶性病变,少见胸腔积液表现。

  3.4 腺病毒肺炎

  多发生于0.5~2岁的婴幼儿。潜伏期3~8d.一般急骤发热,多见自发病第1~2d起 39℃以上的高热,至第3~4d多呈稽留或不规则的高热。大多数患儿自起病即有咳嗽,多表现为频咳或轻度阵咳,可见咽部充血。呼吸困难及发绀多数发生于第3~6d;重症病例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喘憋及口唇指甲青紫。CT表现:病变以肺下叶较多,主要分布特点为大叶性、肺段或亚段性,早期为为斑片状、小结节样磨玻璃密度影,继而发展为实变影,支气管壁增厚,可见网状或条索状影。重症病儿可有胸膜反应或胸腔积液。

  胸部高分辨CT检查会有“同影异病”等假阳性的可能,核酸检测条件有限、取材问题及其它条件的不允许导致核酸检测存在假阴性可能,且试剂的生产对于现在的病例新增数稍有“供小于求”的趋势以及大量疑似病例无法确诊的实际情况。不同的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早期无论是仅仅依靠临床表现、血常规检查还是单独依靠CT或是核酸检测,对于当前的疫情来说,“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势必有一定的难度。

  但相比于血常规、核酸检测,肺CT对于前者来说特异性较强,对于后者来说简单易行,且据报道后者存在多次检查阴性可能。对于现在疫情局势,肺CT(特指HRCT)可谓是减少筛查流程和时间,能够查漏补缺、防微杜渐,尽快找到更多疑似病例。再者,国家卫健委于2019年2月5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在“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之外新增一个“临床诊断病例”,并将“疑似病例具备肺炎影像学特征者”作为诊断标准(只限于湖北省之内)。2020年2月18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虽删除诊断标准之一的湖北省内“临床诊断病例”一条,但重型诊断增加了“肺部影像学显示24~48h内病灶明显进展>50%者按重型管理。”笔者认为,确诊NCP不可“单打独斗”,要多学科相互配合,对于非常时期,也要极大的发挥影像学的优势,肺HRCT可直观、动态监测患者治疗效果和病变转归情况。

  致谢

  本研究所有影像资料均由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定点医院-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医院影像科提供,谨对在紧张繁忙的抗疫一线还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积累临床研究资料的同仁们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参考文献

  [1]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的通知》
  [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的通知》
  [3] 史河水,韩小雨,等。2019-nCoV肺炎影像学表现初探。微信公众号,2020,01,23发布
  [4] 金晨望,郭佑民,等。 2019-nCoV患者影像学病例分享第一期。微信公众号,2020,01,27发布

  文献来源:赵鹏飞,白宇珍,牛广明,刘挨师,高阳,乔鹏飞.甄别疑似新冠肺炎的CT表现分析[J/OL].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1-7[2020-02-29].
 

新冠病论文第二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方法与各环节要点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

  摘要: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病例数快速攀升。因患者体内病毒核酸的存在是目前唯一的确诊依据,而目前临床上普遍反映核酸检测阳性率不满意,故对病毒核酸检测的实验室条件、检验人员要求及检测过程中各个环节都有较高要求。本文着重阐述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各个环节中的检测要点、最新的行业规范及共识内容,同时探讨临床检测中的疑难问题,以期为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疾病的准确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核酸检测; 诊断;

  作者简介: 钟慧钰,女,技师,主要从事疾病的分子诊断研究研究; 应斌武,博士后,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主任/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医学检验系主任。中华医学会检验专委会第十届委员会委员/临床免疫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第四届检验医师分会常委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检验医学专委会常委。第十二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专家。担任《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国际检验医学杂志》《临床化学(中文版)》等编委,第三届国之名医(青年新锐)获得者。主要从事于疾病的分子诊断学研究。负责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科技部重大专项子课题、3项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及科技支撑项目。已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第一作者/通讯作者76篇。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获四川省医学会医学科技(青年奖)一等奖1项,成都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参编人卫社教材、专着多部,E-mail:docbwy@126.com;

  基金: 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新冠专项(JH20200019);

Clinical points and experience in nucleic acid testing of SARS-CoV-2

ZHONG Huiyu ZHAO Zhenzhen SONG Xingbo LU Xiaojun WANG Minjin ZHOU Yi SONG Jiajia LIU Tangyuheng WU Lijuan ZHOU Wenjing YE Yuanxin SI Yanjun ZHOU Yanhong TAO Xintong WANG Nian YING binwu

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Medicine, West China Hospital, Sichuan University

  Abstract:The number of pneumonia cases caused by 2019-nCoV(now called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infections has risen rapidly since December 2019. Because the presence of viral nucleic acid in patients is the only basi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he positive rate of nucleic acid detection is generally not satisfactory in clinical practice, so there are high requirements for the laboratory conditions, inspectors of viral nucleic acid detec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detection process.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latest industry standards and the consensus contents of the SARS-CoV-2 nucleic acid testing, and probes into the difficult problems in clinical testing,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accurate diagnosis of the 2019-nCoV pneumonia.

  Keyword: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2019-nCoV pneumonia; nucleic acid detection; diagnosis;

  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SARS-CoV-2,以下简称新冠病毒)是一种新型β属冠状病毒,属于单链RNA病毒,可引起人类呼吸道感染,其基因特征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相关冠状病毒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相关冠状病毒有明显区别,基因组序列约由29 kb构成,拥有10个基因,可有效编码10个蛋白[1].该病毒感染人类引起的肺炎自2019年12月在湖北省武汉市发现以来,截至2月22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51 606例(其中重症病例10 968例)[2].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于2020 年2月12日正式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由于疫情发展迅速,及时对不同程度临床症状患者及疑似患者进行诊断需要快速有效的方法,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可为诊断提供直接证据,在目前最新版本诊疗方案中,新冠病毒核酸的检出仍是唯一确诊依据[3].由于是新发疾病,从新冠病毒所致感染病程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技术等各个方面均缺乏大量科学数据支撑,在开展核酸检测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中存在较多问题。本文将围绕目前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中的关键环节及其中可能影响核酸检测结果及时性、准确性的因素进行评述。

  1、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方法

  在疫情初期,最先检出新的病原体的方法是下一代测序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NGS)技术,并很快确定了新冠病毒的核酸序列。随着疫情发展,国内迅速研发出多种应用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试剂盒,绝大多数都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此外也有非常多的快速基因检测技术推出,如现场快速检验(POCT)技术、卡式荧光PCR技术等,整个检测流程缩短很长时间,有报道称最快可以节约3~4 h.和传统的RT-PCR技术相比,一体化现场快速检测确实便携、操作简单,但是如果过于强调其“快速”的特性,其灵敏度可能受影响,而现实的问题是传统PCR技术都受到“假阴性”结果的挑战,在现有条件下,时间的缩短可能会进一步带来一定程度的灵敏度降低。从技术角度看,在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平衡上,相较一些快速检测方法,目前平衡性最好的是RT-PCR检测技术。从过往的重大疫情来看,无论是西非埃博拉病毒、甲流还是MERS,RT-PCR仍是各个部门主推的检测手段,目前国家已批准上市的试剂盒也均以RT-PCR技术为主。

  目前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针对的位点主要包含病毒基因组中3段保守基因序列,即以开放读码框1ab(ORF1ab)、 核 壳 蛋 白 (N)基因以及包膜蛋白(E)基因作为检测靶标,也有少数商品试剂盒同时检测刺突糖蛋白(S)基因。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第五版),在实验室要确认一个病例为阳性,需满足同一份标本中新冠病毒的ORF1ab及N基因 2个靶标特异性RT-PCR检测结果均为阳性,或单靶标阳性患者重新采样/另一类型样本检测仍为单靶标阳性[4],故实验室针对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应至少包含最为保守及特异的ORF1ab区域以及N基因。

核酸检测

配图 核酸检测

  2、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样本类型及病毒核酸检出情况

  2.1 不同样本类型中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

  在最新版诊疗方案中,其确诊所提到的核酸检测样本类型不仅包含呼吸道样本及血液样本,同时在实验室检查中增加“粪便样本中可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3].新版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中,又将样本类型细分,呼吸道样本包含鼻咽拭子、咽拭子、鼻咽抽取物或呼吸道抽取物、深咳痰液、支气管灌洗液、肺泡灌洗液,消化道样本包含粪便及肛拭子,血液样本包含全血及血清标本,并分别有相应的采集及保存要求[4].由于新冠病毒造成的肺炎为下呼吸道感染,对于已有症状及肺部CT改变的患者来说,下呼吸道样本(如深咳痰液、灌洗液等)为核酸检测首选,而在新冠肺炎不同的病程中取上呼吸道样本(如鼻咽拭子)也能检出病毒核酸。临床上由于多数患者咳痰困难,取下呼吸道灌洗液样本操作的生物安全风险极大,故呼吸道样本以鼻咽拭子及咽拭子为主,而拭子样本采用目前的RT-PCR试剂盒,据估计只有30%~50%的阳性检出率,大量的假阴性结果无法避免,必须进行多次取样检测或结合其他类型样本检查结果进行确诊。笔者所在研究团队对临床上的新冠病毒疑似病例分别采集不同类型呼吸道样本进行核酸检测,结果初步提示在新冠病毒感染者中,取咽拭子样本及深部痰样本的病毒核酸检出率之间有明显差异,咽拭子样本中新冠病毒阳性检出率低于深部咳痰。

  随着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科技攻关,目前已有较多报道提出在患者的粪便样本中可检出病毒核酸,粪便样本将成为临床患者筛查的重要样本类型[5,6].目前笔者所在研究团队对呼吸道样本核酸检测确诊的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及出院前的粪便样本进行核酸检测,结果显示粪便样本是患者诊疗过程中一种非常好的样本类型,其核酸检出的持续时间普遍较呼吸道样本更长,同时粪便中新冠病毒核酸阳性与患者的疾病进程发展具有重要的相关性,可能作为一种治疗疗效评估和出院标准的重要检测指标。

  2.2不同呼吸道样本取样材料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的影响

  目前相关的诊疗方案及实验室检测指南并未提及用于采集鼻咽拭子及咽拭子的拭子种类,但对于呼吸道样本的病毒核酸检测来说,不同的拭子及保存管很大可能将影响核酸检测结果,但相关影响因素尚未见报道。笔者所在研究团队初步在确诊患者中对比了带病毒保存液的植绒拭子样本及无病毒保存液的普通棉签拭子样本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发现普通棉签拭子的核酸检出率明显低于带病毒保存液的植绒拭子(P<0.05),普通棉签拭子即便检出,其阳性CT值也明显大于植绒拭子。

  3、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样本核酸提取方法及病毒核酸检出情况

  新版新冠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等文件中,并未明确提及或推荐新冠病毒样本的核酸提取方法,但由于目前临床常见鼻咽拭子样本存在核酸检出率较低的问题,对提取方法及提取流程进行有实验数据依据的选择及优化是有必要的,提取流程的优化可由各实验室根据自身情况及比对实验结果来进行。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所采用的RT-PCR是临床分子检测中常用的检测方法,在以往采用RT-PCR对病毒核酸进行的检测中,磁珠法是较为常用的核酸提取方法,普遍认为其对病原体的核酸提取具有简便、高效、提取浓度及纯度较高等优势[7,8].此外因各实验室条件不同及各检测试剂盒要求,离心柱法、煮沸裂解法、一步裂解释放法等也在临床大量应用。不同的病毒核酸提取方法因其提取产物浓度、纯度的差别及对RNA的保护程度不同,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病毒核酸尤其是临界阳性样本的核酸检出。笔者所在研究团队初步对58例已确诊患者原始样本(均为带病毒保存液的咽拭子样本)同时采用不同提取方法后的核酸检测结果显示,分别采用离心柱法及磁珠法提取后,PCR检测的CT值无显着差异(P>0.05)。

  4、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

  4.1实验室及检验人员生物安全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各医院检验科面对新冠病毒检测量增加、确诊/疑似病例和普通患者的标本不易区分、实验室空间限制、生物安全防护物资不足等各类问题,临床实验室特别是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验的科室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尤为关键。目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对新冠病毒暂按照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中第二类病原微生物进行管理,根据最新版的新冠病毒实验室检测指南及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如无法对原始样本进行可靠的灭活,则对其进行的核酸检测应当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进行,同时采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的个人防护(建议至少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双层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各实验室还可根据自身情况增加进一步的防护[9];同时标准预防、不定期通风和手卫生等重要的防护措施必不可少。

  在物资匮乏及实验室条件不足等限制下,实验室可根据物资短缺的情况,对检验标本及检验岗位等启动分级分层的生物安全防护预案,根据拟定的不同防护级别,最大程度满足生物安全防护要求。如针对不同的检验岗位,建议至少应保证对确诊患者、疑似患者标本进行呼吸道标本病毒核酸提取和抗原检测的相关人员的核心防护,即三级生物安全防护、二级生物安全柜,有条件时应佩戴正压防护头套及在负压实验室中操作,其他实验室检测人员酌情采取重点防护或标准防护[10].同时应加强所有实验室人员的安全意识,在日常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实验室内,所有实验人员均应严格遵循新冠病毒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中的相应要求,结束核酸检测工作后,对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操作的安全柜、台面及实验室环境及时进行有效的消毒;同时应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要求进行防护装备的脱卸,注意尽量少地触碰到污染面,且脱卸的每一步后均应有手消毒,防护服、医用帽及医用口罩等一次性物品尽量不重复使用,在全部脱卸完成后,再进行相应的手卫生及消毒。对于严格分区的实验室,在相应区域完成防护装备脱卸及手卫生即可进入清洁区,未严格分区的实验室中检验人员在完成防护装备脱卸及手卫生后,还可增加其他有效的消毒措施[11].

  4.2原始样本的灭活及对核酸检测的影响

  新冠病毒实验室检测指南中未对原始样本的有效灭活条件进行规定或建议,在目前最新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专家共识中,建议采用56 ℃水浴45 min,并可根据提取试剂在标本裂解时所采用的温度调整灭活温度,但不低于56 ℃,此条件是依据以往对MERS等病毒灭活条件的研究。同时专家共识也建议各实验室对原始样本的灭活条件有预实验结果的支持[12].由于目前常见样本类型的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仍不高,故任何可能降低病毒核酸提取效果及检出率的因素,如样本灭活条件及灭活时间等均应引起重视。此前,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检验科的专家学者对PCR检测病毒核酸(以乙型流感病毒为例)进行了相应的小样本量比对,结果发现未灭活处理、56,℃水浴30,min及50,℃干浴1 h的同一样本其PCR检测阳性结果的扩增曲线CT值无明显变化,可作为新冠病毒样本灭活的参考。根据笔者所在研究团队对20例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同一阳性样本分别进行56 ℃干浴30 min及65 ℃干浴30 min后,其PCR检测的阳性CT值无明显差异(P>0.05),该研究结果尚未发表。

  5、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判读

  根据目前最新版新冠病毒诊疗指南、防控方案及实验室检测专家共识,对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均应至少检测ORF1ab及N基因(或E基因),检测的通道同时阳性时可判定为阳性,并均提到阴性结果不能排除新冠病毒感染,应考虑各环节中导致假阴性的原因。同时在第五版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中,对于单通道阳性结果,不仅要求重新采样及检测,对结果判定也增加了新的要求,即重新检测结果仍为单通道阳性时,判定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同时增加了2种类型样本均检测得到单靶标阳性结果时,应判定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4].

  对于临床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中经常出现的单靶标阳性结果,可有如下几点考虑。首先,不同厂家双位点RT-PCR试剂盒对于新冠病毒N蛋白基因的扩增灵敏度可能高于ORF1ab检测,将可能导致部分病毒含量较低的样本检测结果为单通道阳性。此外,专研SARS病毒的专家学者认为,理论上讲新冠病毒的mRNA转录模式与SARS类似,在细胞中新冠病毒的mRNA数倍于病毒的基因组RNA,且将转录出不同长度的mRNA,这些mRNA都带有N基因,而只有少数带有ORFab1;目前的试剂盒实际检测多为细胞内的病毒mRNA,因患者样本中N基因mRNA的拷贝数远高于ORFab1基因,故在新冠病毒拷贝数较低的情况下,N基因检测单通道阳性的比例较高。再次,N基因在新冠病毒的核酸序列中保守程度不及ORF1ab,故还可能存在少数样本由于其他冠状病毒等的核酸序列与其有交叉,导致N基因扩增阳性而ORF1ab阴性。

  6、结论

  综上所述,目前新冠病毒所致疾病其病理过程及临床病程还未完全阐明,实验室检测路径未标准化,加上其核酸检测试剂盒研发时间紧迫,没有足够的评估及大样本的临床验证,检测效果良莠不齐,故对于临床上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或单通道阳性的样本均需要谨慎对待,考虑到各环节中可能造成结果不准确的影响因素。各临床实验室应在现有研究报道及文件和指南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条件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全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及合理的优化。同时,目前实验室已开始检测新冠病毒IgM及IgG抗体,更灵敏的核酸检测方法如数字PCR也开始应用于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部分研究团队着力于探索更加高效的新冠病毒实验室诊断模型,有望在新冠病毒的实验室检测方面大大降低假阴性率,并为更好更快地确诊新冠病毒感染者提供事实依据。

  参考文献

  [1] LI Q, GUAN X, WU P, et al. Early Transmission Dynamics in Wuhan, China, of novel 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J/OL]. NEJM,(2020-01-29)[2020-02-24]. http://211.85.197.33:80/rwt/02/https/P75YPLUPMWWG4LUQPJUB/doi/full/10.1056/NEJMoa200131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员会。 截至2月22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EB/OL]. (2020-02-23)[2020-02-24]. http://211.85.197.33:80/rwt/02/http/P75YPLUPNBST635QPZYGG5C/xcs/yqtb/202002/07e5b22758364f2482d83537ef3975d2.shtml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 (试行第六版)[EB/OL].(2020-02-18)[2020-02-24]. http://211.85.197.33:80/rwt/02/http/P75YPLUPNBST635QPZYGG5C/yzygj/s7653p/202002/8334a8326dd94d329df351d7da8aefc2/files/b218cfeb1bc54639af227f922bf6b817.pdf.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EB/OL].(2020-02-21)[2020-02-21]. http://211.85.197.33:80/rwt/02/http/P75YPLUPNBST635QPZYGG5C/xcs/zhengcwj/202002/a5d6f7b8c48c451c87dba14889b30147/files/3514cb996ae24e2faf65953b4ecd0df4.pdf.
  [5] 李萍,赵四林,陈煜枫,等。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粪便SARS-CoV-2核酸阳性临床启示[J/OL].国际检验医学杂志:1-7[2020-02-13]. http://211.85.197.33:80/rwt/02/http/NNYHGLUDN3WXTLUPMW4A/kcms/detail/50.1176.R.20200213.1516.002.html.
  [6] 施绍瑞,聂滨,郭渝,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多种生物样本的病毒核酸检测结果[J/OL].华西医学:1-5[2020-02-24]. http://211.85.197.33:80/rwt/02/http/NNYHGLUDN3WXTLUPMW4A/kcms/detail/51.1356.R.20200214.1828.024.html
  [7] YERA H, FILISETTI D, BASTIEN P, et al. Multicenter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five commercial methods for toxoplasma DNA extraction from amniotic fluid[J]. J Clin Microbiol, 2009, 47(12): 3881-3886.
  [8] 刘亚楠,李珺,华文浩,等。两种病毒核酸提取方法在流行感冒诊断中的比较[J/CD].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7,11(5):474-478.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第二版)[EB/OL].(2020-01-22)[2020-02-24]. http://211.85.197.33:80/rwt/02/http/P75YPLUPNBST635QPZYGG5C/xcs/zhengcwj/202001/c67cfe29ecf1470e8c7fc47d3b751e88.shtml.
  [10] 肖玉玲,陆小军,康梅,等。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医院检验科的生物安全实施方案探讨 [J/OL].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0,43[2020-02-21]. http://211.85.197.33:80/rwt/02/http/PJ3T68LJNFUXZ3JPMNYXN/yufabiao/1182595.htm.
  [11] 钱扬会,董建英。2019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检测与防护研究[J/OL].检验医学与临床:1-13[2020-02-19]. http://211.85.197.33:80/rwt/02/http/NNYHGLUDN3WXTLUPMW4A/kcms/detail/50.1167.R.20200218.1654.002.html.
  [12] 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毒核酸检测专家共识 [J] . 中华医学杂志,2020,100(00): E003-E003.

  文献来源:钟慧钰,赵珍珍,宋兴勃,陆小军,王旻晋,周易,宋佳佳,刘堂喻亨,巫丽娟,周汶静,叶远馨,斯艳君,周燕虹,陶昕彤,王念,应斌武.新型冠状病毒核酸临床检测要点及经验[J/OL].国际检验医学杂志:1-8[2020-02-29].

新冠病论文(研究文献8篇)
第一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CT图像特点 第二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方法与各环节要点
第三篇:新冠病毒感染发热门诊管理方案探析 第四篇:新冠肺炎患者实施呼吸康复的若干问题
第五篇:应对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初期的措施及效果 第六篇:新冠肺炎患者重症患者的识别与救治措施
第七篇:β属新型冠病中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的运用 第八篇:瑞德西韦抗冠状病毒的实验室与临床研究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传染病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