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河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发布于:2016-07-01 共3606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新型职业农民塑造问题研析
  【第一章】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困境研究引言
  【第二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3.1  3.2】河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
  【3.3  3.4】河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典型国家的实践与启示
  【第五章】河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实践原则与建议
  【结论/参考文献】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优化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3、河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分析

  3.1、调查数据样本情况

  3.1.1、调查对象选择

  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是全国十三个粮食主产省之一,是京津菜篮子的主要供应地。但当前我省农业发展面临着以下问题。第一,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农村劳动力持续性转移,留在农村的大多是妇女、老人和儿童,无力耕种土地。第二,由于农业效益低、吸引力差,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回乡从事农业生产。第三,随着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的发展,现有农村劳动力不能满足机械化、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很有必要。本次调查问卷在全省范围内调查了承德市、张家口市、邢台市、保定市、定州市、石家庄市、邯郸市、唐山市,前后发放问卷 800 份,收回有效问卷 763 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 95.37%。虽然本次调查采取非随机抽样,但为了增强样本的代表性,尽可能的兼顾年龄、性别等综合因素。调查对象尽可能涵盖种养大户、技术能手、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及普通职业农民等多种经营主体。除了数据资料之外,笔者对典型人员进行了非结构性访谈,从而能更真实、全面的反映河北省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现状。

  3.1.2、调查内容设计

  本次调查问卷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关于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等。第二,关于关于新型职业农民的素质要求,包括文化水平、技术能力、管理意识和市场意识等方面,意在了解当前我省新型职业农民的各项素质达标情况以及今后培育的重点方向。第三,关于培训的主体、内容和方式问题,以便于详细掌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的具体情况。最后,关于新型职业农民的收入和社会地位情况。这是关系到农民是否愿意继续从事该行业的重要因素。

  在本次的有效样本中,男 467 人,占被调查者 61.27%;女 296 人,占被调查者的 38.73%。受传统思想影响,男性被调查者居多。性别构成具体情况如图 1 所示:

图 1 性别构成图
图 1 性别构成图

  从调查对象的年龄层次来看,从三十岁以下到五十岁以上,跨度较大。从图 2中可以看出新型职业农民主要集中在 30 岁到 50 岁,占被调查者的 69.54%。其中三十岁以下的占 20.25%,50 岁以上的有 10.21%。(见图 2)

图 2 年龄构成图
图 2 年龄构成图

  从调查对象的学历来看,有七成多的被调查者集中在初中、高中程度,有近 20%的被调查者学历在小学以下,还有超过 10%的被调查者学历在大专以上。整体看来我省新型职业农民的文化水平较前几年有所提高。(见图 3)

图 3 学历分布图
图 3 学历分布图

  3.2、河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

  河北省地处华北平原,总面积 18.85 万平方公里。我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从光照、降水、气温等地理条件而言非常适合农业种植。但是河北省地貌复杂,主要包括坝上高原、燕山和太行山山地以及华北平原三大地貌单元,因此农业种植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要求。我们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时也要注意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产业状况相适应。河北省自 2012 年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以来,各地市积极推进。经过三年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新情况和新特点。

  3.2.1、培育人次和规模逐年扩大

  作为农业大省,河北省自 2012 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以来,对其日益重视,培育人次和规模不断地扩大。首先,体现在培育人次上。2013 年我省依托“阳光工程”成功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10074 人。根据新型职业农民的类型划分,其中有6434 为生产经营型农民,有 2147 人为职业技能型农民,余下的 1493 人为社会服务型农民。2014 年无论是从培育总人次还是单项培育人次都有所增加。培育总人次增加 22904,增长率为 227.36%。生产经营型农民增加了 10894,增长率为 169.32%。

  其次,体现在培育范围上。2013 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仅在全省 23 个县进行,2014 年试点工作新增 15 个示范县,包括:饶阳县、涉县、迁安县、元氏县、赤城县、巨鹿县、抚宁县以及任丘县等。另外 2014 年承德市被列为全国 14 个新型职业农民整市推进示范市之一。

  3.2.2、农民逐渐认同、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开展初期,农民认为参加培训不仅得不到实用技术,还耽误农业生产,不愿意参加培训。笔者在走访中也了解过类似情况。为了让农民参加培训,地方政府和培训机构想尽了办法。张家口市怀来县某村,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初期,村干部为了吸引农民前来参加培训,在村里广播,“凡是来参加培训的社员,中午管饭,每天还给二十块钱补贴”。在整个河北省,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包括给农民发化肥、种子或者是其他小礼物等等。

  现在农民看到参加培训的好处,确实能够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比如说在何时播种不受冻害,如何喷灌产量高等。在看到实惠之后,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以邢台市岗底村为例,该村农民就非常重视农业技术培训。村委会根据农业生产需要不定时组织技术培训,培训时间一般是在晚上,培训地点就在村委会大院。每次培训时,村委会通过大喇叭广播通知村民培训的时间。村民们吃完饭早早的就来到村委会大院,互相交流自己在苹果树生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各家各户都有代表到场,没有一个人迟到。在专家教授培训过程中,农民专心致志的听讲,不时地向专家请教技术问题。培训现场农民与专家的互动非常多,一次培训下来,农民总能收获到实用的技术应用到苹果树管理中。在走访中笔者发现不光是岗底村的农民,凡是尝到技术甜头的农民都希望政府多办些内容实用、课程设置灵活的培训,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根据笔者调查显示,在 763 个有效样本中有 635个人愿意继续参加职业农民培训,认为培训技术确实能够解决农业生产难题。如图4 所示,这个比重高达 83.27%,有了农民的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图 4 参加培训意愿图
图 4 参加培训意愿图

  3.2.3、培育模式全面开花

  河北省包括 11 个市,136 个县,1970 个乡镇。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由于自然条件、产业状况等的不同,每个地方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

  比如抚宁县乡村齐抓共管培训模式、宽城县“幼教保姆式”模式、涉县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为重点的两新培育模式以及围场县“六到位”模式等等。承德市作为河北省唯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市推进示范市,笔者将对其进行重点研究。

  承德市位于河北省北部,辖八县四区。全市总人口 374 万人,农村人口约占 70%,耕地总面积 502 万亩。区域内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产业状况发展良好,已经形成设施农业、畜牧业、林果业、中药、休闲观光农业五大特色产业。由此可知承德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市,发展农业有明显的优势。承德市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产业发展,重点发挥农广校的作用,形成了“1+8+2+10”教育培育体系。以市农广校为主导,以 8 个县级分校为依托,形成新型职业农民技术培育网。在此基础上每个县根据自己的主导优势产业确定 2 个以上示范园或合作社为实践教学基地,再选出 10个以上家庭农场作为示范场。在整个培育工程中,注意农广校理论技术学习和示范场的实践操作相结合,做到生产和教学相融合。围场县作为首批试点县,2013 年依托马铃薯主导产业,结合 10 个以上家庭农场展开培育工作。姜平的家庭农场是其中之一。在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后,其种植规模不断扩大,2012 年仅种植500 亩马铃薯,到 2014 年已经实现了 1400 亩的种植规模。机械化、集约化水平也不断提高,融入农业技术和科学管理后,姜平的家庭农场收效显着。

  3.2.4、培育效果显着

  自 2012 年我省开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从政策上、资金上逐渐倾斜,农民参加培训意愿越来越高。随着培育的深入,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效果日益明显。首先,农民的经济收入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在笔者的走访中听到这样一句话“女人们戴上金耳环,男人们抽上山海关”,形象的描述了农民生活的变化。这句话来自于张家口市张北县小二台乡的一位农妇,她给我们讲起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前后的故事。在河北农业大学来之前,小二台是典型的贫困落后山区,人们的生活水平很低,主食只有当地的莜面,没有蔬菜,甚至连喝上放心水都是问题。河北农业大学的老师带着技术扶贫的任务开始了对当地农民的技术培训。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河北农大的老师通过农业技术的培育带领当地农民一步步从解决温饱到致富奔小康。现在小二台的农民人均收入两万元以上,家家户户住新房,重视子女教育,农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次,培育出的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已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人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管理水平,掌握先进农业生产技术,能够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农业生产收益显着。比如藁城市的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他们在 2014 年生产的小麦亩产量比一般农户多出 85 斤。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继续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