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新型职业农民塑造问题研析
【第一章】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困境研究引言
【第二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3.1 3.2】河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
【3.3 3.4】河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典型国家的实践与启示
【第五章】河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实践原则与建议
【结论/参考文献】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优化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3.3、河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要问题
3.3.1、农村基础设施较差
制约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才匮乏,事实上我省农林专业的毕业生每年有数十万,但很少有人愿意回到农村,这其中包括当初从农村出来的学子。农村与城市相比没有舒适的办公环境,没有优越的物质条件,也没有多样的休闲娱乐设施。
我省农村不论是在饮水、电力、道路和通信等基础设施上,还是在上学、就医和文化生活等公共服务水平上,与城市还存在较大差距。据 2013 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省 22%的农户的饮用水未达到安全标准。目前城镇的养老保障覆盖率达到 84.7%,每月的退休金平均为 1527 元,而农村的覆盖率只有 34. 6%,每月的养老金平均只有 74 元。第三次全国卫生普查显示,获得医疗保障的城市居民有 55. 3%,而农村居民仅有 21.0%,1 公里内有医疗点的农村住户占 61.1%,比城市低 20. 7 个百分点(中国农业国内支持课题组,2013)。要想富先修路,道路是农村发展的前提。笔者生活中看到的农村,有些村里只有两条主干路是水泥路,其他都是砖路或土路,一到雨雪天气就泥泞不堪,村里几乎没有排水设施,到雨水大的时候出行都有困难。
建国以来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导致了国家在财政领域向城市的倾斜,农村发展缓慢,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农村除了基础设施差,在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也无法与城市相比。所以上文中谈到农林专业毕业生不愿回到农村也是情有可原。我们只有真正的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到实处,才能吸引并且留住一大批高素质农业劳动力。
在笔者走访的农村中,岗底村在农村基础设施方面做得可圈可点。岗底村以苹果产业为主,村里村外的水泥路修得宽敞硬实。不论是外商来村子收购苹果,还是村民外出销售都很方便,值得一提的是该村修筑了盘山公路供村民、外商、游客进入山场种植、收购、采摘。另外岗底村公共服务做得非常好,水电、健身设施等都由村集体负担,还有专门的村民负责垃圾清扫工作。社会保障方面除了新农合和国家补贴外,村里过年过节发福利,老人有社会尊敬金。文化娱乐方面村民农闲时可以广场上跳舞、看电影、锻炼身体。该村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让村民们愿意留在农村,外出求学的学子愿意回村建设家乡。在笔者看到的农村和岗底村的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农村基础设施较差的确是影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因素。
3.3.2、农民地位不平等
秦朝统一六国到清朝覆灭,我国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农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与小农经济相伴相生的“小农意识”深入农民骨髓。这种小农意识极大地导致了人们今天所认为的农民“愚昧、封建、落后、自私”的印象。从 1958 年我国开始实行二元户籍管理制度,这种制度人为地把城市和乡村划分为两个单元,限制了资源的自由流动。一国两策、城乡分治,对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和政策待遇。这种差别体现在基础设施、社会保障、教育、收入、消费等诸多反方面。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农民不如市民的格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经济收入差距大。我国城乡之间存在差距,这种差距集中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上。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但是相比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速较慢。我国在 2010 年时城乡收入比就已经达到 3.23,严重超过国际标准。而我省 2014 年城乡收入比高达 4.57,如果再加上住房补贴、公费医疗等多种福利,城乡之间的差距会更大。在笔者的调查中,仅有9.58%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收入高于城镇居民收入,还有 50.59%的人觉得自己的收入低于城镇居民收入。(见图 5)收入差距是人们在选择职业时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
图 5 收入比较图
其次,社会地位不平等。我们都曾看到过这样的新闻:公交车上没有人愿意为年老的他让座,只因为他是一个衣衫破旧、浑身是土的农民工。每年有几十万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他们也不会到农村当农民。出现以上的社会现象,我们唏嘘不已,但却无能为力。这都是因为人们不愿意当农民,甚至有些人觉得农民不如市民,归根结底,农民的社会地位不平等。农民和市民都是我国的公民,在建国初以农业支持工业的发展,牺牲了农民的利益,到现在农民有理由共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党和政府历年出台的“一号文件”已经在这方面有所倾斜,“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社会地位相较以前有所提高,但距离实现社会地位平等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在本次调查中被调查者觉得身为新型职业农民很骄傲的占总数的 16.20%,这是反映出农民的社会地位在逐渐的升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还有 35.39%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农民不如市民有面子,这需要我们继续努力提升农民的社会地位,直到“农民”作为一种平等的职业进入人们的视野。(见图 6)
图 6 社会地位比较图
3.3.3、培训内容脱节单一
培训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关键的一环,培训的内容必须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的内容要结合当地农民的产业情况、技术需求及接受程度而有所区别。首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内容表现在缺乏针对性。有些培训存在“理论授课”、“模式授课”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重视起来。农业从广义上来讲包括农林牧渔等多种产业,每个产业又细分为多种类别。比如说种植经济作物,这其中的蔬菜、瓜果、花卉等各有特点;再拿其中之一蔬菜来说包括彩椒、花椰菜、番茄、圆白菜等等。所以农民从事产业的多样性就决定了对培训需求的针对性。有些培训活动带着一套空洞的培训理论,不管面对的是什么产业的农民,也不调查农民的实际需求盲目推进,培训毫无效果可言。其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时效性差。关于农业生产有这样一句话“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准确的说明了农时的重要性。农作物的生长都是有周期的,病虫害防疫和关键技术的使用都是有最佳时间的。有一些培训没有考虑到农时的需要,农作物生长不再需要这个技术了才来推广培训,往往会错过最佳培训期。
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培训内容多为实用技术,道德法制教育甚少涉及。当然为了尽快地改变农民生活的窘境,在最开始的时候注重实用技术的传授是毋须置疑的。但是随着培育活动的深入,农民经济情况好转,此时如果延续过去的培训方法,不及时的加入道德法制内容对农民加以引导,这样的培训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失败的。要解决“三农”问题,仅是提高农民收入是远远不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光要“生活宽裕”,还要“乡风文明”;农民的发展也应该是全面的,物质和精神要协调发展,既要赚钱养家,也要享受生活。
3.3.4、培训方式老旧低效
针对农民这个特殊群体,采取科学的培育方式至关重要。由于农村基础教育条件和经济条件落后的限制,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理解能力也不是很强。再加上农村相对封闭,农民对外界的市场信息和先进技术接触较少,所以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要充分考虑到农民群体的特殊性。要根据培育对象的年龄层次、文化水平、理解能力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培训方式。争取在这个基础上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创新培训形式,提高培训效果。但是在实际的职业农民培育中许多培训都忽略了这一点。有的农民培训采取传统的农业院校的授课模式,类似于全日制学生上课,这种“粉笔加黑板”的学习方式对于讲求实效的农民而言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受农业人才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的影响,有些培育老师自身能力不足,缺乏农业生产经验,讲起课来枯燥乏味,农民很难提起兴趣专心听课。更有甚者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只是走个过场,发发材料,敷衍了事。有的培训通过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采用举办培训班的方式虽然声势浩大,但无法深入农民的实际生产和意识层次,导致“农民教育像蒲公英一样,只是开花却无法落到实处”。现在农民的生活条件好了,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农民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他们对于农业实用技术的需求尤为迫切,希望土地能给他们带来更高的收入。而我们现阶段职业农民培育的方式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民对于技术的需求,这种矛盾亟需我们认真对待培育工作,把它当做关系到农业发展、农村建设的大事。需要我们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落到实处,创新培训形式,变过去那种“上大课”的方式也更多的为“单兵教练”方式所取代,变过去枯燥的理论教学为田间学校,更好的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服务。
3.3.5、培训对象缺乏梯度性
突出培育重点选择合适的培育对象,使有限的教育培训资源用在刀刃上,是提高培育质量和培育效果的重要前提[38]。因此明确培育对象是职业农民培育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现阶段我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培训一哄而上,在对象选择上具有盲目性。不论男女老少,不管文化高低都进行培育。从理论上讲任何人只要有意愿成为新型职业农民,都有机会参加培训活动。但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应该把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在培育对象的选择上着重于种养大户、技术能手、返乡创业农民等。二是培育对象层次不明。在我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培育面向的绝大多数都是在地农民,缺乏农民后继者教育。韩国在农业方面曾与我国有相似的问题,如今韩国农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归因于其层次鲜明的培育体系。韩国政府为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将培训对象分为青少年农民、农民后继者和专业农民。这样的划分适应了农村市场化的需求,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培训工作。所以我省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不妨增加农民后继者教育,为农业农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3.4、河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的成因分析
3.4.1、政府作用不到位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涉及多方主体,包括地方政府、农业院校、培训机构、农民、农业企业等。政府有责任出台政策创造一个良好的培育环境,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各个环节加以指导帮助并且进行监督,保证培育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由于我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开展较晚、发展速度快、涉及面广,政府在工作中难免有所欠缺。
首先,在法律法规方面。我国现行的一些法律也对农民的教育培训作了相关规定,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推广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等。由此可见,我国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是十分重视的。但是,目前的一些法律条文对农民教育培训做出的规定原则性的居多,实施起来缺乏可操作性。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第 48 条规定,“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农业科技、农业教育发展规划,发展农业科技、教育事业”[39]。世界上许多农业发达的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指向明确、规定具体。如韩国,随着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农村,流入城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韩国政府先后颁布了《农渔民后继者培养基本法》和《农渔民发展措施法》,开始培育农渔民后继者,从选拔培育对象、投入资金、组织培训、资格认定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认为这是政府该履行的职能,确立了农渔民后继者培养制度。所以我省还应在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具体问题及时出台一部专门的《河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条例》,该条例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各环节都应作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定。
其次,在资金投入方面。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培育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政府的资金投入。目前我省对于培育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不大。主要原因有二,首先,因为农业综合效益不高。虽然中央一再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必须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在财政收入有限的情况下,如果增加农业投入,势必减少其他行业的财政投入。由于对农业重视程度不够,综合考虑各行业各部门对财政资金的需求,有些地方政府对农业部门的投入相对其他行业较少。其次,由于对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农村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培训行业的短期效益并不明显,需要持续的投入才可能会收到效益。所以有些地方政府出于综合考虑主要通过物质资本投资这种立竿见影的方式促进农业的发展。另外人们在观念上存在误区认为我国人口众多,其中 70%以上都是农民,现有农村劳动力完全满足农业发展需要,农业中还有很多剩余劳动力。所以一些地方政府的农民培训只是走个过场,并未落到实处,资金投入也少之又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确实需要政府的资金扶持,但正如上文所言,政府的财政收入有限,我们不提倡培育工作仅仅依靠政府的扶持资金才能进行。所以政府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与金融机构加强合作,创新培育工作资金来源。如此既能减轻财政负担,又能促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良性循环。
最后,在认定管理方面。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众多主体中,政府不仅是组织者,为培育工作搭建平台、创造良好的培育环境;同时也是监管者,对培育工作的五个环节,包括前期准备、对象选择、培育内容、培育效果、后期管理都要进行监管,尤其是培育效果和后期管理两个环节要重点把握。培训后的农民必须经过技能测试,测试合格者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对技能测试要全面把关,既包括传统的理论部分测试,更要注重农民对操作技能的掌握。不合格者分析原因,找准问题,继续参加下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民也不是一劳永逸、高枕无忧。政府应定期组织他们进行技能测试,这样的做法可以起到两个作用。其一,可以更新获证农民的知识,传授最新农业技术。其二,及时剔除掉那些存在侥幸心理中断学习的人。没有通过技能测试的人,收回其证书。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是一场持久战,除了建立行之有效的培育体系,政府还要形成一套动态的监督机制,以保持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专业性。而目前我省各地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如火如荼的进行,地方政府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自我监督难免令人生疑。
3.4.2、二元结构的存在
新型职业农民发展中的诸多问题,除了农民自身的因素外,还受外部原因的影响,最主要的就是城乡分治的的“二元结构”。二元结构是指城市经济和小农经济并存的一种经济结构。该理论是由美国黑人经济学家提出来的,他指出在发展中国家广泛存在两个工业部门,一个是以小农生产为特点的传统农业部门,占有很大比重;一个是以社会化生产为特点的现代工业部门,占有较小比重。这两种经济的并存导致一定范围内的资源更多的流向了现代工业部门,而我国从 1958 年实行的“二元结构”已经超出了正常范围。农村和城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城乡差距越来越大。
二元结构与户籍制度和统购统销制度联系在一起,人为地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禁止农民在城乡间流动,在城乡间筑起了一到无形的柏林墙[40]。
二元经济结构对农民的影响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二元户籍制度。1958年我国颁布了户口登记条例,标志着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自此形成。农村人口被强迫的留在土地上,不能自由的在城乡间流动。二元户籍制度切断了农民进城求学务工的机会,阻碍了城乡间资源的自由流动,延缓了农村的开放和发展。以城乡为界限户籍制度把市民和村民划分为两个群体,这两个群体在发展机会和社会地位方面极其不平等。其次,为了发展工业过度汲取农村剩余。建国初我国面临工业基础薄弱,国际地位不高的局面。为了促进我国的发展,提高国际地位,我国提出了工业化的战略举措。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农业部门作出了巨大牺牲。体现最明显的就是工农产品的剪刀差,即较低的价格收购农产品和农业半成品,经过工业生产和包装后再以较高的价格流入市场。这种不平等交换无形中将农村创造的价值进行转移,是造成农民收入低,农村发展慢的直接原因。另外国家通过财政渠道对工业予以支持,如我国农民每年都要上交农业税,该税收政策直到 2006年才取消。最后,政策主导下的农村公共服务。在二元结构的制约下,国家政策向城市倾斜,大量的资源涌入城市,农村的公用服务投入很少。农村的基础设施差,生活环境脏,教育资源落后,社会保障不健全,城乡间存在巨大差距。这种城乡分治的二元结构导致了农民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农村发展的缓慢滞后。
3.4.3、农民自身原因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事物的发展从根本上受内因的影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的各种问题与农民自身有着直接关系。首先,由于农民所固有的特点。农民目光短视,由于怕花钱怕投入不愿意提高自身素质,看不到文化科技所带来的积极效益。农民看中利益,若想带领农民做事,必须让农民看到真正的实惠。农民视野狭隘,对外界信息接受较少,对新鲜事物有抵触心理,不愿意学习新的农业技术。
所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难以顺利高效进行。其次,由于农民整体素质欠佳。与身份农民相比,新型职业农民具有更高的要求,体现在文化水平、技术能力、管理意识、市场意识四个方面。根据笔者调查,目前我省新型职业农民素质呈现如下特点:
第一,高文化素质农业人才匮乏。在过去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很多学生辍学在家或外出打工,能完成初中或高中课程的所占比重很低,而且农闲时农民大都聚在一起喝酒打牌,鲜少有人能拿出时间读书看报,继续给自己“充电”。现在农民认识到了提高文化水平有利于集约化、机械化经营,增强农业生产能力。根据下图所示当前农有超过八成的新型职业农民学历都在初高中及以上。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高文化素质农业人才的匮乏,在总数中约占 10%。(见表 1)第二,技术能力不强。几千年来农民从事的都是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农业经验也都是从父辈传承而来。农民在种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尚可以用经验解决,许多农民觉得经验能应对一切,便没有意识去学习新的农业技术。农业技术员在农业技术传播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的技术水平影响着整个村子农业的发展,但在实际中许多农业技术员有名无实,不主动学习农业新技术,也在依靠传统经验。在调查“遇到农业生产技术问题是否能解决”问题时,仅有 5.10%的被调查者完全能应付,同时又近 20%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根本不能解决农业生产技术问题。
第三,管理意识较差。新型职业农民的必备素质之一就是管理能力,对于自身、自己从事的产业是否有长远的规划;是否能用现代管理知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调查中笔者发现新型职业农民对文化水平和技术能力都有了重要的认识,但管理能力是影响其综合素质的短板。在问到“对于自己的产业有没有长远的规划”问题时,有一半多的被调查者都回答没有;有约四分之一的被调查者对于自己的产业做过五年之内的规划;而做过十年以上规划的被调查者不到十分之一。(见表 1)第四,市场意识不强。我国从 1992 年就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进一步强调市场对于资源配置的作用,由基础性作用变为决定性作用。市场经营活动必须遵循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的引导。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深入,农村市场不再是孤立和闭塞的,农民的市场意识显得尤为重要,要利用价值规律来规避市场风险。而我省新型职业农民在这一点上还有所欠缺。根据调查显示:
在选择产业项目时,约有 20%的被调查者考虑市场供需情况,这在无形中会增加投资风险。(见表 1)
表 1 河北省新型职业农民素质达标情况3、河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分析3.1、调查数据样本情况3.1.1、调查对象选择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是全国十三个粮食主产省之一,是京津菜篮子的主要供应地。但当前我省农业发展面临着以下问题。第一,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农村劳动力持续性转移,留在农...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这是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农民开始由身份型向职业型转变。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面临土地流转、农业企业化、农业专业合作和家庭农场等现代...
1.引言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1.1.1、研究背景继2012年首次提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后,中央给予了持续的关注和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更是成为今年两会的热议话题。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在稳定家庭经营的基础上,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
5.河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实践原则与建议5.1、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指导原则5.1.1、政府主导原则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从这个角度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属于公共产品的...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国家用人的机制和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这种发展形势下,电大发展职业教育对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求也相应有所提高。此外,还要转变教育者的教育观念,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在有限的时间里不但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还要更...
6.结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我省新形势下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举措和迫切要求。河北省是农业大...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受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影响,农村劳动力结构性失衡,再加上农业效益比较低,从事农业的人越来越少。且不论农民种植的粮食质量如何,数量就令人担忧,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在任何时候...
全科医师职业精神是全科医师在医疗活动中所应具有的特质。全科医师作为全科医疗的主要执行者以及居民健康的最佳守门人,正承担起越来越多的职责,成为基本的、长期的、家庭的朋友和守护者。在当前医学环境不停变化的时期,对全科医师职业精神进行广泛深入的...
在成人教育这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里,职业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承载着成人教育在历史长河中的价值观念,而且是当前国内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侧重点之一。就基础教育,普通高校教育而言,职业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叠加,而不只局限于单...
一、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现状分析。电子职业技能鉴定方式的很多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得到落实和实施,目前使用最多也是最广泛的职业技能鉴定方式是社会化考核,国家规定在校学生、电子企业从业者以及社会人员都可以报名参加电子职业技能鉴定考试,但是...